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瀘州:“四字訣”打造工業新高地

提起瀘州, 人們多會想到酒。 而提起瀘州工業, 繞不開的就是作為支柱產業的白酒產業。

2016年, 瀘州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7%, 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3.8個百分點, 位居全省第1位。

瀘州老窖、郎酒等恢復性增長較快, “四長”退城入園順利完成, 金田紙業、郎酒包裝、中海金象等56個企業升規入統。

作為四川、重慶、貴州和雲南四省結合部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瀘州工業緊抓項目, 積極創新, 勇於釋放政策紅利, 在開放合作, 平臺搭建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績。 站在新的起點上, 瀘州正在工業經濟的全力助推下,

向著成渝經濟區和川南經濟區中的新高地邁進。

“新”傳統與新興齊頭並進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近年來, 瀘州乘勢而上, 緊抓“新”字促轉型。 現已形成白酒、化工、機械、能源等傳統產業, 現代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智慧電網、大資料等新興產業的“4+5”工業結構體系。

瀘州地處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 是“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的永久會址, 擁有瀘州老窖和郎酒兩朵“白酒金花”。

在促進傳統產業創新升級方面, 瀘州通過固基提質、市場開拓和品牌提升, 推進原酒標準化及瀘酒品質追溯體系建設, 積極打造“瀘州釀”產區品牌。

瀘州老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良表示, 近年來, 瀘州老窖在產品、品牌、管理及組織結構上, 與時俱進, 不斷創新。 以消費者為中心, 以市場為導向, 利用互聯網工具和互聯網思維, 大搞產品定制化運作。

據瞭解, 2016年, 瀘州全市白酒產量增長12.3%, 占全省的36.95%, 占全國的10.95%;白酒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0.7%, 占全市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的49.9%。

與此同時, 瀘州是成渝經濟區規劃建設的天然氣和煤化工基地, 擁有瀘天化、北方化工等一大批優勢化工企業。 為加快國企改革脫困, 瀘州推動化工產業向煤化工、精細化工、石油化工、高端化肥方向轉型。 目前, 瀘州纖維素及衍生產品在國際、國內居主導地位, 硝化棉產銷規模居國內第一、亞洲第二。

2016年, 瀘州化工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 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2億元、占比8.8%。

此外, 作為全國九大工程機械生產基地之一, 瀘州是國家高性能液壓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是大中型全液壓汽車起重機、挖掘機製造中心, 擁有以長起、邦立、長液、長機“四長”為代表的一批機械生產企業。 通過技改搬遷, 瀘州積極推進機械裝備產業園建設、推進傳統機械企業轉型升級。

2016年, 機械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7%, 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1.5億元、占比8.3%。

傳統產業不斷創新升級的同時, 瀘州的新興產業也在持續培育壯大。

大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瀘州行動, 王華明院士國家鐳射製造重點實驗室落戶瀘州,

國家機器人醫藥食品類研發中心建成投運;編制《瀘州市智慧電網產業發展規劃暨西南智慧電網產業園發展規劃》, 建成投產北辰電力產業園, 許繼集團成功入駐;成功招引步長生物醫藥和新藥產業化基地專案, 與省中醫藥科研院、西南醫科大學等科研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定;獲批全國第二批新能源汽車示範城市, 開通新能源公車線路21條, 建成快速充電點位11個, 投用交直流充電樁456個;正式獲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和“寬頻中國”示範城市, 建成全國第一個“全光網大城市”, 雲計算等近50個項目加快推進。

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 都離不開創新。

近年來, 瀘州積極促科研模式創新提檔。 構建“政產學研用”創新體系, 啟動高端裝備研究院建設,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白酒產業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已正式建成投運。鼓勵企業加大產品關鍵技術研發,推進新藥研發創制、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技術攻關,成功實現15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實施。

2016年,傳統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2%,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118.9億元,占全市比重70.3%。瀘州新興產業實現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144.3億元,占比9.1%。

