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立志當外交官,卻屢次失敗,26歲轉換人生,終成一代宗師!

他是聞名世界的“文壇聖俠”, 武俠小說作家界的“武林泰斗”。

他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党和國家領導人的幾次接見, 還單獨會晤柴契爾夫人, 並獲英國女皇授予OBE勳銜。

有華人的地方必定有他的作品, 讀者以億計算, 影響了當今幾代人的成長。

聰明的峰嶺讀者一定猜到了。 這個開宗立派神一樣存在的男人, 就是金庸, 3月10日, 是他93歲生日, 也見證了他傳奇的人生。

峰嶺君知道, 小夥伴們一定會說, 金大俠我熟, 但他跟外交官好像沒半毛錢關係——

你錯了, 金大俠跟外交不只有關係, 而且很有關係, 因為大俠當年的志向就是當外交官——

要知道人家可不是發發朋友圈、曬曬理想那種,

而是實打實地學的外交學, 26歲那年還直接找到外交部長“表白”, 外交部長十分感動, 然後然後拒絕了他。 。 。

這事兒, 還是得從頭說起。

金庸本是江南人, 本名諸位都知道, 查良鏞 , 沒事幹嘛提人家本名呢?

這就要說到查家的家族背景。 浙江海甯的查家多才俊絕對不是說著玩的。 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 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

跟金庸沾親帶故的一家子親戚, 那算是群星閃耀:

母親是徐志摩的姑媽, 徐志摩就是金庸表哥

姑父是寫下《國防論》的名將蔣百里,

蔣百里的女兒蔣英就是金庸表姐

蔣英嫁給錢學森, 錢學森就是金庸表姐夫

蔣百里還有個侄兒蔣複璁, 後來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 也是金庸表哥

近代詩人穆旦, 本名查良錚, 看名字就知道是一家了, 也是金庸的堂哥

金庸的有位堂姐, 查良敏, 嫁了袁行雲, 袁行雲有個外甥女, 叫瓊瑤。

……

自帶強大基因的金庸在家鄉讀完小學, 去了在杭州讀中學, 但是, 初中畢業那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戰亂中, 17歲的金庸首次離鄉背井, 開始“闖蕩江湖”, 追尋自己的外交夢。

20歲那年, 志向明確的金庸考入“陪都”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國際法專業。

本來已經走在了直通外交官的康莊大道上, 沒想到機會卻讓自己“作”沒了。

年輕氣盛的金庸, 因對國民黨當局控制學生自由不滿, 憤而向學校投訴。 誰知道學校跟當局是穿一條褲子的, 查良鏞同學直接被勒令退學。

22歲的金庸, 第一次外交夢斷。

他只能回到老家, 在杭州當起了小記者。

但是幾個月後, 金庸外交夢不死, 又闖北上廣——

這次, 他來到上海, 在族兄幫助下, 以插班生的身份進入東吳大學法學院, 攻讀國際法, 繼續追夢。

兩年後, 金庸已經在大上海修煉完國際法, 準備從東吳大學畢業, 正要大展抱負, 卻好巧不巧又遇上了解放戰爭, 時局混亂——24歲, 金庸, 第二次外交追夢, 失敗。

恰在此時, 上海《大公報》要招聘兩名國際電訊翻譯。 報名人數逾3000, 反復考試篩選後, 金庸幸運考上。 不久, 《大公報》要在香港出版, 金庸被派往香港工作。

很快,新中國成立,僅僅一個月就同1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派駐外交使節已成當務之急,但外交人才奇缺。

公使、參贊及其他工作人員的位置還有很多是空缺的,急需從全國各地抽調一批熟悉外事、瞭解國際問題的人員。

這次,我們的金庸同學看到了機會,整個人又燃了!

一方面,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大公報》上發表了許多國際法論文,引起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國際法權威梅汝璈的賞識。梅邀請金庸出任其助手。

金庸回憶說:“梅先生看到這些文章,就找我來跟我談。他說人民政府請他去當外交部的顧問,他需要一位元既懂英文又熟悉國際法的助手,他問我願不願意去。我當然願意去,因為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另一面,金庸在《大公報》結識了另一位奇人喬冠華。解放初,喬冠華擔任政務院總理兼首任外交部周恩來的秘書,後來也當上新中國的外交部長。

這時候,金庸進入外交部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要專業有專業,要經驗有經驗,還有強大的家族背景和朋友圈。

金庸不顧新婚妻子的再三挽留,直奔北京。

到了北京以後,他就躊躇滿志地跨進新華門外交部。喬冠華對金庸說,新中國需要一批像他這樣的在海外工作或學習的人員,加入到外交隊伍中來吧。這句話可把金庸撩壞了,那個興奮和激動。

在喬冠華的引薦下,金庸見到了新中國外交大BOSS周恩來和其他國家領導人。

要知道,26歲放現在外交部也就是個小隨員,能直接跟中南海裡的領導談笑風生,金庸那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感覺自己的外交官前途與國家的未來一樣,陽光明媚。

