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票房撇脂術:《美女與野獸》何以輪番吸金?

文/居龍見

迪士尼真人版《美女與野獸》至今已上映6天, 截至3月22日上午, 其在內地票房累計達3.86億。 而在北美上映首週末票房突破1.7億美元, 一躍登上北美週末電影票房榜冠軍寶座, 連帶刷新多項票房紀錄, 儼然成為迪士尼又一自帶票房的神作。 據統計, 迄今該片全球票房總額高達3.5億美元。

然而我們都知道, 根據童話改編的《美女與野獸》版本有9個之多。 這樣一出有情懷沒新意的老戲, 何以多次改頭換面後仍能成為吸金神器?

國內頻吐槽:認知錯位病理學

該片首日上映後, 隨即網上湧現不少痛心疾首的吐槽帖。 歸納起來看, 主要的吐槽火力集中在女主角艾瑪身上。 憑藉哈利波特系列吸金6000多萬美元的屈臣氏小姐, 近年轉型之路似乎遇到考驗, 有的認為其雖然賺錢不少, 但演技平平, 依靠人設抄近路, 至今沒有一項拿得出手的獎項, 而另外幾位同齡女影星卻已獲得多項大獎;更有人看不慣其又呼籲接收難民,

又為女權奔走呼號聖女婊做派。

排除掉水軍的私下狙擊, 那些沒齒不二的死忠粉之所以吐槽, 細揣其心理, 不外以下幾點:搶先看了大片, 總得人前顯擺一把, “夜得名花, 聞香捫幹, 而苦無燈火,

情何以堪?”, 於是在朋友圈等發而為文, 但一味贊贊贊, 也顯得忒沒見地, 總得挑點毛病出來, 方見得自己高視闊步, 異于常人;另有粉絲自小看著《美女與野獸》動畫版長大, 看到真人版有所改動, 出現排異反應而大吐其槽。

但粉絲們的反應想來也算正常。 就國內電影市場氛圍而言, 影迷們已經習慣明星當道, 動輒天文數字片酬的風氣, 好像一部影片沒有明星撐場面, 便形同猥瑣不堪的屌絲, 上不得檯面。 看到真人版《美女與野獸》, 自然目光聚焦于女主角, 剔骨般地挑肥揀瘦一番。 但讀娛君以為某些粉絲認知出現錯配了。 因為國外大片雖然經常卡司陣容也很強大, 但演員片酬並沒有國內這麼畸形, 演員也沒有左右電影拍攝的能量。

艾瑪此次出演《美女與野獸》, 據報導片酬只有區區300萬美元, 當然另外還有分紅。 有製片人就表示, 經典IP才是影片的明星, 請來其他演員, 票房未必不同。

可見, 國內演員天價片酬無形中把影迷觀影水準帶到了邪路上。 由於業內大多是製作人與經紀人合一模式, 演員多依賴製作公司的製作資源, 好的演員供應量不足, 導致國內製片多依賴名導演、名演員, 甚至出現演員片酬佔據影片製作費七成的怪像。 編劇等重要環節只能儘量壓價節省成本。

部分影迷內心不適可能還來自動畫電影與真人電影的差異。 因為動畫電影給兒時留下的記憶已經潛入深層意識, 人們會無形中拿來作為評判真人電影的尺規。

如動畫電影一般要求造型誇張, 角色間差異要大, 否則觀者短時間內難以辨識角色, 但具體到真人表演時可能就沒有那麼誇張, 相比之下似乎倒有些靜態, 這也是艾瑪被罵面癱的原因之一。 另外動畫都是分層製作, 而且工序都是嚴格設定, 其拍攝成本通常是一般電影的數倍, 因此角色心理過渡與劇情交代有時需要快速推進。 而真人版劇情就需要適當延長, 這也容易被吐槽。

吸金有大法:票房掠食者如何煉成?

