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制勝法寶就這四個字,然而很多人裝作看不到|孫子兵法智慧

三國曹操百萬大軍兵臨赤壁, 嚇得孫權君臣差點尿褲子。

孫權召集大臣們商量對策, 90%都是主降派, 哭爹喊娘的勸著不能打。

孫權很鬱悶起來上廁所, 被魯肅趕上。

魯肅說:將軍啊, 我們能投降, 您可不能投降。 我們投降照樣做官, 給曹操做官給您做官都一樣, 但您投降了, 曹操會讓你做官嗎?

孫權醍醐灌頂, 馬上召回主戰派周瑜, 和魯肅一起商議如何退曹。

孫子兵法曰:道者, 令民與上同意也。

打仗的第一條法則是道, 道, 就是要民眾和政府擁有同樣的作戰願望。

民眾如果不能支持政府, 消極懈怠, 雖能強戰也必然失敗。

然而, 此時的孫權失去了大部分的臣子的支持, 道這方面嚴重不足。

如果以此基礎去戰, 必然失敗。 那麼, 孫權是怎麼辦的, 是怎麼把人心爭取過來的, 是怎麼夯實他的必勝之道的?

三大步。

第一, 確定必戰, 言降者斬。

對於那些投降派大臣, 孫權給了三條路走:第一,

投降曹操, 我現在就殺了你;第二, 迎戰曹操, 戰敗了也未必就一定死;第三, 去戰曹操, 戰勝而得封賞。 第一條是死路, 第三條比第二條的利益大的多, 於是大家被逼著走第三條路。

第二, 聯合劉備, 迎戰漢賊。

孫權自己迎戰曹操名義不正, 聯合劉備不僅能獲得軍事上的幫助, 更能得到民心的護佑。 畢竟劉備皇叔之名很有號召力, 聯合了劉備, 就能光明正大的跟曹操這個漢賊宣戰。 治下的民眾也都把自己當成正義的一方, 願意支持兩家共同抗曹。 民心所向, 方能應戰。

第三, 修道保法, 利益捆綁。

其實上面說的是虛的, 實的還是獎罰分明, 還是利益激勵和捆綁。

名正言順這個東西, 給人的是底氣, 底氣足了還得靠利益去刺激戰鬥力。

周瑜帶兵, 軍紀嚴明, 賞罰有信, 修道保法, 因此才能“為勝敗之政”。

有了這三步, 孫權才慢慢扭轉局勢, 讓上下同心協力, 赤壁之戰才僥倖打贏。 (孫權之勝, 不在自己多強, 而在曹操得意忘形。 當然, 如果孫權修道保法做的不好, 僥倖也不可得。 )

兵法之道, 是令上下同心, 如何做到上下同心, 孫子並沒有說。 (《六韜》裡面講了不少, 有機會拿來說說。 )

這部分內容, 孫子在後面提出了四個字, 叫“修道保法”, 警醒領導者, 要能時刻注意“修道”, 時刻注意人心浮動。

打仗很苦, 苦到一定程度, 士兵疲力, 軍心不穩, 兵道就會崩塌。

就像公司組織人去搞某個專案, 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奔著獎金嗷嗷叫的幹, 但若過程很苦, 獎金的吸引力就會下降, 這個時候, 你作為領導要怎麼激勵士氣呢?這是你在讀兵法的時候, 需要思考的問題。

縱觀所有勝利的一方, 都必然在修道保法上強于對手。

修道保法是真功夫, 是硬功夫, 是悶頭下功夫, 不精彩, 沒有可看性, 但, 確是致勝之最關鍵部分。

如果你喜歡看三國,

卻只喜歡看三國火燒赤壁那一段精彩, 那麼, 你這種思維難成大事。

不僅要看果, 還得看因, 不僅要看精彩的拔刀, 還要看無聊的磨劍。 能忍的住無聊的, 才有可能被勝利眷顧。

(孫子兵法曰:故善戰者, 能為不可勝, 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再能打的人, 不只能保證自己不被戰勝, 不能保證一定能戰勝敵人——只要敵人不失誤, 你就無法打敗之。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