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滴滴專車會員專案背後的設計經驗總結

現如今, 滴滴一部分出行用戶從對出行需求的基本滿足, 到開始對品質要求提升, 希望可以享受到更好更貼心的服務。 因此,

專車用戶在這一年開始快速提升了起來, 滴滴專車無論是從線上還是線下, 都希望給使用者帶來舒適的服務體驗。

滴滴專車經過兩年的發展, 從一個可以滿足基本出行的服務工具逐步升級到一個可以滿足大多出行場景以及定制化服務的產品。 為了更好地提升專車服務體驗, 讓專車高頻用戶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服務體驗, 新使用者可以感受到專車與普通出行的不同服務品質, 今年5月滴滴專車進行了一次服務升級, 專車會員正式上線, 其中包含了4個會員級別「銀卡、金卡、白金、黑金」及10項會員權益。

專車會員二期的項目背景

專車會員一期上線之後, 用戶總體回饋較為不錯, 底部下拉升起的控制項對比頂部消息位元控制項使用者感知方面提升了7%,

並通過會員體系促進專車整體發單提升了16%。

我們通過一期專車會員的使用者回饋, 及資料分析, 提取出了核心問題進行優化, 希望在會員二期能夠讓更多的用戶瞭解專車會員體系, 對專車會員有個獨特的認知;通過設計希望能夠兼顧新老用戶, 讓新用戶感知到專車會員權益帶來的益處, 促進新用戶發單成為專車會員。 而專車的高頻老用戶通過增加權益的告知讓他們清晰的知道會員所帶來的權益服務好在哪裡。

一期會員問題

一期會員主要針對會員關鍵頁面進行優化, 其中包含會員卡片入口頁、會員詳情頁。 我們將核心頁面的問題進行了梳理, 希望在二期設計上進行改善, 其中包含使用者感知層面和資訊結構層面。

用戶感知層面問題:

資訊入口頁並沒有傳遞給用戶會員的概念, 在設計上用戶沒有明顯感知。 根據資料統計普通使用者占絕大多數, 上滑到資訊入口頁時, 發現10個權益全部是失效狀態, 沒有傳達給使用者如何升級,
以及升級之後將帶來哪些增值服務, 普通使用者參與感低, 造成無再次拉起動作。

資訊結構層面

資訊結構及入口較為分散且重要層級未做區分, 除了權益功能介紹還有兩個主要入口, 分別是里程兌換和會員詳情, 兩個入口的點擊量基本相同, 里程兌換目前只推出了CIP快速服務, 使用者點擊進去兌換率過低, 我們希望用戶更多關注的是會員權益, 權益頁會給用戶帶來更大的收益。

會員詳情頁在資訊上整體並不吸引使用者, 使用者感知不到當前等級以及各等級的會員都有哪些權益, 只從會員卡片入口頁的權益點擊進入成本太高, 且沒有對比性, 感知不到高級會員的收益在哪裡。

二期會員設計目標

通過會員一期的使用者回饋及資料分析, 在設計上, 我們希望通過會員概念、優化資訊這2個關鍵點進行二期設計的主要目標方向, 希望通過更合理的交互, 會員資訊的梳理優化把更為核心的內容展示給使用者並且讓用戶感知與個人相關的會員身份和品質, 通過有效的資訊讓使用者得到更大的收益,從而發揮出專車會員的價值。

會員概念上,我們希望用戶能在最短的流程裡對專車會員概念有快速的感知,以及每一等級所對應的權益,需要將這個概念在視覺層面上強調出來,目的是為了讓使用者清晰地知道每一會員等級對應的權益以及下一等級對應的權益。

優化資訊上,我們希望使用者在有限的時間裡可以將注意力更集中在專車會員想體現的資訊上。

會員資訊入口頁優化

在會員二期的設計上,我們加入了情感化思考,希望能夠在視覺傳達上抓住使用者注意力,使其有情緒化反映。首先,使用者拉起首頁控制項先傳達給使用者一張會員卡的概念,再通過會員卡不同的等級對應不同顏色的卡片和權益,讓使用者感知到目前的等級及擁有的權益。

據視覺研究報告的資料可知,人類對事物的辨認首先是色彩感覺,其次才是對形的辨認。比如在最初接觸的20秒內,對色彩的感受度為80%左右,形體感受度僅為20%;在20秒至3分鐘內,色彩感遞減為60%,形體感遞增為40%。由此可見,色彩的感知力是非常強的—— 「摘自AUX設計團隊」。

這裡我們主要針對一期的設計優化了如下幾點問題:

