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人人都知道股神巴菲特,可大家知道他的老師是誰嗎?股神一身的本事竟然大半是從他身上學到的

股神也不是打石頭縫裡蹦出來, 這每個人都知道。

在普通人眼裡, 股神估計是那種生下來的金融天才, 後天又知道努力, 一步步修行, 一步步進化, 最終登頂成神。

海外君一開始也是這樣想的, 後來才知道, 股神原來是有老師的, 而且是位鼎鼎大名的人物, 股神的大半本事都是他傳授的!

這個人就是本傑明·格雷厄姆。

《聰明的投資者》作者簡介

格雷厄姆不僅是股神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時的研究生導師, 還被巴菲特膜拜為“精神導師”, 稱自己投資理論的“85%來自格雷厄姆”, 甚至給兒子取名霍華德·格雷厄姆·巴菲特, 以紀念恩師。

對於他的地位, 巴九靈有一段精妙的比喻——

當今美國華爾街就像一個江湖, 流派眾多, 最著名的要數以巴菲特為首的“氣宗”價值投資派, 和索羅斯為首的“劍宗”技術投機派。

劍宗需要練就一身快狠准的本事, 因為市場機會稍縱即逝;而氣宗,

只需要認真審視目標公司的真實價值就好了。

不過當年的華爾街, 哪宗哪派都沒有成形, 格雷厄姆, 就是華爾街價值投資的開山鼻祖, 數量化分析的第一人, 地位大略等同於小說裡的風清揚。

之所以不是創造獨孤九劍的獨孤求敗, 只是因為,

這位開山鼻祖敗過, 而且敗的挺慘。 他的獨孤九劍是在失敗之後總結出來的, 後來又經過弟子巴菲特的完善補足, 才真正達到了縱橫天下難求一敗的地步。

但即便這樣, 他在投資思想史上的地位也是空前絕後的!

《偉大的博弈》一書裡對他的評價是:格雷厄姆的出現使投資從巫術變成了一門科學, 因為之前華爾街的股票分析都是鬼畫符, 是格雷厄姆把眼光轉向公司資產分析。

那麼, 他的投資方式究竟是怎樣的呢?

格氏投資的核心規則是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首先追求的是保本, 而非盈利。 賤取如珠玉, 貴棄如糞土。 黃銅跌到廢鐵價, 一個字, 買;黃金漲到鑽石價, 一個字, 拋。 再垃圾的公司, 只要價格足夠低, 也可以買入;再優秀的公司, 價格太高, 也不值得持有。

第二條規則是逆向投資。

什麼時候資產的價格會大幅低於內在價值呢?平時都哪裡有便宜貨, 當然是市場過度恐慌的時候。 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就是格式投資的玩法, 以內在價值為錨, 利用市場的情緒進行高拋低吸。

那麼, 又如何保證自己不會血本無歸呢(企業做假賬、老千股、垃圾資產)?答案是撿買一堆煙頭, 整體上收益覆蓋風險, 靠大數定律賺錢。

格氏投資第三條規則, 分散投資。

持有那麼多公司, 股票數量可能達到上百隻, 不可能一一深度研究, 從知識成本上也得不償失。 因此, 無需深研, 讀讀財報, 看看資料, 一眼定胖瘦, 大體低估即納入組合, 反正占比不高, 大概率會贏即可。

所以, 格氏投資第四條規則, 無需深研。

撿到的煙蒂如果價值回歸, 怎麼辦?堅決賣!格氏投資賭的是價值修復而不是公司成長, 只賺安全邊際修復的錢。

格氏投資第五條規則, 無需長持。

這一點和他的門徒巴菲特截然不同。

當然了,更管用的是巴菲特的版本,格氏投資術在二戰後慢慢有點不合時宜。

一是股票越來越貴,估值越來越高,便宜貨越來越少。

二戰後,金本位崩潰,通貨膨脹,華爾街變成了主街,股市從小眾市場變成了大眾市場,股市的賺錢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入市,便宜貨越來越難找。

人多的地方不長草,股價上去了,收益就下來了。

二是控制公司的成本越來越高。

低估的公司雖然物超所值,但遇到操淡的管理層就是不分紅怎麼辦?

