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三板IPO風起雲湧:券商江湖,誰主沉浮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

券商江湖在金錢的催化下亦是一片永不停歇的江湖, 國內券商行業格局一向穩定, 不過在新三板這個新興市場, 這個格局卻呈現出一些變化:大型券商的控場優勢被逐步瓦解, 以中小型券商為代表的新秀鋒芒畢露。

大型券商輕鬆突圍IPO

2017年監管層在對定增和並購重組收緊的同時, 對IPO業務予以提速, 券商發力一級市場, 新三板恰巧是擁有最完整Pre IPO項目的市場。

在新三板IPO領域, 中小券商率先發力, 卻被老牌券商輕鬆突圍, 大型券商目前保持優勢, 但已有兵臨城下之感,

若第一梯隊經營不力掉落下來, 中小券商極有可能乘機而上。

新三板先後有401家企業接受IPO輔導, 涉及74家券商。 輔導企業數目超過10家的券商有11家, 其中國元證券以25家輔導企業拔得頭籌, 海通證券、國通證券、廣發證券和光大證券均以22家輔導企業位列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 在輔導企業數目中拔得頭籌的國元證券過去幾年IPO承銷排名18, 只做過38個IPO項目;輔導企業數目第八位元的長江證券做過19個IPO專案, 排名33;堪堪擠進輔導企業數目前十的天風證券更是只做過2個IPO專案, 排名87。

這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券商憑什麼在在新三板IPO輔導上奪取優勢呢?

相比上述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券商領域的後起之秀——天風證券, 其逆襲當然離不開新三板。

早年的天風證券還叫做天風證券經紀責任有限公司, 在業界只算是“小塊頭”, 發展停滯不前。 為了有所發展, 天風證券先後進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引進國資, 增強註冊資本)、全牌照業務佈局等等, 不過這些都不足以令其在人才輩出的券商江湖出頭,

直到2014年新三板開始擴容。

2014年年初, 天風證券開始佈局新三板業務, 2014年7月取得做市商資格。 目前天風證券累計已為68家企業提供推薦掛牌服務, 行業排名第29;為222家掛牌企業提供做市服務, 排名第9。

此外, 天風證券還憑藉其特有的天風模式承攬了不少新三板業務, 成就其“天風速度”。 天風證券熱衷於從二級市場掃貨, 隨後再和公司溝通補充做市, 此類模式相比通過定增或協定轉讓方式獲得公司股票, 收益較低, 不過效率卻高了很多。

天風證券與眾多掛牌企業打造良好的合作關係, 企業有意IPO後繼續合作也是水到渠成。 目前天風證券為10家掛牌企業提供IPO輔導, 其中天風證券擔任6家企業的主辦券商、2家企業的做市商。

此外, 國元證券推薦掛牌企業為59家, 為122家企業提供持續督導, 為43家企業提供做市服務;長江證券推薦掛牌142家企業, 為320家企業提供持續督導, 還為225家企業提供做市服務。

與服務企業合作關係良好可能是這些中小券商在新三板IPO輔導領域奪取優勢的重要原因。 不過梳理近幾年IPO輔導券商情況, 可以發現中小券商生存日益艱難。

2015年新三板轉板尚未紅火, 當時僅有50家企業接受IPO輔導, 涉及28家券商, 輔導企業前十名中有七家都是中小型券商, 國元證券和國金證券包攬前兩名。

2016年情況發生了變化, IPO愈趨紅火, 新三板新增258家輔導企業, 輔導券商數目也上升至65家。 這一年大型券商開始發力, 並輕鬆突圍, 輔導企業前十家中有六家是老牌大型券商,

海通證券和招商證券後來居上, 包攬前兩名。

2017年的券商格局與2016年相差不大, 只是伴隨著格局加深趨勢, 輔導企業數目前五強中除了西部證券無一例外都是大型券商。

在IPO審核提速的今天, 這些中小券商有希望靠前期在新三板的佈局, 在投行業務上挑戰傳統IPO承銷大佬嗎?解讀君靜待時間給予答案。

中小券商做市鋒芒畢露

在IPO輔導方面, 大型券商保持優勢, 中小券商表現亮眼。 而在做市領域, 傳統老牌券商已不具備控場優勢, 中小券商到了與大型券商勢均力敵的地步。

掛牌公司要做市少不了券商, 新三板體量的擴充亦吸引了各大券商機構在此跑馬圈地。 目前新三板有1618家企業採用做市轉讓, 涉及做市商90家, 其中做市轉讓股票數目超過200只的券商有12家,分別是廣州證券 、興業證券、中泰證券、申萬宏源證券、上海證券、九州證券、光大證券 、長江證券、天風證券、國泰君安、中山證券和廣發證券,其中6家券商的總資產超過千億規模。可以說,在做市企業數量方面,大型券商與中小型券商旗鼓相當。

而在做市企業市值方面,中小券商挖掘優秀企業的能力顯然更勝一籌。在參與做市股的總市值前十強中,除了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總資產超千億,其餘做市商均屬中小型券商,其中天風證券、九州證券、中信證券做市企業總市值分別為3254億、2695億、2554億,榮登新三板做市商總市值三甲。

中小型券商在新三板做市業務實現彎道超車是有其背後邏輯的。

首先大型券商拿到牌照時間較早,介入時間有優勢,儲存庫存股較多,加上大型券商在吃瓜群眾心中擁有良好的口碑,導致大型券商容易擺出傲嬌的甲方姿態,甚至會對企業誠意提供的低價股進行再度壓價。而另一邊,中小券商後來發力,做市業務投入高,第一是在議價方面給予企業更多的空間;第二是對於優質企業,不管企業如何態度,先從二級市場買入,成為後續做市商再說。二者誠意兩相對比,中小券商能實現彎道超車也不奇怪了。

其中做市轉讓股票數目超過200只的券商有12家,分別是廣州證券 、興業證券、中泰證券、申萬宏源證券、上海證券、九州證券、光大證券 、長江證券、天風證券、國泰君安、中山證券和廣發證券,其中6家券商的總資產超過千億規模。可以說,在做市企業數量方面,大型券商與中小型券商旗鼓相當。

而在做市企業市值方面,中小券商挖掘優秀企業的能力顯然更勝一籌。在參與做市股的總市值前十強中,除了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總資產超千億,其餘做市商均屬中小型券商,其中天風證券、九州證券、中信證券做市企業總市值分別為3254億、2695億、2554億,榮登新三板做市商總市值三甲。

中小型券商在新三板做市業務實現彎道超車是有其背後邏輯的。

首先大型券商拿到牌照時間較早,介入時間有優勢,儲存庫存股較多,加上大型券商在吃瓜群眾心中擁有良好的口碑,導致大型券商容易擺出傲嬌的甲方姿態,甚至會對企業誠意提供的低價股進行再度壓價。而另一邊,中小券商後來發力,做市業務投入高,第一是在議價方面給予企業更多的空間;第二是對於優質企業,不管企業如何態度,先從二級市場買入,成為後續做市商再說。二者誠意兩相對比,中小券商能實現彎道超車也不奇怪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