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人怎樣消受炎炎夏日

古人怎樣消受炎炎夏日

◆伊黛

提起冰箱, 對於當代人而言, 並沒有特別之處。 然而, 在科技水準並不發達的古代, 在炎炎夏日, 能夠飲冰消夏, 則堪稱美事。

年代最久遠的銅“冰箱”

1978年, 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曾挖掘出編鐘、青銅尊盤、編磬、銅壺等大量的青銅器, 其中, 令人驚奇的是, 還出土了至今年代最為久遠的青銅鑒缶。

該銅鑒缶通高61.5釐米, 邊長62釐米, 重170公斤。 此鑒缶為方形, 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個龍耳, 作拱曲攀伏狀。 這些龍的尾部都有小龍纏繞, 還有兩朵五瓣的小花作為點綴。 特別的是, 此銅鑒缶是一件雙層的器皿,

這件鑒缶為戰國早期文物, 屬於楚系青銅器, 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同時出土兩件, 造型、紋飾、大小均同。 兩件鑒缶現分別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瞭解, 此青銅鑒缶是個“兩件套”, 由盛酒器樽缶與外面的鑒組成。

在古代楚地主要喝米酒, 夏天存放時間一長, 很容易發酵變味。 鑒與樽缶之間有較大的間隙, 使用時在樽缶內裝酒, 在鑒內放入冰塊, 可使酒涼, 防止酒發酵變味。 冬天則貯存熱水, 樽缶內盛酒, 這樣就可以喝到“冬暖夏涼”的酒。

據《周禮》記載, 周王的宮廷已有專人負責為王室采冰, 以供夏天使用。 采冰人被稱為“淩人”, 整個宮殿大概有80名, 每年冬季便開始採集天然冰塊運至冰窖儲存。

而這種采冰制度, 一直到晚清皇家都還存在。

紫禁城裡的“空調”

為了避暑, 紫禁城內採取的降溫措施很多。 清代宮廷已經普遍使用以天然冰製冷的木質冰箱, 其內部採用導熱性較弱的鉛或錫為裡, 以延長天然冰的使用時間。 中部空間可用於冰鎮瓜果等食物。 箱蓋雕有透氣孔, 用於食物的保鮮通風, 亦可借助排出的冷氣降溫, 起到“空調”的作用。

清代乾隆帝《消夏十詠》詩中就有對室內用冰的描寫:“廣廈無煩暑, 精盤貯碎冰;涼逾箑脯扇, 色似玉壺凝。 ”

此外, 紫禁城裡宮殿的支摘窗, 上部可以支起通風, 下部可以摘下透光。 宮中規定“春季換涼帽之日, 各宮門俱換竹簾”, 既可遮陽納涼又可通風。 自打陰曆四月起, 宮院裡便可用葦席搭涼棚,

中午展開葦席遮陽, 晚上卷起通風。

納涼“竹夫人”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謎語, “有眼無珠腹內空, 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葉落分離去, 恩愛夫妻不到冬。 ”而謎底就是“竹夫人”。 這是一種用竹篾編成的夏季抱著取涼的器具。

“竹夫人”是古代消暑用具, 也被稱為青奴、竹奴。 製作時用打磨光滑的竹條編制, 形成圓柱形。 因為整體都是鏤空編制的, 天氣熱時放置在床上抱著入眠非常愜意。

由於“竹夫人”是用竹子或竹篾做成的, 通常有兩種製作方法, 一是截取整段竹, 長不超過1米, 中空, 四周編有網眼以通風散熱;另一種是編青竹為竹筒, 中空, 上留多孔, 擱臂憩膝, 用以取涼。 這種低級的“空調器”在熱浪灼人的夏季貼近人們的消夏生活,

為人們所喜愛。

“竹夫人”一名起於北宋。 蘇東坡《次韻柳子玉二首》詩雲:“問道床頭惟竹幾, 夫人應不解卿卿。 ”又《送竹幾與謝秀才》雲:“留我同行木上座, 贈君無語竹夫人。 ”自注雲:“世以竹幾為竹夫人也。 ”

宋人張耒十歲時, 祖父貞之公曾出題《竹夫人》叫他作詩。 張耒即刻成詩雲:“悲秋已過又傷春, 待得郎歸荷葉新。 守節碎身終不改, 知名一似管夫人。 ”張耒成名後, 又作《竹夫人傳》一文。

其實, “竹夫人”唐朝已有, 但那時它被稱為竹夾膝。 唐人陸龜蒙有《竹夾膝》詩有句雲:“截得筼簹冷似龍, 翠光橫在暑天中。 ”清朝浙江錢塘縣(今杭州市)人吳城也有《詠竹夾膝》詩:“六月火雲飛兀兀, 赤腳踏冰不可襪。 桃笙藤枕懶晝眠, 忽被一涼清到骨。 誰截此君空複空, 交紋疊翠何玲瓏。

“竹夫人”是一種用竹篾編成的夏季抱著取涼的器具, 歷史悠久, 唐朝已有。

古代用冰重禮有儀

冰存於夏日極為難得, 因此, 古人煞費苦心地藏存冰塊, 其也成為君王籠絡臣下之物。 《周禮》規定“夏頒冰”, 通過頒冰禮儀, 冰塊成為“禮”中的一部分, 進而形成一整套完備的禮儀制度。

同時, 以冰療病也成為夏日醫療的重要手段。 《本草綱目》對冰的性味和醫療作用有專門的說明:“氣味甘冷無毒。 主治:去熱煩, 熨人乳石發熱腫, 解煩渴、消暑毒。 傷寒、陽毒熱盛昏迷者, 以冰一塊置於擅中, 良, 亦解燒酒毒。 ”據傳說, 宋徽宗趙佶食冰過量, 脾胃患病, 久治無效。 有醫生進獻“大理中丸”, 此藥宋徽宗已服用多次, 未見其效。 該醫解釋道:“疾因食冰, 臣因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原也。”於是,用冰煎藥,徽宗服食之後痊癒。

在古人看來,由於夏日用冰是逆天時的,因此,使用冰需要專門的儀式。《詩經·豳風·七月》載:“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據介紹,“獻羔祭韭”的物件並不是天子的祖先,而是“司寒神”,這是在啟冰時舉行的一種禮儀,祭品用黑色的公羊和黑色的黍米。因寒氣來自北方,司寒之神也是黑的,故稱“玄冥”。

當然,古人還用冰鎮來幫助新鮮食品長途運輸。明代於慎行詩雲:“六月鰣魚帶雪寒,三千里路到長安”。鰣魚三千里路到長安用的是“冰船”,這也堪稱是世界上最早期的“冷藏船”。

臣因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原也。”於是,用冰煎藥,徽宗服食之後痊癒。

在古人看來,由於夏日用冰是逆天時的,因此,使用冰需要專門的儀式。《詩經·豳風·七月》載:“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據介紹,“獻羔祭韭”的物件並不是天子的祖先,而是“司寒神”,這是在啟冰時舉行的一種禮儀,祭品用黑色的公羊和黑色的黍米。因寒氣來自北方,司寒之神也是黑的,故稱“玄冥”。

當然,古人還用冰鎮來幫助新鮮食品長途運輸。明代於慎行詩雲:“六月鰣魚帶雪寒,三千里路到長安”。鰣魚三千里路到長安用的是“冰船”,這也堪稱是世界上最早期的“冷藏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