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金融科技言必談大資料風控,為何心理測試成新變數?

作者:龔進輝

自2016年以來, 一度被強調的互聯網化的金融理念逐漸式微, 取而代之的是對金融本質的重新關注、金融與技術結合的更多可能性。

金融科技大行其道, 金融行業正重回技術信仰的時代。 因此, 能夠在技術層面和產品層面實現創新的公司將成為行業關鍵變數。

其中, 大資料信用借款服務是值得關注的方向之一, 以資料和演算法驅動的方式, 向銀行輸出信用借款服務, 助力其高效、批量獲取小額信用借款服務資產。 其中, 風控是金融機構放貸重中之重, 時常見諸報導的P2P跑路正是風控缺失惹的禍, 因此風控再怎麼強調、重視都不為過。

隨著風控技術的進步, 風控官們日漸發現, 還款能力不等於還款意願, 最終客戶還款與否還要看還款意願。 因此, 以線下調查為目的的借前風控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 凡普金科旗下專注於提供定制化的小微借款資訊服務平臺凡普信與全球領先心理測試風險建模公司Innovative Assessments(IA)戰略合作就聚焦借前風控,

能否牢牢守住風控這一金融科技的生命線?

小微借款資訊服務風控技術歷經三次變遷

其中, 小微貸風控技術走過了特定歷史時期, 從最初的抵押模式到以IPC技術為代表的信用借款服務員模式。 前者不適用小微借款客群的特點, 實際應用中猶如“大象起舞”般笨拙, 雖然利率不高但惠及面較窄, 而且經常要求客戶提供諸多資料、報表, 效率低下。

後者對人的技能要求較高, 靠信用借款服務員的經驗去做判斷, 而信用借款服務員對於這套技術模型真正運用嫺熟需要1年以上時間, 是一套比較佔用人力成本和需要時間傳承的技術,

加上信用借款服務流程需要信用借款服務員全程參與, 無形中使放貸的道德風險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 風險代表不確定性, 風險定位的終極目標不是零風險, 一個行之有效的風控模式是在不良率和通過率之間做出最大化平衡, 即在一定通過率的情況下把不良率降下來, 在設定不良率目標的情況下把通過率提上來。

眾所周知, 信用評估是大資料風控的重要一環, 指互聯網金融公司利用自身海量資料優勢和使用者資訊, 從財富、安全、守約、消費、社交等維度來評判, 為用戶建立信用報告, 形成以大資料為基礎的海量資料庫。

相比傳統征信模式, 大資料征信模式優點在於資料來源廣泛, 可以彌補傳統征信覆蓋面不足的缺陷,

而且資料類型多樣化, 不局限于信用借款服務資料, 更能全面反映個人信用情況。 不過, 其也面臨信用資料關聯的不確定性、“資料孤島”不能實現資料共用等問題。

鑒於大資料征信仍處於起步階段, 正確看待顯得尤為重要, 既不能要求其一步登天, 短期內帶來質的改變;也不能風聲鶴唳, 一有創新就以各種名義圍追堵截。 在我看來, 看待大資料征信的正確姿勢是給予更多理性的包容和試錯的空間, 在漸進創新中不斷完善大資料征信體系。

凡普信首將心理測試引入金融科技風控

風控分為借款前、借款中、借款後風控, P2P亂象叢生的癥結在於借款前風控缺失, 根源在於過於迷信或過分放大互聯網+的效率和普惠。

不可否認, 自2015年初央行放下“一家獨大”的身段, 批准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8家機構開展個人征信業務的相關準備工作以來, 征信行業的確取得不小的進展, 但也存在各種問題, 既有機構以征信為名從事個人資訊倒賣, 也有大資料征信公信力的嚴重缺失, 曾經似乎觸手可及的個人征信牌照變得遙遙無期。

事實上, 借款前風控的職責是實現線下調查, 即通過線下實地走訪和考察, 對客戶資訊進行交叉驗證和真實性驗證, 包括對借款人銀行流水、征信報告、財產證明、工作證明等的審查, 通過審查評估借款人還款能力。 考慮到線下調查是風控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因此線上大資料與線下實地考察結合大勢所趨。

