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化盛宴:大型舞劇《絲路花雨》即將走進張掖巡演!

張掖訊:由張掖市文廣新局主辦, 甘肅風馳傳媒引進的中國著名大型舞劇《絲路花雨》, 將在11月在張掖進行巡演。

《絲路花雨》講述了古絲綢之路上, 善良淳樸的中國父女救助外國商人, 發生的悲歡離合、生死相助、患難與共的感人故事。 旅遊駐場版《絲路花雨》對演員的動作做了編排與創新, 在保持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劇情不變的基礎上, 繼續突出千姿百態、飄逸奔放的敦煌舞特色, 融入了絲路沿線國家和民族的舞蹈及文化元素;在音樂舞美設計中突出寫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結合, 把現代科技手段與傳統的實景舞蹈演繹相結合,

將絲綢之路上商賈往來的繁華、莫高窟內精美的壁畫, 以及黃沙漫天的大漠戈壁等景象搬上舞臺, 令觀眾仿佛置身于古絲綢之路情境之中。

該劇為六場歷史舞劇。 在絲綢之路上, 各國商旅絡繹不絕。 突然狂風四起, 老畫工神筆張帶著女兒英娘救起了昏倒在沙漠的波斯商人伊努思。

但在途中, 英娘被強盜劫去。 數年後, 在敦煌市場, 神筆張找到了女兒, 但英娘已淪為百戲班子的歌舞伎。 伊努思為英娘贖身, 父女團聚。 莫高窟中, 神筆張按照女兒的舞姿畫出了代表作--反彈琵琶伎樂天。 掌管貿易的市曹企圖霸佔英娘, 英娘跟伊努思到波斯避難。 英娘與波斯人們朝夕相處, 互授技藝。 伊努思奉命率商隊使唐, 英娘也相隨回到祖國。 市曹唆使戲班攔劫商隊。 神筆張點起烽火報警救下商隊, 自己卻獻出了生命。

絲路花雨是甘肅敦煌藝術劇院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博采各地民間歌舞之長,創作的大型民族舞劇。《絲》劇是首創於1979年,被新聞媒介讚譽為"活的敦煌壁畫,美的藝術享受","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看幾回",《絲》"為中國舞蹈劇開闢了新路"。 此後多年,此劇在全國各地久演不衰,所到之處盛況空前,期間還先後到中國香港等地區以及朝鮮、日本、義大利、泰國、法國、拉脫維亞等國家,至今已演出了1800多場,成為東方藝術的奇葩,並被作為20世紀中國舞蹈經典劇之作,載入中華民族藝術史冊。

《絲路花雨》以中國唐朝極盛時期為背景,以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素材,博采各地民間歌舞之長,歌頌了老畫工神筆張和歌伎英娘父女倆的光輝藝術勞動,描寫了他們的悲歡離合,高度頌揚了中國和西域人民源遠流長的友誼,再現了唐朝內政昌明,對外經濟、文化交往頻繁的盛況。

2008年8月,創新修排後的舞劇《絲路花雨》赴京參加2008北京奧運重大文化活動,一連五場演出,熱烈而不息的掌聲傳遞出觀眾29年來未曾中斷的"絲路花雨"情結。《絲路花雨》以其極高的上座率再次證明了經典的無窮魅力,再次顯示了其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絲路花雨是甘肅敦煌藝術劇院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博采各地民間歌舞之長,創作的大型民族舞劇。《絲》劇是首創於1979年,被新聞媒介讚譽為"活的敦煌壁畫,美的藝術享受","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看幾回",《絲》"為中國舞蹈劇開闢了新路"。 此後多年,此劇在全國各地久演不衰,所到之處盛況空前,期間還先後到中國香港等地區以及朝鮮、日本、義大利、泰國、法國、拉脫維亞等國家,至今已演出了1800多場,成為東方藝術的奇葩,並被作為20世紀中國舞蹈經典劇之作,載入中華民族藝術史冊。

《絲路花雨》以中國唐朝極盛時期為背景,以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素材,博采各地民間歌舞之長,歌頌了老畫工神筆張和歌伎英娘父女倆的光輝藝術勞動,描寫了他們的悲歡離合,高度頌揚了中國和西域人民源遠流長的友誼,再現了唐朝內政昌明,對外經濟、文化交往頻繁的盛況。

2008年8月,創新修排後的舞劇《絲路花雨》赴京參加2008北京奧運重大文化活動,一連五場演出,熱烈而不息的掌聲傳遞出觀眾29年來未曾中斷的"絲路花雨"情結。《絲路花雨》以其極高的上座率再次證明了經典的無窮魅力,再次顯示了其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