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浙江大學生走訪面塑技藝傳承人柳阿根:巧手捏出七彩人生

中國青年網紹興7月19日電(通訊員 吳佳萍 高寧)面塑是一項已經傳承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 它以麵粉為主料, 調成不同色彩, 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 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 披上發飾和衣裳, 頃刻之間, 栩栩如生的面人即在掌中起舞。

7月7日, 紹興文理學院青協志願服務團專訪紹興面塑技藝傳承人柳阿根師傅並做相關調研。 此次走訪是青協志願服務團以“傳七彩面塑, 承古越絕學”為主題開展的暑期社會實踐的重要一站, 旨在用一系列採訪、調研活動讓更多的人知道、瞭解、喜愛面塑技藝。

柳阿根及其傳承人與青協志願服務團合影留念。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高甯 提供

初為生計, 囿於困境, 終有追求

今年68歲的柳阿根師傅是紹興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傳承的是祖上的面塑手藝。

據柳阿根介紹,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灰色年代,

謀生、溫飽實為不易。 有著家族手藝的柳師傅選擇接手面塑, 他坦言, 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生計。

“我自己對這個比較感興趣, 而且面塑也很受小朋友的喜愛, 市場前景很好。 當初紹興還只有一家肯德基, 很受小朋友的歡迎。 我就每天去肯德基旁邊捏面塑, 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很好。 當然我也知道, 它作為一項獨一無二的民間技藝, 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

以此為契機, 柳師傅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 更在與孩子的交流中瞭解到當代需求, 改良自己的面塑配方。

面塑作品形式多樣, 玲瓏可愛。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高甯 提供

然而, 正在柳師傅的面塑事業如火如荼之際, 時代風向驟變。 文革爆發, 破四舊運動嚴重阻礙了面塑技藝的發展。 柳師傅無奈, 只得暫時放棄這指尖的藝術。

而這時, 他才發現, 面塑之於自己, 帶來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滿足, 更有精神上的追求。 他是這樣描述的, “幾十年風雨坎坷, 生活中, 有人來, 有人走, 卻只有面塑, 一直陪伴。 與其說是為了生計, 倒不如說是與一位摯友相互照顧,

度過人生中最困難的時光。 ”是的, 初為生計, 然柳師傅終有追求。

文革結束之後, 他還是找回了“老朋友”。 柳老笑著說:“那時紹興市文化館的俞副館長找到我, 商量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事情, 我就答應下來了。 ”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面塑工藝對於柳阿根師傅來說, 便不再只是自己的一項經濟來源, 更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承。

而面對如今非遺文化傳承嚴峻的局勢、紹興面塑技藝的幾近失傳, 柳師傅堅定地決定一直從事這項行業。 他說, “不管未來面塑的經濟效益如何, 我喜愛面塑這個行當, 無論如何, 我都會繼續走下去。 那是一代又一代手藝人的心血和幾輩子人的美好回憶啊。 ”

柳阿根師傅講解面塑相關知識。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高甯 提供

活在當下, 抓住機遇, 實踐創新

在與柳師傅的交流過程中, 青協志願服務團隊員們瞭解到面塑技藝的原料和工具十分有講究。 但這並不意味著固守傳統, 而應活在當下, 實踐創新。

據柳師傅介紹, 以面塑形象來源為例, 為了使面塑作品更受歡迎,如今他也會選擇一些動漫人物進行面塑創作,進行創新。

而原料配方也幾經變革,柳師傅說道,“以前需要根據季節的變化以不同比例調配原料得到合適軟硬度、合適黏度的麵團,現在需要根據氣溫濕度來改變水和麵粉的比例,這樣才能存放的更久,成品更加堅固,方便遊客攜帶且適合兒童賞玩。”

經過他多年的研究,終於得出一套不外傳的獨家配方,可保面人數年不腐。

隨後,柳師傅就為隊員們當場展示這項絕活。只用最簡單的幾塊麵團、一把塑刀、一把剪刀等物品,頃刻之間,七彩面塑躍然指尖,化腐朽為神奇的就是師傅的一雙巧手。

從頭部開始,採用搓、捏、掀等手法,注重人物的神態塑造,依次向下,隨意抓取麵團,簡單揉搓,成為面人的一雙手,一對足,隊員們不禁露出讚歎之色。

柳師傅介紹說,“面塑不同於泥塑,面塑講究隨心意,泥塑要求精細。”

