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規模與利潤不可兼得?中海顏建國正在解題|年報解讀系列6

導 讀

恒大、碧桂園急劇增長的規模, 讓中海也感到危機了!以利潤增長為首要目標, 中海或已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30%以上的高利潤率,

一直是中海令同行最羡慕之處。 這一次, 會怎麼樣呢?

2016年, 中海的合同銷售額為2106億港元, 同比升16.6%, 銷售面積1304萬平方米。 全年收入下跌至1640.7億港元。 2016年中海的股東應占溢利上升6.9%至370.2億港元, 再扣除投資物業公允值變動, 帶來稅後淨收益56.5億港元後的淨利潤, 為313.7億港元。

中海年報指出, 地產發展專案的毛利率仍然維持于行業領先水準, 但未公佈具體的毛利率資料。 業績會上, 董事會主席肖肖透露, 2016年中海的毛利率為26%。 毛利率同比減少, 主要是財務記帳方法的原因, “把2015年中海的利潤做高了, 而2016年由於跟中信整合, 有所虧損。 ”

沒有規模增長, 就談不上利潤增長。 但“武僧塊頭大了, 翻跟鬥就翻不動了。 規模不可能永遠保持20%以上的增長。

中海過去不去比規模, 現在更不比規模, 終極目標是追求利潤總額的增長, 保持利潤率的穩定和資產結構、負債率的持續健康。 與之相適應, 我們的規模當然也要增長。 ”

值得一提的是, 2017年中海的銷售目標仍維持在2100億港元, 與2016年銷售額持平。 但是在擁有龐大土儲基礎上, 2017年拿地金額不少, 為1000億元, 對應的拿地面積為1600萬平方米。

肖肖補充指出, 去年在土地市場, 中海並購了中信, 也持續走招拍掛拿地, 所以土地儲備豐富。

資料顯示, 截止2016年年底, 中海在內地33個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共擁有土地儲備5677萬平方米, 中海實際擁有權益面積約為4881萬平方米。 中海宏洋的土地儲備約1774萬平方米, 實際權益約為1653萬平方米。

雖然明確以利潤增長為優先目標,

但中海在其年報中還是指出, “2016年, 集團深刻感受到市場變化及行業競爭帶來的壓力與挑戰, 注意到部分同行企業近兩年在規模上急速增長。 集團深深體會到企業必須結合外部環境及自身能力與資源, 充分考慮規模與股東回報、機會與風險的平衡, 尋找到適合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未來集團將堅持中高端住宅市場精品定位。 ”

什麼路徑最適合中海?繼續堅持中高端住宅定位?未來, 這一問題都會由行政總裁顏建國來解答。

見地君此前在一篇文章中提出, 如果顏建國繼續堅持孔慶平時代的精工戰略, 是否意味著, 郝建民時代所追求的低成本、高周轉思路將被顛覆?如果是, 顏建國執掌的中海勢必會謀變,

在策略上有所調整。

當天業績會上, “新官”顏建國言語謹慎, 但當現場記者問到會不會有策略上的調整時, 顏的回答很直接。

“肖主席幾十年都在中海, 我十幾年都在中海工作, 都是中海的老兵, 我們的血液、基因都是屬於中海的, 未來大的改變不會有, 傳統都會繼承。 中海2020年目標是要達到4000億, 毛利率也要維持在30%以上, 我們會努力去完成這些目標。 未來始終堅持規模與效益的平衡, 機會與風險的平衡。 堅持穩健、有品質的發展經營策略。 ”

顏建國說, 世界在改變, 很多東西也在改變。 “中海的策略也會隨著市場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 比如投資方面, 拿地會越來越困難, 所以會聯合拿地, 參與棚改及一二級聯動。 ”

在顏建國於去年底上任後,

市場對其會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抱有期待。 對此, 顏建國沒有回避。

“未來中海也會優化組織架構, 使得公司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規模在迅速擴大, 如何用資訊化手段, 把管理優勢, 變成標準化的動作, 打造數位化的運營平臺, 實行扁平化的管理, 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些方面的改變都是很正常的。 ”

行銷、管控方面, 顏建國表示, 未來中海將會在變化的大環境中, 保持變的狀態。 目前包括拿地方向、管控模式在內, 中海都在進行優化。

顏建國稱, 未來中海對客戶、對產品會更加關注。 “團隊會加大對客戶服務方面的研究。 組織架構、人員配備方面, 工作流程方面的優化都會圍繞客戶展開。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