“快”政策與服務同步到位 專案和增長一起加速

“我們加大力度,積極主動向上爭取各類政策、資金支援,先後出臺系列穩增長措施。擴大產業投融資平臺,設立4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30億元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30億元的應急轉貸資金等,成立工投、高投、能投、酒投、港投等國資平臺公司。”瀘州市經信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曾發海說,瀘州市結合實際適時出臺長中短期政策措施,特別是針對供給側改革的政策措施,突顯綜合施策“組合拳”效應。

1月22日,瀘州市委、市政府以“1號檔”名義下發了《工業經濟攻堅發展的實施意見》《產業發展突破實施方案》等系列檔。

而這已是瀘州連續3年以“市委1號檔”印發工業經濟發展意見,分別以“產業發展突破、產業轉型發展、產業創新發展”作為年度發展主題。

2016年,通過出臺《關於進一步落實涉企政策穩定經濟增長的意見》、“工業穩增長10條”等鼓勵投資的系列“組合拳”政策措施,瀘州從技改貼息、融資貸款、人才培育、土地保障、專案建設等各個層面,引導支援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同時,成功組建4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並將企業應急轉貸資金擴容至30億元,為企業技改擴能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專案核准、備案的市級許可權全部下放到各縣區和三大園區。瀘州老窖、郎酒等一大批骨幹企業的技改項目如火如荼,為全市工業投資提供了持久動力。

政策的紅利離不開優質的服務。2016年,瀘州依託市領導、市級部門聯繫重點工業企業(專案)等制度,按照“四個一批”建立技改擴能精准幫扶台賬,在年度專案推進一線解決處置問題困難100余項。

到位的政策紅利和服務的優化促進了企業產能的“快”釋放。

2016年,中海金象15萬噸/年側線油加氫(兩年內實現從征地拆遷到竣工投產,縮短近一年工期)、長機公司整體遷建、川南航太民品工業園(一期)等37個專案順利竣工投產,新增產值120億元,對全市工業新增產值貢獻率達到了54.5%。現有的工業企業中,有280餘家通過技改擴能實現新增銷售收入70億元,56戶完成升規入統。

企業的增長速度離不開瀘州加快推進項目的帶動。

2016年,瀘州圍繞市委、市政府“專案投資攻堅年”工作主題,深入貫徹“工業為重、工業為大、工業為先”系列要求,以工業專案投資為關鍵切入,創新實施“零地”技改,為加快產業發展注入強大新動能。“四長”退城入園整體搬遷、15萬噸/年潤滑油加氫、煤氣化(一期)等160個項目竣工投產,新增主營業務收入約360億元。航太民品園建設項目、智慧電網產業園等70餘個項目加快推進。聚碳酸酯、華為四川大資料中心等90餘個項目開工建設。

“穩”投資和融資雙管齊下 基金和平臺多路創建

“穩當前、打基礎、謀長遠”是瀘州工業融資工作的思路。

在總思路的引領下,瀘州一手搭銀企對接平臺,拓展多層次融資服務,一手抓資本市場服務,加快企業直接融資。

2016年,瀘州建立企業融資需求庫,完善政銀企溝通、協調和對接機制,實現資源分享。向金融機構推薦企業117戶,推薦專案20個。創新銀企對接平臺和方式,會同銀監局有效開展點對點、點對面、點對線等5場銀企對接活動,現場幫助企業融資授信16.3億元。瀘州現有IPO企業3戶、新三板掛牌企業2戶,建立了66戶工業企業上市掛牌後備庫,加快推進科瑞德、郎酒、百草堂等一批企業儘快上市掛牌。

