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FOF航班即將升空 入座姿勢有講究

股跌, 債跌, 匯跌, 資本市場的動盪可見一斑。 隨著央媽鎖短放長, 資金成本中樞不斷上抬, 銀行委外資金何去何從?既要保證低風險, 又要獲取長期穩定收益, 需求一直都在, 只是又該如何實現?翻閱資料, 三哥發現, 一批先知先覺的銀行資金已經開始尋求與私募FOF基金的對接。 2017年, 風雲再起。

FOF, 驅散迷霧的明日之星

黑暗風暴中的一盞明燈。 FOF的特點是“分散風險、收益穩定”。 在陽光保險集團惠金所證券市場部總經理徐春看來, “相較于多數單一策略的私募基金產品年度業績的巨大波動, FOF產品的優勢就在於通過構建穩健投資組合策略,

合理搭配流動性, 承擔較低風險的同時實現穩健收益”。 市場大浪中, FOF有更大把握掌舵銀行理財的投資小船順利前行。

投資生態圈日趨完善。 自2013年以來, 基金數量與規模的快速發展, 尤其是陽光私募的發展, 為FOF提供了更好的生存土壤(投資標的)。

引擎轟鳴隨時彎道超車。 據WIND統計, 作為重要力量的私募基金, 其FOF的發行量從2014年的16只迅速擴容到2015年的186只, 陽光的惠金所, 平安的平安道遠, 都是其中的代表。 而作為另一股玩家勢力, 券商資管的集合理財FOF數量已超1174只, 中金證券, 招商證券(600999,診股)堪稱元老。 隨著2016年證監會正式發佈《指引》, 19家公司的27只公募FOF已枕戈待旦。 風口前, 三方蓄勢角力, 烽煙再起。

真金火煉中, 收益率兩極分化。 當然身處亂世, FOF產品收益率也難免冰火兩重天。 來自私募排排網的資料和來自同花順(300033,診股)的券商三季度集合理財產品的業績報告顯示, 無論私募FOF, 還是券商FOF, 正負收益率差異不小。

收益兩極化的背後, 暴露出FOF發展初期的稚嫩。 如何選擇一個優秀的FOF產品, 避免踩雷, 是擺在“金主”們面前的必答題。 如何切入?不妨從“產品”和“團隊”兩個維度來看。

完美模型, FOF核心三要素

目前的投資策略以權益投資策略為主, 真正的多資產配置策略型FOF並不多見。 但以成熟市場的觀點來看, 多資產配置策略才是體現FOF“風險分散”和“穩定收益”的關鍵。 想要呈現FOF的完美, 還需深挖其核心要素:

資產配置, 戰略上的“頂層設計”。 大類資產配置是FOF成功的基石。 據美國退休基金的研究, 如果一個投資組合是做資產配置的話, 那麼它的收益和風險來源的90%來自於大類資產配置。 在陽光保險集團惠金所總經理楊冀川博士看來, FOF具有“跨界”和“量化應用”兩方面鮮明特徵。 體現在一個合理的配置方案上, 首先要對宏觀經濟環境的全面分析, 對不同資產、策略風險收益比的評估。 其次, 基於投資者的中長期投資目標, 量化各類資產之間的配置比例, 以構建最佳的資產組合,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努力實現預定收益。

優中選優,戰術層的“精挑細選”。基金規模的擴張使得FOF精挑細選投資標的成為可能,但對子基金管理人的篩選僅靠業績排名和已售規模遠遠不夠。惠金所證券市場部總經理徐春認為,“通常可以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從多個維度對子基金進行綜合測評。使用問卷調查、電話訪談、實地盡調等方式對管理人團隊、投資策略、交易風控及產品績效等方面做出定性評價;借助量化分析系統對基金產品業績進行定量評價”。所以FOF管理人需要通過模型化的數量分析手段尋找優秀基金的亮點,考察其靚麗業績背後的策略邏輯,甄別其收益增長可持續性,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時進一步抵消相對風險。

策略再平衡,行走“刀尖”的藝術。市場的波動既是風險也是機遇。把控風險是FOF的生存核心。通過關注市場的短期波動,強調根據市場的變化,運用金融工具,通過擇時或類別配置等,調節各類資產之間的分配比例,加入低相關性的資產,即時管理短期的投資收益和風險。同時,由於子基金經理可能在環境變化時,產生不同的投資風格,從而使整個基金的風格發生偏移,所以密切監控基金風格,及時進行配置調整,確保產品設計的初衷得以貫徹全域,提升有效前沿。

