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講觀點:最強大腦失口碑 科學標準盼回歸

------本期內容導讀------

如何去平衡科學與娛樂之間的需求, 相信這也是節目組所難以言表的主要苦衷。 因為符合科學與節目好看,

並不一定會在所有的領域保持一致:有時候, 絕對符合科學、符合客觀真實的東西, 往往會看起來索然無味, 而一些貌似精彩的看點有時卻偏離科學甚遠

------以下正文詳情------

在《最強大腦》第三季的時候, 【剛剛講過】還曾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最強大腦下的最強堅持》一文, 對於在市場上幾乎一邊倒地熱衷於搞笑娛樂風之下, 江蘇衛視依然能堅持這樣一檔以“科學是唯一評判標準”的節目, 表示由衷的欽佩, 並斷言這樣的節目是必然會收到觀眾的支持的。 事實上, 《最強大腦》第四季開播後的強力收視表現算是證明了吧;

但誰也不曾想, 好的開端卻並未帶來好後續:第四季欄目開始怪像頻出, 甚至到了場場有風波、場場有爭議的地步。

雖然在眾說紛紜之中, 斷言節目背後的各種所謂“黑幕”論, 未必值得可信, 但與前三季相比, 至少說明這檔節目的策劃與準備出現大問題了;

大凡一檔節目走紅之後, 節目組人員的心態多多少少會有所膨脹, 但如果只是對於節目本身的製作以及傳播影響方面還算好, 這裡就怕一旦把這種膨脹感帶入到專業領域, 那就要命了。 《最強大腦》走紅之後, 一度成為了“中國腦力界最高水準”的代名詞, 無論是節目台後的專家團、還是台前的魏教授, 出現定位偏差了;

這個偏差的關鍵就在於:節目組到底是不是真的把自己當成了“中國腦力界最高水準”?比如觀眾給民生節目送上“現代包青天”的錦旗, 是在表達他們單方面的依賴與感激,

但節目就是節目, 不會是也永遠不可能成為“包青天”;一檔歌曲類節目即使成功聚集了再多的知名歌手與優秀人才, 也不能把自己等同于“音樂權威”, 節目必須要正視到自己的根本性缺陷;

可惜《最強大腦》的節目組開始在這方面走偏了, 大家對於“聽音盲擰”比賽中的賈立平到底算是作弊還是利用規則的爭議中, 其實還原到本質上的分歧, 就是“是魔方界的規則大還是節目組的規則大?”所以你才會明白, 最終節目組堅持 認定賈立平符合比賽規則的判定, 看似公正無比, 實質所堅持的評判標準已經不再是科學, 而是節目組的權威;

同樣在最惹風波的水哥退賽事件中, 很多文章所爭執選手性格因素、各人觀點站位等等區別其實都不是關鍵。

重點還是回歸一點:節目組所設計並堅持的比賽規則與標準, 到底是想選拔出業界的最優秀選手?還是《最強大腦》的最優秀選手?很顯然, 無論是魏坤琳還是節目方多次的解釋與說明中, 無非只是在堅持他們選出的余奕沛符合“節目組”的比賽規則;

大家最終的情緒也就可以理解了:既然你們堅持《最強大腦》的“標準”是科學標準, 那麼我們就看國際PK賽的結果好了:賈立平輸了、余奕沛輸了、就連蘇澤河也輸了。 慘澹的成績足以讓觀眾爆發早已不滿的情緒:說好科學是唯一主判標準的呢?

還有一大關鍵問題, 也是科學類電視節目的軟肋:如何去平衡科學與娛樂之間的需求, 相信這也是節目組所難以言表的主要苦衷。

因為符合科學與節目好看, 並不一定會在所有的領域保持一致:有時候, 絕對符合科學、符合客觀真實的東西, 往往會看起來索然無味, 而一些貌似精彩的看點有時卻偏離科學甚遠;

