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供需改善旺季催化,長看集運回暖

集運為典型週期性行業, 近15年共經歷5個基欽週期。 CCFI(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及SCFI(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是目前國內衡量運價水準低權威性指數,

二者歷史走勢基本趨同, 且CCFI普適性更強。 以CCFI走勢來看, 與我們傳統理解的散運大週期不同, 過去15年, 集運行業共經歷5個完整基欽週期;若以波谷為界, 從16年下半年開始, 行業整體已進入一個新的上升週期。

供需關係帶來集運行業週期性變動。 集運行業供需時間的錯位, 造成了運價的週期波動。 從歷史來看, 需求端, 即全球集裝箱運量增速的提升, 直接促進集運運價的提升;從供給端來看, 全球運力增速下降將支撐CCFI上升。 回顧前5個週期, 行業上升期運力增速基本回落至10%以下, 需求增速升值5%以上, 同時我們發現, 供需差(供給增速-需求增速)在3%以下將導致運價的大幅上漲。 另外從上升週期時長及反轉點來看,

平均上升期在19個月左右, 運價反轉點平均在1200點左右。

交船減少拆船增加, 當前運力增速僅1.26%。 運力增速主要受新造船交付量以及拆船量兩方面因素影響。 2016年運價創歷史新低, 單船受益大幅下滑出現虧損, 各大船東紛紛推遲交船並加速老船拆解, 過去12個月僅交船91.88萬TEU, 同比減少29.63%, 同時拆船66.22萬TEU, 同比大幅增加76.31%。 交船量減少拆船量增加, 雙向降低了運力增速, 截止6月底, 全球集裝箱運力2023.19萬TEU, 較2016年末比僅同比增長1.26%。

預計17、18年增速分別4.2%、4.18%。 截止6月初, 各船東在手訂單量共285.53萬TEU, 我們考慮到年末常出現推遲交船的情況, 假設交船率80%, 預計17-19年三年交船量分別為125.83萬TEU、127.03萬TEU、71.67萬TEU。 根據船齡結構, 20年以上可拆運力占比達4.23%, 考慮到運價回升船東拆船動力減弱,

假設拆船量逐年降低, 疊加交船量及拆船量, 我們預計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運力將分別達到2082.77萬TEU、2169.82萬TEU、2222.17萬TEU, 增速分別為4.20%、4.18%、2.41%。

美歐經濟資料企穩, 貿易回暖預計集運需求增速達5%。 2016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出現復蘇, 貿易回暖, 美、歐、中三大經濟體進出口貿易增速逐步回正並持續增長, 帶動全球集裝箱運量增速回升, 中美兩個集裝箱進出口大國港口集裝箱輸送量同比已回升至10%左右, 同時知名海運研究機構Clarksons、Alphaliner也將2017年集運需求增速預測值分別提升至4.8%和5%。 同時, 我們看到美歐國家經濟前瞻性資料向好, 預期未來全球經濟復蘇或將持續, 據此我們認為全年集運需求增速達到5%是大概率事件, 且未來2-3年持續看好。

中遠海控重組後運力TOP3, 龍頭優先受益行業回暖。

中遠海控2016年上半年完成重組, 剝離散運及租賃業務, 並整合原中國遠洋、中海集運及中海發展的集運運力, 聚焦集運業務。 目前運力達170萬TEU左右, 吸收合併東方海外國際後, 總運力有望達到290萬TEU, 躋身全球TOP3。 同時公司航線分步完善, 共經營205條國際航線, 主要包括中歐、中美航線, 基本可以滿足中國至全球各地區的運輸需求。 中遠海控作為行業龍頭之一, 其集運運價與CCFI同步上漲, 由於經營成本相對固定, 因此收入轉化為利潤的彈性較高, 待行業回暖運價提升必先受益, 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建議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