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討伐董卓,曹操是真有遠見,還是紙上談兵?

由董卓引發的東漢內戰沒多久便成為了靜坐戰。 當曹操在汴河被董卓手下打得丟盔棄甲而逃回袁紹等人的大本營時, 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同事們竟然只是在舉行各種娛樂性質的集會,

完全沒有與敵人進行戰鬥的覺悟。 他憤怒地向眾人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並提出了一個由各路將領分工合作, 然後從東、南兩面、自黃河中游到漢江上游包抄並消滅董卓的計畫, 但是卻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 最後, 曹操離開了他們, 獨自前往南方尋求新的幫助。

當然, 我們也不能武斷地認為曹操的建議是切實可行的, 因為現在看來他的那個所謂的包抄計畫其實只能算是紙上談兵。 一方面, 資訊的不暢通根本無法讓原本就沒有實際統一領導的袁紹等人完成這麼一個大縱深的計畫, 另一方面, 曹操其實已經用自己的失敗證明了一個事實:面對董卓手下的正規軍,

即便是有戰爭經歷的曹操指揮作戰尚且要失敗, 更何況是那些從沒有參加過戰爭的袁紹等人?

何況曹操還沒遇見董卓的主力, 甚至是他的嫡系都沒碰到呢(事實上董卓的嫡系部隊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倒是這位戰勝了曹操的軍官竟然和打敗了孫堅的那位是同一人,

有時候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沒有在更合適的位置上, 這是歷史和現實多次證明了的)!

假如董卓能明白自己現在的優勢而趁勝追擊, 那袁紹等人就不免要流亡或者投降了, 而歷史上估計就不會存在“三國”這個名詞了。 然而, 孫堅卻在無意中打破了歷史的格局, 進而將所有人都拖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孫堅出人意料地在被董卓打敗後打了一個大勝仗, 而且還擊斃了董卓手下的一個名叫華雄的重要軍事長官——此人在民間被長期宣傳為是被關羽所殺, 而實際上關羽本人現在正和劉備、張飛一起前往公孫瓚處尋求庇護。 孫堅的勝利給了曹操等人以希望, 同時也給了董卓以壓力, 因為他打破了董卓不可戰勝的神話, 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於是時局的走向越發讓人不可琢磨了起來。

摘自:《劍橋三國史·第八講 從對弈走向牌局(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