為毛迪士尼老是把老古董拿出來翻炒, 各路人士還紛紛為其票房充值?這大約是國內電影界投資者都要長考的問題。

的確, 迪士尼有多台大型挖掘機在開挖票房富礦。 據報導, 迪士尼影業2016年票房收入76億美元, 《美國隊長3》則以11.53億美元拿下全球票房年冠軍。其在國內票房也優勢突出,去年迪士尼影片在內地票房近64億,表現最好的動畫片《瘋狂動物城》報收15.3億,高居票房第二位,並且有5部影片進入去年票房排行榜前20位。

這等市場表現,誠可謂“舌底生蓮者,不能窮其狀,燈前取影者,不能為之圖”。下面我們以此次《美女與野獸》為例,剖析其吸金神器的內部構造。

首先,這架機器有精准的瞄準系統。真人版《美女與野獸》不打無準備之戰,其主要瞄準的就是看1991年動畫版《美女與野獸》成長起來的新一代。20多年過去了,其粉絲開始離開學校步入社會,開始面對買房換工作等艱難選擇,婚戀問題也擺上案頭。而《美女與野獸》可視為一部反映成長題材的影片,正如女主角片中所吐露的:“成長了卻還迷茫”。影片中美女在小鎮人們看來有點怪,而野獸因自私遭到懲罰,也可看成是成長過程中遇到心魔,他們都有需要面對的人生難題。這一題材恰好掃描到新一代的心態地圖。

這些新一代還有個特點,他們恰好是習慣了動畫、漫畫、遊戲、小說為主導的消費文化的群體,即二次元用戶,隨著年齡成長,他們逐漸變為泛二次元用戶。據CNNIC發佈的資料,截至2016年6月國內線民20-29歲年齡段比例為30.4%。當前泛二次元用戶正好集中在20-40歲。業內預計到今年泛二次元用戶將達2.26億。瞄準這些熟悉動畫文化的用戶,對原有的IP進行再開發,對迪士尼來說再正常不過。迪士尼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其2015年3月開畫的《灰姑娘》真人版,截至當年4月累計票房4.45億。

其次,這架機器有“聽覺”。真人版影片做到了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影片保留了動畫版突出的音樂特色,在主要情節的開頭、高潮時點都有歌曲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動。有觀眾吐槽看得都睡著了,但善於欣賞的人還是會被其富有感染力的聽覺景觀擊中。這一藝術特色與《美女與野獸》音樂劇遙相呼應。1994年登陸百老匯的該音樂劇持續演出了13年,其上下幕共有20個曲目。在真人版影片中雖然沒有音樂劇那樣的效果,但音樂、歌舞與情節還是緊密結合。如歌唱曲目歌詞都比較簡潔,有現代節奏、現代韻律,其中的音樂有“以音行事”的特點,即音樂有行動性,推動情節發展。舞蹈安排在合唱曲目中,如加斯頓等在啤酒館的舞蹈場面、暴民之歌等都載歌載舞,富有造型美。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今時代是視覺霸權,聽覺淪喪的時代。我們日常生活周圍太多的噪音,而且視覺宰製了人們日常的大部分時間。一般來說視覺偏理性,聽覺偏感性。聽覺能消弭空間距離,無形中跨越溝通的藩籬。讓原初聽覺回歸,正是打破越來越封閉的年輕宅男宅女們內心的一劑良藥——雖然人們也聽音樂,但多是戴著耳機聽,聽覺被變異為私人事件。

第三,其反覆運算速度恰到好處。迪士尼產品的更新,就像一顆大樹的生長,這棵樹長了片新葉子,可能無人注意,等到繁花滿枝,人們才驚豔不已。不疾不徐的產品創新節奏的把控,是迪士尼持續吸金的秘訣之一。有粉絲表示,就是喜歡真人版對動畫版影片的複刻,在他們的記憶深處,《美女與野獸》動畫版保存了他們生命早期的意象,現在有真人版出來重溫過去是美妙的。而實際上真人版情節上有所補充。如野獸帶美女回到她兒時的巴黎,凸顯了兩人的相同點:早年都失去了母愛,都很孤單。這種改動讓兩人的感情轉變顯得更可信。其旗下的公主系列,也隨著如今女權運動等方興未艾,從過去的被動型到真人版美女的勇敢、獨立形象轉變。可見,在世界觀設定上,迪士尼緊隨年輕觀眾的心態與品位。

第四,這架機器處在一個矩陣中,互為呼應,最大限度地築起利潤防護牆。如迪士尼電影中的城堡,可以為迪士尼公園產品提供美譽度,其中的各種小元件以擬人化的方式展現了其豐富的物質文化景觀。動畫電影、音樂劇、真人電影等搭建的產品護城河,保證了迪士尼能收割最豐厚的利潤。

