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伏羲,原來是這個意思:找個地方藏起來,待獵物過來就殺

推薦:《紅樓夢》裡平兒與探春, 地位懸殊卻為何成為知己?

文/尤磊

(一組舞劇《一畫開天》圖片, 雙人舞戀愛中的伏羲和女媧)

【作者簡介】尤磊,

筆名歸去來, 市級作協會員。 不求高產, 有文娛世已足。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一)伏羲:找個地方藏起來, 待獵物過來, 殺

2萬年前, 沿海支和內陸支進入中國大陸以後, 他們是一路向北的, 這是主流方向。 當然, 也有開小差而掉隊的, 沿著水草豐美的河流或東或西而去。 大約八千年前, 中國大地上的原始人群已是星羅棋佈。 原因也簡單, 因為原始人需要追逐獵物, 所以他們一直在遷徙。

此時, 內陸支中的一支北進到甘肅省秦安縣大地灣, 這裡屬溫帶半濕潤氣候, 適宜農作物生長, 通過不厭其煩的嘗試, 他們選育出了粟, 也就是俗稱的“穀子”, 從而變遷徙採摘文化為定居農耕文化。

是風引領他們尋找食物, 同時風吹百草生因而得到食物,

所以他們崇拜風, 他們以“風”為圖騰, 後來, 全族人都以“風”為姓了。

風族人實行族內群婚制, 所生的孩子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 老祖母以天生的母愛施行管理, 將自己掌握的採集、農耕技術傳授給族人, 獲得全體族人的尊敬, 從而保持穩定的領導權,

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會。

又過了一千年左右, 風族極度壯大起來, 分成了很多小的部落, 其中一個叫“華胥”的部落成了風族的領導者, 原因是這個部落內有個小夥子徒手獵獲了一頭野豬, 從而讓大家吃到了肉。

因為勇猛, 很多男人開始聚集在他的周圍, 他的團隊為部落獵獲了源源不斷的獵物。 開始有了剩餘, 他們就用牢圈住, 後來才知道, 這些動物因為圈養而失去了野性, 再讓它們交配產崽, 肉類就更豐富了。

伏羲還發明了漁網, 據說是有感於蜘蛛結網捕蟲。 當時, 河湖遍佈, 有了漁網, 風部落的食譜更加豐富。 因為源源不斷的肉食, 全族人變得愈加健壯而聰慧。

女人們開始另眼相看這些低眉順眼的男人了, 這也由不得她們,

這些光著膀子的男人, 圓潤的犍子肉上能滴下油來, 太性感了!

男人們卻不這麼想, 隨著威望的與時俱增, 他們開始攛掇帶頭大哥向老祖母搶班奪權。 我們有本事, 為什麼還要聽命于女人?我們有財產, 為什麼不能留給兒子?他們給帶頭大哥送了一個稱號:伏羲。

伏就是隱藏, “羲”一開始沒有上面的“羊”字頭, 從“我”從“兮”, “我”就是“戈”, 代表“殺”, “兮”是語氣助詞, 通“啊”, 連起來就是:找個地方藏起來, 待獵物過來, 殺啊!

伏羲之族不只是有力量, 他們將剩餘的穀物和肉類盛滿陶器獻給鬼神, 以期得到鬼神的佑護, 過程中佐以狩獵的動作, 這就是上古的祭祀和樂舞。 事實上, 他們通過辛勤的勞動得以衣食無憂, 讓全族人認為是獻祭鬼神的功勞, 從而對這些男人尊敬而崇拜。 正是因為掌握了祭祀權, 父系氏族社會才真正確立起來。

終於有一天, 伏羲走了, 跟隨他的還有一幫兄弟, 除了“華胥”是他們的母族之外,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據說是大洪水。

