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今年ICO融資規模已超1億美元 專家呼籲監管需提上日程

7月15日, 朗迪金融科技峰會召開, 區塊鏈與ICO成為討論最熱的話題之一。 有人說ICO是泡沫, 也有人說ICO是革命。 可以肯定的是, 狂熱背後, ICO的監管需要提上日程。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 募集比特幣等通用數位貨幣的行為, 是一種創新的融資模式。 創業者們建立網站, 發佈白皮書, 介紹ICO項目。 經過難辨真假的宣傳、行銷、包裝, 克隆核心代碼, 絕大多數的ICO專案都會成功融資。

在中國, 2017年上半年ICO項目非常火熱, 同時帶來很多問題。 今年在區塊鏈用ICO進行融資的規模已經達到1億多美元, 超過了傳統的VC對區塊鏈企業的融資額度,

一些比較瘋狂的ICO項目半小時甚至幾分鐘就能籌碼融到一億美金。

火幣網COO朱嘉偉在朗迪金融科技會議上提到:“ICO模式本沒有什麼問題, 關鍵問題在於利用這種模式做事情的人, 和他利用這種模式做什麼事情。 ”他認為, 目前的ICO專案可以被分為三類:“第一類專案是純粹的詐騙, 通過傳銷不斷地讓後者前赴後繼地往裡面放錢。 第二類項目是圈錢, 項目有一定價值, 只是並不值這麼多錢。 第三類項目是真正想要做事情的, 想要在這個行業推動發展做創新的一類人。 ”

然而, ICO項目由於僅被基於區塊鏈的公司所使用, 已有的監管體系和法律體系無法對新技術與新型金融業態進行有效監管, 所以前兩類涉嫌欺詐的ICO繞過了風投和銀行所使用的監管條例,

創新力弱、責任心不強、缺乏自律的專案得以生存。

因此監管本身需要與時俱進。 在朗迪金融科技峰會上,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金融按照安全主任楊東教授認為需要面對重構的金融體系, 監管也需要構建一個新的RegTech制度體系。

“技術本來是驅動的創新, 但是在當前情況下, 如果監管不利反而又加大資訊不對稱, 使得這樣的風險被放大, 有可能會形成一定的系統性風險。 另外使得這樣一種資料觸達和資料辨偽問題更加嚴重。 ”

他提出六點建議:一是加強功能監管、行為監管;二是加強產品監管;三是確保資訊披露;四是糾紛解決;五是平臺本身的監管;六是監管體制本身。

此前的7月6日,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在《當代金融家》雜誌上發表的《數字加密代幣ICO及其監管研究》中寫到, “監管者不宜作為ICO項目好壞的審判者, 最佳的角色是市場創新的‘守門人’, 而不是‘清道夫’。 ”

7月7日央行顧問盛松成也表示:“只有時間和市場動態能夠告訴我們區塊鏈和ICO未來將會多麼流行。 適度的監管是必要的, 但不應該扼殺創新。 ”

而對於交易主體和參與者, 朱嘉偉認為, 交易平臺應該明確ICO交易品種的上限標準, 同時“參與ICO環節的散戶太多了, 和A股類似”, 保護投資人還需要提高投資ICO人的門檻。 今年6月20日, 火幣網和清華五道口推出了區塊鏈專案的評估模型, 説明投資人對區塊鏈項目進行量化的理性評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