“當時,還款時間快到了,一時間又湊不齊那麼多的資金。”曾經,長液廠李祥波每年都要為還貸資金大傷腦筋,在公司和銀行之間來回奔波。

去年,瀘州市政府為企業提供了1億元的應急轉資金,且辦理流程縮短、費用低、方便快捷,切實地幫企業邁過應急轉貸這道“坎兒”。

“從交資料那天起到貸款審批下來,僅僅只用了20多天,審批手續、流程簡單多了。”應急轉貸資金切實地解決了李祥波的困難。

同時,瀘州抓產業基金創建,以增強產業發展後勁。加強投融資平臺建設,增大產業融資規模。

建立了瀘州市產業發展引導基金,並制定了《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由市財政連續3年每年安排3億共計9億元,並以此發起設立40億元規模以上的專項子基金。現已成立1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10億元產業轉型升級和10億元園區設施建設等3支子基金。

其中,轉型升級基金投資酒業3億元資金已經“投決會”通過。目前,正在籌建4億元“中小企業扶持基金”,以解決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短決的問題。當前,瀘州各類產業基金8支規模351億元,規模50億元交投基金和規模30億元醫投基金正抓緊組建。

而投融資平臺組建方面,瀘州現有14家產業發展投資平臺公司,註冊資本總額230多億元,資產規模達1500多億元。2016年,實現產業投融資總額800億元。其中,興瀘集團總資產530億元,投資額346億元;工投集團總資產200億元,投資額25.3億元。創新融資方式和路徑,可採取股權、債權和夾層投資方式支援企業發展。

“由省經信委與園區管委會共同出資建立企業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以1:10比例放大成貸款資金,當企業發生代償風險後,按‘政府+銀行+互助金’約定比例承擔風險。高新區、長開區和酒業園區等三大產業園區共建立了2500萬元園保貸基金,融資規模已放大至2.5億元,並為近30戶企業在銀行貸款6860萬元。”曾發海說,瀘州緊抓“園保貸”的發展,緩解園區企業融資難題。目前,納溪區已建立2000萬元“助保貸”資金池,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融資困難。

“實”招商與引資踏實共進 開發與合作穩步互贏

2016年,瀘州成功在上海、北京、廣州、南京、深圳等地舉辦投資推介會,累計簽約360億元。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中國酒城·瀘州”特色產品全國行活動,瀘州市設置瀘州特裝館,組織33家企業參展。

活動取得成功之後,在2016年的上海酒節和上海國際糖酒商品交易會上,來自瀘州的30家酒類及特色產品企業又以全新姿態出現在上海市民的面前,吸引了很多眼球。

而在2016第四屆中國(重慶)商品展示交易會瀘州特色產品推介會上,永輝超市等60多家重慶採購商,與瀘州參展企業進行了“一對一”的洽談。瀘州部分特色產品企業與重慶採購商之間最終達成合作協定,取得實質性成效。

這些,只是瀘州拓寬招商引資管道,注重招商特色,擴產促銷的縮影。

近年來,瀘州精心組織了中國(瀘州)西南商品博覽會和迎春購物月等系列惠民促銷活動;積極參加“川貨全國行”活動,舉辦了瀘州特色產品全國行活動,引導本地特色產品走出去;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川南經濟區,著力拓展與川滇黔渝毗鄰地區的交流合作;積極與重慶市共同探索“專案共建”“專案換專案”等多種方式的產業合作模式;加強與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引進專家團隊,爭創中心站室,已創建國家級技術中心(檢驗中心、工業設計中心)3個;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23家、市級中心26家。

3月17日,四川瀘州(長江)經濟開發區與青島市光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約儀式在瀘州舉行,雙方將共建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青島市光電工程技術研究院瀘州分中心,項目總投資2億元。

青島市光電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書記武斌說:“之所以選擇瀘州長開區,是被瀘州招商環境以及瀘州的氛圍所吸引,經過我們調研瞭解,瀘開區從政府到基層到企業非常熱誠、誠實、務實,也為瀘州人民做工作的激情和熱情所打動。”

2017年,瀘州還將圍繞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實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

