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薦讀」紀念楊絳先生誕辰:認真地年輕,優雅地老去

整理自 | 王臣著《認真地年輕, 優雅地老去:楊絳傳》

對很多人來說, 楊絳是女神無疑。

她有完美的愛情, 幸福的家庭, 傑出的成就,

而她整個人自始至終都是從容優雅的代名詞。

作為一代名人, 她的人生並不順風順水,

如何走過戰爭與動盪, 在長達一百年的時間裡始終保持不爭不慌的狀態, 是楊絳身上最大的謎。

也許答案, 就在她自己的闡述裡: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

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 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 搗得愈碎, 磨得愈細, 香得愈濃烈。

在年輕時認真經歷生命的歷練, 方能在歲月中優雅地老去。

01

楊絳酷愛讀書, 並將這一習慣保持了一生。

她的這一愛好來源於父親,

父親是高級知識份子,

讀書是他的一大嗜好,

楊絳喜好和父親談論讀書,

同時又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審美。

比如, 楊絳喜愛李煜的詞, 父親推崇杜甫的詩。

就讀書這件事,

他們父女二人還有過這樣的對話:

“阿季, 三天不讓你看書, 你怎麼樣?”

“不好過。 ”

“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

“一星期都白活了。 ”

無論是留學英國, 還是耄耋之年,

楊絳最大的愛好, 也只是回家讀點書, 做點學問。

02

對待愛情和友情, 楊絳涇渭分明, 絕不曖昧。

費孝通一向喜歡楊絳,

在得知楊絳和錢鍾書交好的消息之後, 他心中憤懣。

憤懣中又夾雜了一點委屈、傷心和不甘。

費孝通專程找楊絳談話, 說自己更有資格做楊絳的“男朋友”。

雖然楊絳看重與費孝通的友誼,

但是談到男女情感的問題, 楊絳從不含糊,

更不妥協, 始終立場明確, 表述清晰。

她說:“朋友, 可以。

但朋友是目的, 不是過渡(as an end, not as a means);

換句話說, 你不是我的男朋友, 我不是你的女朋友。

若要照你現在的說法,

我們不妨絕交。 ”

這個“普通朋友”的原則, 在楊絳心中, 從未更改。

03

談及曾經遭遇的窘迫過往,

楊絳坦然接受, 還能愉快地打趣。

在錢鍾書的驚世之作《圍城》當中,

寫到曹元朗與蘇文紈結婚的事,

也暗藏當年自己與妻子大婚之瑣細。

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中說:

“結婚穿黑色禮服、白硬領圈給汗水浸得又黃又軟的那位新郎, 不是別人, 正是鍾書自己。

因為我們結婚的黃道吉日是一年裡最熱的日子。

我們的結婚照上, 新人、伴娘……都像剛被員警拿獲的扒手。 ”