國內影業:文化更新任重道遠

國內電影業近年陷入票房停滯不前的困局。天價片酬、編劇水準低下、票房造假等現象,在資本大規模介入電影工業後反而愈演愈烈。當前,一部分資本企圖通過並購獲得核心資源,以萬達在海外並購院線、入股知名電影公司為代表,另一部分則選擇與大的製作公司合資,以東方夢工廠為代表。但後者最近被曝出其美國投資方、夢工廠動畫母公司康卡斯特計畫放棄持有的東方夢工廠45%股份。可見合資與並購之路並不順暢。

拋開技術層面,從文化深層來分析,國內電影產業到底在哪些地方存在短板?為什麼我們在這些童話IP面前像個太監?

首先,文化底色不同造成世界觀設定能力有差距。具體到《美女與野獸》,迪士尼編劇突出了童話的罪與罰、成長與尋找真愛等西方文化中常見的文化符號。在作品造型等設計中加入爵士樂等現代感十足的音樂、舞蹈,使作品有現代感。反觀我們的文化,女性形象設計的出路要麼是嫦娥、織女等寂寞廣袖冷,要麼是潘金蓮這樣被汙名化。常規的女人都是裹了小腳,足不出戶,活動空間很小。貧民家的女兒被迫成為富人的小妾,這樣現實版的美女與野獸應該很常見,但卻很難演繹出平等權利下的真愛。中國古代文化中魔幻的成分也不少,但女性多被設定為狐媚的妖精,以吸取男精完成自身修煉為目的。

但遇到難題不能怪祖宗。關鍵在於編劇如何重新組裝既有的文化構件,打造一批有現代感的頭部內容,使之服從現實表達的需要。在這方面,迪士尼電影的編劇給我們很好的示範。《美女與野獸》早期童話其實也有男權色彩在裡面,女兒救父親是把自己作為商品一樣去交換,而野獸與美女相愛也有利用對方恢復人身的企圖。但編劇嫁接現代基因後完成了電影主題的飛躍。就以魔幻色彩而言,聊齋故事中就有不少有趣的小鏡頭可用。

其次,我們文化生產者廣田自荒、自廢武功,心態上遮罩了很多可以借鑒的文化傳統。以上面提到的聽覺文化為例,麥克盧漢等曾經指出,中國文化是聽覺為主的文化。以前的人接觸資訊都是聽覺為主,如聽戲、聽評書。古代戲曲保留了巨量的聲音景觀,但我們電影製作中能做到像《美女與野獸》這樣大量運用聽覺資源的卻很少。可能在潛意識裡,我們並不善於把聽覺資源用到公共媒介的表達中。生書熟戲,說的是說書儘量用新鮮的材料,而人們對熟悉的戲劇情節卻並不在意,只要能提供足夠優美的舞臺效果,戲曲IP可以多次利用。迪士尼恰恰深諳此道。

當然,古代的聽覺資源多以壓抑的、單向度的方式被保存,也增加了利用的難度。有研究者提出,《金瓶梅》小說中偷聽的場景很常見。造成這種被動聽覺文化為主的原因,一是古代讀書人少,手工藝人傳授技術多是口耳相傳,就是講經書也是以聽為主;二是古代公共活動空間不足,人們多在茶館等熱鬧場所私下交流,言論自由不足,身體語態上多是洗耳恭聽。

另外,中國的文化品種多是富人掌中玩物,缺乏公共氣質。如徽班進京形成京劇,就是給權貴階層祝壽等時候表演的。佛教、道教等都是投靠當權者獲得庇護,其中從事文化生產者自然眼睛朝上,不接地氣。書法、繪畫等文化品種更是如此,這種藝術發展愈精深,就愈發走向死胡同。而西方的戲劇作者如莎士比亞自己當演員,做劇場經理,為市民階層服務。國內電影投資不少是地產商、各種二代出於玩票心理做出的決策,其可持續性有待觀察。國外富豪也資助文化人,但相對來說受助者能保持一定獨立性。這其中,教權為對抗王權也提供了相當緩衝空間,中國則沒有這種機制。

