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司母戊鼎為什麼改名?只因郭沫若把“後”字錯看為“司”字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西元前十四世紀至西元前十一世紀)鑄品, 這個龐然大物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陽, 現在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了

為什麼叫這個龐然大物叫做司母戎鼎呢?原來1959年, 郭沫若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經過他的考證, 發現這座商超出土的大鼎上有三個字“司母戊”。 於是這座從商朝埋在地下知道幾千年後出土的龐然大物叫做司母戊鼎。

不過這裡出現了一個錯誤

2011年3月, 這件青銅器在歸入博物館裡, 改名為“後母戊鼎”。 有的人說既然司母戊鼎這個名字叫了幾十年, 而且還上報過聯合國, 上過教科書, 更體現了商超殷墟文明。 沒有必要在改名了

為什麼要改名呢?原因很簡單, 郭沫若當時吧後字誤以為司字。

原本應該記載的是這個墓主人的身份, 墓主人生前是商王之“後”, 並且新說認為“母戊”並不是商王文丁之母。 後”是王后、母后的意思

甲骨文有正反並存的現象, 也就是說一個字可以正著寫, 也可以反寫。 這是早期漢字的特點。

而大鼎中的“司”字與“後”正好是相反的。

現在改為後母戊, 後母戊三個字意思是王后母親名戊的。 這就是後母戊鼎更名的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