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代這些精彩的對聯故事(二),妙趣橫生!

第二十一:

杭州有師徒六人, 老師刁鑽乖巧, 常常為難弟子, 而實際上這老師並無多大學問, 五個弟子倒很聰慧。

有一天, 他們一同赴省試,

要過一道關口。 幾個人走到時, 大門已經關閉了, 於是師徒相互埋怨。 老師說:“有個對子, 你們若能對得上, 我就認錯, 否則仍是你們的錯。 ”然後說出上聯:

開關遲, 關關早, 阻過客過關。

一個弟子應聲對道:

出對易, 對對難, 請先生先對。

老師用的是此時此地的情況, 弟子用的也是此時此地的情況, 老師很窘迫, 說道:“讓你們對對子, 你們偏以對子糾纏, 而且硬扯到我身上, 這個不算, 再重新對。 ”老師這樣說, 是估計再沒人能對了, 不料又一個弟子對道:

看畫易, 畫畫難, 拉作家作畫。

老師大驚, 只好說每人都要對, 想難住其他弟子給自己解圍。 於是, 又一個弟子對道:

松扣快, 扣扣慢, 讓侍兒侍扣。

老師說:“還有兩個人沒對!”於是又一個弟子對道:

停磨逸, 磨磨勞, 雇幫工幫磨。

最後一個弟子對的是:

聽唱寂, 唱唱喧, 推解元解唱。

眾弟子對完了, 一齊請老師對, 老師說:“不是我不能對, 幾個好句, 都被你們占去了, 現在我真沒什麼可對了。 ”眾弟子說:“那我們替先生對吧, 下句為:

止扇熱, 扇扇涼, 令長隨長扇。

老師聽了, 仍然狡辯說:“‘關’對‘畫’不妥, 對‘扣扣’、‘磨磨’、‘唱唱’都不妥, 必須另對, 方才算數!”眾弟子又對道:

掌印官, 印印僕, 有管家管印。

用‘印印對‘關關’, 穩妥嗎?”

“不!”老師說:“‘印’與‘關’雖然意思相連, 但還差一點兒。 ”眾弟子斟酌了一陣, 又合成一句為:

設渡費, 渡渡廉, 便快足快渡。

用‘渡’對‘關’, 怎麼樣?”

老師很慚愧, 終於無話可說了。

第二十二:

蘇東坡少時博覽群書, 有些自傲, 有一次, 在門上寫了一副對聯: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沒幾天, 一老者拿來一本小書, 蘇動坡一個字也不認識, 很慚愧, 便把對聯改為:

發奮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第二十三:

【宋】王安石曾和蘇東坡聯對。 他出的第一個對聯是:

一歲二春雙八月, 人間兩度春秋。

此聯甚妙。 因為王安石出題那年, 正好趕上個閏八月, 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 蘇東坡雖然是文壇領袖, 海內獨領風騷, 可碰上這種怪聯, 一時也對答不出, 竟讓王安石給難倒了。 不過後人已經對出:

六旬花甲再周天, 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出的第二句是:

七裡山塘, 行到半塘三裡半。

原來北宋時蘇州金閶門外到虎丘這段路稱作‘山塘’, 約有七裡行程, 中間有一地名‘半塘’。 蘇東坡不久前曾路經此地,

所以王安石以此出題。 蘇東坡想一想, 對道:

九溪蠻洞, 經過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

鐵甕城西, 金玉銀山三寶地。

潤州(即今江蘇鎮江市)古代名鐵甕城, 面臨大江, 背靠群山, 其山名曰金山、銀山、玉山等, 山上有寺廟觀宇佛殿僧房, 蘇東坡剛剛遊覽過。 蘇東坡尋思多時, 未能成對, 只好認輸。

第二十四:

【宋】神宗時, 遼國派來使者, 蘇東坡奉詔接待。

遼國使者 知道蘇東坡是著名文人, 於是出個對子, 請他應對, 對子是:

三光日月星。

這個上聯看去雖不難, 其實很難對。 因為上聯不僅有數字, 還有三種互相關聯的不同事物。 而下聯難就難在不但前邊必須有不同的數目字, 而後邊的事物又只能是三種, 這個矛盾十分難以解決。 但蘇東坡只是略加思索,

就答道:

四詩風雅頌。

‘風、雅、頌’是指古代經典《詩經》的四個組成部分, 即國風、小雅、大雅和頌。 其中大雅、小雅又總稱為雅。 另一個說法是《詩經》有毛、韓、魯、齊四家(為漢時注解《詩經》的四家學者), 所以是四詩。 這樣恰好解決了數目字和事物多少的矛盾。

遼使聽了, 不禁大為讚歎。 二人正在閒話, 忽然雷雨大作。 蘇東坡見景生情, 吟道:

一陣風雷雨。

然後他對遼使笑道:“我這個‘一陣風雷雨’也可以用來對你那個‘三光日月星’。 ”

遼使聽了搖搖頭道:“這個雖能對上, 卻不見好, 象打油詩。 ”

蘇東坡略一沉吟, 又道:“我還有個好的, 你且聽:

四德元亨利。

遼使問:“你這四德只道出三德, 尚缺一德。 ”蘇東坡笑道:“那一德乃先皇聖諱, 臣下不得念出。 ”

原來《周易》中‘乾’卦有‘四德’之稱,為:元、亨、利、貞。當時先朝皇帝【宋】仁宗名叫趙禎,禎與貞同音,為‘聖諱’。蘇東坡巧用‘聖諱’,從 ‘四德’中刪去一字,作成妙對。

遼使撫掌大笑,連聲稱妙。

第二十五:

蘇東坡與佛印二人常相戲謔,喜作啞聯。

有一回,二人河上泛舟,飲酒賦詩。忽然蘇東坡連聲喚佛印看一物,佛印低頭一看,原來是水面上有塊肉皮浮到岸邊,被一隻狗叼住,在那裡使勁地撕咬。佛印大為生氣,蘇東坡卻哈哈大笑。

佛印想了想,即將寫有蘇東坡詩句的一張紙拋大水中,看著紙片在水面飄蕩,佛印也高興地笑了。

原來這是他二人作的一付啞聯。蘇東坡出的是:

狗啃河上皮。 諧音:狗啃和尚皮。

佛印答的是:

水漂東坡詩。 諧音:水漂東坡屍。

不久他們離船登岸,觀賞田野風光。這時,有一村姑挑著稻禾從田間上到小道,蘇東坡急忙拉住佛印,讓他看,佛印看後,亦不作聲,只是四下東張西望,見山前有位樵夫,正在用力地砍伐一株腐朽的老樹,便指給蘇東坡看,蘇東坡看後哈哈大笑。原來這又是他二人作的一付啞聯。

蘇東坡出的是:

村姑田裡擔禾上。 諧音:村姑田裡擔和尚。

佛印答的是:

樵夫山前伐朽材。 諧音:樵夫山前伐秀才。

二人信步走到一座藕池旁,只見池中蓮子已熟,殘荷枯亂,蘇東坡又拉住佛印,要他細細品味。

佛印看了看,又舉頭四望,隨後高興地將蘇東坡拉到池東邊的一塊坡地上。那塊地本是莊稼地,因無人耕種,現已長滿雜草。二人相視而笑,十分快活。

這是他們對的第三付啞聯。蘇東坡出的是:

蓮子已成荷長老。 諧音:蓮子已成和尚老。

佛印答的是:

莊稼未種東坡荒。 諧音:莊稼未種東坡慌。

又一日東坡帶家眷出去遊玩,遇到佛印在水邊挖蚌吃,於是說道:

佛印水邊尋蚌吃。 諧音:佛印水邊尋棒吃。

佛印一聽,以東坡帶家眷而來而對道:

東坡河上帶家來。 諧音:東坡河上帶枷來。

第二十六:

蘇東坡有一次和詩人黃庭堅來到野外遊玩,坐于一株古松下飲酒下棋。一陣春風吹過,松籽偶落於棋盤上,蘇東坡當即以此吟道: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庭堅引頸四望,見不遠處有一老翁坐于柳樹下釣魚,即對曰: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飛。

第二天晚間,二人相攜到江邊散步,只見水天空闊,橫無際涯,彩霞成綺,漁舟唱晚,黃庭堅隨口出聯:

晚霞映水,漁人爭唱《滿江紅》。

蘇東坡對:

朔雪飛空,農夫齊歌《普天樂》。

第二十七:

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與蘇東坡二人經常談論學問,吟詩作對。

有一日,兄妹二人正談得高興,忽然佛印和尚闖了進來,蘇小妹急忙躲入帳中。佛印見了,即出言戲道:

碧紗帳裡坐佳人,煙籠芍藥。

蘇小妹惱怒和尚攪了她和哥哥的清談,又出言戲弄,當即寫了一個下聯,令丫環拿出去。佛印一看,下聯是:

青水塘邊洗和尚,水浸葫蘆。

蘇東坡拍手稱妙,佛印只能苦笑。可蘇小妹余怒末息,又出了個上聯,命丫環送出來。那上聯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這上聯利用拆字法,諷剌佛印雖然是個僧人可並不能成佛。佛印想了半天,也未能思得妙對。正巧此時有個使女送茶,他靈機一動,答道: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下聯也利用拆字法,貶損蘇小妹作為女人只能稱奴婢。蘇東坡拍掌大笑,連連稱妙。蘇小妹心有不甘,四下一望,見牆上有一幅山水畫,畫的是和尚渡江圖,於是吟出一聯:

和尚撐船,篙打江中羅漢。

佛印張口即道:

佳人汲水,繩牽水底觀音。

蘇小妹聽後,也暗自佩服佛印果然名不虛傳。

第二十八:

蘇小妹偶然中寫出一聯:

月下杜鵑喉舌冷。

花前蝴蝶夢魂香。

蘇東坡歎為妙句,還為此宴客炫耀。王安石知道後,讓僕人在其門前擺一張桌子,布標上寫著“專門修改天下奇聯妙句”。蘇東坡有意為難他,當眾出示蘇小妹的對聯,那人看了後道:“這兩句不通!月下的杜鵑,如果閉著嘴飛,風吹不進喉舌,何以會‘喉舌冷’呢?花前的蝴蝶,多半還是飛著的,何以會‘夢魂香’呢?”眾人便要他修改,他問:“是大修還是小修?”眾人說:“大修怎樣?小修又怎樣?”那人說:“大修就另作兩句,小修就按他的原句改一改。”眾人說:“那就原句改一 改吧。”那人提筆就改:

啼月杜鵑喉舌冷。

眠花蝴蝶夢魂香。

蘇東坡大加讚賞。

第二十九:

相傳蘇小妹才名遠播,有不少官宦世家富人子弟都夢想著與她締結良緣。但蘇小妹不重富貴貧賤,唯才是舉。

當時有一權貴之家的公子名方若虛,將自己寫的詞賦文章拿給蘇小妹看,想博得她的歡心。誰知蘇小妹看後在其文章上寫一聯道:

筆下才華少。

胸中韜略無。

蘇東坡偶然看到後,心裡直抱怨蘇小妹以文招禍。因為這位方公子的父親是朝中極有權勢的一位大官,而且肚量極小,忌賢妒能,最善陷人入罪。萬一方公子要其父出來作對,豈非給家中惹來一場禍事!於是他想一想,在此聯的末尾各添了一個字,變成:

筆下才華少有。

胸中韜略無窮。

這樣,原來的批評、貶斥變成讚美、頌揚,免去了一場禍事。

第三十:

傳說蘇小妹與秦觀結成百年之好,新婚之夜時,蘇小妹曾三難新郎。三難的第三個題目便是對對子。蘇小妹出的題目是:

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觀起初一看,覺得甚是容易。可仔細一想,又覺得這聯出得十分巧妙。若對得平常,便不見高明。若對出水準,著實不易。他左思右想,來回踱步,很久未能得一字。又聽得譙樓上已報三更,心中更加慌亂。

蘇東坡恰值此時醒來,心中惦記秦觀,便走過小妹院來打探消息。遠遠望見秦觀正在月光下團團徘徊,口中只是一個勁兒地吟‘閉門推出窗前月。’

蘇東圾想,這定然是小妹出題為難妹夫。他見秦觀口中反復吟誦,腳下步子大亂,便欲為妹夫解圍。舉頭張望,只見院中月色皎潔,花草搖曳,輕風徐來,樹影婆娑,雖然十分令人陶醉,可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來作聯。

