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唐寧:投資者資產配置理念新覺醒 亟待專業機構助力

進入7月, 2017年已過完一半。 半年時間裡, 宜信財富憑藉在資產配置領域深耕多年的堅持與付出收穫多項大獎, 得到廣泛認可。

欣喜之餘,

人們不禁更加好奇:作為一路帶領宜信財富前進的引領者,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的上半年又是如何度過的?

讓我們回溯過去, 一探究竟。

未來十年 金融科技七大創新前沿

7月8日, 第四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在上海召開, 唐寧參加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

唐甯認為, 未來十年金融科技領域有七大創新前沿。

第一, 網貸。

面向中小微企業的網貸將是未來十年一個重要的發展。 過去, 無論在美國還是全球, 針對個人的網貸發展更快一些。 而針對中小微企業的網貸, 無論美國還是中國, 都是創新前沿。

隨著中國的“互聯網+”發展, 企業的各種行為, 交易行為、管理行為, 變得越來越數位化。 面向未來, 這些數位化資產可以幫助中小微企業獲取資金,

建立信用, 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 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 針對中小微企業的網貸創新越來越多。 未來十年, 這個領域也會經歷過去十年在個人信用網貸方面的一些突破。

第二, 眾籌。

眾籌模式可以説明天使投資人群體更好地成長起來, 幫助“雙創”企業更好地對接資金, 而且能獲得很多成長中的幫助, 是特別重要的一個領域。 這是未來十年金融科技的創新前沿。

第三, 智能投顧。

走進新的十年, 資產配置是關鍵字。 中產階層、大眾富裕階層需要資產配置服務, 但傳統方式無法提供這種必需的服務, 那就用科技的方式生成一個可以擁有20年、30年的資產組合。 由一個機器人去管自己的資產組合, 我們的資本市場會非常穩定。

第四, 保險科技。

保險對個人和中小微企業都極為重要, 但過去保險在中國的推廣、使用都面臨很大的挑戰。 期待未來十年保險科技能給我們的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帶來巨大的幫助。

此外, 監管科技和區塊鏈驅動的技術應用在未來十年也都是創新前沿。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 就是如何利用科技做好投資者教育。 既然我們可以用科技的方式更好地做監管, 那一定也可以用科技的方式更好地做投資者教育。

在數位化世界中, 我們的投資者教育應該更數位化, 利用科技去做投資者教育。

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6月27日-29日, “世界經濟論壇第11屆新領軍者年會暨2017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大連舉行。

此次會議圍繞“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為主題展開討論。

今年已經是唐寧第五次受邀參加達沃斯論壇。 在論壇上, 唐甯表示, 金融科技正在大力地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和實現。

支付和網貸是在中國發展比較成熟的兩個領域,

“網貸的主要覆蓋人群是小微企業主、兼職創業的工薪階層、參加職業培訓的大學畢業生和農村的貧困農戶, 為幫助這些傳統金融未能有效覆蓋的人群建立信用、獲取資金,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

除了網貸與支付兩個領域, 金融科技還有很多細分領域值得關注:

“眾籌平臺未來將大有發展。 ”唐寧表示, 眾籌對於“雙創”對象、創新創業企業找到天使投資人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同時, 對於中國天使投資人群體的壯大也有重要幫助。

智慧投顧是金融科技的另一個前沿。 中國有大量的可投資資產在幾十萬、一兩百萬、兩三百萬的人群, 很難享受到人工理財規劃師為其進行資產配置的服務。

“拿出手機來, 有一個機器人理財顧問, 可以幫助他進行風險評估、瞭解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之後進行資產配置的組合推薦。並且可以7×24小時關注這個組合,可以讓理財者20年、30年的長期持有。”

智慧投顧的出現,“會讓理財者變得更加注重長期投資,而不是短線投機,讓我們的資本市場也更加穩定,而不是波動性很大。”

同時,唐甯認為,金融科技領域之中的保險科技、監管科技、區塊鏈技術支撐的各種應用,都能夠更好得解決未被傳統金融所覆蓋的需求,“所以,其普惠性是非常明顯的。”