既有圍繞“西南地區重要裝備製造基地”建設,依託現有裝備製造產業基礎,主動對接引進工程機械、液壓元件、油氣裝備、海洋裝備、化工裝備、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航太裝備、機器人智慧裝備、3D列印等行業龍頭企業。

也有圍繞改造提升傳統能源產業、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推進潔淨煤、葉岩氣、煤氣化及下游產業、天然氣分散式能源等產業鏈招商。依託傳統產業基礎,開展以新能源汽車、化工新材料、新興綠色環保建築材料等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招商。並積極與遵義、畢節、赤水、昭通等結合部城市協作,共同加強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共建、風力發電基地共建等方面交流合作。

還有圍繞大產業鏈條,引進智慧終端機硬體、電子材料與元器件、智慧家居等企業,力爭用3到5年時間將瀘州建設成為國家智慧終端機產業重點研發製造基地,以及西南地區標杆性智慧終端機產業集散地。

另外,瀘州還將以今年舉辦的2017酒博會為契機,舉辦川南投資貿易洽談會,針對現代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商貿物流等產業,邀請一批龍頭企業參會,爭取現場簽約一批項目。

據統計,2016年,瀘州已組織60多家企業先後赴廣州、青島、瀋陽等地開展了促銷活動,進一步提升了瀘州特色產品的國際國內知名度和影響力,幫助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全市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

而2017年,瀘州市招商引資工作將瞄準一個目標:力爭進入全省前三名,確保招商引資再上一個新臺階。

據介紹,今年,瀘州將以經濟發展成熟的珠三角和長三角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區域。“到這兩個區域招商,將瞄準國際國內500強企業、知名跨國公司、行業領軍企業、央企和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中小企業,既能招才又能引智。”瀘州投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瀘州還將辦好7場專題活動,為招才引智搭建新平臺。

來源 四川經濟日報

啟動高端裝備研究院建設,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白酒產業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已正式建成投運。鼓勵企業加大產品關鍵技術研發,推進新藥研發創制、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技術攻關,成功實現15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實施。

2016年,傳統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2%,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118.9億元,占全市比重70.3%。瀘州新興產業實現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144.3億元,占比9.1%。

“快”政策與服務同步到位 專案和增長一起加速

“我們加大力度,積極主動向上爭取各類政策、資金支援,先後出臺系列穩增長措施。擴大產業投融資平臺,設立4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30億元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30億元的應急轉貸資金等,成立工投、高投、能投、酒投、港投等國資平臺公司。”瀘州市經信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曾發海說,瀘州市結合實際適時出臺長中短期政策措施,特別是針對供給側改革的政策措施,突顯綜合施策“組合拳”效應。

1月22日,瀘州市委、市政府以“1號檔”名義下發了《工業經濟攻堅發展的實施意見》《產業發展突破實施方案》等系列檔。

而這已是瀘州連續3年以“市委1號檔”印發工業經濟發展意見,分別以“產業發展突破、產業轉型發展、產業創新發展”作為年度發展主題。

2016年,通過出臺《關於進一步落實涉企政策穩定經濟增長的意見》、“工業穩增長10條”等鼓勵投資的系列“組合拳”政策措施,瀘州從技改貼息、融資貸款、人才培育、土地保障、專案建設等各個層面,引導支援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同時,成功組建4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並將企業應急轉貸資金擴容至30億元,為企業技改擴能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專案核准、備案的市級許可權全部下放到各縣區和三大園區。瀘州老窖、郎酒等一大批骨幹企業的技改項目如火如荼,為全市工業投資提供了持久動力。

政策的紅利離不開優質的服務。2016年,瀘州依託市領導、市級部門聯繫重點工業企業(專案)等制度,按照“四個一批”建立技改擴能精准幫扶台賬,在年度專案推進一線解決處置問題困難100余項。

