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西裝第一品牌,全球最大的鋰電材料生產商,90億元身家的老闆,揭秘這個企業的“三生三世”

“中國服裝業最火的時候, 我就預感到公司快死了。 ”

/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芳潔 編輯|米娜 攝影|王攀

在很多年輕人心中, 杉杉控股董事長鄭永剛的形象是面目模糊的。

一些四五十歲的人對他有些印象:“哦, 就是那個做西裝的。 他後來怎麼樣了?”後來……隨著國外男裝品牌陸續進入中國市場, 杉杉這樣的國產品牌反而越來越弱勢。

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的行政套房裡, 我第一次見到鄭永剛, 和想像中西裝大王的樣子很不一樣。 他穿著深藍套頭衫和便褲, 看起來是一位形象隨便的大叔。 我敢說, 只要他一下樓, 會立刻湮沒在金融街的人流裡。 是的, 鄭永剛已經不需要再為中國西裝第一品牌代言, 這些年杉杉股份的重心已經轉移到新能源上來, 在這個幾乎完全To B的行業裡, 作為幕後老闆的他, 衣著是否考究已經不重要了。

一周後, 我來到杉杉股份在新三板上市。

一個問題是, 為何不將整體鋰電材料業務打包上市?鄭永剛的答案是, 杉杉的正極和負極業務都很大, 單一公司5~8年都能實現20億元淨利潤, 估值達到800億元~1000億元。 如此體量大的公司, 是沒必要合二為一的。

杉杉能源2016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約11億元, 淨利潤1億元。

產融結合

雖然杉杉股份的鋰電材料業務, 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但行業的天花板依然存在。 “這個行業是不可能做出幾千億規模的”, 鄭永剛說, 要為杉杉股份規劃一個更長期的發展目標, 就必須延伸產業鏈條。 實際上, 很多年前, 鄭永剛就曾經說過, 希望能打通鋰電池行業的每個環節。

但杉杉股份始終沒有進入電芯行業, “因為電芯廠是我們的客戶”, 莊巍說,

如果杉杉也做電芯, 那還有多少電芯廠會來採購杉杉的鋰電材料?隨著電動汽車市場開始爆發, 杉杉股份自2015年開始, 將產業鏈條往下游延伸, 從動力電池PACK到動力總成、新能源整車、儲能以及新能源車運營。 乍一看, 杉杉股份的發展思路和銀隆很像, 除了電池技術不同之外, 兩家企業都是從鋰電行業延伸到新能源車行業, 甚至兩家做的整車都類似, 以客車為主。

但兩家的確有很大的不同, 銀隆董事長魏銀倉的思維方式是典型的產品思維, 從生產鋰電池到生產新能源車, 公司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產品做好, 然後再賣出去。 這可能正是銀隆吸引董明珠的地方, 董明珠也是完全的產品主義者。

而莊巍在介紹杉杉股份的新業務時,

一開始並沒有提到新能源車, 而是說了兩個概念, 綠色出行和綠色能源。 實際上, 所有的事情都圍繞供應鏈發生。

比如杉杉股份本身不生產電芯, 但在賣鋰電材料的同時, 還可以向電芯廠採購電芯, 用以生產動力電池PACK及動力總成。 杉杉將動力總成賣給整車廠, 同時又向整車廠採購整車。 最末端, 杉杉會在各地建充電樁, 實現車樁的一體化運營。

截至目前, 杉杉股份已經實施了計畫列表中的每一項。 2015年7月, 公司與臺灣八達集團合資, 在寧波成立動力總成公司;同年, 公司在寧波和江蘇鹽城與人合資, 投建了兩家PACK廠。

2016年10月, 杉杉股份成立了雲杉智慧公司, 從事新能源車的運營。 目前, 該公司已經向市場投放了2000輛新能源車,

其中1500輛為分時租賃車, 另外一部分為網約車, 另外還有3000個充電樁。

實際上, 在整個綠色出行產業中, 最為核心的是後端的運營生意, 通過自己保有車、樁, 來倒推整個行業上下游的互動, 為杉杉股份每個經營環節創造空間。 “我們希望重構整個產業的價值鏈”, 莊巍表示, 現在已經不是大家坐到一個桌子上, “你多分一點我就少分一點”的時代, 通過上下游的打通, 可以實現更多的價值。 尤其新能源車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 社會化服務體系很不健全, 因此企業需要思考體系化服務。