投資者資產配置理念新覺醒

今年6月,享譽全球資本市場及資產管理領域的《亞洲貨幣》在其首次舉辦的2017年度中國卓越獨立財富管理機構大獎評選中,授予宜信財富“年度最佳財富管理機構(Best Wealth Management Firm of the Year)”大獎。

在接受《亞洲貨幣》專訪時,唐寧分享了宜信財富在財富管理領域的戰略佈局、業務構成以及宜信財富在投資者教育、引導正確的資產配置理念等方面的行業引領與貢獻。

“我認為在去年之前,中國都不能算有財富管理行業,”唐寧說。因為中國投資者才剛意識到應該告別短期投機,告別小道消息亂飛的“單一機會”,他們剛剛形成資產配置的理念。

真正的財富管理機構要説明客戶建立資產組合。只有當機構做正確的事,投資者有正確的認識,才算財富管理行業的到來。

唐寧堅信,宜信財富這樣的機構可以徹底改變當前不成熟的投資理念。這種“不成熟”的表現就是中國投資者過去對短期高收益產品的狂熱。

這些投資號稱零風險,但其實遠非如此,最後造成市場動盪,監管機構向市場參與者施壓以降低投資者面臨的風險。

“中國的全球化,也是高淨值、超高淨值人士的全球化,”唐寧說,“這促使他們將財富在全球做投資組合,分散到海內外現金類、固定收益、私募股權、房地產等資產類別上。”

唐寧的理念還包括“glocal”,也就是全球的平臺、本土的團隊與專家。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投資團隊,並與眾多各國行業領袖建立良好關係——宜信財富的合作夥伴包括KKR、摩根士丹利、橡樹資本等。

“金融是一個與風險管理、規則遵守和社會責任高度相關的行業。”唐寧說,“我們不能像很多互聯網公司那樣簡單地去嘗試,搞十個項目只要一個成功就行。我們必須想辦法讓每一個項目都成功。”

他提出,我們要減少試錯,謹慎前行,管控風險。所以,投資者教育當為重中之重。

母基金是擁抱新經濟的必由之路

6月13日,宜信財富聯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EDP中心及EMBA中心聯合舉辦“全球新經濟形勢下的資產配置與未來傳承之道”——2017宜信財富走進商學院活動。唐寧受邀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

關於財富管理,唐寧表示,2016年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大幕開啟,掀起財富管理資產配置這場革命的就是宜信財富。

亞洲銀行家授予宜信財富“中國最佳非銀行私人財富產品”獎,我們的最佳產品就是資產配置理念之下的產品組合。

目前中國高淨值客戶資產組合呈現“三高”特徵,即固定收益資產類別占比高、房地產投資占比高以及人民幣資產占比高;“三高”就意味著從資產配置的邏輯上來講,這個資產組合是非常畸形的。

如果高淨值人群以這樣的資產組合走進下一個十年,晚上很難睡得著覺。

關於高淨值人士應如何擁抱新經濟,唐寧認為,用母基金的方式去投資新經濟是中國高淨值人士擁抱新經濟、擁抱未來增長的必由之路。

一支母基金投入到5-10支不同的基金之中,這些基金涵蓋不同領域、不同發展階段,涉及白馬、黑馬、斑馬基金,這樣的配置才能夠做到風險可控,並且獲得高回報。

高淨值人士參與二級市場投資也是用母基金的方式,配置到多支不同策略的陽光私募對沖基金中,通過低相關性的有機組合,可以在風險到來時做到可控,在回報到來時,和市場一起,甚至漲得更好。

關於宜信財富如何選擇投資標的,唐寧指出,判斷優秀企業,我們有一套“六脈神劍”理論,即是不是高增長的市場;是不是優秀的商業模式;是不是有優秀的團隊;是不是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是不是移動化,在科技方面領先;以及最重要的,是不是有偉大的動機。

宜信全面融合金融科技

6月9日,第十八屆亞洲銀行家“未來新金融”峰會在新加坡舉行。

成立于1996年的亞洲銀行家是國際金融服務業戰略情報領銜提供商,每年在新加坡舉辦的年度峰會是其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17屆,今年正式更名為“未來新金融”峰會。

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的2000余名行業代表參會。唐寧也參加了峰會並圍繞“金融科技的實踐與創新”發表主旨演講。