到位的政策紅利和服務的優化促進了企業產能的“快”釋放。

2016年,中海金象15萬噸/年側線油加氫(兩年內實現從征地拆遷到竣工投產,縮短近一年工期)、長機公司整體遷建、川南航太民品工業園(一期)等37個專案順利竣工投產,新增產值120億元,對全市工業新增產值貢獻率達到了54.5%。現有的工業企業中,有280餘家通過技改擴能實現新增銷售收入70億元,56戶完成升規入統。

企業的增長速度離不開瀘州加快推進項目的帶動。

2016年,瀘州圍繞市委、市政府“專案投資攻堅年”工作主題,深入貫徹“工業為重、工業為大、工業為先”系列要求,以工業專案投資為關鍵切入,創新實施“零地”技改,為加快產業發展注入強大新動能。“四長”退城入園整體搬遷、15萬噸/年潤滑油加氫、煤氣化(一期)等160個項目竣工投產,新增主營業務收入約360億元。航太民品園建設項目、智慧電網產業園等70餘個項目加快推進。聚碳酸酯、華為四川大資料中心等90餘個項目開工建設。

“穩”投資和融資雙管齊下 基金和平臺多路創建

“穩當前、打基礎、謀長遠”是瀘州工業融資工作的思路。

在總思路的引領下,瀘州一手搭銀企對接平臺,拓展多層次融資服務,一手抓資本市場服務,加快企業直接融資。

2016年,瀘州建立企業融資需求庫,完善政銀企溝通、協調和對接機制,實現資源分享。向金融機構推薦企業117戶,推薦專案20個。創新銀企對接平臺和方式,會同銀監局有效開展點對點、點對面、點對線等5場銀企對接活動,現場幫助企業融資授信16.3億元。瀘州現有IPO企業3戶、新三板掛牌企業2戶,建立了66戶工業企業上市掛牌後備庫,加快推進科瑞德、郎酒、百草堂等一批企業儘快上市掛牌。

“當時,還款時間快到了,一時間又湊不齊那麼多的資金。”曾經,長液廠李祥波每年都要為還貸資金大傷腦筋,在公司和銀行之間來回奔波。

去年,瀘州市政府為企業提供了1億元的應急轉資金,且辦理流程縮短、費用低、方便快捷,切實地幫企業邁過應急轉貸這道“坎兒”。

“從交資料那天起到貸款審批下來,僅僅只用了20多天,審批手續、流程簡單多了。”應急轉貸資金切實地解決了李祥波的困難。

同時,瀘州抓產業基金創建,以增強產業發展後勁。加強投融資平臺建設,增大產業融資規模。

建立了瀘州市產業發展引導基金,並制定了《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由市財政連續3年每年安排3億共計9億元,並以此發起設立40億元規模以上的專項子基金。現已成立1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10億元產業轉型升級和10億元園區設施建設等3支子基金。

其中,轉型升級基金投資酒業3億元資金已經“投決會”通過。目前,正在籌建4億元“中小企業扶持基金”,以解決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短決的問題。當前,瀘州各類產業基金8支規模351億元,規模50億元交投基金和規模30億元醫投基金正抓緊組建。

而投融資平臺組建方面,瀘州現有14家產業發展投資平臺公司,註冊資本總額230多億元,資產規模達1500多億元。2016年,實現產業投融資總額800億元。其中,興瀘集團總資產530億元,投資額346億元;工投集團總資產200億元,投資額25.3億元。創新融資方式和路徑,可採取股權、債權和夾層投資方式支援企業發展。

“由省經信委與園區管委會共同出資建立企業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以1:10比例放大成貸款資金,當企業發生代償風險後,按‘政府+銀行+互助金’約定比例承擔風險。高新區、長開區和酒業園區等三大產業園區共建立了2500萬元園保貸基金,融資規模已放大至2.5億元,並為近30戶企業在銀行貸款6860萬元。”曾發海說,瀘州緊抓“園保貸”的發展,緩解園區企業融資難題。目前,納溪區已建立2000萬元“助保貸”資金池,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融資困難。