上古之時淫雨不斷,山洪順著黃河奔騰而下,大片的良田被洪水淹沒,平時取之不盡的野獸也逃竄一空。伏羲一族沿著黃河東下狩獵,這一走就是兩千年。

您別誤會,伏羲當然活不到兩千歲,我是說這個族群一直以“伏羲”為號,沿途吸納其他氏族部落,在種植和狩獵雙重文化吸引之下,異族大多希望與他們通婚,或者乾脆接受他們的領導。歷代“伏羲”中,或者有第一代伏羲的直系後人,但大多是部族中威猛果敢足以服眾的勇士。在父系氏族的部落聯盟中一直崇尚勇敢的心,領導人是各部落共同推舉的,這也是後來部落大聯盟“禪讓制”的雛形。

兩千年後,伏羲族到達今天的山東地區,與沿海支北上的太昊族產生了交集。太昊族以蛇為圖騰,二族通過碰撞融合,逐漸演化出了“鹿角蝦目、狗鼻牛嘴、獅鬃魚鱗、蛇身鷹爪”的龍圖騰形象。正因為有了文化上的交集,二族統稱為“太昊伏羲氏”。

又過了很久,伏羲氏與太昊氏依依不捨地分了手,踏上了回歸故鄉的旅途。走到宛丘(河南淮陽),眾多小部落皆願奉伏羲為共主,伏羲部族先進的農耕與狩獵技術,包括絕地通天的祭祀禮儀,一直是眾人豔羨的核心科技。

在宛丘,伏羲仰觀天象,俯察地貌,創制了八卦。

當此時尚無文字,還是“結繩記事”,伏羲從“盤古開天闢地,陰陽隔絕”的神話傳說中得到啟示,以“—”為陽爻,以“--”為陰爻。春天陽氣上升,陰氣下沉,陽爻置於陰爻之上,叫“少陽”。夏天兩個陽爻並列,叫“老陽”。秋天陰氣上升,陽氣下沉,陰爻置於陽爻之上,叫“少陰”。冬天兩個陰爻並列,叫“老陰”。

伏羲“一畫開天”堪稱“太極”,陰爻與陽爻是為“兩儀”,“少陰、少陽、老陰、老陽”則是“四象”。後來,伏羲又在“四象”之上添加“陰爻”、“陽爻”各一,就有了八卦。這就叫“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後來,伏羲又賦予陰爻和陽爻更多內涵,比如男女、水火、日月、山澤、風雷、天地等等,八卦也就有了包羅萬象的功能。

後來的學者利用蓍草多分蘖、烏龜壽命長的特點,用蓍草和龜甲起卦,通過蓍草的爻變和龜甲燒灼的紋路來預測事物的走向,這就是原始的易學。“易”者,上“日”下“月”,也就是說掌握了日月運行的規律,世間萬事也就變得容易。說起來,這些東西並非完全唯心,天有日月人分男女,這就叫“天地大宇宙,人體小宇宙”,“天人合一”就是這個道理。

(二)神農:他相信百草皆有神性

幾乎與伏羲族東遷同時,長江流域一支以稻作農業為主的部落北上到了伊洛地區。由於在農業領域的突出貢獻,該氏族被稱為“神農氏”。神農氏在此生活了兩千多年,勢力範圍北到山西、河北,東南直到淮河流域,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也是神農部落的輻射範圍無疑。

神農部落發明了農業生產工具耒和耜,這大概就是後世犁和鍁的雛形。還發明了鑿井取水,從而實現了旱能澆。生產工具以及基礎設施的先進帶來了農業大發展,神農部落先後培育出五穀:稻、黍、稷、麥、菽。

和伏羲部落一樣,神農部落巨大的成就並非得益於一人,而是數代十數代人一起努力的結果。在社會屬性上他們或許還處在母系氏族社會,因為採集與揀拾文化正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特徵。

兩千年之後,一代神農首領凸顯出來,這應該是一個堅忍的男人,正是由於他在醫藥領域的非凡成就,讓神農部落迅速脫胎成了父系氏族社會。

在今天,神農嘗百草不只是個傳說更是個典故。

說起來很簡單,他頭痛時吃草,發燒時吃草,拉肚子時吃草,通過不厭其煩地吃草,為大家甄別出了能治病的草,他把這些草叫做“藥”。為什麼要吃草?因為五穀皆是由草培育而來,他相信百草皆有神性。