唐寧表示,今年是宜信的第11周年,過去11年,金融科技在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無論是普惠金融還是財富管理,在宜信都與科技進行了融合。

在金融科技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各個領域,包括支付、網貸、眾籌、智慧投顧、智能保險、區塊鏈等,宜信都在扮演著創新者、引領者的角色。

未來的宜信將是國際化的宜信,是科技驅動的宜信,是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宜信,是投資匠人齊聚、投資精品迭出的宜信,是讓金融更美好的宜信。

高淨值人士財富傳承需求凸顯

5月19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主辦,青島金家嶺金融區管理委員會承辦的“首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在青島市嶗山區隆重開幕。

唐寧受邀在會上作了題為“青島高淨值人士投資分析”的報告,分享了宜信財富對於青島市高淨值人士的深入洞察。

他表示,通過與大量高淨值投資者的深入接觸,宜信財富發現,青島高淨值人士有三大主要特徵:

特徵一,企業家是青島高淨值人群的主要構成者,占比約50-60%;

特徵二,青島高淨值人士中,有56%持有外幣資產,這個資料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特徵三,45-65歲的高淨值人士佔據最大比例,占比達到63%,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一倍以上。

以上資料表明,由於青島的經濟特點,決定了青島擁有一大批從事外貿、出口加工業的企業主,他們成為財富的既有者,也就是常說的創富一代。

他們大多有了一定年紀,並因為企業的特點而擁有外幣資產,對海外投資有瞭解、不抵觸。

對此,唐寧認為,青島高淨值投資者相比內陸地區投資者有些天然的海外投資優勢,為參與全球資產配置打好了基礎。同時,作為創富一代,需要開始考慮關注財富傳承的問題。

專業機構不僅需要有頂級的投顧能力,更要具備綜合服務能力。

2017年,宜信財富將繼續深入挖掘高淨值人士的“五大核心需求”——即投資、傳承、學習、生活和公益,並不斷完善滿足這些需求的解決方案。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信貸崛起

5月15日,第二屆“科學、技術和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多利益攸關方論壇(科技創新論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唐甯作為中國企業代表出席了會議。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消除貧困、促進繁榮”。

唐甯闡述了金融服務在創新與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傳統金融系統並不能覆蓋所有人,很多小微企業和廣大農村地區都享受不到較好的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的到來,使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去覆蓋這些人群成為了可能。在支付和網貸成熟化的同時,一條全新、快速發展的普惠信貸命脈正在崛起。

對於未來金融科技趨勢,唐寧看好“股權眾籌”、“智能保險”、“智能投顧”和“區塊鏈”為發展熱點。

唐寧表示,中國的金融領域在很多地方都是引領全球的,來自政府的智慧監管是其中原因之一。

金融企業和監管部門通力合作,為金融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平衡,也為優質金融服務和創新的互相促進帶來巨大利好。

金融創新要遵循金融本質和邏輯

3月18日,由中國金融博物館(集團)、中國金融啟蒙中心、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金融啟蒙年會”在北京、上海兩地盛大召開。

唐寧在大會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到,金融科技方面,中國無論行業創新還是監管方面都具有全球領先性。

金融科技在支付和網貸這兩個細分領域,已經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仍然還有很多創新點正在發生之中。

看待金融一定要理性,金融創新一定要遵循金融本質,遵循金融邏輯。

在中國持續創新推動,並與監管共識、共建、共贏的大前提下,互聯網金融創新、金融科技創新將在未來10年、20年持續引領,真正讓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

宜信將持續引領金融科技發展

3月7日,第五屆朗迪美國峰會(Lend It USA 2017)在紐約舉行。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金融科技行業盛會之一,朗迪美國峰會備受矚目。

近5000家全球金融科技行業領袖企業出席峰會並圍繞行業發展、政策監管、科技應用、技術運營、市場培訓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交流、互動與合作,唐寧也在受邀之列。

會上,唐寧表示,宜信非常榮幸能夠連續五屆受邀參加朗迪美國峰會。希望借此平臺與全球金融科技行業的領袖企業共同探討行業前沿趨勢,並促進創新與合作。

在中國乃至全球,金融科技正不斷改善著金融行業整體發展,並大力促進實體經濟增長。作為金融科技行業引領者,宜信有信心持續引領行業發展,並承諾不斷促進科技能力的共用與開放。

