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央行淨投放&國債做市:債市或許跌錯了——此次資金緊張是短期波動,而非政策引導趨勢上行

作者:鄧海清,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陳曦, “海清FICC”大資管頻道研究員

一、央行淨投放:資金緊張是波動而非趨勢, 央行無意主動收緊貨幣政策

2017年7月18日,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1700億, 連續兩天大量淨投放。

1、央行18日公告稱, “為對沖稅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和央行逆回購、MLF到期等因素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 這是央行進行大量淨投放的主要原因。 從貨幣市場來看, 7月17日開始, 貨幣市場利率明顯緊張, 7月18日央行第二次大量淨投放之後資金緊張仍未得到有效緩解, 這表明市場資金缺口超出了央行投放的規模。

2、我們認為, 此次資金緊張是利率的短暫波動, 而不是利率的長期趨勢;是繳稅等客觀原因和市場摩擦所致, 而不是央行的主動緊貨幣。 此次資金緊張與2013年下半年或2016年底的資金緊張不同, 當時的資金緊張主要是央行主動緊貨幣, 其目的是為了通過貨幣政策去杠杆, 2013年下半年是由中性貨幣到緊縮貨幣, 2016年底是由寬鬆貨幣到中性貨幣;此次資金緊張則不是央行的意圖, 而是由於繳稅等客觀原因以及市場摩擦所致, 不具備可持續性, 利率中樞不會趨勢性上行。

3、我們認為, 央行大量淨投放表明央行貨幣政策仍然是中性態度, 在資金緊張緩解之前, 大量淨投放趨勢不會變化。 “監管協調2.0”背景下, 貨幣政策與監管的組合應當是“嚴監管+平貨幣”,

在貨幣政策已經回到中性、監管已經趨嚴的情況下, 沒有再進一步通過收緊貨幣政策去杠杆的必要。 從經濟增長和通脹來看, 目前並沒有經濟過熱和高通脹的危險, 也不存在因為增長和通脹緊貨幣的理由, 維持央行貨幣政策中性、不松不緊的判斷。

二、國債做市:國債隨賣並非財政部主動操作, 無意引導利率上行

2017年7月18日, 財政部進行10年期國債隨賣做市, 10年國債中標收益率3.4787%, 投標倍數3.63倍。

1、隨賣操作的主要因為做市商需求, 而非財政部主動增發。 根據《國債做市支援操作規則》, 隨賣操作是指, 財政部在債券二級市場賣出國債。 此次隨賣操作的個券為160023, 之所以隨賣該券, 核心原因在於國債做市商手中已經沒有該券可用,

而市場上該券處於被配置戶鎖定的狀態, 導致該券無法繼續做市、借券賣空之後的買回無法進行, 因此做市商要求財政部增發該券。

2、老券160023存在套利空間, 是導致前期賣空該券的主要原因。 如前所述, 此次做市個券為160023, 主要需求之一是借券賣空該券的投資者無法在市場上買回該券;而這些投資者之所以做空該券, 主要邏輯是其估值水準明顯低於相同期限活躍券。

一般來講, 老券的到期收益率應當高於新券, 因為其流動性較低, 而160023作為老券, 其收益率比新券低得多。 具體來看, 160023的中債估值是3.44%, 而活躍券170010的中債估值是3.56%, 這導致賣空160023, 同時買入活躍券或國債期貨, 存在套利機會。 但由於該券主要被投資戶鎖定,

6月15日以來該券再無成交, 導致借券賣空該券後無法回補, 進而導致了通過國債做市增發該券的需求。

3、我們認為, 此次國債做市主要為解決市場摩擦, 而並非財政部主動增發, 不代表政府有意引導長端利率上行, 這與2017年6月20日進行1年期國債隨買有很大不同。

主要理由在於中標利率, 1年期國債隨買操作的中標利率遠低於市場價格, 其買方是財政部, 表明財政部有意引導短端利率下行, 結束債券市場平坦化(詳見報告《終結“平坦化”:國債做市確立“牛陡”趨勢》, 6月21日, 鄧海清, 陳曦)。 事後來看也確實如此, 6月21日之後短端利率下行幅度遠高於長端。

此次隨賣操作的買方是做市商等市場機構, 中標利率3.48%, 仍然明顯低於活躍券的3.58%,

且投標倍數達3.6倍, 表明此次隨賣操作確實是應市場需求而賣, 並非財政部和央行有意引導利率上行。

4、資金緊張和國債均不代表政策層有收緊貨幣或抬高長端利率的意圖, 市場因此看空債券市場存在誤讀。 綜合此次資金緊張央行淨投放、財政部隨賣操作來看, 我們可以發現, 兩者其實有很大的相似性:資金緊張並非央行的主動意圖, 央行通過大量淨投放對沖資金緊張;國債隨賣並非財政部的主動意圖, 財政部增發國債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 仍然維持監管協調2.0、央行中性貨幣政策基調下, 債券市場“震盪慢牛”的判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