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易到高管離職加快去樂視化 二度改嫁仍是迷之未來

易到高管離職

7月17日消息, 易到方面正式對外發佈公告, 公司CFO任汝嫻、CTO袁斌先生, 法務VP劉曉慶女士以及HRVP馬東先生, 已分別向公司提交辭職申請, 易到尊重並批准以上辭職申請。

這也是繼易到控股權變更後, 原有團隊與新資本之間切割最為幅度巨大的一次, 而此次四位高管的離職, 易到公司也將加快完成去樂視化。

是樂視給了易到二次生命

2015年網約車行業的燒錢補貼大戰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滴滴快的的戰場分分鐘燒掉近20億。 雖然易到手握攜程的流量和資金, 但可以燒的資金明顯與其他兩家不屬於同一量級。 雪上加霜的是, 2015年神州專車上線, 背靠神州租車和聯想控股, 迅速分食掉10%的市場份額。 這一年, 滴滴的日均訂單已經700萬, 而易到的日均訂單已減少至慘澹的2萬, 是滴滴的1/350, 易到已經連加入戰場的機會都沒有了。

易到創立於2010年5月, 是中國最早的網約車平臺。

2015年10月, 走投無路的易到接受了樂視7億美元D輪投資, 出讓70%股權, 由樂視控股, 樂視CMO彭鋼出任總裁, 周航繼續任易到CEO。

說不清的13億

2017年4月份, 易到債務危機爆發, 易到和樂視的衝突也逐漸浮出水面。 繼2016年底易到欠債租賃公司後, 2017年3月後易到司機發現幾乎無法提現。 4月17日, 周航發表聲明稱樂視挪用13億造成易到資金困局。 樂視方面馬上作出回應:“事實上是2016年11月, 在易到單獨貸款困難的情況下, 樂視控股以名下樂視大廈作為抵押物, 以樂視汽車生態內的易到為主體取得的一筆14億聯合貸款中的一部分。 當時雙方已明確約定, 該筆資金用於包括易到在內的樂視汽車生態的日常經營資金周轉, 其中, 1億用於易到,

13億用於樂視汽車生態。 ”

雙方對壘的結果, 14億的債務由易到背鍋。

實際上, 樂視入主易到後, 馬上加入價格補貼的混戰, 一度推出了充值滿100返100等活動。 通過燒錢生拉硬拽回賽道的代價就是讓易到的資金更加吃緊, 據報導顯示, 當時充返活動充值總額達到60億元, 意味著易到也要拿出60億元補貼給用戶。 周航對此也曾提出過質疑:“專車多少錢都不夠燒, 單子越大, 補貼的規模就越大。 還是要儘快回歸正常的商業。 ”

無止境的價格戰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終於, 2016年下半年, 易到的資金消耗殆盡, 只能開始降低補貼比例。 年底, 易到拖欠供應商費用、司機提現難等黑料被頻頻爆出, 易到用車處境的兇險程度相比于樂視控股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次面臨生死攸關的問題。

易到二度改嫁

7月14日, 韜蘊資本與易到正式發出聲明, 證實了易到被再度轉手, 據報導此次韜蘊資本收購了易到約2/3股權, 控股易到, 但創始團隊、攜程和樂視仍持有少量股份, 原易到團隊仍然負責易到的運營管理。 聲明顯示韜蘊資本已經在6月30日向易到注入了首批資金, 用以解決車主提現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 韜蘊資本于2014年成立, 專注於PE投資、證券業務、金融服務等, 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這起股權交易以藍巨投資的名義完成, 藍巨投資由韜蘊資本控股, 其官網已經將對易到的投資列入自己的投資案例。

迷之未來

樂視之災, 殃及池魚。 易到就是池中的那條魚。 追根究底, 還是錢的問題,

拿不出錢的樂視, 留不住易到, 另擇明主說不一定還有一線生機。 然而, 韜蘊資本接盤易到, 其本身沒有相關經驗的團隊領頭, 想要盤活易到, 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都說“資本是逐利的”, 也不排除在易到恢復穩定, 市值回升之後, 韜蘊資本再度將易到出手的可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