《美國隊長3》則以11.53億美元拿下全球票房年冠軍。其在國內票房也優勢突出,去年迪士尼影片在內地票房近64億,表現最好的動畫片《瘋狂動物城》報收15.3億,高居票房第二位,並且有5部影片進入去年票房排行榜前20位。

這等市場表現,誠可謂“舌底生蓮者,不能窮其狀,燈前取影者,不能為之圖”。下面我們以此次《美女與野獸》為例,剖析其吸金神器的內部構造。

首先,這架機器有精准的瞄準系統。真人版《美女與野獸》不打無準備之戰,其主要瞄準的就是看1991年動畫版《美女與野獸》成長起來的新一代。20多年過去了,其粉絲開始離開學校步入社會,開始面對買房換工作等艱難選擇,婚戀問題也擺上案頭。而《美女與野獸》可視為一部反映成長題材的影片,正如女主角片中所吐露的:“成長了卻還迷茫”。影片中美女在小鎮人們看來有點怪,而野獸因自私遭到懲罰,也可看成是成長過程中遇到心魔,他們都有需要面對的人生難題。這一題材恰好掃描到新一代的心態地圖。

這些新一代還有個特點,他們恰好是習慣了動畫、漫畫、遊戲、小說為主導的消費文化的群體,即二次元用戶,隨著年齡成長,他們逐漸變為泛二次元用戶。據CNNIC發佈的資料,截至2016年6月國內線民20-29歲年齡段比例為30.4%。當前泛二次元用戶正好集中在20-40歲。業內預計到今年泛二次元用戶將達2.26億。瞄準這些熟悉動畫文化的用戶,對原有的IP進行再開發,對迪士尼來說再正常不過。迪士尼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其2015年3月開畫的《灰姑娘》真人版,截至當年4月累計票房4.45億。

其次,這架機器有“聽覺”。真人版影片做到了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影片保留了動畫版突出的音樂特色,在主要情節的開頭、高潮時點都有歌曲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動。有觀眾吐槽看得都睡著了,但善於欣賞的人還是會被其富有感染力的聽覺景觀擊中。這一藝術特色與《美女與野獸》音樂劇遙相呼應。1994年登陸百老匯的該音樂劇持續演出了13年,其上下幕共有20個曲目。在真人版影片中雖然沒有音樂劇那樣的效果,但音樂、歌舞與情節還是緊密結合。如歌唱曲目歌詞都比較簡潔,有現代節奏、現代韻律,其中的音樂有“以音行事”的特點,即音樂有行動性,推動情節發展。舞蹈安排在合唱曲目中,如加斯頓等在啤酒館的舞蹈場面、暴民之歌等都載歌載舞,富有造型美。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今時代是視覺霸權,聽覺淪喪的時代。我們日常生活周圍太多的噪音,而且視覺宰製了人們日常的大部分時間。一般來說視覺偏理性,聽覺偏感性。聽覺能消弭空間距離,無形中跨越溝通的藩籬。讓原初聽覺回歸,正是打破越來越封閉的年輕宅男宅女們內心的一劑良藥——雖然人們也聽音樂,但多是戴著耳機聽,聽覺被變異為私人事件。

第三,其反覆運算速度恰到好處。迪士尼產品的更新,就像一顆大樹的生長,這棵樹長了片新葉子,可能無人注意,等到繁花滿枝,人們才驚豔不已。不疾不徐的產品創新節奏的把控,是迪士尼持續吸金的秘訣之一。有粉絲表示,就是喜歡真人版對動畫版影片的複刻,在他們的記憶深處,《美女與野獸》動畫版保存了他們生命早期的意象,現在有真人版出來重溫過去是美妙的。而實際上真人版情節上有所補充。如野獸帶美女回到她兒時的巴黎,凸顯了兩人的相同點:早年都失去了母愛,都很孤單。這種改動讓兩人的感情轉變顯得更可信。其旗下的公主系列,也隨著如今女權運動等方興未艾,從過去的被動型到真人版美女的勇敢、獨立形象轉變。可見,在世界觀設定上,迪士尼緊隨年輕觀眾的心態與品位。

第四,這架機器處在一個矩陣中,互為呼應,最大限度地築起利潤防護牆。如迪士尼電影中的城堡,可以為迪士尼公園產品提供美譽度,其中的各種小元件以擬人化的方式展現了其豐富的物質文化景觀。動畫電影、音樂劇、真人電影等搭建的產品護城河,保證了迪士尼能收割最豐厚的利潤。