不幸的是,後來喬冠華非常遺憾地告訴金庸,以他這樣的身份和性格,不太適合在外交部發展。

其一、由於他出身大地主家庭,屬於剝削階級,必須受訓寫出深刻的自傳交代;

其二、他不是共產黨員,必須先到人民大學學習或到其他單位工作,入黨之後才能進外交部工作。

金庸回到住處認真想了想,覺得喬冠華說得句句在理:“我不大願意受人管束,自由慣了,而外交工作是非常嚴謹的。”

昔日在國民黨所辦的中學和大學裡,金庸都有過“行俠仗義”而被開除的經歷。他說:“如果被新中國的外交部開除就不太好了。”

也有人形容說,北上的金庸上穿方格T恤衫,下著牛仔褲,一身小資產階級打扮,與紅色北京格格不入。

第三次外交夢被拒,金庸經過深思熟慮,終於徹底放棄當外交官的想法。

從此,世界上少了一個優秀外交官,而文壇卻多了一個笑傲江湖的金大俠。

回到香港後的查良鏞,調任《大公報》副刊《新晚報》編輯,和他一個辦公桌的,就是另一位大名鼎鼎的武俠小說家梁羽生,倆人一下了成了好哥們。

1955年,梁羽生開始在《新晚報》上連載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很是成功。可是後來他一下子寫不出來了,就說:“小查,你來寫。”那句話,怎麼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於是,金庸根據家鄉浙江海寧一帶有關乾隆帝的傳說。每天一段,一共連載了574天,當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一時洛陽紙貴,初步奠定了他在文壇江湖上的地位,這就是金庸開山之作《書劍恩仇錄》。

後來,金庸與中學同學創辦《明報》,在他的努力下,很快《明報》也成為了當時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

在此期間,金庸一手寫社評,一手寫武俠,文風不拘,隨意切換。從1955年初試身手,到1972年以《鹿鼎記》封筆,金庸在17年間完成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5部巨著,小說平均每本超過一千版,總銷量達一億,成了武俠小說開宗立派的一代巨擘!

而同時,其一手創辦的明報也讓他名利雙收,《資本》雜誌編輯的《九十年代香港華人億萬富豪榜》,金庸名列第64位。可以說,查良鏞是中國五千年來第一個致富的知識份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香港回歸前夕,柴契爾夫人曾經遊說金庸,希望他借助自己的影響力支持英國人,不要歸還香港。

但金庸直接說明了立場:香港本身就是中國的,當然應該歸還了;其次,簽條約99年,現在到期了,英國怎麼可以不守信用?

一席話,令柴契爾夫人放棄遊說。

某種程度上,一代文壇宗師也算是實現了自己的外交夢。

再再後來,大俠參加《魯豫有約》,還提起了這段往事:

陳魯豫:您有沒有覺得遺憾,您這輩子沒有去搞外交,有點遺憾呢?

金庸:也不遺憾,搞外交現在,後來這些,我做香港基本法的時候,外交部很多人都來參加基本法的委員,他說查先生,你幸虧不來當外交官。

陳魯豫:為什麼?

金庸:你當外交官,當外交官苦得不得了,你這個個性,你進來明天後來就開除了。

陳魯豫:為什麼?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

金庸:我這個人不守規矩,不守紀律。

陳魯豫:您是個比較自由散漫的人?

金庸:自由散漫的人,是啊。當外交官這個紀律,比普通人要嚴得多,外交人的時候,你本來你到美國去做大使,你在華盛頓,你到紐約去一下,都要請示中國外交部長要批准。

陳魯豫:這肯定是要這樣的。

金庸:到美國的外交部要批准,那你這樣子,我到美國去,到全國喜歡到哪裡就哪裡,他到紐約也不行。

一個人的人生歷程,不是按照劇本一步步走下去的,人生本就比劇情更複雜多變、跌宕起伏。

比如,從醫生到革命家的孫文,從經濟學到中文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從醫科生到大文豪的魯迅。

金庸大師也是如此,曾經想當外交官,可是因緣際會,陰錯陽差,失去了在外交場上縱橫捭闔的機會,卻寫起了小說。

誰言書生無用,筆下亦顯英雄。

從此,他拿著一支筆,寫下了整個江湖。

很快,新中國成立,僅僅一個月就同1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派駐外交使節已成當務之急,但外交人才奇缺。

公使、參贊及其他工作人員的位置還有很多是空缺的,急需從全國各地抽調一批熟悉外事、瞭解國際問題的人員。

這次,我們的金庸同學看到了機會,整個人又燃了!