楊絳和錢鍾書的婚禮, 先是西式, 再是傳統婚禮。

傳統婚禮在錢家辦,

楊絳老老實實地按照錢家的規矩,

行磕頭禮、給各家敬茶、連日奔波, 甚是勞累, 以至於結婚的第二天就病了一場。

04

楊絳性格溫婉, 但絕不怕事,

面對屈辱和不公, 嚴守底線。

抗日戰爭末期, 在離家很遠的工部局半日小學教書的楊絳, 每日乘車之後還要步行很久, 才能改坐有軌電車抵達學校。

其間, 曾遭遇日本人上車突襲檢查。

全車人都要起立, 只有楊絳起來得最慢。

有個日本兵便來找她麻煩, 用手抬起她的下巴。

不知哪裡來的勇氣,

楊絳不卑不亢, 竟大喝一聲“豈有此理”。

此言一出, 全車人都嚇得目瞪口呆, 覺得楊絳此命不保。

也不知是何緣故, 聽楊絳一聲吼,

那名滋事的日本兵竟退了回去, 未再糾纏。 算是僥倖。

楊絳想想也後怕, 次日, 便更改了上班路線。

05

對於名譽榮辱, 楊絳一向看淡,

她更在乎的是身邊人如何, 生活能否有尊嚴地繼續。

1951年秋, 知識份子改造大會開始。

楊絳被控訴一場, 她的內心卻也淡定, 只是看透。

第二天, 她還特地打扮了一番, 拎著菜籃去了校內菜市。

那是學校人最多的地方, 倔強的楊絳想著,

她倒要看看諸人的嘴臉, 看看大家如何嫌棄並避開她。

有人視若無睹, 有人假裝客氣。

有故人避之不及,也有陌生女子願意伴她同行。

人性是無法被消滅的。

哪怕一百個人昧了良心,也總會有一個站出來扛起自己的良心。

一如楊絳所講:“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

06

但是楊絳也有著急的時候。

文革時期,

有一次和同事被安排去打掃外文所一個偏僻的儲藏室,

楊絳竟在廢紙堆裡發現了自己被收繳的《堂吉訶德》譯稿,

還是被收繳時自己用厚實的牛皮紙拼命包緊又被“五花大綁”的樣子。

顯然是無人問津之後,被隨手丟棄。

只要沒被銷毀,一切都好。

想都沒想,楊絳當下便“偷”走了自己的譯稿。

楊絳先把稿子存放在女廁,然後伺機帶了出去。

可是,正要走,就被同事看見,同事大喊:

“楊季康,你要幹什麼?”

監管人聽到之後走來。

楊絳見狀如臨大敵,

像抱住自己的孩子一般死不撒手,說:

“這是我的稿子!”

對翻譯家來說,作品大於一切,即使自身遭受了難堪的待遇,但是愛護作品、尊重知識的原則卻無論如何不能改變。

07

晚年的時候,

楊絳已把一切身外之物放下,

她的境界愈發沖淡平和。

她曾翻譯過英國詩人瓦特•蘭德(Walter Savage Landor)的一首詩: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

這首詩,一直被楊絳鍾愛多年。

大概是因為蘭德的詩照見了楊絳的心,

仿佛是她今生今世的注腳——

她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烤暖了人世間所有的幽暗和不明。

所謂“隔世知音”,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歲月輪回,靜水流深。

她這一生,如同明滅之中劃過的一根火柴,用幽幽微光照亮著茫茫穹蒼。

楊絳的一生,絕非一帆風順,

她的成就也絕非唾手可得,在《走到人生邊上》中,

她回顧自己的一生,寫下這樣的句子:

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

好比一塊頑鐵得在火裡燒,水裡淬,

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

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

而楊絳的一生,便是認認真真淘洗污穢、萃取精華的鍛煉過程。

本文根據《認真地年輕,優雅地老去:楊絳傳》一書整合而成,作者:王臣

謹以《認真地年輕,優雅地老去:楊絳傳》,致敬楊絳先生。

(版權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有人假裝客氣。

有故人避之不及,也有陌生女子願意伴她同行。

人性是無法被消滅的。

哪怕一百個人昧了良心,也總會有一個站出來扛起自己的良心。

一如楊絳所講:“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

06

但是楊絳也有著急的時候。

文革時期,

有一次和同事被安排去打掃外文所一個偏僻的儲藏室,

楊絳竟在廢紙堆裡發現了自己被收繳的《堂吉訶德》譯稿,

還是被收繳時自己用厚實的牛皮紙拼命包緊又被“五花大綁”的樣子。

顯然是無人問津之後,被隨手丟棄。

只要沒被銷毀,一切都好。

想都沒想,楊絳當下便“偷”走了自己的譯稿。

楊絳先把稿子存放在女廁,然後伺機帶了出去。

可是,正要走,就被同事看見,同事大喊:

“楊季康,你要幹什麼?”

監管人聽到之後走來。

楊絳見狀如臨大敵,

像抱住自己的孩子一般死不撒手,說:

“這是我的稿子!”

對翻譯家來說,作品大於一切,即使自身遭受了難堪的待遇,但是愛護作品、尊重知識的原則卻無論如何不能改變。

07

晚年的時候,

楊絳已把一切身外之物放下,

她的境界愈發沖淡平和。

她曾翻譯過英國詩人瓦特•蘭德(Walter Savage Landor)的一首詩: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

這首詩,一直被楊絳鍾愛多年。

大概是因為蘭德的詩照見了楊絳的心,

仿佛是她今生今世的注腳——

她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烤暖了人世間所有的幽暗和不明。

所謂“隔世知音”,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歲月輪回,靜水流深。

她這一生,如同明滅之中劃過的一根火柴,用幽幽微光照亮著茫茫穹蒼。

楊絳的一生,絕非一帆風順,

她的成就也絕非唾手可得,在《走到人生邊上》中,

她回顧自己的一生,寫下這樣的句子:

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

好比一塊頑鐵得在火裡燒,水裡淬,

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

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

而楊絳的一生,便是認認真真淘洗污穢、萃取精華的鍛煉過程。

本文根據《認真地年輕,優雅地老去:楊絳傳》一書整合而成,作者:王臣

謹以《認真地年輕,優雅地老去:楊絳傳》,致敬楊絳先生。

(版權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