本來很簡單,買下公司,炒掉管理層,瓜分資產。早期美國是原始的資本主義,公司就是股東的財產,拿到足夠股份即可控制公司。

但後來這種遊戲被玩壞了,一位專業學霸出手,改變了華爾街的歷史……

美國最牛逼最賺錢的律師事務所,Wachtell Lipton 事務所,最擅長公司購並和反購並業務,其合夥人Martin Lipton發明了著名的“毒丸計畫”。從此惡意收購被極大的遏制,傳統價值投資公司兌現資產的通道也被封殺。

這一時期,華爾街仍處於上升趨勢,格雷厄姆卻感到厭倦了。在華爾街奮鬥了42年的他決定退隱江湖。由於找不到合適的人接管格雷厄姆一紐曼公司,公司不得不宣佈解散。

之後格雷厄姆選擇加州大學開始了執教生涯,把自己的思想傳播給更多的人。

而巴菲特之所以被奉為股神,除了他驚人的業績和財富之外,最大貢獻就是統一了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

他把格雷厄姆的五大規則修正為三大法寶:安全邊際+精選企業(護城河保護)+長期持股。將價值投資修正為“以合理價格買入優秀企業,而非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平庸企業”,這樣補完了獨孤九劍。

雖然天下無敵的劍法不是在他手裡完成的,作為劍法的始創者,開山立派的宗師,格雷厄姆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創立的證券分析理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資者。

他所培養的一大批弟子如“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約翰·內夫、“指數基金教父”約翰·柏格等人在華爾街異軍突起,成為了新一代的投資大師,並延續著他的證券分析學說。

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資產規模上億的信徒至少還有數十位——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股神”,價值投資理念最偉大的踐行者。

約翰·內夫(John Neff):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執掌溫莎基金長達30餘年,期間創造了讓人瞠目的記錄。

約翰·柏格(John Bogle):基金業先驅,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鋒集團創始人,第一隻指數型共同基金建立者。被譽為“指數基金教父”,《財富》雜誌評選“20世紀四大投資巨人”之一。

歐文·卡恩(Irving Kahn):華爾街最長壽的投資人,107歲高齡依然擔任卡恩兄弟集團主席。與沃倫·巴菲特一樣,是直接受教于格雷厄姆的碩果僅存的幾位投資大師之一。

馬里奧·嘉貝利(Mario Gabelli):嘉貝利公司董事長兼總裁,1997年被晨星公司評選為“最佳基金管理人”,華爾街基金業的“超人馬里奧”。嘉貝利資本基金在成立後的20多年時間裡,平均年利潤率超過20%。

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沃爾特·施洛斯有限合夥公司的創立者,該公司在經歷了18次經濟衰退後,仍為所有股東贏得了20%的年複合回報率。他是比巴菲特更堅定的“格雷厄姆”追隨者,被巴菲特稱為“超級投資人”。

邁克爾·普萊斯(Michael Price):美國價值型基金經理人的傳奇,2006年入選《紐約時報》“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1976年成為共同股份基金的經理人,當時基金資產只有500萬美元,至1996年,他管理的四支基金資產達130億美元,20年間成長了2600倍。

塞思·卡拉曼(Seth Klarman):Baupost基金公司總裁,目前市場上最受投資者尊敬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安全邊際》是重要的投資經典著作。名下基金在27年間年均收益率為19%。

約翰·鄧普頓 (John Templeton):鄧普頓集團創始人, “全球投資之父”。2006年《紐約時報》“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

這個名單還可以列很長……

當然了,也有一些人是輕蔑不屑的,比如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就經常出言嘲諷格雷厄姆:“作為一個投資者,格雷厄姆需要學習很多東西。他評估公司價值的理念形成於大蕭條時期,總是對市場草木皆兵,這種恐懼後遺症伴隨他的餘生,他的所有投資方法都是為了讓自己停留在安全港中。”

評價或許有些道理,不過更多的人認為,這純粹是他在嫉妒格雷厄姆的聲望和地位。

本文由海外眼發原創,瞭解更多海外趣聞請關注海外眼!

當然了,更管用的是巴菲特的版本,格氏投資術在二戰後慢慢有點不合時宜。

一是股票越來越貴,估值越來越高,便宜貨越來越少。

二戰後,金本位崩潰,通貨膨脹,華爾街變成了主街,股市從小眾市場變成了大眾市場,股市的賺錢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入市,便宜貨越來越難找。

人多的地方不長草,股價上去了,收益就下來了。

二是控制公司的成本越來越高。

低估的公司雖然物超所值,但遇到操淡的管理層就是不分紅怎麼辦?

