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深度」貝因美巨虧 出售資產難解行銷困境

貝因美7月11日離奇崩盤後, 迷霧一直未能消散。 儘管公司通過停牌躲過了市場的進一步拋售, 但有關業績不佳的傳聞早已喧囂塵上。

市場的猜測在7月14日得到了證實。 此前三緘其口的貝因美在盤後發佈公告, 對2017年上半年業績大幅向下修正。 該公司預計上半年淨虧損在3.5億-3.8億元, 上年同期為虧損2.14億元。

貝因美稱, 業績預告修正的主要原因為配方註冊制的發佈時間不在預期之內, 註冊制發佈過渡期行業混亂, 公司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等。

7月11日下午, 貝因美股價在8分鐘內突然閃崩, 引發大量資金出逃。 以超大單和大單為代表的主力資金出現超過9600萬元的淨流出, 另有近2.2億元的賣單封死跌停而未能出逃。

根據貝因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 “嬰幼兒食品的上游是奶牛養殖、生鮮乳生產、乳製品原料、糧食生產、包裝物等行業”。

分析人士認為,

貝因美最有可能向母公司出售黑龍江安達的奶源資產, 一方面是因為部分專案尚未完工, 需要公司繼續投入;另一方面, 剝離尚未釋放盈利能力的資產也有利於幫助“做高”業績。

實際上, 如果單純從毛利上看, 貝因美的盈利能力並不差。 上市六年以來, 該公司毛利率維持在50%以上, 最低為2014年的53.94%。 去年貝因美大幅虧損, 但毛利率卻接近60%。

那麼利潤為何受到侵蝕?答案就在龐大的費用開支上, 尤其是高昂的銷售費用。 2016年全年, 貝因美營業成本為11.2億元左右, 銷售費用卻接近17.2億元, 達到成本的1.5倍以上。

貝因美本身行銷模式存在問題, 剝離資產只能是權宜之計。 一位曾在嬰幼兒奶粉行業擔任銷售經理的人士對記者透露, 貝因美在銷售時主要通過贈品的方式來帶動銷量,

而現在消費者越來越喜歡進口產品, 國產配方奶粉有點不好做。

這位人士表示, 即便是知名的配方奶粉生產商, 想要進入一些賣場和經銷商管道, 也必須支付相當可觀的費用。 例如她原先代理的奶粉品牌, 在簽訂產品合同時, 有些客戶會索取產品條碼費、進場費、店慶費等費用。

她拒絕透露自己原先代理的奶粉品牌, 僅表示原先代理的商品屬於三大外資嬰幼兒奶粉之一。

儘管假奶粉事件對市場造成衝擊, 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制令許多企業需要花時間適應, 但在二胎利好政策的背景下, 貝因美已在一年半的時間內虧損11億。

此外, 深交所提出尖銳問題, 要求貝因美補充說明公司籌畫資產出售以及大幅修正業績預告是否存在資訊提前洩露,

同時要求該公司報送內幕消息知情人名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