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馬駿:“綠色金融不是純概念,支付寶誕生之前也沒人用”

全文2308字, 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此閱讀時間不包括天賦異稟、一目十行的同學)

本文首發於南方能源觀察

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eomagazine@126.com

eo記者 趙希

上周在京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 將防控金融風險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另一邊, 在德國召開的G20峰會, 發佈了《2017年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 從防範風險的角度闡述了綠色金融的挑戰。

報告指出與環境相關的物理和轉型事件可能會增加金融投資、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的風險, 而金融機構對環境因素可能轉變為金融風險的認識不足是綠色金融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一項挑戰 。

本周, 環境風險分析國際討論會在京召開, 來自全球的金融專家就如何通過分析環境風險從而防範金融風險的問題展開了討論, 會後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接受了eo專訪, 就環境風險分析在金融領域應用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做了進一步的解釋。

綠色投資的回報率高於普通投資是事實

eo:說到綠色金融, 很多人覺得這只是一個概念, 比較“虛”, 您怎麼看?

馬駿:已經有2000多項研究表明, 綠色投資的回報率是高於普通投資的。 而很多實體企業在這方面的意識還不足, 所以需要金融機構起引領作用, 通過資金流向來引導企業, 最終實現綠色轉型。

eo:既然環境風險分析可以幫助金融機構降低風險,

提高投資回報, 金融機構應該有動力去主動識別風險並進行防範, 但為何目前金融機構對於環境風險的識別和分析能力仍然這麼欠缺?

馬駿:綠色投資的回報比普通投資的回報更高, 這個事實是存在的, 但沒有得到足夠的推廣, 多數人還不知道, 而金融機構也存在很多盲區和誤區。

從方法論來講, 環境風險分析還是一個很新的領域, 以銀行業為例, 中國的銀行中只有工商銀行兩年前才開始做第一個環境風險分析方面的研究, 所以大部分銀行而言, 這樣的分析工具沒有被普遍認知和接受。 就好比支付寶, 現在大家都在用, 但更久以前大家為什麼不用, 因為支付寶當時還不存在。

eo:各個金融機構在做環境風險分析時都有自己的方法論,

這些方法最後是否會統一?將如何統一?綠金委在其中起到什麼作用?

馬駿:現在已經在做環境風險分析的機構, 都有自己的方法, 而這些假設方法和產出的結果都用自己的表述方法, 就出現了假設和結果都不可比的問題。 但現在還處於研究的初期, 我們也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探索, 如果可以在業界形成一種機制, 比如說一種常態化的研討機制, 慢慢地業界也就會自然形成相應的規範和標準, 而綠金委就是這樣的平臺。

環境風險工具已從研究走進現實

eo:您說的這些研討和研究是否還只是在學術層面, 將如何進入實操層面?

馬駿:金融機構花了一兩年的時間來做這些研究, 不是為了學術發表而是要運用。

具體來說, 通過環境風險分析來影響金融機構的內部政策。 比如對銀行而言就是要影響其信貸政策, 而對資產管理公司而言就是要影響其資產配置的政策。

現在, 這些研究也並不完全只是停留在學術層面。 以環境風險分析為例, 工商銀行已經開始運用了, 從銀行層面開始影響信貸政策和信用評級。 但各個金融機構進展的步伐不一致, 有的接觸早, 已經開始進入或者接近運用階段, 有的剛剛開始接觸, 比如對於資管業而言, 環境風險分析的概念會更新一點, 一年多以前中央財經大學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 目前也有幾家資管公司已經參與其中, 比如華夏基金。

eo:國際上, 養老金是率先參與ESG投資的。

在我國資管業中, 養老基金在環境風險分析方面的參與度如何?

馬駿:養老基金應該參與, 但目前還未參與。

eo:今年我國批准了五個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這些試點省區是否會將環境風險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 運用到實際操作中?