團隊,把握核心要素的關鍵

團隊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再完美的理論模型,也需要團隊去執行和維護。對於投資者而言,與其說是投資一個優秀的產品,還不如說是尋覓一個值得託付的團隊。三哥以為,至少可以從五個維度去評估團隊的整體能力:

擁有“多領域投研”能力是實現大類配置的關鍵。從宏觀到跨市場,從產品設計到資產配置,需要的就是一支集合多領域專家的團隊。“調研篩選”是實現的精選基金的關鍵,從基金產品,到管理人,再到公司整體評級,考驗的就是團隊處理和篩選資料的能力。掌握“動態風控”是體現團隊應對市場波動的生存能力。擁有“量化系統”映射出團隊的國際化視野、縝密的系統化思維和快速反應能力。完善的“團隊激勵”則確保了團隊持續穩定的輸出能力。

基於上述的維度,三哥從現有資料中,梳理了一些FOF基金團隊,嘗試結合具體的案例中,給出挑選FOF基金的一些建議。

最愛“數理化”的惠金所FOF團隊

量化系統不僅僅局限於量化交易模型,而是一個成系統且可量化的應用方案,一套全週期的資料支援系統。通過管理自動化、決策模型化,保證內外部資訊流的無縫對接,實現基金運作效率的最大化。

險資背景的惠金所擁有自己的獨門秘笈:一套覆蓋基金篩選、組合構建、投後風險監控的核心量化系統和支援型資料庫。從投前的FOF產品設計、大類資產配置和策略配置,到子基金管理人的量化評估篩選;從投後風險監控、策略再平衡、報告生成、到基金管理人資料庫的構建與維護,量化應用遍及基金運營的方方面面。通過全團隊在數理、電腦、量化投資領域的豐富積累所打造出的量化系統,大大優化了決策時間,通過定量方式來解決私募基金的海量篩選、資產配置比例缺乏依據、策略執行背離等諸多問題。在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即時控制風險,通過強大的資產配置能力鎖定利潤。

最擅“防守反擊”的招商證券FOF團隊

市場是需要敬畏的。FOF的長期穩定收益是建立在有效的動態風控之上,尤其是投後風險管理,要想避免資產配置的系統性風險,策略漂移是最大的挑戰。市場始終在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穩贏策略,及時調整才是王道。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發行FOF產品的券商,招商證券見證了FOF整個風雨歷程。通過準確定位機構客戶需求,在產品設計之初就嚴格遵循穩健收益,投資資產類別多樣化,再加上一套風險預算與管理的內控系統,立足防風險,再謀求收益,防守反擊策略打的風生水起。如之前發行的量化對沖FOF產品,最近一年的淨值增長率為4.42%,資料表現搶眼。

最“與時俱進”的中金公司FOF團隊

大類資產配置的成敗取決於團隊跨領域投研的綜合能力。對於經濟、行業的宏觀研判,對於跨市場的投資經驗,對於客戶的需求把握,對於不同策略的深刻認知,對於不同資產的低相關性控制,對於資產配比的精確量化,都將決定大類資產配置背後所蘊含的風險和收益。

作為國內資深的投行,中金FOF一直保持著與國外先進思想的聯動,近年來不僅將大類資產配置逐步從傳統的股票債券向另類資產轉移,更是大幅提高對於量化策略基金的配置比例,緊跟海外新潮流,誓將“量化對沖”進行到底。

最愛“持久戰”的華安基金團隊

作為“基金的基金”,FOF的價值最終都將在所選的基金組合中反映出來。所謂 “優中選優”的過程,就是一個全方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過程,從基金產品的過往業績,到基金管理人操作風格;從團隊的風險控制能力,到團隊所屬的機構背景,只有細緻精確的分析,才能篩選出合理的基金組合,才能規避子基金資訊不透明所帶來的致命局限性。

華安基金推出的FOF產品以配置型為主,並定位與長期戰略資產的配置。由於是面向全市場進行篩選,為了優中選優實現有效篩選,華安團隊推出全新的多因數評價模型,為產品的成功打下穩健的基礎。