“實”招商與引資踏實共進 開發與合作穩步互贏

2016年,瀘州成功在上海、北京、廣州、南京、深圳等地舉辦投資推介會,累計簽約360億元。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中國酒城·瀘州”特色產品全國行活動,瀘州市設置瀘州特裝館,組織33家企業參展。

活動取得成功之後,在2016年的上海酒節和上海國際糖酒商品交易會上,來自瀘州的30家酒類及特色產品企業又以全新姿態出現在上海市民的面前,吸引了很多眼球。

而在2016第四屆中國(重慶)商品展示交易會瀘州特色產品推介會上,永輝超市等60多家重慶採購商,與瀘州參展企業進行了“一對一”的洽談。瀘州部分特色產品企業與重慶採購商之間最終達成合作協定,取得實質性成效。

這些,只是瀘州拓寬招商引資管道,注重招商特色,擴產促銷的縮影。

近年來,瀘州精心組織了中國(瀘州)西南商品博覽會和迎春購物月等系列惠民促銷活動;積極參加“川貨全國行”活動,舉辦了瀘州特色產品全國行活動,引導本地特色產品走出去;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川南經濟區,著力拓展與川滇黔渝毗鄰地區的交流合作;積極與重慶市共同探索“專案共建”“專案換專案”等多種方式的產業合作模式;加強與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引進專家團隊,爭創中心站室,已創建國家級技術中心(檢驗中心、工業設計中心)3個;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23家、市級中心26家。

3月17日,四川瀘州(長江)經濟開發區與青島市光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約儀式在瀘州舉行,雙方將共建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青島市光電工程技術研究院瀘州分中心,項目總投資2億元。

青島市光電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書記武斌說:“之所以選擇瀘州長開區,是被瀘州招商環境以及瀘州的氛圍所吸引,經過我們調研瞭解,瀘開區從政府到基層到企業非常熱誠、誠實、務實,也為瀘州人民做工作的激情和熱情所打動。”

2017年,瀘州還將圍繞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實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

既有圍繞“西南地區重要裝備製造基地”建設,依託現有裝備製造產業基礎,主動對接引進工程機械、液壓元件、油氣裝備、海洋裝備、化工裝備、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航太裝備、機器人智慧裝備、3D列印等行業龍頭企業。

也有圍繞改造提升傳統能源產業、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推進潔淨煤、葉岩氣、煤氣化及下游產業、天然氣分散式能源等產業鏈招商。依託傳統產業基礎,開展以新能源汽車、化工新材料、新興綠色環保建築材料等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招商。並積極與遵義、畢節、赤水、昭通等結合部城市協作,共同加強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共建、風力發電基地共建等方面交流合作。

還有圍繞大產業鏈條,引進智慧終端機硬體、電子材料與元器件、智慧家居等企業,力爭用3到5年時間將瀘州建設成為國家智慧終端機產業重點研發製造基地,以及西南地區標杆性智慧終端機產業集散地。

另外,瀘州還將以今年舉辦的2017酒博會為契機,舉辦川南投資貿易洽談會,針對現代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商貿物流等產業,邀請一批龍頭企業參會,爭取現場簽約一批項目。

據統計,2016年,瀘州已組織60多家企業先後赴廣州、青島、瀋陽等地開展了促銷活動,進一步提升了瀘州特色產品的國際國內知名度和影響力,幫助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全市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

而2017年,瀘州市招商引資工作將瞄準一個目標:力爭進入全省前三名,確保招商引資再上一個新臺階。

據介紹,今年,瀘州將以經濟發展成熟的珠三角和長三角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區域。“到這兩個區域招商,將瞄準國際國內500強企業、知名跨國公司、行業領軍企業、央企和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中小企業,既能招才又能引智。”瀘州投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瀘州還將辦好7場專題活動,為招才引智搭建新平臺。

來源 四川經濟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