不難看出, 上述產業鏈為實現供應鏈金融提供了支撐。 在莊巍看來, 產融結合正是杉杉的優勢所在, 在杉杉股份體系內, 就有一家融資租賃公司、一家商業保理公司, 可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相關業務服務。當然,富銀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的定位不僅在鋰電行業,成立四年以來,莊巍認為富銀融資租賃公司的發展是教科書式的,它的分拆赴H股上市計畫也在推進中。

和上述流暢的產業鏈條比起來,新能源車整車就像一個分支,而不是主幹道。莊巍也確認了這一點,他將杉杉做整車,視為特定機遇下的嘗試。2015年1月,杉杉股份以寧波杉杉電動汽車技術公司為主體,與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北奔重型汽車集團三方合資成立內蒙古青杉客車有限公司。合資公司註冊資本2950萬,其中杉杉持股60%,一機集團和北奔重汽分別持股25%和15%。基於北奔汽車的成熟經驗,當年,青杉客車就拿到了包頭市公交公司的訂單,實現了1.8億元的營收。2016年,青杉客車的第二條生產線投產,兩款車型被納入了國家新能源車補貼名錄中。杉杉股份還在寧波投建了特殊車輛生產線,以生產物流車為主。

2016年末,杉杉股份在南京設立江蘇杉杉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計畫在未來三年投資50億元發展儲能產業。儲能業務即通過儲能電池,平衡波峰和波谷時的電力價差。由於儲能電池的能效要求比動力電池低,因此退役的動力電池可以改造成為儲能電池,從而實現鋰電池的梯次利用。莊巍稱,在儲能業務成熟的時候,杉杉股份將申請售電牌照。

杉杉股份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大到公司140個億的資產規模無法支撐。在來杉杉股份當董事長前,莊巍的主要經歷在創投圈,他設計了一套方案,讓這些“XL碼”的生意,能套在“M碼”身材的杉杉股份身上。“實際上,無論是網約車、分時租賃車還是儲能業務,都可以包裝成品質很好的資產包”,莊巍闡述他的構想,比如儲能業務,一開始和地方上簽訂能源管理協定,通過波峰波谷調價,年化收益率超過百分之十,並且電力市場具有剛性。在資產荒的當下,這樣的資產包受到險資等的追捧。

不久前,莊巍帶隊去路演了一次,很多金融機構都表示了興趣。“杉杉做產融結合是有先天優勢的,集團本身就有投行業務,我們有專業化隊伍來幹這件事。”莊巍表示。

三個週期

2015年,已經持續多年虧損的杉杉服裝業務,終於迎來了盈利。當年,服裝業務的淨利潤為1762萬元,情況在2016年又進一步好轉了。當年上半年,杉杉服裝業務實現了2343萬元利潤,同比大增263%。

但這一切沒有抵擋服裝業務被分拆的命運。儘管杉杉股份曾是中國服裝上市第一股,但去年,證監會已經批准它將服裝業務分拆出來,單獨去H股上市。將服裝業務和鋰電池業務區隔開,是鄭永剛不得不做的事情。由於主營業務不清晰,杉杉股份很難在資本市場上定價。“服裝企業市盈率15倍,新能源企業的市盈率是50倍,最好各估各的。”這事應該煩惱了鄭永剛許久,目前杉杉股份的市盈率是20倍。

需要注意的是,服裝業務扭虧為盈,並不由業務增量帶來,而是由關閉一些無效、低效運營公司帶來的。杉杉服裝業務一度拓展了很多品牌,但都沒有打響市場知名度,很長時間裡都是公司的負累。目前,杉杉服裝的品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具有20多年歷史的“FIRs”,另外一個是2015年10月註冊的快時尚品牌“SHANSHAN”。

對於杉杉控股集團來說,服裝業務無論規模還是利潤都無足輕重,那麼為什麼不直接轉讓或者關掉?“畢竟杉杉是從做服裝起步的,這麼多年了,大家對服裝業務也有感情”,鄭永剛說,“何況服裝業務還在掙錢,你把它弄死幹嗎?等它沒氣了,再弄死拉倒。”

這話聽起來有些殘酷,但在鄭永剛看來,任何產業都有週期性規律,服裝產業已經走完了它的週期,鋰電材料產業從孵化至現在,經歷了20年的爬坡,現在才到舒服的時候,但這樣一個高峰期可能也只有8~10年,接下來依然是下坡路。“行業好的時候,我已經在準備下一個週期了,等這邊不好了,我那邊已經起來了。”鄭永剛說,他為第三週期選定了現代服務業,認為醫療健康和文化旅遊具有發展前景。