未來十年 資產配置在中國落地

在2017年3月刊的《亞洲銀行家》雜誌中,主編Foo Boon Ping先生親自執筆,在CEO Interview專欄中撰寫了題為“Regulation has made us a stronger industry”的唐寧專訪報導。

2016年12月14日, 國際金融服務業戰略情報領銜提供商《亞洲銀行家》授予宜信財富“最佳非銀行私人財富產品(Best Non-Bank Private Wealth Product)”殊榮。

這是《亞洲銀行家》首次在財富管理領域針對產品進行專業評選,宜信財富是首家並唯一獲此殊榮的財富管理機構。

隨後,《亞洲銀行家》主席以理專訪唐寧,雙方就“金融科技”、“智慧投顧”、“資產配置”、“宜人貸”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唐甯指出,未來五年、十年,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應該是資產配置落地的過程,將從以產品為中心的強銷售,轉為以客戶為中心的資產配置。

他表示,只有客戶真正學到了資產配置的邏輯,他的風險和認知才能更加全面。“他個人和家庭就能真正做到財富管理好,幸福自然來。”

普惠金融需求多層次、多視角、多維度

2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創新創業論壇”在北京舉行,唐寧出席並發言。

唐甯表示,普惠金融是金融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它和傳統金融從理念和模式上都不同。在中國做普惠金融是這樣一個理念和邏輯,“要彎下腰來,趴在地上,把手弄髒。”

他談到,在中國未被傳統金融覆蓋的人群非常多,面臨的金融需求都是非常迫切的。所以,在中國,普惠金融機構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多層次、多視角、多維度的。

金融科技各細分領域長期看好

2月2日,唐寧受邀出席斯坦福華人創業協會CEO(Chinese Entrepreneur Organization)講壇,並做了“中國金融科技”主題分享。

會上,唐寧表示,經歷了10年發展,中國金融市場和監管環境已經有很大程度進步,除網路借貸已經是全球最大市場之外,眾籌、機器人投顧、智慧保險等領域很有發展前途。

2016年眾籌發展差強人意。唐寧說:“該領域不是短線機會,要把眼光放遠。”

機器人投顧方面,他認為,資本市場在完善,中國投資者正經歷投資模式的轉型,他們對於長期投資的認識比較初級,甚至有誤。

機器人投顧可以根據大眾富裕階層、新中產的偏好生成長期的、有配置邏輯的資產組合。唐甯表示,長期看好機器人投顧的發展。

智慧保險方面,保險種類繁多,智慧保險覆蓋率低,種類不全。唐甯認為,智慧保險的發展空間和挑戰很大。

獲獎情況

5月25日-26日,“中國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創新峰會”在上海舉行。此次峰會旨在展現中國金融科技和區塊鏈的卓越與創新。

憑藉對金融科技創新領域的不斷探索,唐寧獲得“2017中國金融科技年度領軍人物獎”。

3月18日,“第二屆中國金融啟蒙年會”召開。

因長期致力於從事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事業,積極參與中國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推動中小學金融教育和公眾金融教育,唐寧被授予“中國金融啟蒙傑出貢獻獎”。

1月8日,主題為“新金融、新秩序、新未來”的“2017胡潤新金融百強榜峰會”在深圳召開,這是胡潤百富2017年新年第一榜。

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最知名的財富調研機構,胡潤百富榜在過去18年一直是中國市場經濟以及新貴階層的風向標。

當天,唐寧斬獲“2017中國新金融行業年度風雲人物”獎。

春華秋實,每一朵花開、每一次結果,都有無盡努力和堅持蘊含其間。從忙碌的唐寧身上,我們不難想到整個宜信團隊的風采。因為有共同的夢想,所以能走得更遠。

可以幫助他進行風險評估、瞭解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之後進行資產配置的組合推薦。並且可以7×24小時關注這個組合,可以讓理財者20年、30年的長期持有。”

智慧投顧的出現,“會讓理財者變得更加注重長期投資,而不是短線投機,讓我們的資本市場也更加穩定,而不是波動性很大。”