縱觀整個行業,基於大資料、個人征信的風控手段已有很多,但從心理學角度就還款意願進行風險衡量則未曾涉足。凡普信與IA強強聯合填補了這項空白,雙方合作著眼於借前風控,充分研究人性和個性,完善信用評估體系,從而加強凡普信整個風控體系的全面性與多樣性。

凡普信是專注於提供定制化的小微借款資訊服務平臺,其母公司凡普金科曾入選“2016德勤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位列榜單第二,實力可見一斑。凡普信前身是凡普信用借款服務,品牌升級的背後是其不滿足于代表一條業務線,而是成為一家集資訊服務、信用價值、信任為一體的綜合金融資訊服務中心。來自以色列的IA也表現不俗,其在風險管理建模和信用風險領域頗有建樹,曾躋身全球明日之星50強。

凡普信與IA的創新嘗試,可以對傳統征信和大資料征信的漏洞進行填補,完善更為有效的風控系統,工作原理與測謊儀在犯罪調查中用來協助偵訊類似。短期來看,作為國內首個將心理測試引入風控體系的玩家,凡普信將享受IA獨家合作方的專屬紅利,構建更安全、高效的風控運轉模式。

長遠來看,凡普信與IA通力合作更像是抛磚引玉,依託各自非凡的影響力,將引發一陣效仿浪潮,成為金融科技行業信用風險評估體系中的標配,為整個行業搭建良好的風控大環境添磚加瓦,風控水準質變勢不可擋。

結語

無論是金融科技還是其他行業,創業公司創新能力優於大公司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本原因在於由自身處境而定。前者缺錢缺資源,創新是其與大公司競爭的唯一出路;後者不用為生計發愁,內部組織僵化導致推動創新困難重重。因此,凡普信攜手IA生動詮釋了創業公司站在金融創新的潮頭,成為行業風向標,保不齊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哪天會跟進。

金融風控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金融科技企業最需要著力打造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即便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再出神入化,也不要低估線下調查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其優勢在於近距離觀察人品,而心理測試是洞悉人性的神器,可避免被借款人還款能力所迷惑。說到底,客戶還款與否還要看還款意願,擁有IA加持的凡普信無疑走在行業前列,未來大有可為!

縱觀整個行業,基於大資料、個人征信的風控手段已有很多,但從心理學角度就還款意願進行風險衡量則未曾涉足。凡普信與IA強強聯合填補了這項空白,雙方合作著眼於借前風控,充分研究人性和個性,完善信用評估體系,從而加強凡普信整個風控體系的全面性與多樣性。

凡普信是專注於提供定制化的小微借款資訊服務平臺,其母公司凡普金科曾入選“2016德勤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位列榜單第二,實力可見一斑。凡普信前身是凡普信用借款服務,品牌升級的背後是其不滿足于代表一條業務線,而是成為一家集資訊服務、信用價值、信任為一體的綜合金融資訊服務中心。來自以色列的IA也表現不俗,其在風險管理建模和信用風險領域頗有建樹,曾躋身全球明日之星50強。

凡普信與IA的創新嘗試,可以對傳統征信和大資料征信的漏洞進行填補,完善更為有效的風控系統,工作原理與測謊儀在犯罪調查中用來協助偵訊類似。短期來看,作為國內首個將心理測試引入風控體系的玩家,凡普信將享受IA獨家合作方的專屬紅利,構建更安全、高效的風控運轉模式。

長遠來看,凡普信與IA通力合作更像是抛磚引玉,依託各自非凡的影響力,將引發一陣效仿浪潮,成為金融科技行業信用風險評估體系中的標配,為整個行業搭建良好的風控大環境添磚加瓦,風控水準質變勢不可擋。

結語

無論是金融科技還是其他行業,創業公司創新能力優於大公司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本原因在於由自身處境而定。前者缺錢缺資源,創新是其與大公司競爭的唯一出路;後者不用為生計發愁,內部組織僵化導致推動創新困難重重。因此,凡普信攜手IA生動詮釋了創業公司站在金融創新的潮頭,成為行業風向標,保不齊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哪天會跟進。

金融風控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金融科技企業最需要著力打造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即便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再出神入化,也不要低估線下調查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其優勢在於近距離觀察人品,而心理測試是洞悉人性的神器,可避免被借款人還款能力所迷惑。說到底,客戶還款與否還要看還款意願,擁有IA加持的凡普信無疑走在行業前列,未來大有可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