最具“正能量”的南方基金FOF團隊

團隊穩定是保持基金穩定運行的另一個關鍵,也是“金主”們關心的大問題。公募大佬們頻繁跳槽的後遺症就不再贅述。如何有效的激勵,穩定軍心,凝聚合力,是管理者必須要面對的事。

南方基金FOF對於內部團隊的建設問題考慮細緻深入。在強調個人專業性的同時,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希望通過對多種風格的相互包容,打造出可以相互取長補短的團隊,強化團隊的自我成長能力。同時通過完善的獎勵機制,提高團隊的合夥人意識。

FOF對於銀行資金的吸引力有多大就不再贅述,對銀行而言,關鍵是如何挑選FOF基金團隊。這裡的維度分析算是抛磚引玉,事實上,對於母基金團隊的評估還要涉及諸如機構背景,過往業績,管理規模,財務資料等方面。三哥在網上收集的資料並不詳細,能否窺一豹而知全身,也未可知。總體而言,FOF模式緩解了銀行進行資產配置的壓力,但同時增加了挑選合適資產配置管理人的難度。個人覺得,銀行應積極參與到初期的FOF產品設計中,明確自身的需求和投資偏好,並以量化的形式告知基金管理人,定下整體基調,為投後監管打下積極基礎。另一方面,適當運用“穿透原則”進行風險管理,但究竟穿透到哪個層面為止合適,還需要更多探討。應該說,FOF能否成為對接銀行委外資金的下一個風口,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當然磨合的道路是波折的,但前景一定是燦爛的。

以構建最佳的資產組合,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努力實現預定收益。

優中選優,戰術層的“精挑細選”。基金規模的擴張使得FOF精挑細選投資標的成為可能,但對子基金管理人的篩選僅靠業績排名和已售規模遠遠不夠。惠金所證券市場部總經理徐春認為,“通常可以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從多個維度對子基金進行綜合測評。使用問卷調查、電話訪談、實地盡調等方式對管理人團隊、投資策略、交易風控及產品績效等方面做出定性評價;借助量化分析系統對基金產品業績進行定量評價”。所以FOF管理人需要通過模型化的數量分析手段尋找優秀基金的亮點,考察其靚麗業績背後的策略邏輯,甄別其收益增長可持續性,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時進一步抵消相對風險。

策略再平衡,行走“刀尖”的藝術。市場的波動既是風險也是機遇。把控風險是FOF的生存核心。通過關注市場的短期波動,強調根據市場的變化,運用金融工具,通過擇時或類別配置等,調節各類資產之間的分配比例,加入低相關性的資產,即時管理短期的投資收益和風險。同時,由於子基金經理可能在環境變化時,產生不同的投資風格,從而使整個基金的風格發生偏移,所以密切監控基金風格,及時進行配置調整,確保產品設計的初衷得以貫徹全域,提升有效前沿。

團隊,把握核心要素的關鍵

團隊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再完美的理論模型,也需要團隊去執行和維護。對於投資者而言,與其說是投資一個優秀的產品,還不如說是尋覓一個值得託付的團隊。三哥以為,至少可以從五個維度去評估團隊的整體能力:

擁有“多領域投研”能力是實現大類配置的關鍵。從宏觀到跨市場,從產品設計到資產配置,需要的就是一支集合多領域專家的團隊。“調研篩選”是實現的精選基金的關鍵,從基金產品,到管理人,再到公司整體評級,考驗的就是團隊處理和篩選資料的能力。掌握“動態風控”是體現團隊應對市場波動的生存能力。擁有“量化系統”映射出團隊的國際化視野、縝密的系統化思維和快速反應能力。完善的“團隊激勵”則確保了團隊持續穩定的輸出能力。

基於上述的維度,三哥從現有資料中,梳理了一些FOF基金團隊,嘗試結合具體的案例中,給出挑選FOF基金的一些建議。

最愛“數理化”的惠金所FOF團隊

量化系統不僅僅局限於量化交易模型,而是一個成系統且可量化的應用方案,一套全週期的資料支援系統。通過管理自動化、決策模型化,保證內外部資訊流的無縫對接,實現基金運作效率的最大化。

