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圍堰考古新方法 開創內河考古先河

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是我省首次水下考古發掘, 岷江河水湍急, 水下能見度很低, 如何將水下考古不可控的環境轉變為成可控的穩定發掘區, 考古隊獨創了一系列發掘的方法和手段。

從去年11月份開始, 遺址發掘區就進行了一個圍堰的作業, 目的就是把河裡的水抽幹, 把河床露出來, 這樣就便於我們考古發掘工作的開展。 用考古專家的話說, 這一次的考古發掘方法叫做涸澤而漁, 而這種考古方法也開創了我國內陸河流考古的一個先河。

通過圍堰的方式解決了發掘平臺的問題, 但整個首期發掘區域達2萬平方米, 水下石頭的厚度是多少?沉銀的分佈情況如何?在發掘初期, 這給考古隊出了不少難題。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 周春水介紹說, 江口沉銀遺址是一個卵石堆積, 這種堆積不同於以前見到的淤泥堆積, 最後沒辦法就只能採取一種比較新穎的辦法。 這種新穎的辦法, 就是考古隊運用的人工加篩選設備的“雙保險”方式, 來對巨量的卵石和泥沙進行篩選發掘。

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領隊劉志岩說, 他們最開始做了一個重點發掘區域, 通過人工來發掘, 大概瞭解了一下堆積的情況, 就是上面大概三到四米, 這裡面幾乎不包含什麼文物, 但是我們為了保險起見, 在工地專門設立了一個篩選區, 改造了一台大型的篩選設備, 就把他們認為不是特別重要的這一層, 大量的砂石通過篩選機再篩選一道。

而由於發掘時間受季節影響, 只能在岷江枯水期完成, 也就是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初, 為了加快發掘進度, 發掘現場四五台挖掘機輪番上陣, 每天至少有幾十頓沙石要在分揀員的眼前過一遍。 目前, 整個發掘區已經清理過半, 在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 另一半區域內還會有哪些發現, 我們也一起期待。

《四川觀察》編輯 張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