對此講一件自己曾親歷的事情, 1997年一顆公轉時間達到3000年之久的海爾波普彗星進入近日點, 引發天文愛好者與媒體界的興趣, 剛剛作為一名電視記者也參與了採訪報導。 經過連續多天守候與努力, 拍到的一顆亮度很高且有酷似的彗尾的面畫, 但天文臺專家結合拍攝方向、時間判斷是另一顆恒星, 而畫面中的彗尾是鏡頭受到光學干擾所致;然後在他們的協助下, 終於拍攝到了真正的海爾波普彗星, 卻在畫面中顯得那麼地孤獨與普通,甚至彗尾都看不出來;

回到台裡,我陷入了糾結之中、因為離開拍攝現場,誰也不知道我當時的拍攝方向,兩段畫面中除了中間的星星,沒有任何其它的參照物。到底是選擇那幅“看起來更像是彗星”的畫面,以達到最佳的畫面效果?還是遵從科學的本質,去選擇那幅毫無特徵但絕對正確的畫面呢?剛剛不講結果,大家有興趣去猜;

事實上,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類似的選擇時不時地就會發生。或許在前三季的節目中,觀眾至少還存在著各種新鮮感與初始興趣,科學性與娛樂性的衝突取捨顯得不那麼重要。而一旦進入了第四季之後,難以為繼的形式創新,開始逼迫著節目組不斷地向保證收視率方向的娛樂性而傾斜!換句話說,在“更像是彗星的假彗星”與“不像彗星的真彗星”之間,往往他們會選擇前者;

這裡最突出的就是第四季裡所增加的選手與小度之間的人機智力大戰!其實,目前的人工智慧發展階段尚早,機器與人腦之間可以並行比拼的點並不是太多。大量的可比點其實挺索然無味。比如要是比速算比魔方復原,這些根本就是機器無可比擬的強項;再比如要是比認書法、比聽笑話,人工智慧最多只在嬰兒階段。所以,引入小度機器人的想法,一方面可能與百度的商業贊助有關,另一方面只是在節目宣傳創新上的更多考慮,早已偏離在科學標準之外;

第四季結束時,已有線民喊:第五季不要再見,就這麼結束了好吧!這些話語無非表達了太多“愛之深恨之切”的意味。但是,歷經這一季的風波與差評,希望能有助於《最強大腦》可以走下自己心中的神壇,回歸“科學”的標準與初心,因為這才是它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的真正競爭力;

卻在畫面中顯得那麼地孤獨與普通,甚至彗尾都看不出來;

回到台裡,我陷入了糾結之中、因為離開拍攝現場,誰也不知道我當時的拍攝方向,兩段畫面中除了中間的星星,沒有任何其它的參照物。到底是選擇那幅“看起來更像是彗星”的畫面,以達到最佳的畫面效果?還是遵從科學的本質,去選擇那幅毫無特徵但絕對正確的畫面呢?剛剛不講結果,大家有興趣去猜;

事實上,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類似的選擇時不時地就會發生。或許在前三季的節目中,觀眾至少還存在著各種新鮮感與初始興趣,科學性與娛樂性的衝突取捨顯得不那麼重要。而一旦進入了第四季之後,難以為繼的形式創新,開始逼迫著節目組不斷地向保證收視率方向的娛樂性而傾斜!換句話說,在“更像是彗星的假彗星”與“不像彗星的真彗星”之間,往往他們會選擇前者;

這裡最突出的就是第四季裡所增加的選手與小度之間的人機智力大戰!其實,目前的人工智慧發展階段尚早,機器與人腦之間可以並行比拼的點並不是太多。大量的可比點其實挺索然無味。比如要是比速算比魔方復原,這些根本就是機器無可比擬的強項;再比如要是比認書法、比聽笑話,人工智慧最多只在嬰兒階段。所以,引入小度機器人的想法,一方面可能與百度的商業贊助有關,另一方面只是在節目宣傳創新上的更多考慮,早已偏離在科學標準之外;

第四季結束時,已有線民喊:第五季不要再見,就這麼結束了好吧!這些話語無非表達了太多“愛之深恨之切”的意味。但是,歷經這一季的風波與差評,希望能有助於《最強大腦》可以走下自己心中的神壇,回歸“科學”的標準與初心,因為這才是它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的真正競爭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