傳說中神農氏起于姜水(今址不詳),故以“薑”為姓。後人考證,“姜”者,放羊女也,或者神農部落務農之前就是以畜牧為生的母系氏族。

(三)女媧:女媧是誰?媧者蛙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以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太平御覽》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鑒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運鬥樞》《元命苞》等書載:三皇為伏羲、神農、女媧。

小子不才,“三皇”之說傾向於“女媧、伏羲、神農”一說。女媧是誰?媧者蛙也。不信你翻翻字典,這個“媧”只用於“女媧”一詞,也就是說,此字就是“蛙”的變字。

春水氾濫之後,河湖池塘聽取蛙聲一片,不消半月,水面之上小蝌蚪鋪天蓋地。古人哪是崇拜蛙,乃是對蛙超強生殖力的無上渴求,原因就在於古人生命的短暫,他們需要無休止的生殖來抵消。所以,在神話中,女媧是造人的。每一輩掌握氏族生殺大權的老祖母都應該叫“蛙”——女媧。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沒有誰能保證政權萬世不易,大概又過了五百年,伏羲氏與神農氏雙雙沒落。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當所有的核心科技大白於天下之後,註定要有更具新鮮感的文化來替代,這才是萬世不易的真理。

伏羲之後崛起了黃帝部落,神農氏的廢墟上炎帝的旗幟迎風飄揚,蚩尤部落則繼承了太昊的衣缽,中國大地上最早的三國演義開始了。

時光推進到了“五帝”時代,咱們下次再說。

話《史記》談祭祀:古代皇帝為什麼要把臘肉祭品賞賜給大臣?

扒一扒歷史上那些皇帝的生與死:奈何生在帝王家

探秘三國時天府之國百姓的生活水準,你敢穿越過去當農民麼?

上古之時淫雨不斷,山洪順著黃河奔騰而下,大片的良田被洪水淹沒,平時取之不盡的野獸也逃竄一空。伏羲一族沿著黃河東下狩獵,這一走就是兩千年。

您別誤會,伏羲當然活不到兩千歲,我是說這個族群一直以“伏羲”為號,沿途吸納其他氏族部落,在種植和狩獵雙重文化吸引之下,異族大多希望與他們通婚,或者乾脆接受他們的領導。歷代“伏羲”中,或者有第一代伏羲的直系後人,但大多是部族中威猛果敢足以服眾的勇士。在父系氏族的部落聯盟中一直崇尚勇敢的心,領導人是各部落共同推舉的,這也是後來部落大聯盟“禪讓制”的雛形。

兩千年後,伏羲族到達今天的山東地區,與沿海支北上的太昊族產生了交集。太昊族以蛇為圖騰,二族通過碰撞融合,逐漸演化出了“鹿角蝦目、狗鼻牛嘴、獅鬃魚鱗、蛇身鷹爪”的龍圖騰形象。正因為有了文化上的交集,二族統稱為“太昊伏羲氏”。

又過了很久,伏羲氏與太昊氏依依不捨地分了手,踏上了回歸故鄉的旅途。走到宛丘(河南淮陽),眾多小部落皆願奉伏羲為共主,伏羲部族先進的農耕與狩獵技術,包括絕地通天的祭祀禮儀,一直是眾人豔羨的核心科技。

在宛丘,伏羲仰觀天象,俯察地貌,創制了八卦。

當此時尚無文字,還是“結繩記事”,伏羲從“盤古開天闢地,陰陽隔絕”的神話傳說中得到啟示,以“—”為陽爻,以“--”為陰爻。春天陽氣上升,陰氣下沉,陽爻置於陰爻之上,叫“少陽”。夏天兩個陽爻並列,叫“老陽”。秋天陰氣上升,陽氣下沉,陰爻置於陽爻之上,叫“少陰”。冬天兩個陰爻並列,叫“老陰”。

