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賞樂|古絲綢之路上的鄉土之音——寧夏方言民謠音樂人周建軍演出隨記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藍字, 即可關注本公號。

在7月19日晚上之前, 我從未聽聞過周建軍這樣一個名字。 而當晚歐拉公號的推送, 讓我獲知這位元音樂人將在第二天晚上在歐拉巡演, 而重要的是, 他來自寧夏, 歌唱的是方言民謠。

談起寧夏, 喜歡中國民謠的朋友, 可謂是人人耳熟能詳。 十三年前, 那張《只有一個寧夏》的現場Live專輯, 受到眾多民謠愛好者熱捧。 多年以來, 這張專輯一直跟隨我南北遷徙, 用“快聽到爛”來形容, 是絕對不為過的。 專輯收錄了蘇陽、布衣樂隊和趙已然這三位元寧夏民謠音樂人的作品, 而這三位元中的每一位, 不管是當時還是如今, 都是民謠界最為響噹噹的人物。

周建軍來自寧夏西海固——那個在我接觸的多部獨立電影和媒體報導中, 被形容為中國當今最貧困的地區。 然而無論是其位於古絲綢之路和眾多少數民族政權的交匯之處的位置,

還是所謂“禮失求諸野”的通常規律, 對於這樣的土地上孕育出的方言民謠, 我們自然會抱以期待。

於是7月20日一早, 就在淘寶上買好票, 下班後逛完唯楚和學人兩家舊書店, 便乘坐四號線前往歐拉。 在換票的時候, 我發現預售票好像只賣出了10張左右,

而我是最後一位購買預售票的觀眾。 由此, 不由想起五年前的國慶日當天, 去青果觀看趙照的巡演, 現場只有我一位購票的觀眾。 在《中國好歌曲》上一炮走紅的趙照如今再來南京, 相信觀眾數不會太少。 而20日當晚, 我作為周建軍在南京最早的一批聽眾之一, 也是深感幸運。

開場之後, 陸陸續續還有人臨時購票進場, 不過整場演出, 觀眾總數也就在20多人左右。 對於遠道而來的巡演者來說, 這場演出賠錢, 已經成為註定。 然而周建軍對此似乎並不在意。 在演出開始前的簡單交流中, 他坦言巡演肯定是賠錢的, 之所以還要出來演出, 是為了傳播他們的音樂, 和寧夏的鄉土文化。 我個人的兩張民謠專輯也先後在南京、北京、上海三地舉辦過巡演,

巡演的情懷意義遠大于經濟意義的體驗, 自然是感同身受。 如果說我跟周建軍, 是因為還不夠知名才如此的話, 那麼當年五條人和我的朋友吳虹飛來南京巡演時, 購票觀眾數量大概也就在二三十人左右, 考慮到他們從遠方至此的高昂交通費和樂隊編制的住宿費, 其收益如何自然是不言而喻。 聯想到友人蔣明的新專輯《故紙堆》索性全部在網上免費發佈一般, 不由慨歎中國獨立音樂人在當下這個時代裡的境遇。 某種程度來上說, 跟中國獨立電影類似, 發聲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如同寧夏的音樂先行者蘇陽和布衣樂隊一般, 周建軍的莧麻樂隊採取的, 也是中西合璧的樂器編制。 開場先由周本人三弦伴唱了幾首歌, 樂隊登臺之後, 則是木吉他、電貝司、架子鼓加上板胡、快板這樣傳統樂器的組合。 傳統與現代這兩類樂器的聲音組合在一起, 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如同沼澤樂隊的古琴後搖一般, 融鄉土之音和現代語境於一體, 感受獨特;再加上周建軍渾厚蒼茫的嗓音, 這種聲場足以震撼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當晚演出的曲目中,有秦腔選段《手托孫女好傷悲》(寧夏南部深受陝西三秦大地的文化影響),有採取搖滾范兒改編的唐詩《陽關曲》,有根據西海固當地鄉謠改編的民謠作品《貓來了》《哥是黃鷹妹是兔》《騎驢捉尾巴》,也有自行創作的方言民謠《且行且歌》等。古詩、戲曲、鄉謠、當代民謠——雖然只是短短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但是從傳統到現代,從精英文化到大眾文化,周建軍和他的樂隊,已經用音樂,描繪出西海固的歷史與當今。在音樂的感染之下,不禁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直接去寧夏和西海固探訪一番的想法。剛好在下個月,我可能有機會去寧夏出差開會,非常有興趣看看音樂人、電影人、媒體人表達的寧夏,跟我自己感受到的寧夏有怎樣的不同。

