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我國奶業品質大幅度提升,沒必要再購買洋奶粉

19日公佈的《中國奶業品質報告(2017)》宣稱, 去年我國生鮮乳抽檢合格率為99.8%、乳製品抽檢合格率為99.5%, 再一次有力證明國產乳製品的品質今非昔比。

其實, 早在2013年下半年,國務院就對嬰兒配方奶粉召開過專門的會議,而且出臺了《關於禁止以委託、貼牌、分裝等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公告》、《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乳粉品質安全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等一系列政策公告, 我們可以稱之為“奶粉新政”。

“奶粉新政”的實施加強了嬰兒奶粉的管理,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國產奶粉品質, 通過重新發放許可證促使企業加強奶源品質提升。 “奶粉新政”刺破了奶粉價格虛高的泡沫,同時更促使奶粉企業快速轉型。

雖然從政府管理奶粉企業的力度來說, 品質和信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對重樹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 卻是收效不大。

消費者並沒有因為“奶粉新政”而買帳, 而一如既往瘋狂購買“洋奶粉”。

那麼, “洋奶粉”就是真的進口的嗎?並不見得, 據我所知, 很多所謂的進口奶粉其只不過是原材料進口而已, 仍是在中國生產, 這種假“洋奶粉”卻這樣蒙混了很多人。 目前來說, 也只有代購可以買到真正的“洋奶粉”,

擺在貨架上的並不一定是真的。

以2008年“三鹿”事件為開端, 國產奶粉已經在人們心中名譽掃地, 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奶粉行業利潤太高, 而我們以前生產奶粉的標準也太低, 以致於乳清粉和全脂奶粉一勾兌就變成了嬰兒奶粉。 在中國, 無論什麼行業, 只要標準降低, 都會有很多問題。

但我覺得很納悶, 很多人不對品質已經有很大改善的國產奶粉感興趣, 卻一個勁的購買進口的。 難道一個人錯了, 就永遠不能給人家機會了嗎?再說, “三鹿”只是一家企業, 並不能代表整個行業, 不能因為一家企業的污染而讓一個行業遺臭萬年吧?奶業也算是一個高科技領域的產業, 美國、紐西蘭發展了多少年才有今天, 我們國家的奶業才發展幾年, 就不能有一點過錯?

中國消費者對奶粉失去信心的背後, 其實是對食品監管部門失去信心。 所以, 提高食品安全任重而道遠, 不能停留在管控食品企業層面上, 更多的是監管部門的盡職盡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