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安寧鄉愁書院:新華書店送書店下鄉 讀者絡繹不絕

原標題:安寧有個鄉愁書院

位於雲南安寧的青龍“鄉愁書院”。 徐元鋒攝

窗外的香樟花落了一地, 整條街都是香甜的。

7月18日, 雙湄村的馮俊輾轉十多裡路,

隨奶奶到城裡賣菌子。 奶奶看攤子, 他溜到了街邊的“鄉愁書院”, 捧起本《魔鏡》就挪不動窩了——馮俊在青龍街道上六年級, 放假了, 還放不下這裡的書。

青龍是昆明安寧下轄的一個街道, 30多個村莊, 1萬多口人。 從聞名的安寧溫泉出發, 沿著滇池出水河道——螳螂川蜿蜒前行, 青山做伴、綠野為蹤, 不用一小時車程就到了。

青龍人愛書。 安寧市把書送到田間地頭的“流動書包”, 就肇始於青龍。 本有些鋼鐵、發電和煙草產業, 但這幾年來鄉村遊的人越來越多。 “青龍城鎮化的步子加快, 但不只建房子, 我們還是國家級衛生、文明村鎮”, 街道工作人員矣趙輝介紹:“在青龍, 不但看得見山水, 記得住鄉愁, 還‘聞得到書香’!”

在青龍寺舊址路口,

“鄉愁書院”顯得別具一格。 這裡本是機關閒置的食堂, 安寧市新華書店投資55萬元, 把一層改造成書店。 書店鄉土風濃郁:有從周邊收過來的老傢俱, 有土坯牆、馬燈和鳳凰牌自行車。 青龍社區警務助理段紅榮意外發現, 書店牆上老照片裡, 那個身著彝族服飾青春自信的姑娘, 就是自己的小學同桌中子英——如今她在鎮上搞綠化。

大李白村的李大姐身穿印有“文明安寧”的工作服, 負責日常打理書店。 她說, 每週六的趕街天書店人最多, 連旁邊祿豐縣的人都來, 街道幼稚園、小學、初中的學生輪流來。

李大姐說:“書店營業時間本來是下午1點到6點, 後來晚上來的居民多, 就改到了8點。 ”她並不擔心忙不過來, 因為會有志願者幫忙。

看起來就是家書店, 為啥叫書院?安寧市新華書店副總經理孫維媛道出了緣由。 原來書店有間擺長桌的房間, 可以搞活動。 記者看到, 雖然開業不到3個月, 活動登記冊記了好幾頁:如昆明的專家、文化人士來給青龍人辦講座, 街道派出所還來上黨課。 矣趙輝插話說:“書院的鄉土文化展示會不斷更新, 我們還想把活動搬到田野裡, 比如去‘聽爺爺奶奶講故事’。 ”

其實, 雲南省正計畫建設百家“鄉愁書院”, 瞄準城鎮化送書店下鄉, 青龍的“鄉愁書院”是首家。 安寧市新華書店和青龍街道一拍即合, 用20多天就建好了“鄉愁書院”, 在今年4月23日揭牌成立, 也成為雲南首家坐落在鄉鎮的新華書店。 青龍街道免費提供了200多平方米的場地, 李大姐的報酬也由街道支付。

孫維媛說, “鄉愁書院”是新華書店試水小城鎮文化消費之舉, 探索的經驗很寶貴。 書院剛開始沒有擺學生文具, 在城區書店越來越萎縮的科技類書籍, 在這裡挺受歡迎, 除了種養殖類, 水電維修、烹飪技術、養生保健類書籍賣得都不錯。 書店也上了套煮咖啡的設備, 但看上去用的不多。 “‘鄉愁書院’的公共文化屬性更強, 不能只算經濟賬, 初期沒有政府扶持也難辦下去”, 孫維媛笑言:“不過‘鄉愁書院’的經營情況比預想得好!”

“鄉愁書院”對面文化牆上, 有條大大的標語:讀書讓青龍更精彩。 安寧的同志告訴記者, 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東風, 安寧市正在每個街道佈局一家“鄉愁書院”, 讓書香浸潤山鄉。

(責編:徐前、祝鴻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