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錢鐘書對楊絳說:沒有書不好過日子

文/思鬱

晚上睡覺前總要翻幾本書, 並不是一下子翻完的那種, 而是一本看累了就換另外一本, 比如前面看的比較深奧而有些吃力的哲學類的書,

看一會就換一本比較輕鬆的散文或者詩歌之類, 互相調劑一下疲軟的大腦, 重新激發自己的閱讀快感。 其實有很多人說晚上看書容易犯困, 這樣說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把讀書看作是一種催眠的手段, 甚至當作督促睡眠的最佳藝術手法, 的確有些人是一看書就能睡著, 這樣的人本身就不喜歡書, 所以無可非議;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一根筋, 總喜歡看書的時候像跟書有仇似的, 總要拿起來就一下子看完, 無論喜歡不喜歡都是次要的, 反正是要看完, 這種人是把讀書當作一項宏大工程來完成的, 他們不在乎閱讀中快感, 而是在乎閱讀後的快感——翻完一本書後看著厚厚的一大本書被自己看完了心底的快感油然而生。
其實這兩種情況容易犯困是最自然的, 因為對他們來說, 讀書是一件苦差事, 如果能從閱讀中得到快感的話對他們來說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而對於喜歡書喜歡閱讀的人來說, 讀書不但會有快感而且這種快感無可替代, 回憶一下讀過的第一本黃色小說的那種感受, 那種戰慄的從頭到腳麻麻甚至如電擊般的感覺其實是對閱讀快感最佳狀態心領神會的描述。

昨天晚上睡覺前先接著前幾日沒有讀完的《世紀末的維也納》讀了一章, 呵呵, 說實話這本書翻譯的還是不錯, 那種文體比較有色調, 不枯燥很文學, 所以並不吃力。 但是讀這樣的書時間久了還是有些困乏。 讀完一章後, 我拿起的第二本書是吳泰昌先生的《我認識的錢鐘書》(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這本書是前幾天剛淘到的。 關於記錄回憶錢鐘書的書已經有不少了, 讀這樣的書不必正襟危坐, 舒心愜意的躺在床上, 甚至可以一邊吃東西一邊翻, 呵呵, 其實這並不是說不重視錢鐘書先生,

但是讀錢鐘書的小說和散文的人都知道錢鐘書的睿智幽默而深邃無邊的文筆。 錢鐘書先生的小說就是從小這樣讀過來的, 現在讀錢鐘書先生的人同樣可以這樣的不恭敬。 這種不恭敬卻顯示出錢鐘書先生灑脫的人生洞察的處世以及超越的思想。 從高中就開始喜歡讀錢鐘書的《圍城》, 那本書到現在為止不知道已經被我翻了多少遍, 很多警句依然銘記於心, 時不時從心裡泛起的時候, 想到了那一個個俏皮而精准的句子臉上就會露出微笑。 後來買了他的《宋詩選注》和《談藝錄》, 那個時候還上高中呢, 讀《談藝錄》這樣的大部頭怎麼能看得懂, 不過有些句子還是獨得興趣盎然, 不能說心領神會得意忘言,
也好像能略知一二。 讀大學後, 興趣已經慢慢的轉向了西學, 傳統的東西, 詩詞歌賦古文慢慢的生疏了, 那些書也翻的少了。

這次翻閱《我認識的錢鐘書》, 一邊很輕鬆的翻, 一邊還回想起以前讀《圍城》的日子, 那種迷戀大家的狂熱勁頭現在已經收斂多了。 但是讀到很多有趣而發人深省的地方還忍不住的記錄下來。

其一是《“甕中捉鼈”記》吳泰昌先生談到香港記者採訪錢鐘書先生問他對叔本華悲觀論的看法:“人既然活著,就本能地要活的更好,更有意義。從這點上說,悲觀也不完全可取。但是,懂得悲觀的人,至少可以說他是對生活有感受,發生疑問的人。有人混混沌沌,嘻嘻哈哈,也許還不意識到人生有可悲的方面呢。”此言正深契我心,正是我長期一直所堅持的“對人生而言,你可以有一個悲觀的世界觀,但一定要有一個積極的生活態度”。

其二同樣來自《“甕中捉鼈”記》採訪的最後談到理想:“理想不僅是個引誘,而且是個諷刺,在未作以前,它是美麗的物件,在做成以後,它變成殘酷的對照。”

其三是《雜憶與瑣記》一文中,吳泰昌先生談到錢鐘書為《走向世界叢書》作序談到了改革開放,把其比作打開門窗有如下的妙文:“門窗洞開,難保屋子裡的老弱病殘不傷風著涼;門窗牢閉,又怕屋子裡人多會氣悶窒息;門窗半開半掩,也許在效果上反而像男女搞對象的半推半就。”這種對待文化的態度現在看也是中肯的。

最後一個來自楊絳的《幹校六記》中對夫妻生活安貧樂道生動的描寫:“默存過菜園,我指著窩棚說:‘給咱們這樣一個棚,咱們就住下,行嗎?’默存認真想了一下說:‘沒有書。’真的,什麼物質享受,全部罷得,沒有書卻不好過日子。”好一個“沒有書卻不好過日子”!真真的說到我的內心去了!

但是讀到很多有趣而發人深省的地方還忍不住的記錄下來。

其一是《“甕中捉鼈”記》吳泰昌先生談到香港記者採訪錢鐘書先生問他對叔本華悲觀論的看法:“人既然活著,就本能地要活的更好,更有意義。從這點上說,悲觀也不完全可取。但是,懂得悲觀的人,至少可以說他是對生活有感受,發生疑問的人。有人混混沌沌,嘻嘻哈哈,也許還不意識到人生有可悲的方面呢。”此言正深契我心,正是我長期一直所堅持的“對人生而言,你可以有一個悲觀的世界觀,但一定要有一個積極的生活態度”。

其二同樣來自《“甕中捉鼈”記》採訪的最後談到理想:“理想不僅是個引誘,而且是個諷刺,在未作以前,它是美麗的物件,在做成以後,它變成殘酷的對照。”

其三是《雜憶與瑣記》一文中,吳泰昌先生談到錢鐘書為《走向世界叢書》作序談到了改革開放,把其比作打開門窗有如下的妙文:“門窗洞開,難保屋子裡的老弱病殘不傷風著涼;門窗牢閉,又怕屋子裡人多會氣悶窒息;門窗半開半掩,也許在效果上反而像男女搞對象的半推半就。”這種對待文化的態度現在看也是中肯的。

最後一個來自楊絳的《幹校六記》中對夫妻生活安貧樂道生動的描寫:“默存過菜園,我指著窩棚說:‘給咱們這樣一個棚,咱們就住下,行嗎?’默存認真想了一下說:‘沒有書。’真的,什麼物質享受,全部罷得,沒有書卻不好過日子。”好一個“沒有書卻不好過日子”!真真的說到我的內心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