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宋徽宗丨趙佶與他的美學帝國

西元1100年, 北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去世無子, 王朝急需尋找下一位繼承者。 向太后提議立哲宗弟弟端王為帝, 可是大臣反對說, “端王輕佻, 不可君天下。 ”最後向太后力排眾議, 助端王趙佶登上皇帝寶座, 即宋徽宗。 當時傳說宋徽宗母親與皇帝宋神宗同房時, 宋神宗夢見李後主來訪。 之後生下來的趙佶也是風流儒雅、才華卓絕, 深得嫡母向太后的喜愛。

藝術家會為了藝術玉石俱焚, 所以當國家權力掌握在一個藝術家手上時, 他會傾國之力去實現他的藝術夢想。 在藝術上是令人感動的, 但在社稷民生上, 卻是一種災難。 也許趙佶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會斷送北宋王朝, 他僅是以他作為藝術家的天真、浪漫、美學主義去締造他的王國。 也許他更沒有想到, 他的極致追求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 直至影響了後世幾千年。

在趙佶18歲之前, 他估計從沒想過自己會當皇帝, 他終日將時間花在書法、繪畫、騎射、蹴鞠等愛好上。 與其說他是個皇帝, 不如說他是個錯生在帝王家的藝術家。

開創字體和畫法, 天下一人

他在書畫上有極高的藝術天賦, 並開創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字體:瘦金體。 《瘦金體千字文》是他23歲時寫的, 一改前人書法裡藏鋒的要求, 他釋放了字裡的犀利, 讓這種爽利, 以飄逸灑脫的姿態挺勁而出。 既有“天骨遒美, 逸趣靄然”的靈秀韻味, 又有“屈鐵斷金”的剛烈個性。

作為工筆劃的創始人, 宋徽宗最擅長畫花鳥畫, 重視寫生, 以形神兼備而著稱。 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 他還會用生漆給鳥雀點睛。

他畫的《瑞鶴圖》中, 彩雲繚繞在汴梁宣德門, 天空中有十八隻丹頂鶴在盤旋, 另有兩鶴立於鴟尾之上,交相呼應。每一隻鶴都姿態各異,無一雷同,但都靈動精妙,仿佛呼之欲出。而且構圖奇特,讓群鶴高翔,佈滿天空,氣勢莊嚴,瑞祥自現。

宋徽宗認為畫畫一定要觀察入微,要做到形似才能達到神似。他發現“孔雀登高,必先舉左腿”,因此要求宮廷畫師們必須遵循這樣的規則。他的眼光也很精到,看到一幅月季花圖時,馬上就能認出是春天正午時節的花,因為他觀察過月季花不同季節和時辰的樣子。

宋徽宗愛在自己喜歡的書畫上題跋,讓人難以分辨畫作者究竟是誰。他的花押也很有意思,類似今天個性化的署名,看上去像“天”字,但是上面一橫又和下面隔得遠,倒像是“天下一人”。不知宋徽宗寫這個花押的用意何在,身為天子確是“天下一人”,而他在藝術上的自信,應該也讓他覺得自己是“天下一人”。

獨特審美引領時代,影響後世幾千年

宋徽宗成立了翰林書畫院,自己親自出考題選拔人才,挖掘了張擇端、李唐等大師。有一次他出的題目是“踏花歸來馬蹄香”。這“馬蹄”、“花”、“歸來”都好畫,但“香”卻又如何表現?有位畫師獨具匠心,畫了奔走的馬蹄周圍有幾隻蝴蝶在飛舞,仿佛是尋香而來,贏得宋徽宗大贊。因為宋徽宗在繪畫上的主張,改變了宋朝之前的繪畫風格,從而推動了中國寫意畫的發展,讓畫裡不僅有寫實,更有了意境。