馬駿:目前來看, 他們還沒有對這些問題有足夠的關注。 因為地方政府主要掌管的是地方金融機構, 而地方金融機構的規模相對較小, 對環境風險分析等方面的投入能力相對有限。 你也可以看到今天參加會議的基本上都是大型的金融機構, 比如工商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瑞士銀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等。 所以, 這些研究的實踐推廣到地方層面還有一定的時間。 從試點省市目前的融資方案可以看出, 基本上是支持地方的優勢綠色產業發展。

eo:環境風險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否會運用到我國“一帶一路”的投資中?

馬駿:綠金委、國家發改委和中國投資協會正在起草《中國對外投資環境風險倡議》,目前檔的初稿已經形成,其中有十幾條,希望給中國對外投資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參考。今後幾個月還會聯合其他的協會,包括銀行業協會和資管協會,共同簽署這個倡議,這個倡議出來後會在“一帶一路”的投資方面有一定的引領性。

未來會強制所有上市公司披露環境資訊

eo:對於環境風險分析而言,資訊的獲取至關重要,去年發佈的《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強制性環境資訊披露制度,目前在資訊獲取上的進展如何?

馬駿:這些工作現在正在進行中,預計未來幾年環境資訊披露會發展成為強制性的工作。目前基本形成了三步走的路徑,其中第一步已經發生了,即要求環保部印發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中幾百家上市公司強制披露相關環境資訊。第二步,就會擴大到所有上市公司半強制的披露,最後將走到第三步針對所有上市公司的強制環境資訊披露。

eo:除了上市企業的環境資訊披露外,目前在做環境風險分析時資料獲得方面還存在一些什麼問題?

馬駿:環境風險分析所需的資料可能在某些機構的網站上,但金融機構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而且這些資料的表述方式可能不為大多金融從業者所熟悉。這就需要比如彭博、萬得這樣的協力廠商將這些環境風險分析所需的資料包裝起來,放在資料庫內,方便金融從業者使用,減少搜索成本。

當然這項工作也可以是由政府來做,而政府可能存在資金不足和興趣不足的情況,那麼這項工作更多地還是會由協力廠商或者NGO來主導,最後市場自然會篩選出最好的資料提供者。

基本上是支持地方的優勢綠色產業發展。

eo:環境風險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否會運用到我國“一帶一路”的投資中?

馬駿:綠金委、國家發改委和中國投資協會正在起草《中國對外投資環境風險倡議》,目前檔的初稿已經形成,其中有十幾條,希望給中國對外投資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參考。今後幾個月還會聯合其他的協會,包括銀行業協會和資管協會,共同簽署這個倡議,這個倡議出來後會在“一帶一路”的投資方面有一定的引領性。

未來會強制所有上市公司披露環境資訊

eo:對於環境風險分析而言,資訊的獲取至關重要,去年發佈的《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強制性環境資訊披露制度,目前在資訊獲取上的進展如何?

馬駿:這些工作現在正在進行中,預計未來幾年環境資訊披露會發展成為強制性的工作。目前基本形成了三步走的路徑,其中第一步已經發生了,即要求環保部印發的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中幾百家上市公司強制披露相關環境資訊。第二步,就會擴大到所有上市公司半強制的披露,最後將走到第三步針對所有上市公司的強制環境資訊披露。

eo:除了上市企業的環境資訊披露外,目前在做環境風險分析時資料獲得方面還存在一些什麼問題?

馬駿:環境風險分析所需的資料可能在某些機構的網站上,但金融機構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而且這些資料的表述方式可能不為大多金融從業者所熟悉。這就需要比如彭博、萬得這樣的協力廠商將這些環境風險分析所需的資料包裝起來,放在資料庫內,方便金融從業者使用,減少搜索成本。

當然這項工作也可以是由政府來做,而政府可能存在資金不足和興趣不足的情況,那麼這項工作更多地還是會由協力廠商或者NGO來主導,最後市場自然會篩選出最好的資料提供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