同時,唐甯認為,金融科技領域之中的保險科技、監管科技、區塊鏈技術支撐的各種應用,都能夠更好得解決未被傳統金融所覆蓋的需求,“所以,其普惠性是非常明顯的。”

投資者資產配置理念新覺醒

今年6月,享譽全球資本市場及資產管理領域的《亞洲貨幣》在其首次舉辦的2017年度中國卓越獨立財富管理機構大獎評選中,授予宜信財富“年度最佳財富管理機構(Best Wealth Management Firm of the Year)”大獎。

在接受《亞洲貨幣》專訪時,唐寧分享了宜信財富在財富管理領域的戰略佈局、業務構成以及宜信財富在投資者教育、引導正確的資產配置理念等方面的行業引領與貢獻。

“我認為在去年之前,中國都不能算有財富管理行業,”唐寧說。因為中國投資者才剛意識到應該告別短期投機,告別小道消息亂飛的“單一機會”,他們剛剛形成資產配置的理念。

真正的財富管理機構要説明客戶建立資產組合。只有當機構做正確的事,投資者有正確的認識,才算財富管理行業的到來。

唐寧堅信,宜信財富這樣的機構可以徹底改變當前不成熟的投資理念。這種“不成熟”的表現就是中國投資者過去對短期高收益產品的狂熱。

這些投資號稱零風險,但其實遠非如此,最後造成市場動盪,監管機構向市場參與者施壓以降低投資者面臨的風險。

“中國的全球化,也是高淨值、超高淨值人士的全球化,”唐寧說,“這促使他們將財富在全球做投資組合,分散到海內外現金類、固定收益、私募股權、房地產等資產類別上。”

唐寧的理念還包括“glocal”,也就是全球的平臺、本土的團隊與專家。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投資團隊,並與眾多各國行業領袖建立良好關係——宜信財富的合作夥伴包括KKR、摩根士丹利、橡樹資本等。

“金融是一個與風險管理、規則遵守和社會責任高度相關的行業。”唐寧說,“我們不能像很多互聯網公司那樣簡單地去嘗試,搞十個項目只要一個成功就行。我們必須想辦法讓每一個項目都成功。”

他提出,我們要減少試錯,謹慎前行,管控風險。所以,投資者教育當為重中之重。

母基金是擁抱新經濟的必由之路

6月13日,宜信財富聯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EDP中心及EMBA中心聯合舉辦“全球新經濟形勢下的資產配置與未來傳承之道”——2017宜信財富走進商學院活動。唐寧受邀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

關於財富管理,唐寧表示,2016年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大幕開啟,掀起財富管理資產配置這場革命的就是宜信財富。

亞洲銀行家授予宜信財富“中國最佳非銀行私人財富產品”獎,我們的最佳產品就是資產配置理念之下的產品組合。

目前中國高淨值客戶資產組合呈現“三高”特徵,即固定收益資產類別占比高、房地產投資占比高以及人民幣資產占比高;“三高”就意味著從資產配置的邏輯上來講,這個資產組合是非常畸形的。

如果高淨值人群以這樣的資產組合走進下一個十年,晚上很難睡得著覺。

關於高淨值人士應如何擁抱新經濟,唐寧認為,用母基金的方式去投資新經濟是中國高淨值人士擁抱新經濟、擁抱未來增長的必由之路。

一支母基金投入到5-10支不同的基金之中,這些基金涵蓋不同領域、不同發展階段,涉及白馬、黑馬、斑馬基金,這樣的配置才能夠做到風險可控,並且獲得高回報。

高淨值人士參與二級市場投資也是用母基金的方式,配置到多支不同策略的陽光私募對沖基金中,通過低相關性的有機組合,可以在風險到來時做到可控,在回報到來時,和市場一起,甚至漲得更好。

關於宜信財富如何選擇投資標的,唐寧指出,判斷優秀企業,我們有一套“六脈神劍”理論,即是不是高增長的市場;是不是優秀的商業模式;是不是有優秀的團隊;是不是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是不是移動化,在科技方面領先;以及最重要的,是不是有偉大的動機。