蘇東坡正在暗暗起急,忽見院子西南角有花缸一隻,裡面滿貯清水,水中映出一輪月影。此時秦觀也偶然步至此處,倚缸而立。

蘇東坡心中一動,暗自叫道:“有了!”剛想過去告訴秦觀,又怕小妹知道了,以此嘲貶妹夫,使秦觀臉上無光。於是蘇東坡微咳一聲,從地上拿一小小石塊,投向缸中。水被石塊所擊,濺起幾點水花,直撲在秦觀身上。水中天光月影,頓時紛淆混亂。秦觀馬上有所感悟,對出下聯:

投石衝開水底天。

蘇東坡眼見秦觀興沖沖進了新房,房內一陣笑語後人寢燈息,這才微笑離去。

第三十一:

蘇東坡被貶至黃州做團練副使後,並未因此心灰意懶,而依舊攻讀經史並為當地士子講學。由於蘇東坡文名蓋天下,獨領風騷,所以遠近慕名而來者不計其數,甚至有人背著乾糧從千里之外趕來聽講。結果此事驚動了朝廷,怕蘇東坡在此惑眾鬧事,於是派來一名學官,名為巡視學生,監督學業主持考試,實為查看動靜。經過細察密訪,並未發現蘇東坡有何越軌之處。但學官心有不甘,他總想找個機會顯顯自己的才華,把蘇東坡壓下去。

一日午後,學官來到蘇東坡正在講學的書院,寒暄過後,即對蘇東坡說:“學士名揚四海,為天下文人景仰,從學者絡繹不絕,想來是人才輩出,個個滿腹經綸。我想領教一下他們的才華,不知學士是否應允。”蘇東坡笑道:“這有何難。”當即叫了幾名學生到學官面前來,請他出題。學官早在幾日前就挖空心思地想過,蘇東坡的學生們肯定熟讀經史擅長詞賦,如考這些,正中他們的下懷,不僅考不倒他們,自己還難以下臺。要考他們,必須走個冷門,打他個措手不及。因此他絞盡腦汁地想了一個對子。

此時,他清清嗓子,大聲說:“本官今日別的不考,只考作對子。本官出一上聯,你們可答下聯。”隨後,他道:“寶塔尖尖,七層四面八方。”

果然如考官所料,這幾個學生都以為學官要考經史詞章,沒想到竟然考作對子,頓時緊張起來。可越慌亂越緊張,此時圍來看熱鬧的人也越聚越多,更讓學生們心亂如麻,汗如雨下,滿面羞愧,無地自容,一個個只是發呆。

學官看見這副情景,大為得意。於是他用手指著一個學生問:“你會嗎?”那個學生慌忙把白嫩嫩的手連搖了兩搖,不好意思開口說不會。

學官又指第二個學生,間:“你呢?”這個學生也跟前邊的學生學,不說話只是搖手。學官又一連往下逐個問去,所有的學生都仿效前邊的榜樣,不說話光搖手。

學官見自己終於難倒了學生,讓蘇東坡現了眼,非常得意,於是幸災樂禍地轉頭望著蘇東坡說:“蘇學士,您的門下……。”

蘇東坡從容一笑,截住他的話道:“這種簡單題目,如何能難住他們。”

學官不禁驚奇地間:“既然簡單,為何應答不出呢?”

“他們不是已經對出來了嗎?”蘇東坡更是出語驚人。

學官不禁大笑:“蘇學士,不要拿老夫開心。他們已經分明搖手認輸。”

“非也非也。”蘇東坡不慌不忙地說。“您把他們召到一起應對,使他們頗感不便。前面的人會對而不好說,說出恐後邊的人因襲,所以他們便以手勢作答。此手勢正是他們的下聯。”

這下學官猶如墜入五裡雲霧,忙間:“手勢如何是下聯呢?”

蘇東坡一笑,道:你這上聯是:

寶塔尖尖,七層四面八方。

下聯是:

玉手搖搖,五指三長兩短。

學生們一聽,如釋重負,連聲讚美。看熱鬧的人群中也發出陣陣歡呼。

學官目瞪口呆,最後只好自我解嘲地說:“蘇學士天下獨步,高足們才華不凡,佩服之至,佩服之至。”

第三十二:

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某日於公務之暇,換上便裝,獨自一人來到莫干山上的一座寺廟申遊玩。

寺中的住持不認識蘇東坡,只當他是普通香客。見蘇東坡進了門,很不以為禮,只冷冷地從鼻孔中哼一聲:“坐”,並且不情願地對小和尚吩咐道:“茶。”

二人談了一會兒後,住持發現蘇東坡談吐不凡,很有才學,覺得他有點來頭,便作出比較恭敬的樣子,說:“請坐。”又鄭重其事地吩咐小和尚道:“泡茶。”

談到後來,住持才知眼前此人即是名聞天下的蘇東坡,他急忙起身離座,打躬作揖,滿臉堆笑,一連聲道:“請上座!”又再三叮囑吩咐小和尚:“泡香茶!”

二人談完,蘇東坡起身告辭。住持急忙捧出紙筆,敬求墨寶,蘇東坡毫不推辭,微微一笑,揮筆寫道:

坐、請坐、請上坐。

茶、泡茶、泡香茶。

住持接過一看,目瞪口呆,不知是哭是笑。

第三十三:

從前,有位年輕的私塾先生,發現一個學生的作業簿上,經常有別人批改的字跡,蠅頭小楷,清秀可愛。一打聽,原來是那學生的姐姐批改的,天長日久,先生對那位學生的姐姐漸生愛慕之情。於是有一天,他悄悄地在那學生的作業簿裡夾一張字條,字條上寫道:

桃李杏鮮花何時開放?

學生的姐姐看到字條後,以為先生心術不正,便提筆在背面寫了一個對句:

稻粱菽雜種什麼先生?

先生看到這揶揄自己的下聯,也不生氣,只是在字條上寫了一句解釋的話:

竹本無心,節外偏生枝葉;

姑娘見到這回敬自己的下聯,也回了一句表白的話:

藕雖有孔,胸中不染埃塵。

先生見她預期與以前不同,便乘機借景抒情表明心跡:

湖水漣漪一碧深情何不生蓮(憐)?

聰慧的姑娘對這位一往深情、文采風流的書生開始產生了愛意,因而作對句回復他:

秋波含笑兩隻秀目怎可無眉(媒)?