使用者感知層面

加入了會員卡片的概念,讓使用者通過視覺感知到會員卡所包含的會員權益。

普通用戶占絕大多數,因此我們在設計普通使用者的卡片的時候沒有做的樣式看著好像失效,而是讓卡片稍微有一些質感,以及還差多少公里可以成為會員,成為會員後可以享受到的權益全部展示了出來,通過最少的信息量讓用戶在最開始就可以快速的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而不是需要再通過點擊去找去看。

我們將不同級別對應的卡片及icon都單獨做了設計,讓用戶首先在升級上有明顯感知,其次做了樣式的區分及權益的鎖定解鎖狀態刺激使用者去升級以及有預期下一等級對應的權益。

為了讓用戶與平臺會員中心區分,在專車會員沒有會員品牌的時候加入專車logo,讓用戶有感知這個是專車獨有會員。

資訊結構層面

權益欄最多只展示5個權益,所以這裡只放出5個核心權益,用戶未獲得的權益通過一把鎖的狀態展示,既解決了可以查看下一會員所能帶來的權益又可以補充資訊統一的完整性。

將會員詳情與里程兌換的入口全部放入會員詳情裡,讓用戶點進去首先看到會員及權益詳細,重點資訊優先展示。

會員詳情頁優化

會員詳情頁上,我們優化了會員卡對應的會員權益,左右滑動可以看到每一等級對應的權益,讓用戶可以比較直觀的感受到專車會員不同等級所帶來的增值服務。

在框架上,我們做成了feed流的樣式,這樣方便會員後期的擴展。

使用者感知層面

資訊整體優化,將最重要的會員卡對應到會員權益,讓用戶最先看到核心會員權益。

增加了當前級別對應的權益,向右滑動可看到下一等級所擁有的權益,讓使用者有預期每一等級所能獲得的權益。

資訊結構扁平化

將有效資訊前置,資訊層級扁平處理,用顏色和模組區分資訊強弱。

頁面資訊架構以卡片來區隔,後期方便以卡片的形式擴展。

二期會員上線之後

多數用戶回饋專車會員整體品質感提升。

資料統計,上拉會員卡片資料基本持平,會員資訊入口頁的點擊之前兩個按鈕(會員詳情、里程兌換)共同的點擊和二期一個按鈕(里程兌換)基本持平,2期卡片點擊增加5%,資料上升不明顯,但其實收益非常大。因為之前的點擊是分給兩個入口且有一半的用戶是到里程兌換裡,進入之後並沒有什麼轉化。

總結

在會員一期上線之後,我們發現了一些設計問題但已經來不及修改,團隊複盤了整個一期的設計,我們總結了如下幾點會在以後的項目中注意,這裡也分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設計內部多人協同辦公的時候,或是項目交接的時候,能夠有完成的設計文檔,包含整體的設計原始檔案,專案背景,目標,設計方案。制定設計owner,定目標,追過程,拿結果,主動跟進推動專案的落地,對結果負責。在專案的關鍵節點上(交互最終方案與視覺最終方案)有郵件同步,周知組內設計人員與關鍵產品相關人員。建立評審機制,根據專案大小建立設計內部專案評審與小範圍可用性測試,收集意見回饋,由專案owner主動發起。

在滴滴,設計師對接需求時,更多的是使用敏捷開發模式,深入參與到產品當中與不同需求方共同討論需求。對比傳統的瀑布流模式,這樣會説明設計師更好的去瞭解需求,關注資料與目標,與需求方達成一致,並嚴格把控設計方案的產出是否合理。

來專車一年的時間了,在這裡感受成長最多的就是設計目標與資料的結合,設計師在業務線能為業務方提供的價值,設計因素占到的一定比例,抓住設計關鍵點説明業務資料有所提升。

作者:CDX創意設計中心

本文由 @滴滴創意設計中心(ID:diditaxiued) 授權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通過有效的資訊讓使用者得到更大的收益,從而發揮出專車會員的價值。

會員概念上,我們希望用戶能在最短的流程裡對專車會員概念有快速的感知,以及每一等級所對應的權益,需要將這個概念在視覺層面上強調出來,目的是為了讓使用者清晰地知道每一會員等級對應的權益以及下一等級對應的權益。

優化資訊上,我們希望使用者在有限的時間裡可以將注意力更集中在專車會員想體現的資訊上。

會員資訊入口頁優化

在會員二期的設計上,我們加入了情感化思考,希望能夠在視覺傳達上抓住使用者注意力,使其有情緒化反映。首先,使用者拉起首頁控制項先傳達給使用者一張會員卡的概念,再通過會員卡不同的等級對應不同顏色的卡片和權益,讓使用者感知到目前的等級及擁有的權益。