演出中,周建軍坦言,自己少年時期就非常喜歡音樂,渴望以音樂為生,卻因為父母之命,不得不選擇穩定的工作,從事教師職業長達二十年。在父親去世之後,他才得以踐行夢想,離開三尺講臺,開啟音樂創作與巡演之路。對於自由和夢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理解。我應該不會做出周建軍這樣的人生選擇,但我仍然非常敬佩他追尋夢想的決心和勇氣。之於我,生活在別處;而之于周建軍,生活就在腳下,就在前方。

身為西北人的豪爽與熱情,在演出高潮之時展現得淋漓盡致。周建軍聲稱自己明年還會來南京巡演,而如果當晚的觀眾明年再來看他演出的話,將會每人獲贈西海固景點的通票一張。聽到這樣重情重義的暖心之語,我們還會再追問:這場演出能否賺到錢這樣的話嗎?

由於第二天還要上班,演出一結束,我就早早離開現場,打車回家,遺憾沒能跟周建軍和他的音樂同仁們再做交流,期待日後有機會再做訪談。如今,我在空調房裡打字,而周建軍和莧麻樂隊仍然在奔赴下一個巡演現場。想像著他們的步伐,我自己的夢想實踐之路,也絲毫不敢停歇。

祝周建軍和莧麻樂隊巡演順利!

就此擱筆。

2017.7.22上午作于竹林齋

(本文即將刊發于《江海晚報》的“文化視點”專欄,配圖為蓑翁在演出現場自攝。)

(附)周建軍和莧麻樂隊當晚演出大致曲目:

《寧夏川》

秦腔《手托孫女好傷悲》

《貓來了》

《哥是黃鷹妹妹是兔》

(翻唱)《一片癡情四面牆》

《陽關曲》

《騎驢捉尾巴》

《放羊的娃娃不一定不幸福》

《且行且歌》

《掙死牛 不翻車》

《走了,走了》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這種聲場足以震撼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當晚演出的曲目中,有秦腔選段《手托孫女好傷悲》(寧夏南部深受陝西三秦大地的文化影響),有採取搖滾范兒改編的唐詩《陽關曲》,有根據西海固當地鄉謠改編的民謠作品《貓來了》《哥是黃鷹妹是兔》《騎驢捉尾巴》,也有自行創作的方言民謠《且行且歌》等。古詩、戲曲、鄉謠、當代民謠——雖然只是短短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但是從傳統到現代,從精英文化到大眾文化,周建軍和他的樂隊,已經用音樂,描繪出西海固的歷史與當今。在音樂的感染之下,不禁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直接去寧夏和西海固探訪一番的想法。剛好在下個月,我可能有機會去寧夏出差開會,非常有興趣看看音樂人、電影人、媒體人表達的寧夏,跟我自己感受到的寧夏有怎樣的不同。

演出中,周建軍坦言,自己少年時期就非常喜歡音樂,渴望以音樂為生,卻因為父母之命,不得不選擇穩定的工作,從事教師職業長達二十年。在父親去世之後,他才得以踐行夢想,離開三尺講臺,開啟音樂創作與巡演之路。對於自由和夢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理解。我應該不會做出周建軍這樣的人生選擇,但我仍然非常敬佩他追尋夢想的決心和勇氣。之於我,生活在別處;而之于周建軍,生活就在腳下,就在前方。

身為西北人的豪爽與熱情,在演出高潮之時展現得淋漓盡致。周建軍聲稱自己明年還會來南京巡演,而如果當晚的觀眾明年再來看他演出的話,將會每人獲贈西海固景點的通票一張。聽到這樣重情重義的暖心之語,我們還會再追問:這場演出能否賺到錢這樣的話嗎?

由於第二天還要上班,演出一結束,我就早早離開現場,打車回家,遺憾沒能跟周建軍和他的音樂同仁們再做交流,期待日後有機會再做訪談。如今,我在空調房裡打字,而周建軍和莧麻樂隊仍然在奔赴下一個巡演現場。想像著他們的步伐,我自己的夢想實踐之路,也絲毫不敢停歇。

祝周建軍和莧麻樂隊巡演順利!

就此擱筆。

2017.7.22上午作于竹林齋

(本文即將刊發于《江海晚報》的“文化視點”專欄,配圖為蓑翁在演出現場自攝。)

(附)周建軍和莧麻樂隊當晚演出大致曲目:

《寧夏川》

秦腔《手托孫女好傷悲》

《貓來了》

《哥是黃鷹妹妹是兔》

(翻唱)《一片癡情四面牆》

《陽關曲》

《騎驢捉尾巴》

《放羊的娃娃不一定不幸福》

《且行且歌》

《掙死牛 不翻車》

《走了,走了》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