本來很簡單,買下公司,炒掉管理層,瓜分資產。早期美國是原始的資本主義,公司就是股東的財產,拿到足夠股份即可控制公司。

但後來這種遊戲被玩壞了,一位專業學霸出手,改變了華爾街的歷史……

美國最牛逼最賺錢的律師事務所,Wachtell Lipton 事務所,最擅長公司購並和反購並業務,其合夥人Martin Lipton發明了著名的“毒丸計畫”。從此惡意收購被極大的遏制,傳統價值投資公司兌現資產的通道也被封殺。

這一時期,華爾街仍處於上升趨勢,格雷厄姆卻感到厭倦了。在華爾街奮鬥了42年的他決定退隱江湖。由於找不到合適的人接管格雷厄姆一紐曼公司,公司不得不宣佈解散。

之後格雷厄姆選擇加州大學開始了執教生涯,把自己的思想傳播給更多的人。

而巴菲特之所以被奉為股神,除了他驚人的業績和財富之外,最大貢獻就是統一了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

他把格雷厄姆的五大規則修正為三大法寶:安全邊際+精選企業(護城河保護)+長期持股。將價值投資修正為“以合理價格買入優秀企業,而非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平庸企業”,這樣補完了獨孤九劍。

雖然天下無敵的劍法不是在他手裡完成的,作為劍法的始創者,開山立派的宗師,格雷厄姆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創立的證券分析理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資者。

他所培養的一大批弟子如“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約翰·內夫、“指數基金教父”約翰·柏格等人在華爾街異軍突起,成為了新一代的投資大師,並延續著他的證券分析學說。

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資產規模上億的信徒至少還有數十位——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股神”,價值投資理念最偉大的踐行者。

約翰·內夫(John Neff):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執掌溫莎基金長達30餘年,期間創造了讓人瞠目的記錄。

約翰·柏格(John Bogle):基金業先驅,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鋒集團創始人,第一隻指數型共同基金建立者。被譽為“指數基金教父”,《財富》雜誌評選“20世紀四大投資巨人”之一。

歐文·卡恩(Irving Kahn):華爾街最長壽的投資人,107歲高齡依然擔任卡恩兄弟集團主席。與沃倫·巴菲特一樣,是直接受教于格雷厄姆的碩果僅存的幾位投資大師之一。

馬里奧·嘉貝利(Mario Gabelli):嘉貝利公司董事長兼總裁,1997年被晨星公司評選為“最佳基金管理人”,華爾街基金業的“超人馬里奧”。嘉貝利資本基金在成立後的20多年時間裡,平均年利潤率超過20%。

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沃爾特·施洛斯有限合夥公司的創立者,該公司在經歷了18次經濟衰退後,仍為所有股東贏得了20%的年複合回報率。他是比巴菲特更堅定的“格雷厄姆”追隨者,被巴菲特稱為“超級投資人”。

邁克爾·普萊斯(Michael Price):美國價值型基金經理人的傳奇,2006年入選《紐約時報》“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1976年成為共同股份基金的經理人,當時基金資產只有500萬美元,至1996年,他管理的四支基金資產達130億美元,20年間成長了2600倍。

塞思·卡拉曼(Seth Klarman):Baupost基金公司總裁,目前市場上最受投資者尊敬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安全邊際》是重要的投資經典著作。名下基金在27年間年均收益率為19%。

約翰·鄧普頓 (John Templeton):鄧普頓集團創始人, “全球投資之父”。2006年《紐約時報》“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

這個名單還可以列很長……

當然了,也有一些人是輕蔑不屑的,比如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就經常出言嘲諷格雷厄姆:“作為一個投資者,格雷厄姆需要學習很多東西。他評估公司價值的理念形成於大蕭條時期,總是對市場草木皆兵,這種恐懼後遺症伴隨他的餘生,他的所有投資方法都是為了讓自己停留在安全港中。”

評價或許有些道理,不過更多的人認為,這純粹是他在嫉妒格雷厄姆的聲望和地位。

本文由海外眼發原創,瞭解更多海外趣聞請關注海外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