險資背景的惠金所擁有自己的獨門秘笈:一套覆蓋基金篩選、組合構建、投後風險監控的核心量化系統和支援型資料庫。從投前的FOF產品設計、大類資產配置和策略配置,到子基金管理人的量化評估篩選;從投後風險監控、策略再平衡、報告生成、到基金管理人資料庫的構建與維護,量化應用遍及基金運營的方方面面。通過全團隊在數理、電腦、量化投資領域的豐富積累所打造出的量化系統,大大優化了決策時間,通過定量方式來解決私募基金的海量篩選、資產配置比例缺乏依據、策略執行背離等諸多問題。在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即時控制風險,通過強大的資產配置能力鎖定利潤。

最擅“防守反擊”的招商證券FOF團隊

市場是需要敬畏的。FOF的長期穩定收益是建立在有效的動態風控之上,尤其是投後風險管理,要想避免資產配置的系統性風險,策略漂移是最大的挑戰。市場始終在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穩贏策略,及時調整才是王道。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發行FOF產品的券商,招商證券見證了FOF整個風雨歷程。通過準確定位機構客戶需求,在產品設計之初就嚴格遵循穩健收益,投資資產類別多樣化,再加上一套風險預算與管理的內控系統,立足防風險,再謀求收益,防守反擊策略打的風生水起。如之前發行的量化對沖FOF產品,最近一年的淨值增長率為4.42%,資料表現搶眼。

最“與時俱進”的中金公司FOF團隊

大類資產配置的成敗取決於團隊跨領域投研的綜合能力。對於經濟、行業的宏觀研判,對於跨市場的投資經驗,對於客戶的需求把握,對於不同策略的深刻認知,對於不同資產的低相關性控制,對於資產配比的精確量化,都將決定大類資產配置背後所蘊含的風險和收益。

作為國內資深的投行,中金FOF一直保持著與國外先進思想的聯動,近年來不僅將大類資產配置逐步從傳統的股票債券向另類資產轉移,更是大幅提高對於量化策略基金的配置比例,緊跟海外新潮流,誓將“量化對沖”進行到底。

最愛“持久戰”的華安基金團隊

作為“基金的基金”,FOF的價值最終都將在所選的基金組合中反映出來。所謂 “優中選優”的過程,就是一個全方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過程,從基金產品的過往業績,到基金管理人操作風格;從團隊的風險控制能力,到團隊所屬的機構背景,只有細緻精確的分析,才能篩選出合理的基金組合,才能規避子基金資訊不透明所帶來的致命局限性。

華安基金推出的FOF產品以配置型為主,並定位與長期戰略資產的配置。由於是面向全市場進行篩選,為了優中選優實現有效篩選,華安團隊推出全新的多因數評價模型,為產品的成功打下穩健的基礎。

最具“正能量”的南方基金FOF團隊

團隊穩定是保持基金穩定運行的另一個關鍵,也是“金主”們關心的大問題。公募大佬們頻繁跳槽的後遺症就不再贅述。如何有效的激勵,穩定軍心,凝聚合力,是管理者必須要面對的事。

南方基金FOF對於內部團隊的建設問題考慮細緻深入。在強調個人專業性的同時,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希望通過對多種風格的相互包容,打造出可以相互取長補短的團隊,強化團隊的自我成長能力。同時通過完善的獎勵機制,提高團隊的合夥人意識。

FOF對於銀行資金的吸引力有多大就不再贅述,對銀行而言,關鍵是如何挑選FOF基金團隊。這裡的維度分析算是抛磚引玉,事實上,對於母基金團隊的評估還要涉及諸如機構背景,過往業績,管理規模,財務資料等方面。三哥在網上收集的資料並不詳細,能否窺一豹而知全身,也未可知。總體而言,FOF模式緩解了銀行進行資產配置的壓力,但同時增加了挑選合適資產配置管理人的難度。個人覺得,銀行應積極參與到初期的FOF產品設計中,明確自身的需求和投資偏好,並以量化的形式告知基金管理人,定下整體基調,為投後監管打下積極基礎。另一方面,適當運用“穿透原則”進行風險管理,但究竟穿透到哪個層面為止合適,還需要更多探討。應該說,FOF能否成為對接銀行委外資金的下一個風口,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當然磨合的道路是波折的,但前景一定是燦爛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