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海大世界非遺展廳幕後:與傳承者邂逅是一種緣分

大世界自試運營以來迎客已有7個月, 二樓的非遺原生態展廳總是人氣火爆, 華麗的雲錦、精緻的顧繡、拙朴的高密剪紙、靈動的泰順木偶……還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在現場講述其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大世界運營團隊工作人員鄭靚雯昨天對記者說, 專案遴選標準便是“好看、好奇、好玩”, 而參觀者能見到各地非遺專案和傳承人也很不容易。

圖說:大世界試運營已有7個月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三好”吸引觀眾

“我能與它合影嗎?”昨天在大世界二樓非遺原生態展廳內, 4歲男孩流露出期待的眼神。 浙江省非遺(木偶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季天淵微微一笑, 慢慢將提線木偶孫悟空的手鉤住男孩的肩膀。 在他媽媽的鏡頭中, 孩子的笑容格外燦爛。 季天淵已記不清7月至今有多少小朋友與她製作的木偶合影了。 此外, 她還會演示木偶彩繪並為參觀者開講木偶製作課,

一次次地與大家一起分享泰順木偶背後的故事, 因為這也是她的父親——泰順木偶國家級傳承人季桂芳的生前遺願。

圖說:季天淵展示木偶戲濟公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 攝

從去年12月28日大世界試運營以來, 這個380平方米的展廳已引入30餘個非遺項目,

幾乎都是國家級非遺項目, 如上海顧繡、北京景泰藍、山東高密剪紙、陝西鳳翔木板年畫、甘肅慶陽香包、浙江東陽竹編等。

每一個非遺項目均由傳承人及其弟子進行展示互動, 10多名國家級傳承人現場坐鎮也是一大亮點:如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傳承人周雙喜、裕固族服飾傳承人柯璀玲、東陽竹編傳承人何福禮等。 遊客除了觀賞展品, 還能親自體驗編制、刺繡等技藝, 聆聽大江南北的掌故……

圖說:大世界傳藝中心非遺專案體驗小朋友在墨錠描金 新民晚報記者胡曉芒 攝

截至2016年, 國家級非遺達1372項, 省級非遺專案13087項。 面對全國海量的非遺項目, 陳蓉透露, 除了“國家級”, 入選項目還必須達到“三好”標準。

換展並不簡單

換展就像打一場戰役。 由於一周僅週三閉館, 他們總會將時間鎖定在週二晚至週四淩晨進行, 30個小時成為新展的“搶妝時間”。 據介紹, 一邊要把舊展撤去, 另一邊則要把新展品擺放妥當。 每種展品的燈光、展臺高低搭配、展櫃樣式、溫度、濕度等要求都不一樣。

很多展品僅此一件, 所以必須萬無一失。

前期的運輸環節也不能掉以輕心。 傳承人都不放心快遞。 目前在展的山東省青年藝術家漢方的陶藝作品花了十幾個小時通過自駕運送到上海。 貴州苗繡則由傳承人乘飛機隨身攜帶。 還有一位雕刻傳承人因擔心兩地的空氣濕度差別大, 工藝品有開裂風險, 最終只能放棄來滬展出。

圖說:大世界內的非遺專案向觀眾展示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攝

國家級傳承人的來滬之路也一波三折。很多國家級傳承人都已八九十歲了,根本無法出遠門,更承受不住一個月在外地生活。50多歲的傳承人柯璀玲這次在上海便感到吃不慣;苗繡國家級傳承人到滬後突感身體不適……

鄭靚雯說,遇到的突發狀況不計其數,每個展都不簡單,好在每一個非遺專案都有傳承人備選方案,以保證最終的互動效果。所以在俯拾皆“非遺”的大世界,參觀者與每一位傳承者的邂逅是一種緣分。(記者肖茜穎)

圖說:大世界內的非遺專案向觀眾展示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攝

國家級傳承人的來滬之路也一波三折。很多國家級傳承人都已八九十歲了,根本無法出遠門,更承受不住一個月在外地生活。50多歲的傳承人柯璀玲這次在上海便感到吃不慣;苗繡國家級傳承人到滬後突感身體不適……

鄭靚雯說,遇到的突發狀況不計其數,每個展都不簡單,好在每一個非遺專案都有傳承人備選方案,以保證最終的互動效果。所以在俯拾皆“非遺”的大世界,參觀者與每一位傳承者的邂逅是一種緣分。(記者肖茜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