2011年開始,杉杉陸續在全國各地建設並運營奧特萊斯,目前已經開業三家,另有兩家在籌建中。2015年初,杉杉控股進入醫療行業,2017年初,杉杉控股投建的上海君康醫院將投入使用,這是一家以微創診療、日間手術中心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醫院。同樣是2015年,杉杉與吐魯番市簽訂《旅遊投資合作協定》,杉杉計畫投資30億元升級改造吐魯番景區。

至少目前看來,鄭永剛沒有給將來設定邊界,他仍有可能投資到其他產業中去。這便回到了最初的問題,作為創始人的他,如何在這些新興產業中平衡個人的精力?鄭永剛覺得,這些擔心不值一提,因為他已經充分放權給各子公司的管理層,例如2016年,他專門舉辦了授旗儀式,將杉杉股份的管理大權交給莊巍。為了鼓勵操盤人,杉杉控股體系內已實施分層合夥人計畫,通過不同層級的合夥,實現公司管理層利益的一致。

說起授旗,易居中國董事長周忻也在2016年做過,據說鄭週二人是一個圈子裡的好友,兩人還在2016年一起獲得了年度經濟人物獎。從他倆身上,我能看到一種江浙滬商人特有氣質,既有入世的煙火氣,又有“片葉不沾身”的游離感。

鄭永剛今年虛歲六十,和他差不多時間投身商海的人,一部分因為沒有及時轉型,企業仍停留在小規模水準,這些可稱作買賣;一部分與政府官員走得很近,既有暴富,也有隕落,這些可稱作交易;但鄭永剛要一直幹三個週期,應該可以算是生意。說起為商之道,鄭永剛最為興奮,手上的動作多了,面部表情也豐富了:“我不像XX能說,也不像XX會搞關係”,鄭永剛說他習慣獨來獨往,少說、多做,尊重政府官員,但不會跟官員走得太近。

2016年胡潤中國富豪榜,鄭永剛以90億元身家,排名366位。“我的人生格言是做世外高人。”鄭永剛說,他不要迷失在這世俗裡面。

(王芳潔 wangfangjie@iceo.com.cn)

本文為《中國企業家》雜誌2017年第07期封面報導附文,更多內容詳見雜誌,訂閱熱線:010-64923579

掃描圖中二維碼,即可報名參加中國商界木蘭年會

可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相關業務服務。當然,富銀融資租賃(深圳)有限公司的定位不僅在鋰電行業,成立四年以來,莊巍認為富銀融資租賃公司的發展是教科書式的,它的分拆赴H股上市計畫也在推進中。

和上述流暢的產業鏈條比起來,新能源車整車就像一個分支,而不是主幹道。莊巍也確認了這一點,他將杉杉做整車,視為特定機遇下的嘗試。2015年1月,杉杉股份以寧波杉杉電動汽車技術公司為主體,與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北奔重型汽車集團三方合資成立內蒙古青杉客車有限公司。合資公司註冊資本2950萬,其中杉杉持股60%,一機集團和北奔重汽分別持股25%和15%。基於北奔汽車的成熟經驗,當年,青杉客車就拿到了包頭市公交公司的訂單,實現了1.8億元的營收。2016年,青杉客車的第二條生產線投產,兩款車型被納入了國家新能源車補貼名錄中。杉杉股份還在寧波投建了特殊車輛生產線,以生產物流車為主。

2016年末,杉杉股份在南京設立江蘇杉杉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計畫在未來三年投資50億元發展儲能產業。儲能業務即通過儲能電池,平衡波峰和波谷時的電力價差。由於儲能電池的能效要求比動力電池低,因此退役的動力電池可以改造成為儲能電池,從而實現鋰電池的梯次利用。莊巍稱,在儲能業務成熟的時候,杉杉股份將申請售電牌照。

杉杉股份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大到公司140個億的資產規模無法支撐。在來杉杉股份當董事長前,莊巍的主要經歷在創投圈,他設計了一套方案,讓這些“XL碼”的生意,能套在“M碼”身材的杉杉股份身上。“實際上,無論是網約車、分時租賃車還是儲能業務,都可以包裝成品質很好的資產包”,莊巍闡述他的構想,比如儲能業務,一開始和地方上簽訂能源管理協定,通過波峰波谷調價,年化收益率超過百分之十,並且電力市場具有剛性。在資產荒的當下,這樣的資產包受到險資等的追捧。