宜信全面融合金融科技

6月9日,第十八屆亞洲銀行家“未來新金融”峰會在新加坡舉行。

成立于1996年的亞洲銀行家是國際金融服務業戰略情報領銜提供商,每年在新加坡舉辦的年度峰會是其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17屆,今年正式更名為“未來新金融”峰會。

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的2000余名行業代表參會。唐寧也參加了峰會並圍繞“金融科技的實踐與創新”發表主旨演講。

唐寧表示,今年是宜信的第11周年,過去11年,金融科技在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無論是普惠金融還是財富管理,在宜信都與科技進行了融合。

在金融科技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各個領域,包括支付、網貸、眾籌、智慧投顧、智能保險、區塊鏈等,宜信都在扮演著創新者、引領者的角色。

未來的宜信將是國際化的宜信,是科技驅動的宜信,是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宜信,是投資匠人齊聚、投資精品迭出的宜信,是讓金融更美好的宜信。

高淨值人士財富傳承需求凸顯

5月19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主辦,青島金家嶺金融區管理委員會承辦的“首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在青島市嶗山區隆重開幕。

唐寧受邀在會上作了題為“青島高淨值人士投資分析”的報告,分享了宜信財富對於青島市高淨值人士的深入洞察。

他表示,通過與大量高淨值投資者的深入接觸,宜信財富發現,青島高淨值人士有三大主要特徵:

特徵一,企業家是青島高淨值人群的主要構成者,占比約50-60%;

特徵二,青島高淨值人士中,有56%持有外幣資產,這個資料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特徵三,45-65歲的高淨值人士佔據最大比例,占比達到63%,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一倍以上。

以上資料表明,由於青島的經濟特點,決定了青島擁有一大批從事外貿、出口加工業的企業主,他們成為財富的既有者,也就是常說的創富一代。

他們大多有了一定年紀,並因為企業的特點而擁有外幣資產,對海外投資有瞭解、不抵觸。

對此,唐寧認為,青島高淨值投資者相比內陸地區投資者有些天然的海外投資優勢,為參與全球資產配置打好了基礎。同時,作為創富一代,需要開始考慮關注財富傳承的問題。

專業機構不僅需要有頂級的投顧能力,更要具備綜合服務能力。

2017年,宜信財富將繼續深入挖掘高淨值人士的“五大核心需求”——即投資、傳承、學習、生活和公益,並不斷完善滿足這些需求的解決方案。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信貸崛起

5月15日,第二屆“科學、技術和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多利益攸關方論壇(科技創新論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唐甯作為中國企業代表出席了會議。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消除貧困、促進繁榮”。

唐甯闡述了金融服務在創新與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傳統金融系統並不能覆蓋所有人,很多小微企業和廣大農村地區都享受不到較好的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的到來,使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去覆蓋這些人群成為了可能。在支付和網貸成熟化的同時,一條全新、快速發展的普惠信貸命脈正在崛起。

對於未來金融科技趨勢,唐寧看好“股權眾籌”、“智能保險”、“智能投顧”和“區塊鏈”為發展熱點。

唐寧表示,中國的金融領域在很多地方都是引領全球的,來自政府的智慧監管是其中原因之一。

金融企業和監管部門通力合作,為金融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平衡,也為優質金融服務和創新的互相促進帶來巨大利好。

金融創新要遵循金融本質和邏輯

3月18日,由中國金融博物館(集團)、中國金融啟蒙中心、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金融啟蒙年會”在北京、上海兩地盛大召開。

唐寧在大會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到,金融科技方面,中國無論行業創新還是監管方面都具有全球領先性。

金融科技在支付和網貸這兩個細分領域,已經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仍然還有很多創新點正在發生之中。

看待金融一定要理性,金融創新一定要遵循金融本質,遵循金融邏輯。

在中國持續創新推動,並與監管共識、共建、共贏的大前提下,互聯網金融創新、金融科技創新將在未來10年、20年持續引領,真正讓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

宜信將持續引領金融科技發展

3月7日,第五屆朗迪美國峰會(Lend It USA 2017)在紐約舉行。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金融科技行業盛會之一,朗迪美國峰會備受矚目。

近5000家全球金融科技行業領袖企業出席峰會並圍繞行業發展、政策監管、科技應用、技術運營、市場培訓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交流、互動與合作,唐寧也在受邀之列。