一方面,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大公報》上發表了許多國際法論文,引起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國際法權威梅汝璈的賞識。梅邀請金庸出任其助手。

金庸回憶說:“梅先生看到這些文章,就找我來跟我談。他說人民政府請他去當外交部的顧問,他需要一位元既懂英文又熟悉國際法的助手,他問我願不願意去。我當然願意去,因為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另一面,金庸在《大公報》結識了另一位奇人喬冠華。解放初,喬冠華擔任政務院總理兼首任外交部周恩來的秘書,後來也當上新中國的外交部長。

這時候,金庸進入外交部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要專業有專業,要經驗有經驗,還有強大的家族背景和朋友圈。

金庸不顧新婚妻子的再三挽留,直奔北京。

到了北京以後,他就躊躇滿志地跨進新華門外交部。喬冠華對金庸說,新中國需要一批像他這樣的在海外工作或學習的人員,加入到外交隊伍中來吧。這句話可把金庸撩壞了,那個興奮和激動。

在喬冠華的引薦下,金庸見到了新中國外交大BOSS周恩來和其他國家領導人。

要知道,26歲放現在外交部也就是個小隨員,能直接跟中南海裡的領導談笑風生,金庸那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感覺自己的外交官前途與國家的未來一樣,陽光明媚。

不幸的是,後來喬冠華非常遺憾地告訴金庸,以他這樣的身份和性格,不太適合在外交部發展。

其一、由於他出身大地主家庭,屬於剝削階級,必須受訓寫出深刻的自傳交代;

其二、他不是共產黨員,必須先到人民大學學習或到其他單位工作,入黨之後才能進外交部工作。

金庸回到住處認真想了想,覺得喬冠華說得句句在理:“我不大願意受人管束,自由慣了,而外交工作是非常嚴謹的。”

昔日在國民黨所辦的中學和大學裡,金庸都有過“行俠仗義”而被開除的經歷。他說:“如果被新中國的外交部開除就不太好了。”

也有人形容說,北上的金庸上穿方格T恤衫,下著牛仔褲,一身小資產階級打扮,與紅色北京格格不入。

第三次外交夢被拒,金庸經過深思熟慮,終於徹底放棄當外交官的想法。

從此,世界上少了一個優秀外交官,而文壇卻多了一個笑傲江湖的金大俠。

回到香港後的查良鏞,調任《大公報》副刊《新晚報》編輯,和他一個辦公桌的,就是另一位大名鼎鼎的武俠小說家梁羽生,倆人一下了成了好哥們。

1955年,梁羽生開始在《新晚報》上連載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很是成功。可是後來他一下子寫不出來了,就說:“小查,你來寫。”那句話,怎麼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於是,金庸根據家鄉浙江海寧一帶有關乾隆帝的傳說。每天一段,一共連載了574天,當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一時洛陽紙貴,初步奠定了他在文壇江湖上的地位,這就是金庸開山之作《書劍恩仇錄》。

後來,金庸與中學同學創辦《明報》,在他的努力下,很快《明報》也成為了當時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

在此期間,金庸一手寫社評,一手寫武俠,文風不拘,隨意切換。從1955年初試身手,到1972年以《鹿鼎記》封筆,金庸在17年間完成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5部巨著,小說平均每本超過一千版,總銷量達一億,成了武俠小說開宗立派的一代巨擘!

而同時,其一手創辦的明報也讓他名利雙收,《資本》雜誌編輯的《九十年代香港華人億萬富豪榜》,金庸名列第64位。可以說,查良鏞是中國五千年來第一個致富的知識份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香港回歸前夕,柴契爾夫人曾經遊說金庸,希望他借助自己的影響力支持英國人,不要歸還香港。

但金庸直接說明了立場:香港本身就是中國的,當然應該歸還了;其次,簽條約99年,現在到期了,英國怎麼可以不守信用?

一席話,令柴契爾夫人放棄遊說。

某種程度上,一代文壇宗師也算是實現了自己的外交夢。

再再後來,大俠參加《魯豫有約》,還提起了這段往事:

陳魯豫:您有沒有覺得遺憾,您這輩子沒有去搞外交,有點遺憾呢?

金庸:也不遺憾,搞外交現在,後來這些,我做香港基本法的時候,外交部很多人都來參加基本法的委員,他說查先生,你幸虧不來當外交官。

陳魯豫:為什麼?

金庸:你當外交官,當外交官苦得不得了,你這個個性,你進來明天後來就開除了。

陳魯豫:為什麼?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

金庸:我這個人不守規矩,不守紀律。

陳魯豫:您是個比較自由散漫的人?

金庸:自由散漫的人,是啊。當外交官這個紀律,比普通人要嚴得多,外交人的時候,你本來你到美國去做大使,你在華盛頓,你到紐約去一下,都要請示中國外交部長要批准。

陳魯豫:這肯定是要這樣的。

金庸:到美國的外交部要批准,那你這樣子,我到美國去,到全國喜歡到哪裡就哪裡,他到紐約也不行。

一個人的人生歷程,不是按照劇本一步步走下去的,人生本就比劇情更複雜多變、跌宕起伏。

比如,從醫生到革命家的孫文,從經濟學到中文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從醫科生到大文豪的魯迅。

金庸大師也是如此,曾經想當外交官,可是因緣際會,陰錯陽差,失去了在外交場上縱橫捭闔的機會,卻寫起了小說。

誰言書生無用,筆下亦顯英雄。

從此,他拿著一支筆,寫下了整個江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