不久前,莊巍帶隊去路演了一次,很多金融機構都表示了興趣。“杉杉做產融結合是有先天優勢的,集團本身就有投行業務,我們有專業化隊伍來幹這件事。”莊巍表示。

三個週期

2015年,已經持續多年虧損的杉杉服裝業務,終於迎來了盈利。當年,服裝業務的淨利潤為1762萬元,情況在2016年又進一步好轉了。當年上半年,杉杉服裝業務實現了2343萬元利潤,同比大增263%。

但這一切沒有抵擋服裝業務被分拆的命運。儘管杉杉股份曾是中國服裝上市第一股,但去年,證監會已經批准它將服裝業務分拆出來,單獨去H股上市。將服裝業務和鋰電池業務區隔開,是鄭永剛不得不做的事情。由於主營業務不清晰,杉杉股份很難在資本市場上定價。“服裝企業市盈率15倍,新能源企業的市盈率是50倍,最好各估各的。”這事應該煩惱了鄭永剛許久,目前杉杉股份的市盈率是20倍。

需要注意的是,服裝業務扭虧為盈,並不由業務增量帶來,而是由關閉一些無效、低效運營公司帶來的。杉杉服裝業務一度拓展了很多品牌,但都沒有打響市場知名度,很長時間裡都是公司的負累。目前,杉杉服裝的品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具有20多年歷史的“FIRs”,另外一個是2015年10月註冊的快時尚品牌“SHANSHAN”。

對於杉杉控股集團來說,服裝業務無論規模還是利潤都無足輕重,那麼為什麼不直接轉讓或者關掉?“畢竟杉杉是從做服裝起步的,這麼多年了,大家對服裝業務也有感情”,鄭永剛說,“何況服裝業務還在掙錢,你把它弄死幹嗎?等它沒氣了,再弄死拉倒。”

這話聽起來有些殘酷,但在鄭永剛看來,任何產業都有週期性規律,服裝產業已經走完了它的週期,鋰電材料產業從孵化至現在,經歷了20年的爬坡,現在才到舒服的時候,但這樣一個高峰期可能也只有8~10年,接下來依然是下坡路。“行業好的時候,我已經在準備下一個週期了,等這邊不好了,我那邊已經起來了。”鄭永剛說,他為第三週期選定了現代服務業,認為醫療健康和文化旅遊具有發展前景。

2011年開始,杉杉陸續在全國各地建設並運營奧特萊斯,目前已經開業三家,另有兩家在籌建中。2015年初,杉杉控股進入醫療行業,2017年初,杉杉控股投建的上海君康醫院將投入使用,這是一家以微創診療、日間手術中心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醫院。同樣是2015年,杉杉與吐魯番市簽訂《旅遊投資合作協定》,杉杉計畫投資30億元升級改造吐魯番景區。

至少目前看來,鄭永剛沒有給將來設定邊界,他仍有可能投資到其他產業中去。這便回到了最初的問題,作為創始人的他,如何在這些新興產業中平衡個人的精力?鄭永剛覺得,這些擔心不值一提,因為他已經充分放權給各子公司的管理層,例如2016年,他專門舉辦了授旗儀式,將杉杉股份的管理大權交給莊巍。為了鼓勵操盤人,杉杉控股體系內已實施分層合夥人計畫,通過不同層級的合夥,實現公司管理層利益的一致。

說起授旗,易居中國董事長周忻也在2016年做過,據說鄭週二人是一個圈子裡的好友,兩人還在2016年一起獲得了年度經濟人物獎。從他倆身上,我能看到一種江浙滬商人特有氣質,既有入世的煙火氣,又有“片葉不沾身”的游離感。

鄭永剛今年虛歲六十,和他差不多時間投身商海的人,一部分因為沒有及時轉型,企業仍停留在小規模水準,這些可稱作買賣;一部分與政府官員走得很近,既有暴富,也有隕落,這些可稱作交易;但鄭永剛要一直幹三個週期,應該可以算是生意。說起為商之道,鄭永剛最為興奮,手上的動作多了,面部表情也豐富了:“我不像XX能說,也不像XX會搞關係”,鄭永剛說他習慣獨來獨往,少說、多做,尊重政府官員,但不會跟官員走得太近。

2016年胡潤中國富豪榜,鄭永剛以90億元身家,排名366位。“我的人生格言是做世外高人。”鄭永剛說,他不要迷失在這世俗裡面。

(王芳潔 wangfangjie@iceo.com.cn)

本文為《中國企業家》雜誌2017年第07期封面報導附文,更多內容詳見雜誌,訂閱熱線:010-64923579

掃描圖中二維碼,即可報名參加中國商界木蘭年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