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張勝利:挾聖人之言欺天下者當休也

史前人類高度依賴環境的現實, 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觀, 這是自然的, 任何民族都無法超越和漠視, 但智慧的中華民族把這一鐵律變成了一個智慧思想, 高度認同, 代代相傳。

亞細亞大陸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與生產方式, 要求史前人類對環境的高度依賴並異常敏感, 以至於認為萬物有靈, 對自然的觀照映及自身, 就連死亡也化物通天。

著名書法篆刻家汪青山先生作品

對大自然、人類、社會、自身生理、心理、命運感知的不同, 造成了不同的認知感, 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老子, 其留下了千年絕唱——《道德經》。 老子從政治到人生, 從群體到個體, 從肉體到精神, 從現實到理想對人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關懷, 並表現出了博大的胸懷。 隨著時間的推移, 老子自然而然也被神秘化, 奉為道祖。

老子《道德經》是老子個人獨特思維方式的反映、解釋和演化, 固化成了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

守弱、不爭等理念成為一個特有的同時具備道德關懷和現世關懷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對後世個體和社會形成了巨大的影響。

但是, 人無完人, 金無足赤。 由於歷史環境、自身修養和認識等條件的限制, 老子的某些觀點按照常識過於偏頗或者過於唯心, 近乎宗教, 而不知因為人類的欲望永遠無法滅絕, 社會會永遠向前而不可阻擋。 老子的“絕聖棄智”更是與歷史滾滾向前的車輪背道而馳, “順其自然”更是假的。 有時候, 歷史的必然未必是人類的理想狀態。

著名書法篆刻家畫家馬昭璞先生作品:慧者樂風

我們從歷史的點滴和傳說故事得知, 老子的一生也未必都持有和踐行《道德經》中的觀點, 因為道德經可能只是老子晚年對其一生思想的總結與希冀。

思想和認識都隨時代發展而發展, 並日趨成熟。 發展到今天, 我們不能將人類中心主義或者自然中心主義奉為圭臬, 而應該是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 既不為物所役, 又不以自愛為役。 在發展中求和諧,

在發展中取得更高一級的和諧, 而不是害怕發展, 開歷史的倒車。

繼老子之後, 有人認為莊子最得老子的真傳。 莊子是從人生觀方面去闡發老子。 老子否定聖人和仁義禮智信等, 是從根本的角度認為那是末而不是本。 莊子從一種非常個人化的人生體悟出發, 否定以儒家為代表的世俗價值觀。 與老子相比, 莊子所言還是“末”, 正是因為“末”才與儒家有可比性。 老子的思想是形而上的, 莊子與老子相比, 其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遠非衣缽傳人的程度。 莊子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領悟, 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老子的部分思想而已。

莊子始於無奈而終於逍遙, 但終究沒有擺脫無奈。 看不到無奈是膚淺的, 看不到逍遙是庸俗的,

只看到無奈的人是沉重的, 只看到逍遙的人是沒心沒肺的。 在無奈和自在之間, 才是生活的真相。 莊子是文學性的、情緒化的, 這種非理性也是人類自然的情緒。

在中國特有文化思想氛圍薰陶下, 解釋學異常發達, 辯護主義盛行, 挾聖人之言以欺天下者, 比比皆是且蔚為壯觀。 “子曰”、“聖人言”、“古人語”成了中國特有的一道風景線。 為自己立言、樹威、造勢找到自認為不容置疑的“真理式”論據, 讓人望而卻步, 不敢越其“雷池”半步, 其風久矣, 其時遠矣。

聖人, 在歷史長河中是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和豐碑;他們的文字或者關於他們的文字, 將他們的個性構成了一排排不同的亮麗風景線, 見字如面, 撲面而來。 現代的我們也有可能成為其中的一道風景線, 縱向是歷史,橫向是個人。從歷史來看,個人極其渺小,大人小人,最終都化為歷史的塵埃;以個人來看,人人都是甲乙丙丁,音容笑貌近乎親友鄰居。

道有道非常道;道空,故無。

德有德非常德,德實,故有。

道德者,有無也。

責編:段春霞

縱向是歷史,橫向是個人。從歷史來看,個人極其渺小,大人小人,最終都化為歷史的塵埃;以個人來看,人人都是甲乙丙丁,音容笑貌近乎親友鄰居。

道有道非常道;道空,故無。

德有德非常德,德實,故有。

道德者,有無也。

責編:段春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