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保險業料迎千億增量保費

近日, 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 明確提出2017年年底前啟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此前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表示, 本次試點方案的制定將由財政部牽頭。 業內人士認為, 中國個稅遞延養老險的推出(試點)已進入實質性階段, 該政策將對我國的保險行業和金融市場帶來重大和長期的影響。

撬動千億保費

目前養老保障體系仍以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為主,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發展緩慢, 商業養老保險仍處於探索階段。 截至2016年末, 全國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存4.4萬億元,

企業年金累計結存1.1萬億元, 三大支柱規模比例顯著失衡。

“從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來看, 目前收不抵支,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 資金缺口預計將繼續擴大。 從第二支柱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來看, 受優惠政策難以實施, 企業年金制度發展遲緩。 ”東吳證券(601555,股吧)分析師丁文韜認為, 未來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是重要的潛在補充力量。

“目前, 我國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的發展仍然處於停滯狀態, 一是國家尚未出臺統一的法律法規與具體的實施細則, 二是我國民眾對於商業養老保險的認知不足, 養老觀念仍以"傳統家庭養老"及"國家養老"為主, 對於個人儲蓄養老的接受度低, 三是商業養老保險缺乏創新,

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 難以滿足多元化需求。 因此, 我國商業養老保險巨大的補充作用仍有待釋放。 ”丁文韜表示。

一位險企資管人士認為, 面對基本養老保險缺口加速擴張的預期, 通過政策刺激商業保險快速發展以緩解國家財政負擔將是長期大趨勢。 同時, 個稅遞延養老險爆發, 千億增量保費催化行業估值。

上述險企資管人士指出, 首先, 商業養老保險需求崛起, 稅收優惠將撬動全面爆發。 當下我國商業養老型壽險產品缺乏個稅優惠激勵, 無相對競爭優勢。 養老型壽險產品(通常為長期儲蓄型)相對於基金、債券、銀行理財、地產等投資方式並無明顯競爭優勢。

其次, 目前我國主流的養老型保險產品以保本的長期儲蓄型為主,

對長壽風險保障有限, 同時相對于其他金融產品收益率無顯著優勢:近三年國內主流保險公司的傳統型和分紅型保單的實際投資收益率為4.0%-4.5%, 萬能帳戶的結算利率則在4%-5.5%之間, 相較市場上其他投資工具, 考慮到長期保單的本身的長久期和低流動性, 總體收益率偏低, 吸引力不強。

基於上述原因, 個稅遞延型養老險加速落地, 或將撬動千億增量保費, 財政部牽頭擬定方案, 個稅遞延型養老險實施在望。 個稅遞延養老險產品有望爆發, 保險業或將迎來千億增量保費。

長久期資產增厚行業利潤

業內人士指出, 壽險業或將新增千億級別保費, 保險公司憑利差和管理費類收入受益。 養老儲蓄稅優政策自提出至今歷時已久,

各家保險公司早已為稅優養老險做出相應準備, 個險遞延養老險一旦推出, 保險公司將憑藉自身保險保障功能受益, 資產規模也將獲得提升。

丁文韜表示, 測算2027年個稅遞延養老金資產規模約為3.2萬億元, 保守假設保險公司每年將從中獲得管理費用類收入3%, 則2027年保險業將受益於千億左右增量收入。 個稅遞延養老資產逐步轉化為保障型年金業務, 藍海市場空間巨大。 未來我國可通過配套政策引導享受稅收遞延的養老資產在退休後轉化為真正的保障型年金保單, 長期、穩定地覆蓋養老風險。

丁文韜認為, 資管機構有望獲准涉足養老, 大資管行業將受益。 銀行、證券等資管機構未來或將獲准參與個稅遞延養老帳戶、證券等資管機構或將獲准參與個稅遞延養老帳戶,

大資管行業有望共用養老保險政策紅利。

“大量長期資金逐步進入市場, 養老金將發揮穩定器作用。 保險資金是資本市場重要的穩定器, 巨量養老金有望進一步穩定市場。 與基金不同, 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壽險保單久期通常10年以上)。 且非常穩定(保單持有人對於市場利率和股市投資回報的敏感性較低), 可進行跨越經濟週期的長期投資, 一定程度上起到穩定市場重要作用。 ”丁文韜說。

業內人士認為, 保險行業基本面持續向好, 個稅遞延型養老險有望加速落地, 保險面臨“需求拐點+政策拐點+利率拐點”, 壽險高景氣週期持續+保險投資收益率逐步改善, 需求端與投資端共振,疊加政策紅利,行業基本面持續向好。目前保險估值約1.08倍17PEV,估值有望修復至1.5倍17PEV(歷史估值中樞為1.2-1.5倍)。

需求端與投資端共振,疊加政策紅利,行業基本面持續向好。目前保險估值約1.08倍17PEV,估值有望修復至1.5倍17PEV(歷史估值中樞為1.2-1.5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