先生知道這是姑娘在暗示自己要有明媒引線,便高高興興地央請媒人說合,故而聯語傳情,一對才子佳人終成眷屬。

第三十四:

從前,某員外有位才貌雙全的女兒和一個小兒子,兒子尚年少,員外便請來一位先生教兒子讀書。一日,先生出了一句上聯叫學生對句,這上聯是:

有客登堂,驚醒萬里春夢;

學生對不出來,就請他姐姐代對,小姐對曰:

無人共枕,枉費一片癡心。

先生一看下聯,猜想十有八九是姐代弟對,自以為小姐對他有心,便自作多情地再出一聯試探:

六尺彩綾,三尺系腰,三尺墜;

小姐看了,毫不介意,依然代弟對道:

一床錦被,半床遮體,半床閑。

先生看罷,得意忘形,滿以為小姐鍾情于他,便欲與小姐訂情,又赤裸裸地寫一上聯:

風緊林密,問樵夫何處下手;

小姐見此,一問弟弟便知先生已誤解,認為先生心術不正,即回復下聯,請先生棄除此念,聯曰:

山高水深,勸漁夫及早回頭。

先生自討沒趣,作聯自我解嘲:

竹本無心,節外偏生枝葉;

小姐以聯表示自己清白無暇,聯曰:

藕雖有孔,心中不染垢塵。

先生連遭訓斥,心中涼了半截,但又不死心,仍然出聯糾纏:

桃李杏梅,這些花哪時開放?

小姐厲言正色對曰:

稻麥黍稷,此雜種是何先生?

先生黔驢技窮,情場失意,心中忿忿然,一直懷恨在心。在小姐出嫁,生了雙胞胎之後,先生又戲弄小姐,出一聯曰:

誰是先生子?

孰為後生兒?

小姐見先生無賴之極,毫不客氣地說:

後生也余子;

先生亦我兒。

第三十五:

一個衙役突然成了暴發戶,就千方百計地供養他的兒子讀書,還專門為他請了教書先生,為的是將來能改換門庭,光宗耀祖。無奈他的兒子已學會了做衙役的行當本色,終究難以改變。

一天,這個衙役的哥哥手持羽扇踱步走來,教書先生就趁機出了上句讓學生對下句:

大伯手中搖羽扇。

學生對出:

家君頭上戴鵝毛。

先生無奈,只得又出六字對:

讀書作文臨帖。

學生忙對:

傳呈放告排衙。

先生又出五字對:

讀書宜朗誦。

學生對道:

喝道要高聲。

先生又出四句對:

七篇古文。

學生又對:

百下大板。

先生越聽越有氣,就責駡:

別胡說。

學生以為又是讓他應對,就連忙答:

往下站。

先生更生氣了,罵道:

放屁。

學生馬上對出:

退堂。

先生見學生實在無法引導,就只得無可奈何地用鼻子“哼”了一聲,學生很機靈,當即對出下句:“喝。”

第三十六:

有一家請了個教書先生,主人對先生飲食供奉得很差,每餐只讓先生吃蘿蔔。先生心中不滿,但嘴上卻不說。

有一天,主人請先生飲酒,也借機考考兒子的功課。先生便預先對學生說:“令尊在酒席前如果讓你對對子,你看我筷子夾什麼,就以什麼對。”學生答應了。第二天,東家擺了酒席,請先生上座就坐,學生側坐。主人說:“先生每天費心,想必令徒的功課肯定每天都有長進了。”先生說:“若說對對子,還算可以。”

於是,主人說道:“那麼,我出個兩字對讓學生對對看。這上句是:核桃。”學生看著先生,先生拿筷子去夾蘿蔔。學生便對道:“蘿蔔。”

主人聽了說:“對得不怎麼好。”便又出一句:“綢緞。”先生又用筷子夾蘿蔔,學生便又對道:“蘿蔔。”主人問:“綢緞怎麼能對蘿蔔?”先生接過話頭說:“蘿是‘綾羅綢緞’的‘羅’,蔔是‘布匹’的‘布’,有什麼不可?”

主人無話可說,只好再想題目。他抬頭看到隔壁東嶽廟,便出題說:“鼓鐘。”先生又用筷子夾蘿蔔,所以學生仍然對“蘿蔔”。主人說道:“這回更對不上了。”先生又接過話頭說:“蘿是‘鑼鼓’的‘鑼’,蔔是‘鐃鈸’的‘鈸’,有什麼不可以?”

主人聽了,說:“勉強之至。”便又出個二字對說:“嶽飛。”先生又夾蘿蔔,學生又對“蘿蔔”。主人說:“這可不行。”先生說:“岳飛是忠臣,羅卜是孝子,有什麼不行?”主人聽了大怒,問道:“先生為何總讓學生對蘿蔔?”先生也發怒說:“你天天叫我吃蘿蔔,好不容易請客,又讓我吃蘿蔔。我眼睛看的是蘿蔔,肚裡裝的也是蘿蔔,你為何倒叫我不教令郎對蘿蔔?”

第三十七:

有個叫丘瓊山的人,小時候跟著老師在鄉里一官宦人家私塾讀書。他很聰明,遠近聞名,可那官宦人家的孩子卻最不喜歡讀書。

有一天,老師外出,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偷偷跑回家,只有丘瓊山還在學堂學習。當時天下大雨,丘瓊山的座位上方正好是個瓦縫,雨漏下來,滴在丘瓊山的肩上。於是,丘瓊山就把那個官家公子的座位移到漏雨的地方,把自己的座位換過去。

老師回來後,官家公子看到丘瓊山占了自己的地方,便向老師告狀。老師說:“我出對子給你們對,誰對上了,就算誰有理。”接著說出上聯:

點雨濕肩頭。

丘瓊山脫口答道:

片雲生足下。

這個下聯暗含自己將來會步上青雲的意思,老師十分讚賞。官家公子對不上,覺得既羞愧,又惱怒,便回家哭著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父親。

他父親大怒,把丘瓊山召來,又出個對聯考他:

孰謂犬能欺得虎。

意思是:“誰說狗能欺負虎?”把自己的兒子比作虎,把丘瓊山比作狗。丘瓊山立即答道:

焉知魚不化為龍!