國內影業:文化更新任重道遠

國內電影業近年陷入票房停滯不前的困局。天價片酬、編劇水準低下、票房造假等現象,在資本大規模介入電影工業後反而愈演愈烈。當前,一部分資本企圖通過並購獲得核心資源,以萬達在海外並購院線、入股知名電影公司為代表,另一部分則選擇與大的製作公司合資,以東方夢工廠為代表。但後者最近被曝出其美國投資方、夢工廠動畫母公司康卡斯特計畫放棄持有的東方夢工廠45%股份。可見合資與並購之路並不順暢。

拋開技術層面,從文化深層來分析,國內電影產業到底在哪些地方存在短板?為什麼我們在這些童話IP面前像個太監?

首先,文化底色不同造成世界觀設定能力有差距。具體到《美女與野獸》,迪士尼編劇突出了童話的罪與罰、成長與尋找真愛等西方文化中常見的文化符號。在作品造型等設計中加入爵士樂等現代感十足的音樂、舞蹈,使作品有現代感。反觀我們的文化,女性形象設計的出路要麼是嫦娥、織女等寂寞廣袖冷,要麼是潘金蓮這樣被汙名化。常規的女人都是裹了小腳,足不出戶,活動空間很小。貧民家的女兒被迫成為富人的小妾,這樣現實版的美女與野獸應該很常見,但卻很難演繹出平等權利下的真愛。中國古代文化中魔幻的成分也不少,但女性多被設定為狐媚的妖精,以吸取男精完成自身修煉為目的。

但遇到難題不能怪祖宗。關鍵在於編劇如何重新組裝既有的文化構件,打造一批有現代感的頭部內容,使之服從現實表達的需要。在這方面,迪士尼電影的編劇給我們很好的示範。《美女與野獸》早期童話其實也有男權色彩在裡面,女兒救父親是把自己作為商品一樣去交換,而野獸與美女相愛也有利用對方恢復人身的企圖。但編劇嫁接現代基因後完成了電影主題的飛躍。就以魔幻色彩而言,聊齋故事中就有不少有趣的小鏡頭可用。

其次,我們文化生產者廣田自荒、自廢武功,心態上遮罩了很多可以借鑒的文化傳統。以上面提到的聽覺文化為例,麥克盧漢等曾經指出,中國文化是聽覺為主的文化。以前的人接觸資訊都是聽覺為主,如聽戲、聽評書。古代戲曲保留了巨量的聲音景觀,但我們電影製作中能做到像《美女與野獸》這樣大量運用聽覺資源的卻很少。可能在潛意識裡,我們並不善於把聽覺資源用到公共媒介的表達中。生書熟戲,說的是說書儘量用新鮮的材料,而人們對熟悉的戲劇情節卻並不在意,只要能提供足夠優美的舞臺效果,戲曲IP可以多次利用。迪士尼恰恰深諳此道。

當然,古代的聽覺資源多以壓抑的、單向度的方式被保存,也增加了利用的難度。有研究者提出,《金瓶梅》小說中偷聽的場景很常見。造成這種被動聽覺文化為主的原因,一是古代讀書人少,手工藝人傳授技術多是口耳相傳,就是講經書也是以聽為主;二是古代公共活動空間不足,人們多在茶館等熱鬧場所私下交流,言論自由不足,身體語態上多是洗耳恭聽。

另外,中國的文化品種多是富人掌中玩物,缺乏公共氣質。如徽班進京形成京劇,就是給權貴階層祝壽等時候表演的。佛教、道教等都是投靠當權者獲得庇護,其中從事文化生產者自然眼睛朝上,不接地氣。書法、繪畫等文化品種更是如此,這種藝術發展愈精深,就愈發走向死胡同。而西方的戲劇作者如莎士比亞自己當演員,做劇場經理,為市民階層服務。國內電影投資不少是地產商、各種二代出於玩票心理做出的決策,其可持續性有待觀察。國外富豪也資助文化人,但相對來說受助者能保持一定獨立性。這其中,教權為對抗王權也提供了相當緩衝空間,中國則沒有這種機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