隊員們仔細琢磨這句話,才明白,初看時可能覺得面塑作品與實物不符,但細看,人物的一顰一笑,溫婉自然,倒像是真的一般,別有一番美感。

非遺傳承人以紹興文理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吉祥物——志願星為題材為青協志願服務團展示絕活。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高甯 提供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享譽紹興

據瞭解,2012年柳師傅的面塑作品在浙江省文化走青活動中,到杭、嘉、湖地區進行面塑作品展覽。2012年5月,他參加紹興市文廣局主辦的水鄉社戲現場傳統手工技藝、民間美術的展示活動。2013年4月被評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面塑)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初,其作品金雞報曉在央視一套播出,讓全中國的觀眾見證了這一傳統手藝的延續。可以說,柳師傅是一位享譽紹興的面塑高手。

但無關名譽,年過六十的柳老心裡還是有很多願望,期許面塑技藝的發揚,志在將紹興面塑繼續保留下來。可儘管“柳阿根”三個字如今如同一個響噹噹的面塑品牌,但他卻依舊謙虛。

“我知道自己跟省級、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水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也會不斷地學習,讓自己的技藝更加完善,並讓這項民間藝術繼續傳承下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柳阿根師傅依舊秉承保護和發揚紹興面塑的信念,巧手捏出七彩人生。

“此次活動,讓青協志願服務團受益匪淺,也體驗到了面塑的獨特魅力和柳師傅的人文情懷。社會各界力量都應該相信,面塑等非遺文化雖經沉浮,但終將洗淨鉛華。青協志願服務團的非遺探索之旅也不會停止。此刻,未來,一直在路上。”團隊負責人介紹說。

為了使面塑作品更受歡迎,如今他也會選擇一些動漫人物進行面塑創作,進行創新。

而原料配方也幾經變革,柳師傅說道,“以前需要根據季節的變化以不同比例調配原料得到合適軟硬度、合適黏度的麵團,現在需要根據氣溫濕度來改變水和麵粉的比例,這樣才能存放的更久,成品更加堅固,方便遊客攜帶且適合兒童賞玩。”

經過他多年的研究,終於得出一套不外傳的獨家配方,可保面人數年不腐。

隨後,柳師傅就為隊員們當場展示這項絕活。只用最簡單的幾塊麵團、一把塑刀、一把剪刀等物品,頃刻之間,七彩面塑躍然指尖,化腐朽為神奇的就是師傅的一雙巧手。

從頭部開始,採用搓、捏、掀等手法,注重人物的神態塑造,依次向下,隨意抓取麵團,簡單揉搓,成為面人的一雙手,一對足,隊員們不禁露出讚歎之色。

柳師傅介紹說,“面塑不同於泥塑,面塑講究隨心意,泥塑要求精細。”

隊員們仔細琢磨這句話,才明白,初看時可能覺得面塑作品與實物不符,但細看,人物的一顰一笑,溫婉自然,倒像是真的一般,別有一番美感。

非遺傳承人以紹興文理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吉祥物——志願星為題材為青協志願服務團展示絕活。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高甯 提供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享譽紹興

據瞭解,2012年柳師傅的面塑作品在浙江省文化走青活動中,到杭、嘉、湖地區進行面塑作品展覽。2012年5月,他參加紹興市文廣局主辦的水鄉社戲現場傳統手工技藝、民間美術的展示活動。2013年4月被評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面塑)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初,其作品金雞報曉在央視一套播出,讓全中國的觀眾見證了這一傳統手藝的延續。可以說,柳師傅是一位享譽紹興的面塑高手。

但無關名譽,年過六十的柳老心裡還是有很多願望,期許面塑技藝的發揚,志在將紹興面塑繼續保留下來。可儘管“柳阿根”三個字如今如同一個響噹噹的面塑品牌,但他卻依舊謙虛。

“我知道自己跟省級、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水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也會不斷地學習,讓自己的技藝更加完善,並讓這項民間藝術繼續傳承下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柳阿根師傅依舊秉承保護和發揚紹興面塑的信念,巧手捏出七彩人生。

“此次活動,讓青協志願服務團受益匪淺,也體驗到了面塑的獨特魅力和柳師傅的人文情懷。社會各界力量都應該相信,面塑等非遺文化雖經沉浮,但終將洗淨鉛華。青協志願服務團的非遺探索之旅也不會停止。此刻,未來,一直在路上。”團隊負責人介紹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