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幾歲的李治如何不漏痕跡地在父親面前出賣了哥哥李泰?

貞觀十七年(643年), 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因為謀反事泄而被廢, 與之爭鬥多年的嫡次子、魏王李泰認為自己即將獲得太子之爭的勝利。 沒想到唐太宗嫡三子、晉王李治突然以“黑馬”的姿態出現, 成為李泰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對於李治的異軍突起, 毫無準備的李泰有些亂了方寸。 在李承乾被廢後的一天, 李泰突然私下裡跟李治說:“你與叔叔漢王李元昌(唐高祖之子、唐太宗之弟)關係很好。 李元昌因為參加前太子謀反集團被殺了, 你難道不感到害怕嗎?”

李泰此言是在以與謀反大逆之人關係密切為理由, 恐嚇李治退出太子之爭。 但李泰對弟弟李治的這番恐嚇有些過於急躁和露骨, 如果讓唐太宗知道了, 肯定會大為損害李泰在父親心中的形象。 那麼李治又是如何應對哥哥李泰的恐嚇呢?

一般來說, 李治應對的方法主要是兩種:

第一種方法:李治馬上把哥哥李泰的這番恐嚇告訴唐太宗。 但是這樣對李泰固然是個打擊, 但李治也成了“打小報告”的壞孩子。 李治當時最大的優勢就是“仁孝”, 而在父親面前說哥哥的壞話和宣揚兄弟間的矛盾, 只能損害自己的“仁孝之名”。

第二種方法:李治把哥哥李泰的這番恐嚇徹底忍下來, 裝成完全沒有發生過的樣子繼續生活。 這麼做倒是可以保證自己的“仁孝之名”, 不至於在父親唐太宗心裡降分。 但如此未免太便宜了李泰, 這對實際上是“有仇必報”的李治來說也是很難接受的。

魏王李泰可能也是覺得李治也就用以上這兩種應對方法來對付自己的這番恐嚇, 而用無論哪一種對自己都沒有害處, 因此李泰才會有些露骨地如此行事。 但讓李泰沒想到的是, 李治竟然用了第三種方法來應對哥哥的恐嚇。

李治在聽完李泰的恐嚇有意地大哭了一場。之後李治在唐太宗面前絲毫不提李泰恐嚇自己的事情,但卻巧妙地讓唐太宗注意到自己的淚痕和愁眉苦臉的樣子。最後在唐太宗的幾次主動追問之下,李治才“不情願”地將李泰恐嚇自己的事情告訴了父親。

唐太宗在聽完李治的講述之後馬上形成兩個判斷:一,現在就為太子之位而恐嚇自己的親弟弟,李泰要當了皇帝八成會殺死或者迫害自己的兄弟;二,遭到如此惡劣的恐嚇卻依然為哥哥掩蓋,李治確實是仁孝之子。這兩個皇子在唐太宗心裡的位置因此出現了變化,為李治最終獲得“太子之爭”的勝利發揮了作用。

李治在聽完李泰的恐嚇有意地大哭了一場。之後李治在唐太宗面前絲毫不提李泰恐嚇自己的事情,但卻巧妙地讓唐太宗注意到自己的淚痕和愁眉苦臉的樣子。最後在唐太宗的幾次主動追問之下,李治才“不情願”地將李泰恐嚇自己的事情告訴了父親。

唐太宗在聽完李治的講述之後馬上形成兩個判斷:一,現在就為太子之位而恐嚇自己的親弟弟,李泰要當了皇帝八成會殺死或者迫害自己的兄弟;二,遭到如此惡劣的恐嚇卻依然為哥哥掩蓋,李治確實是仁孝之子。這兩個皇子在唐太宗心裡的位置因此出現了變化,為李治最終獲得“太子之爭”的勝利發揮了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