據視覺研究報告的資料可知,人類對事物的辨認首先是色彩感覺,其次才是對形的辨認。比如在最初接觸的20秒內,對色彩的感受度為80%左右,形體感受度僅為20%;在20秒至3分鐘內,色彩感遞減為60%,形體感遞增為40%。由此可見,色彩的感知力是非常強的—— 「摘自AUX設計團隊」。

這裡我們主要針對一期的設計優化了如下幾點問題:

使用者感知層面

加入了會員卡片的概念,讓使用者通過視覺感知到會員卡所包含的會員權益。

普通用戶占絕大多數,因此我們在設計普通使用者的卡片的時候沒有做的樣式看著好像失效,而是讓卡片稍微有一些質感,以及還差多少公里可以成為會員,成為會員後可以享受到的權益全部展示了出來,通過最少的信息量讓用戶在最開始就可以快速的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而不是需要再通過點擊去找去看。

我們將不同級別對應的卡片及icon都單獨做了設計,讓用戶首先在升級上有明顯感知,其次做了樣式的區分及權益的鎖定解鎖狀態刺激使用者去升級以及有預期下一等級對應的權益。

為了讓用戶與平臺會員中心區分,在專車會員沒有會員品牌的時候加入專車logo,讓用戶有感知這個是專車獨有會員。

資訊結構層面

權益欄最多只展示5個權益,所以這裡只放出5個核心權益,用戶未獲得的權益通過一把鎖的狀態展示,既解決了可以查看下一會員所能帶來的權益又可以補充資訊統一的完整性。

將會員詳情與里程兌換的入口全部放入會員詳情裡,讓用戶點進去首先看到會員及權益詳細,重點資訊優先展示。

會員詳情頁優化

會員詳情頁上,我們優化了會員卡對應的會員權益,左右滑動可以看到每一等級對應的權益,讓用戶可以比較直觀的感受到專車會員不同等級所帶來的增值服務。

在框架上,我們做成了feed流的樣式,這樣方便會員後期的擴展。

使用者感知層面

資訊整體優化,將最重要的會員卡對應到會員權益,讓用戶最先看到核心會員權益。

增加了當前級別對應的權益,向右滑動可看到下一等級所擁有的權益,讓使用者有預期每一等級所能獲得的權益。

資訊結構扁平化

將有效資訊前置,資訊層級扁平處理,用顏色和模組區分資訊強弱。

頁面資訊架構以卡片來區隔,後期方便以卡片的形式擴展。

二期會員上線之後

多數用戶回饋專車會員整體品質感提升。

資料統計,上拉會員卡片資料基本持平,會員資訊入口頁的點擊之前兩個按鈕(會員詳情、里程兌換)共同的點擊和二期一個按鈕(里程兌換)基本持平,2期卡片點擊增加5%,資料上升不明顯,但其實收益非常大。因為之前的點擊是分給兩個入口且有一半的用戶是到里程兌換裡,進入之後並沒有什麼轉化。

總結

在會員一期上線之後,我們發現了一些設計問題但已經來不及修改,團隊複盤了整個一期的設計,我們總結了如下幾點會在以後的項目中注意,這裡也分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設計內部多人協同辦公的時候,或是項目交接的時候,能夠有完成的設計文檔,包含整體的設計原始檔案,專案背景,目標,設計方案。制定設計owner,定目標,追過程,拿結果,主動跟進推動專案的落地,對結果負責。在專案的關鍵節點上(交互最終方案與視覺最終方案)有郵件同步,周知組內設計人員與關鍵產品相關人員。建立評審機制,根據專案大小建立設計內部專案評審與小範圍可用性測試,收集意見回饋,由專案owner主動發起。

在滴滴,設計師對接需求時,更多的是使用敏捷開發模式,深入參與到產品當中與不同需求方共同討論需求。對比傳統的瀑布流模式,這樣會説明設計師更好的去瞭解需求,關注資料與目標,與需求方達成一致,並嚴格把控設計方案的產出是否合理。

來專車一年的時間了,在這裡感受成長最多的就是設計目標與資料的結合,設計師在業務線能為業務方提供的價值,設計因素占到的一定比例,抓住設計關鍵點説明業務資料有所提升。

作者:CDX創意設計中心

本文由 @滴滴創意設計中心(ID:diditaxiued) 授權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