意思是:“怎知魚有朝一日不能變成龍?”相傳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即化為龍,古人常以此比喻某人科舉中第,一下由平民變成高官。這位做官的聽了丘瓊山的話,很吃驚,明白他將來怕是不同凡響,便說好話安慰一番,送他回去了。

第三十八:

舊時有一家人家結婚,把喪聯:

流水夕陽千古恨;

春 露秋霜百年愁。

錯貼於喜堂之上,客人一見,無不驚異,因礙於情面又不便明說。當新娘來到喜堂見此聯時,不免暗中叫苦,但她靈機一動,來到喪聯旁,將上下聯尾各截去一字,喪聯立刻變成下麵的喜聯:

流水夕陽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第三十九:

相傳清末有一戲班子,在某年除夕聚會時,商議如何寫春聯。最後商定每人寫一付,比比誰最有文采。而且要求不寫空話,要寫實事和感受。

演小生的想,我常演文武小生,戲中經常金榜題名成了狀元,何等風光!可卸了裝仍然是個普通人,猶如大夢一場。於是,他出聯道:

文成武就,金榜題名空富貴。

演花旦的想,我常扮成千金小姐,與才子貴人締結良緣,可一下了台也是依然故我。於是應道:

男婚女嫁,洞房花燭假風流。

兩個武生演員出聯戲道:

你一刀,我一槍,雖殺未惱。

老生演員一聽,忙道:

轎上來,馬上去,非走不行。

幾位經常扮演多種角色的演員一番合計,作聯道:

或為君子小人,或為才子佳人,登臺便見;

有時歡天喜地,有時怨天恨地,轉眼皆空。

編劇本的一琢磨,作聯道:

戲劇本屬虛,虛中尋實,實非為實,虛非為虛,虛虛實實,方寸地生殺予奪,榮辱貴賤,做來千秋事業,莫道當局是假。

樂隊人員商議多時,對道:

唱彈原為樂,樂中藏憂,優民之憂,樂民之樂,樂樂憂憂,頃刻間悲歡離合,喜怒哀俱,現出萬代人情,須從戲裡傳真。

設計戲臺道具的人不甘示弱,作一聯道:

戲臺小天地,

天地大戲臺。

最後大家難分高下,一笑作罷,倒給後世留下一段佳話。

第四十:

相傳蘇州有個富商請唐伯虎為他的店鋪寫付對聯。唐伯虎咯加思索,提筆寫道: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源。

寫畢,唐伯虎很是得意。在聯中以‘春意’象徵生意興隆,蓬勃發展,以‘水源’象徵財源滾滾,長流不斷,確實很有新意,比一般店鋪門前那些平凡府俗一味追求招財進寶生意買賣‘達三江,通四海’的對聯強多了。

可商人本來唯利是圖、胸無點墨,他嫌這付對聯寫的太高雅,不合口味,一定讓唐伯虎再另寫一付。唐伯虎心中厭煩,眉頭一皺,提筆寫道: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

櫃裡銅錢,猶如冬天蝨子,越捉越多。

商人見了,連聲贊好,拍掌稱妙,急忙高高懸掛門前。唐伯虎冷笑一聲,擲筆而去。

原來《周易》中‘乾’卦有‘四德’之稱,為:元、亨、利、貞。當時先朝皇帝【宋】仁宗名叫趙禎,禎與貞同音,為‘聖諱’。蘇東坡巧用‘聖諱’,從 ‘四德’中刪去一字,作成妙對。

遼使撫掌大笑,連聲稱妙。

第二十五:

蘇東坡與佛印二人常相戲謔,喜作啞聯。

有一回,二人河上泛舟,飲酒賦詩。忽然蘇東坡連聲喚佛印看一物,佛印低頭一看,原來是水面上有塊肉皮浮到岸邊,被一隻狗叼住,在那裡使勁地撕咬。佛印大為生氣,蘇東坡卻哈哈大笑。

佛印想了想,即將寫有蘇東坡詩句的一張紙拋大水中,看著紙片在水面飄蕩,佛印也高興地笑了。

原來這是他二人作的一付啞聯。蘇東坡出的是:

狗啃河上皮。 諧音:狗啃和尚皮。

佛印答的是:

水漂東坡詩。 諧音:水漂東坡屍。

不久他們離船登岸,觀賞田野風光。這時,有一村姑挑著稻禾從田間上到小道,蘇東坡急忙拉住佛印,讓他看,佛印看後,亦不作聲,只是四下東張西望,見山前有位樵夫,正在用力地砍伐一株腐朽的老樹,便指給蘇東坡看,蘇東坡看後哈哈大笑。原來這又是他二人作的一付啞聯。

蘇東坡出的是:

村姑田裡擔禾上。 諧音:村姑田裡擔和尚。

佛印答的是:

樵夫山前伐朽材。 諧音:樵夫山前伐秀才。

二人信步走到一座藕池旁,只見池中蓮子已熟,殘荷枯亂,蘇東坡又拉住佛印,要他細細品味。

佛印看了看,又舉頭四望,隨後高興地將蘇東坡拉到池東邊的一塊坡地上。那塊地本是莊稼地,因無人耕種,現已長滿雜草。二人相視而笑,十分快活。

這是他們對的第三付啞聯。蘇東坡出的是:

蓮子已成荷長老。 諧音:蓮子已成和尚老。

佛印答的是:

莊稼未種東坡荒。 諧音:莊稼未種東坡慌。

又一日東坡帶家眷出去遊玩,遇到佛印在水邊挖蚌吃,於是說道:

佛印水邊尋蚌吃。 諧音:佛印水邊尋棒吃。

佛印一聽,以東坡帶家眷而來而對道:

東坡河上帶家來。 諧音:東坡河上帶枷來。

第二十六:

蘇東坡有一次和詩人黃庭堅來到野外遊玩,坐于一株古松下飲酒下棋。一陣春風吹過,松籽偶落於棋盤上,蘇東坡當即以此吟道: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庭堅引頸四望,見不遠處有一老翁坐于柳樹下釣魚,即對曰: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飛。

第二天晚間,二人相攜到江邊散步,只見水天空闊,橫無際涯,彩霞成綺,漁舟唱晚,黃庭堅隨口出聯:

晚霞映水,漁人爭唱《滿江紅》。

蘇東坡對:

朔雪飛空,農夫齊歌《普天樂》。

第二十七:

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與蘇東坡二人經常談論學問,吟詩作對。

有一日,兄妹二人正談得高興,忽然佛印和尚闖了進來,蘇小妹急忙躲入帳中。佛印見了,即出言戲道:

碧紗帳裡坐佳人,煙籠芍藥。

蘇小妹惱怒和尚攪了她和哥哥的清談,又出言戲弄,當即寫了一個下聯,令丫環拿出去。佛印一看,下聯是:

青水塘邊洗和尚,水浸葫蘆。

蘇東坡拍手稱妙,佛印只能苦笑。可蘇小妹余怒末息,又出了個上聯,命丫環送出來。那上聯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這上聯利用拆字法,諷剌佛印雖然是個僧人可並不能成佛。佛印想了半天,也未能思得妙對。正巧此時有個使女送茶,他靈機一動,答道:

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下聯也利用拆字法,貶損蘇小妹作為女人只能稱奴婢。蘇東坡拍掌大笑,連連稱妙。蘇小妹心有不甘,四下一望,見牆上有一幅山水畫,畫的是和尚渡江圖,於是吟出一聯:

和尚撐船,篙打江中羅漢。

佛印張口即道:

佳人汲水,繩牽水底觀音。

蘇小妹聽後,也暗自佩服佛印果然名不虛傳。

第二十八:

蘇小妹偶然中寫出一聯:

月下杜鵑喉舌冷。

花前蝴蝶夢魂香。

蘇東坡歎為妙句,還為此宴客炫耀。王安石知道後,讓僕人在其門前擺一張桌子,布標上寫著“專門修改天下奇聯妙句”。蘇東坡有意為難他,當眾出示蘇小妹的對聯,那人看了後道:“這兩句不通!月下的杜鵑,如果閉著嘴飛,風吹不進喉舌,何以會‘喉舌冷’呢?花前的蝴蝶,多半還是飛著的,何以會‘夢魂香’呢?”眾人便要他修改,他問:“是大修還是小修?”眾人說:“大修怎樣?小修又怎樣?”那人說:“大修就另作兩句,小修就按他的原句改一改。”眾人說:“那就原句改一 改吧。”那人提筆就改:

啼月杜鵑喉舌冷。

眠花蝴蝶夢魂香。

蘇東坡大加讚賞。

第二十九:

相傳蘇小妹才名遠播,有不少官宦世家富人子弟都夢想著與她締結良緣。但蘇小妹不重富貴貧賤,唯才是舉。

當時有一權貴之家的公子名方若虛,將自己寫的詞賦文章拿給蘇小妹看,想博得她的歡心。誰知蘇小妹看後在其文章上寫一聯道:

筆下才華少。

胸中韜略無。

蘇東坡偶然看到後,心裡直抱怨蘇小妹以文招禍。因為這位方公子的父親是朝中極有權勢的一位大官,而且肚量極小,忌賢妒能,最善陷人入罪。萬一方公子要其父出來作對,豈非給家中惹來一場禍事!於是他想一想,在此聯的末尾各添了一個字,變成:

筆下才華少有。

胸中韜略無窮。

這樣,原來的批評、貶斥變成讚美、頌揚,免去了一場禍事。

第三十:

傳說蘇小妹與秦觀結成百年之好,新婚之夜時,蘇小妹曾三難新郎。三難的第三個題目便是對對子。蘇小妹出的題目是:

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觀起初一看,覺得甚是容易。可仔細一想,又覺得這聯出得十分巧妙。若對得平常,便不見高明。若對出水準,著實不易。他左思右想,來回踱步,很久未能得一字。又聽得譙樓上已報三更,心中更加慌亂。

蘇東坡恰值此時醒來,心中惦記秦觀,便走過小妹院來打探消息。遠遠望見秦觀正在月光下團團徘徊,口中只是一個勁兒地吟‘閉門推出窗前月。’

蘇東圾想,這定然是小妹出題為難妹夫。他見秦觀口中反復吟誦,腳下步子大亂,便欲為妹夫解圍。舉頭張望,只見院中月色皎潔,花草搖曳,輕風徐來,樹影婆娑,雖然十分令人陶醉,可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來作聯。

蘇東坡正在暗暗起急,忽見院子西南角有花缸一隻,裡面滿貯清水,水中映出一輪月影。此時秦觀也偶然步至此處,倚缸而立。

蘇東坡心中一動,暗自叫道:“有了!”剛想過去告訴秦觀,又怕小妹知道了,以此嘲貶妹夫,使秦觀臉上無光。於是蘇東坡微咳一聲,從地上拿一小小石塊,投向缸中。水被石塊所擊,濺起幾點水花,直撲在秦觀身上。水中天光月影,頓時紛淆混亂。秦觀馬上有所感悟,對出下聯:

投石衝開水底天。

蘇東坡眼見秦觀興沖沖進了新房,房內一陣笑語後人寢燈息,這才微笑離去。

第三十一:

蘇東坡被貶至黃州做團練副使後,並未因此心灰意懶,而依舊攻讀經史並為當地士子講學。由於蘇東坡文名蓋天下,獨領風騷,所以遠近慕名而來者不計其數,甚至有人背著乾糧從千里之外趕來聽講。結果此事驚動了朝廷,怕蘇東坡在此惑眾鬧事,於是派來一名學官,名為巡視學生,監督學業主持考試,實為查看動靜。經過細察密訪,並未發現蘇東坡有何越軌之處。但學官心有不甘,他總想找個機會顯顯自己的才華,把蘇東坡壓下去。

一日午後,學官來到蘇東坡正在講學的書院,寒暄過後,即對蘇東坡說:“學士名揚四海,為天下文人景仰,從學者絡繹不絕,想來是人才輩出,個個滿腹經綸。我想領教一下他們的才華,不知學士是否應允。”蘇東坡笑道:“這有何難。”當即叫了幾名學生到學官面前來,請他出題。學官早在幾日前就挖空心思地想過,蘇東坡的學生們肯定熟讀經史擅長詞賦,如考這些,正中他們的下懷,不僅考不倒他們,自己還難以下臺。要考他們,必須走個冷門,打他個措手不及。因此他絞盡腦汁地想了一個對子。

此時,他清清嗓子,大聲說:“本官今日別的不考,只考作對子。本官出一上聯,你們可答下聯。”隨後,他道:“寶塔尖尖,七層四面八方。”

果然如考官所料,這幾個學生都以為學官要考經史詞章,沒想到竟然考作對子,頓時緊張起來。可越慌亂越緊張,此時圍來看熱鬧的人也越聚越多,更讓學生們心亂如麻,汗如雨下,滿面羞愧,無地自容,一個個只是發呆。

學官看見這副情景,大為得意。於是他用手指著一個學生問:“你會嗎?”那個學生慌忙把白嫩嫩的手連搖了兩搖,不好意思開口說不會。

學官又指第二個學生,間:“你呢?”這個學生也跟前邊的學生學,不說話只是搖手。學官又一連往下逐個問去,所有的學生都仿效前邊的榜樣,不說話光搖手。

學官見自己終於難倒了學生,讓蘇東坡現了眼,非常得意,於是幸災樂禍地轉頭望著蘇東坡說:“蘇學士,您的門下……。”

蘇東坡從容一笑,截住他的話道:“這種簡單題目,如何能難住他們。”

學官不禁驚奇地間:“既然簡單,為何應答不出呢?”