會上,唐寧表示,宜信非常榮幸能夠連續五屆受邀參加朗迪美國峰會。希望借此平臺與全球金融科技行業的領袖企業共同探討行業前沿趨勢,並促進創新與合作。

在中國乃至全球,金融科技正不斷改善著金融行業整體發展,並大力促進實體經濟增長。作為金融科技行業引領者,宜信有信心持續引領行業發展,並承諾不斷促進科技能力的共用與開放。

未來十年 資產配置在中國落地

在2017年3月刊的《亞洲銀行家》雜誌中,主編Foo Boon Ping先生親自執筆,在CEO Interview專欄中撰寫了題為“Regulation has made us a stronger industry”的唐寧專訪報導。

2016年12月14日, 國際金融服務業戰略情報領銜提供商《亞洲銀行家》授予宜信財富“最佳非銀行私人財富產品(Best Non-Bank Private Wealth Product)”殊榮。

這是《亞洲銀行家》首次在財富管理領域針對產品進行專業評選,宜信財富是首家並唯一獲此殊榮的財富管理機構。

隨後,《亞洲銀行家》主席以理專訪唐寧,雙方就“金融科技”、“智慧投顧”、“資產配置”、“宜人貸”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唐甯指出,未來五年、十年,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應該是資產配置落地的過程,將從以產品為中心的強銷售,轉為以客戶為中心的資產配置。

他表示,只有客戶真正學到了資產配置的邏輯,他的風險和認知才能更加全面。“他個人和家庭就能真正做到財富管理好,幸福自然來。”

普惠金融需求多層次、多視角、多維度

2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創新創業論壇”在北京舉行,唐寧出席並發言。

唐甯表示,普惠金融是金融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它和傳統金融從理念和模式上都不同。在中國做普惠金融是這樣一個理念和邏輯,“要彎下腰來,趴在地上,把手弄髒。”

他談到,在中國未被傳統金融覆蓋的人群非常多,面臨的金融需求都是非常迫切的。所以,在中國,普惠金融機構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多層次、多視角、多維度的。

金融科技各細分領域長期看好

2月2日,唐寧受邀出席斯坦福華人創業協會CEO(Chinese Entrepreneur Organization)講壇,並做了“中國金融科技”主題分享。

會上,唐寧表示,經歷了10年發展,中國金融市場和監管環境已經有很大程度進步,除網路借貸已經是全球最大市場之外,眾籌、機器人投顧、智慧保險等領域很有發展前途。

2016年眾籌發展差強人意。唐寧說:“該領域不是短線機會,要把眼光放遠。”

機器人投顧方面,他認為,資本市場在完善,中國投資者正經歷投資模式的轉型,他們對於長期投資的認識比較初級,甚至有誤。

機器人投顧可以根據大眾富裕階層、新中產的偏好生成長期的、有配置邏輯的資產組合。唐甯表示,長期看好機器人投顧的發展。

智慧保險方面,保險種類繁多,智慧保險覆蓋率低,種類不全。唐甯認為,智慧保險的發展空間和挑戰很大。

獲獎情況

5月25日-26日,“中國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創新峰會”在上海舉行。此次峰會旨在展現中國金融科技和區塊鏈的卓越與創新。

憑藉對金融科技創新領域的不斷探索,唐寧獲得“2017中國金融科技年度領軍人物獎”。

3月18日,“第二屆中國金融啟蒙年會”召開。

因長期致力於從事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事業,積極參與中國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推動中小學金融教育和公眾金融教育,唐寧被授予“中國金融啟蒙傑出貢獻獎”。

1月8日,主題為“新金融、新秩序、新未來”的“2017胡潤新金融百強榜峰會”在深圳召開,這是胡潤百富2017年新年第一榜。

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最知名的財富調研機構,胡潤百富榜在過去18年一直是中國市場經濟以及新貴階層的風向標。

當天,唐寧斬獲“2017中國新金融行業年度風雲人物”獎。

春華秋實,每一朵花開、每一次結果,都有無盡努力和堅持蘊含其間。從忙碌的唐寧身上,我們不難想到整個宜信團隊的風采。因為有共同的夢想,所以能走得更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