伏羲“一畫開天”堪稱“太極”,陰爻與陽爻是為“兩儀”,“少陰、少陽、老陰、老陽”則是“四象”。後來,伏羲又在“四象”之上添加“陰爻”、“陽爻”各一,就有了八卦。這就叫“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後來,伏羲又賦予陰爻和陽爻更多內涵,比如男女、水火、日月、山澤、風雷、天地等等,八卦也就有了包羅萬象的功能。

後來的學者利用蓍草多分蘖、烏龜壽命長的特點,用蓍草和龜甲起卦,通過蓍草的爻變和龜甲燒灼的紋路來預測事物的走向,這就是原始的易學。“易”者,上“日”下“月”,也就是說掌握了日月運行的規律,世間萬事也就變得容易。說起來,這些東西並非完全唯心,天有日月人分男女,這就叫“天地大宇宙,人體小宇宙”,“天人合一”就是這個道理。

(二)神農:他相信百草皆有神性

幾乎與伏羲族東遷同時,長江流域一支以稻作農業為主的部落北上到了伊洛地區。由於在農業領域的突出貢獻,該氏族被稱為“神農氏”。神農氏在此生活了兩千多年,勢力範圍北到山西、河北,東南直到淮河流域,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也是神農部落的輻射範圍無疑。

神農部落發明了農業生產工具耒和耜,這大概就是後世犁和鍁的雛形。還發明了鑿井取水,從而實現了旱能澆。生產工具以及基礎設施的先進帶來了農業大發展,神農部落先後培育出五穀:稻、黍、稷、麥、菽。

和伏羲部落一樣,神農部落巨大的成就並非得益於一人,而是數代十數代人一起努力的結果。在社會屬性上他們或許還處在母系氏族社會,因為採集與揀拾文化正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特徵。

兩千年之後,一代神農首領凸顯出來,這應該是一個堅忍的男人,正是由於他在醫藥領域的非凡成就,讓神農部落迅速脫胎成了父系氏族社會。

在今天,神農嘗百草不只是個傳說更是個典故。

說起來很簡單,他頭痛時吃草,發燒時吃草,拉肚子時吃草,通過不厭其煩地吃草,為大家甄別出了能治病的草,他把這些草叫做“藥”。為什麼要吃草?因為五穀皆是由草培育而來,他相信百草皆有神性。

傳說中神農氏起于姜水(今址不詳),故以“薑”為姓。後人考證,“姜”者,放羊女也,或者神農部落務農之前就是以畜牧為生的母系氏族。

(三)女媧:女媧是誰?媧者蛙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以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太平御覽》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鑒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運鬥樞》《元命苞》等書載:三皇為伏羲、神農、女媧。

小子不才,“三皇”之說傾向於“女媧、伏羲、神農”一說。女媧是誰?媧者蛙也。不信你翻翻字典,這個“媧”只用於“女媧”一詞,也就是說,此字就是“蛙”的變字。

春水氾濫之後,河湖池塘聽取蛙聲一片,不消半月,水面之上小蝌蚪鋪天蓋地。古人哪是崇拜蛙,乃是對蛙超強生殖力的無上渴求,原因就在於古人生命的短暫,他們需要無休止的生殖來抵消。所以,在神話中,女媧是造人的。每一輩掌握氏族生殺大權的老祖母都應該叫“蛙”——女媧。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沒有誰能保證政權萬世不易,大概又過了五百年,伏羲氏與神農氏雙雙沒落。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當所有的核心科技大白於天下之後,註定要有更具新鮮感的文化來替代,這才是萬世不易的真理。

伏羲之後崛起了黃帝部落,神農氏的廢墟上炎帝的旗幟迎風飄揚,蚩尤部落則繼承了太昊的衣缽,中國大地上最早的三國演義開始了。

時光推進到了“五帝”時代,咱們下次再說。

話《史記》談祭祀:古代皇帝為什麼要把臘肉祭品賞賜給大臣?

扒一扒歷史上那些皇帝的生與死:奈何生在帝王家

探秘三國時天府之國百姓的生活水準,你敢穿越過去當農民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