“他們不是已經對出來了嗎?”蘇東坡更是出語驚人。

學官不禁大笑:“蘇學士,不要拿老夫開心。他們已經分明搖手認輸。”

“非也非也。”蘇東坡不慌不忙地說。“您把他們召到一起應對,使他們頗感不便。前面的人會對而不好說,說出恐後邊的人因襲,所以他們便以手勢作答。此手勢正是他們的下聯。”

這下學官猶如墜入五裡雲霧,忙間:“手勢如何是下聯呢?”

蘇東坡一笑,道:你這上聯是:

寶塔尖尖,七層四面八方。

下聯是:

玉手搖搖,五指三長兩短。

學生們一聽,如釋重負,連聲讚美。看熱鬧的人群中也發出陣陣歡呼。

學官目瞪口呆,最後只好自我解嘲地說:“蘇學士天下獨步,高足們才華不凡,佩服之至,佩服之至。”

第三十二:

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某日於公務之暇,換上便裝,獨自一人來到莫干山上的一座寺廟申遊玩。

寺中的住持不認識蘇東坡,只當他是普通香客。見蘇東坡進了門,很不以為禮,只冷冷地從鼻孔中哼一聲:“坐”,並且不情願地對小和尚吩咐道:“茶。”

二人談了一會兒後,住持發現蘇東坡談吐不凡,很有才學,覺得他有點來頭,便作出比較恭敬的樣子,說:“請坐。”又鄭重其事地吩咐小和尚道:“泡茶。”

談到後來,住持才知眼前此人即是名聞天下的蘇東坡,他急忙起身離座,打躬作揖,滿臉堆笑,一連聲道:“請上座!”又再三叮囑吩咐小和尚:“泡香茶!”

二人談完,蘇東坡起身告辭。住持急忙捧出紙筆,敬求墨寶,蘇東坡毫不推辭,微微一笑,揮筆寫道:

坐、請坐、請上坐。

茶、泡茶、泡香茶。

住持接過一看,目瞪口呆,不知是哭是笑。

第三十三:

從前,有位年輕的私塾先生,發現一個學生的作業簿上,經常有別人批改的字跡,蠅頭小楷,清秀可愛。一打聽,原來是那學生的姐姐批改的,天長日久,先生對那位學生的姐姐漸生愛慕之情。於是有一天,他悄悄地在那學生的作業簿裡夾一張字條,字條上寫道:

桃李杏鮮花何時開放?

學生的姐姐看到字條後,以為先生心術不正,便提筆在背面寫了一個對句:

稻粱菽雜種什麼先生?

先生看到這揶揄自己的下聯,也不生氣,只是在字條上寫了一句解釋的話:

竹本無心,節外偏生枝葉;

姑娘見到這回敬自己的下聯,也回了一句表白的話:

藕雖有孔,胸中不染埃塵。

先生見她預期與以前不同,便乘機借景抒情表明心跡:

湖水漣漪一碧深情何不生蓮(憐)?

聰慧的姑娘對這位一往深情、文采風流的書生開始產生了愛意,因而作對句回復他:

秋波含笑兩隻秀目怎可無眉(媒)?

先生知道這是姑娘在暗示自己要有明媒引線,便高高興興地央請媒人說合,故而聯語傳情,一對才子佳人終成眷屬。

第三十四:

從前,某員外有位才貌雙全的女兒和一個小兒子,兒子尚年少,員外便請來一位先生教兒子讀書。一日,先生出了一句上聯叫學生對句,這上聯是:

有客登堂,驚醒萬里春夢;

學生對不出來,就請他姐姐代對,小姐對曰:

無人共枕,枉費一片癡心。

先生一看下聯,猜想十有八九是姐代弟對,自以為小姐對他有心,便自作多情地再出一聯試探:

六尺彩綾,三尺系腰,三尺墜;

小姐看了,毫不介意,依然代弟對道:

一床錦被,半床遮體,半床閑。

先生看罷,得意忘形,滿以為小姐鍾情于他,便欲與小姐訂情,又赤裸裸地寫一上聯:

風緊林密,問樵夫何處下手;

小姐見此,一問弟弟便知先生已誤解,認為先生心術不正,即回復下聯,請先生棄除此念,聯曰:

山高水深,勸漁夫及早回頭。

先生自討沒趣,作聯自我解嘲:

竹本無心,節外偏生枝葉;

小姐以聯表示自己清白無暇,聯曰:

藕雖有孔,心中不染垢塵。

先生連遭訓斥,心中涼了半截,但又不死心,仍然出聯糾纏:

桃李杏梅,這些花哪時開放?

小姐厲言正色對曰:

稻麥黍稷,此雜種是何先生?

先生黔驢技窮,情場失意,心中忿忿然,一直懷恨在心。在小姐出嫁,生了雙胞胎之後,先生又戲弄小姐,出一聯曰:

誰是先生子?

孰為後生兒?

小姐見先生無賴之極,毫不客氣地說:

後生也余子;

先生亦我兒。

第三十五:

一個衙役突然成了暴發戶,就千方百計地供養他的兒子讀書,還專門為他請了教書先生,為的是將來能改換門庭,光宗耀祖。無奈他的兒子已學會了做衙役的行當本色,終究難以改變。

一天,這個衙役的哥哥手持羽扇踱步走來,教書先生就趁機出了上句讓學生對下句:

大伯手中搖羽扇。

學生對出:

家君頭上戴鵝毛。

先生無奈,只得又出六字對:

讀書作文臨帖。

學生忙對:

傳呈放告排衙。

先生又出五字對:

讀書宜朗誦。

學生對道:

喝道要高聲。

先生又出四句對:

七篇古文。

學生又對:

百下大板。

先生越聽越有氣,就責駡:

別胡說。

學生以為又是讓他應對,就連忙答:

往下站。

先生更生氣了,罵道:

放屁。

學生馬上對出:

退堂。

先生見學生實在無法引導,就只得無可奈何地用鼻子“哼”了一聲,學生很機靈,當即對出下句:“喝。”

第三十六:

有一家請了個教書先生,主人對先生飲食供奉得很差,每餐只讓先生吃蘿蔔。先生心中不滿,但嘴上卻不說。

有一天,主人請先生飲酒,也借機考考兒子的功課。先生便預先對學生說:“令尊在酒席前如果讓你對對子,你看我筷子夾什麼,就以什麼對。”學生答應了。第二天,東家擺了酒席,請先生上座就坐,學生側坐。主人說:“先生每天費心,想必令徒的功課肯定每天都有長進了。”先生說:“若說對對子,還算可以。”

於是,主人說道:“那麼,我出個兩字對讓學生對對看。這上句是:核桃。”學生看著先生,先生拿筷子去夾蘿蔔。學生便對道:“蘿蔔。”

主人聽了說:“對得不怎麼好。”便又出一句:“綢緞。”先生又用筷子夾蘿蔔,學生便又對道:“蘿蔔。”主人問:“綢緞怎麼能對蘿蔔?”先生接過話頭說:“蘿是‘綾羅綢緞’的‘羅’,蔔是‘布匹’的‘布’,有什麼不可?”

主人無話可說,只好再想題目。他抬頭看到隔壁東嶽廟,便出題說:“鼓鐘。”先生又用筷子夾蘿蔔,所以學生仍然對“蘿蔔”。主人說道:“這回更對不上了。”先生又接過話頭說:“蘿是‘鑼鼓’的‘鑼’,蔔是‘鐃鈸’的‘鈸’,有什麼不可以?”

主人聽了,說:“勉強之至。”便又出個二字對說:“嶽飛。”先生又夾蘿蔔,學生又對“蘿蔔”。主人說:“這可不行。”先生說:“岳飛是忠臣,羅卜是孝子,有什麼不行?”主人聽了大怒,問道:“先生為何總讓學生對蘿蔔?”先生也發怒說:“你天天叫我吃蘿蔔,好不容易請客,又讓我吃蘿蔔。我眼睛看的是蘿蔔,肚裡裝的也是蘿蔔,你為何倒叫我不教令郎對蘿蔔?”

第三十七:

有個叫丘瓊山的人,小時候跟著老師在鄉里一官宦人家私塾讀書。他很聰明,遠近聞名,可那官宦人家的孩子卻最不喜歡讀書。

有一天,老師外出,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偷偷跑回家,只有丘瓊山還在學堂學習。當時天下大雨,丘瓊山的座位上方正好是個瓦縫,雨漏下來,滴在丘瓊山的肩上。於是,丘瓊山就把那個官家公子的座位移到漏雨的地方,把自己的座位換過去。

老師回來後,官家公子看到丘瓊山占了自己的地方,便向老師告狀。老師說:“我出對子給你們對,誰對上了,就算誰有理。”接著說出上聯:

點雨濕肩頭。

丘瓊山脫口答道:

片雲生足下。

這個下聯暗含自己將來會步上青雲的意思,老師十分讚賞。官家公子對不上,覺得既羞愧,又惱怒,便回家哭著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父親。

他父親大怒,把丘瓊山召來,又出個對聯考他:

孰謂犬能欺得虎。

意思是:“誰說狗能欺負虎?”把自己的兒子比作虎,把丘瓊山比作狗。丘瓊山立即答道:

焉知魚不化為龍!

意思是:“怎知魚有朝一日不能變成龍?”相傳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即化為龍,古人常以此比喻某人科舉中第,一下由平民變成高官。這位做官的聽了丘瓊山的話,很吃驚,明白他將來怕是不同凡響,便說好話安慰一番,送他回去了。

第三十八:

舊時有一家人家結婚,把喪聯:

流水夕陽千古恨;

春 露秋霜百年愁。

錯貼於喜堂之上,客人一見,無不驚異,因礙於情面又不便明說。當新娘來到喜堂見此聯時,不免暗中叫苦,但她靈機一動,來到喪聯旁,將上下聯尾各截去一字,喪聯立刻變成下麵的喜聯:

流水夕陽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第三十九:

相傳清末有一戲班子,在某年除夕聚會時,商議如何寫春聯。最後商定每人寫一付,比比誰最有文采。而且要求不寫空話,要寫實事和感受。

演小生的想,我常演文武小生,戲中經常金榜題名成了狀元,何等風光!可卸了裝仍然是個普通人,猶如大夢一場。於是,他出聯道:

文成武就,金榜題名空富貴。

演花旦的想,我常扮成千金小姐,與才子貴人締結良緣,可一下了台也是依然故我。於是應道:

男婚女嫁,洞房花燭假風流。

兩個武生演員出聯戲道:

你一刀,我一槍,雖殺未惱。

老生演員一聽,忙道:

轎上來,馬上去,非走不行。

幾位經常扮演多種角色的演員一番合計,作聯道:

或為君子小人,或為才子佳人,登臺便見;

有時歡天喜地,有時怨天恨地,轉眼皆空。

編劇本的一琢磨,作聯道:

戲劇本屬虛,虛中尋實,實非為實,虛非為虛,虛虛實實,方寸地生殺予奪,榮辱貴賤,做來千秋事業,莫道當局是假。

樂隊人員商議多時,對道:

唱彈原為樂,樂中藏憂,優民之憂,樂民之樂,樂樂憂憂,頃刻間悲歡離合,喜怒哀俱,現出萬代人情,須從戲裡傳真。

設計戲臺道具的人不甘示弱,作一聯道:

戲臺小天地,

天地大戲臺。

最後大家難分高下,一笑作罷,倒給後世留下一段佳話。

第四十:

相傳蘇州有個富商請唐伯虎為他的店鋪寫付對聯。唐伯虎咯加思索,提筆寫道: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源。

寫畢,唐伯虎很是得意。在聯中以‘春意’象徵生意興隆,蓬勃發展,以‘水源’象徵財源滾滾,長流不斷,確實很有新意,比一般店鋪門前那些平凡府俗一味追求招財進寶生意買賣‘達三江,通四海’的對聯強多了。

可商人本來唯利是圖、胸無點墨,他嫌這付對聯寫的太高雅,不合口味,一定讓唐伯虎再另寫一付。唐伯虎心中厭煩,眉頭一皺,提筆寫道: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

櫃裡銅錢,猶如冬天蝨子,越捉越多。

商人見了,連聲贊好,拍掌稱妙,急忙高高懸掛門前。唐伯虎冷笑一聲,擲筆而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