不僅如此,宋徽宗還開創了官窯制度,一手建立了歷史第一個官窯,將自己的審美追求表現在官瓷上。他追求釉色之美,認為含蓄素雅、極致至簡才是美學之道。而青瓷的釉色,一來符合宋徽宗的喜好,二來又能變化出天青、粉青等深淺不同的釉色,呈現出深厚的內涵。

據說當時燒制的瓷器要給宋徽宗過目,有一點不滿意,便當場摔碎,而燒窯師傅也會被問斬。這種極致到近乎殘忍的追求,逼得窯工們不得不精益求精,不斷創新技術,也不敢出任何差錯,但也將宋朝的瓷器提升到了一個卓越千古的高度。

在畫作《山禽臘梅圖》中,宋徽宗的題詩是:“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也許在他看來,畫畫是前世今生的約定,是一輩子至死都不會消逝的摯愛。

雖然他治國不行,斷送北宋一朝,自己也被俘虜至金國至死。但是在中國歷代皇帝中,他卻是光芒萬丈,因為他超凡的藝術修養和審美品味,卻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美學造詣,讓今天的我們只能高山仰止。

(文章來自:《伍佰藝書畫藝術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另有兩鶴立於鴟尾之上,交相呼應。每一隻鶴都姿態各異,無一雷同,但都靈動精妙,仿佛呼之欲出。而且構圖奇特,讓群鶴高翔,佈滿天空,氣勢莊嚴,瑞祥自現。

宋徽宗認為畫畫一定要觀察入微,要做到形似才能達到神似。他發現“孔雀登高,必先舉左腿”,因此要求宮廷畫師們必須遵循這樣的規則。他的眼光也很精到,看到一幅月季花圖時,馬上就能認出是春天正午時節的花,因為他觀察過月季花不同季節和時辰的樣子。

宋徽宗愛在自己喜歡的書畫上題跋,讓人難以分辨畫作者究竟是誰。他的花押也很有意思,類似今天個性化的署名,看上去像“天”字,但是上面一橫又和下面隔得遠,倒像是“天下一人”。不知宋徽宗寫這個花押的用意何在,身為天子確是“天下一人”,而他在藝術上的自信,應該也讓他覺得自己是“天下一人”。

獨特審美引領時代,影響後世幾千年

宋徽宗成立了翰林書畫院,自己親自出考題選拔人才,挖掘了張擇端、李唐等大師。有一次他出的題目是“踏花歸來馬蹄香”。這“馬蹄”、“花”、“歸來”都好畫,但“香”卻又如何表現?有位畫師獨具匠心,畫了奔走的馬蹄周圍有幾隻蝴蝶在飛舞,仿佛是尋香而來,贏得宋徽宗大贊。因為宋徽宗在繪畫上的主張,改變了宋朝之前的繪畫風格,從而推動了中國寫意畫的發展,讓畫裡不僅有寫實,更有了意境。

不僅如此,宋徽宗還開創了官窯制度,一手建立了歷史第一個官窯,將自己的審美追求表現在官瓷上。他追求釉色之美,認為含蓄素雅、極致至簡才是美學之道。而青瓷的釉色,一來符合宋徽宗的喜好,二來又能變化出天青、粉青等深淺不同的釉色,呈現出深厚的內涵。

據說當時燒制的瓷器要給宋徽宗過目,有一點不滿意,便當場摔碎,而燒窯師傅也會被問斬。這種極致到近乎殘忍的追求,逼得窯工們不得不精益求精,不斷創新技術,也不敢出任何差錯,但也將宋朝的瓷器提升到了一個卓越千古的高度。

在畫作《山禽臘梅圖》中,宋徽宗的題詩是:“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也許在他看來,畫畫是前世今生的約定,是一輩子至死都不會消逝的摯愛。

雖然他治國不行,斷送北宋一朝,自己也被俘虜至金國至死。但是在中國歷代皇帝中,他卻是光芒萬丈,因為他超凡的藝術修養和審美品味,卻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美學造詣,讓今天的我們只能高山仰止。

(文章來自:《伍佰藝書畫藝術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