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唐太宗是怎麼把《蘭亭集序》弄到手的?看看這幅畫就知道了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中國行書的絕代佳作, 代表了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也是歷代書法愛好者的崇拜物件。 長期以來, 學界盛行的說法是, 《蘭亭集序》被視之為神品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後帶進了昭陵, 作為殉葬品永絕於世。 詩人陸游還為此有詩曰:“繭紙藏昭陵, 千載不復見”, 為此歎息不已。

唐太宗推崇王羲之, 尤愛蘭亭序。 他究竟是如何得到《蘭亭集序》的?答案是用計智取到手的。 遼寧省博物館現藏有一副畫——《蕭翼賺蘭亭圖》, 就是講的這個故事。 這幅畫的創作者是唐朝畫家閻立本, 他與唐太宗是同一時代人, 所以具有相當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另外, 唐代何延之所撰的《蘭亭始末記》一文中也記載了“蕭翼計賺蘭亭”的故事。

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 唐太宗最喜歡的就是王羲之的書法, 收集蘭亭序是唐太宗的終極夢想。 皇帝想打聽東西自然不是難事,

很快他就知道了《蘭亭序》的下落。 原來, 《蘭亭集序》傳到王羲之的後代智永時, 由於智永出家當了和尚, 臨終時將它傳給弟子辯才。 辯才擅長書畫, 將《蘭亭集序》珍藏在梁間暗龕之中。 唐太宗於是叫來辯才, 想方設法謀取, 但辯才只是裝憨作癡, 始終不露真情, 唐太宗無奈只好放辯才回去。

唐太宗想找個聰明有計謀的人, 從辯才那裡設法將《蘭亭集序》取來。 尚書右僕射房玄齡就推薦了監察禦史蕭翼, 蕭翼是梁元帝蕭繹的曾孫, 為人狡黠多詐。

蕭翼扮成一個窮書生, 帶著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獻之)的一些雜帖拜訪辯才, 同他交了朋友。 兩人經常飲酒賦詩, 評論二王書畫, 在酒酣耳熱之時, 辯才終於透露出他藏有《蘭亭集序》的真本。

蕭翼使辯才視他為朋友而失去警覺, 將蘭亭真跡置於桌案之上, 不再放回梁間暗龕。 一天, 蕭翼知道辯才外出, 便潛入僧房, 盜走了蘭亭真跡, 然後來到地方官處, 亮明瞭身份, 說明了事由, 並讓人去請辯才。 辯才聽說禦史召見, 連忙趕來, 一看這位禦史就是自己的好朋友蕭翼, 再一聽聖旨, 知道《蘭亭集序》已被偷走, 當時就驚倒在地。 辯才因為這件事驚怒攻心, 深感愧對先師, 一年多後, 辯才就去世了。

唐太宗從辨才和尚那裡得到《蘭亭集序》真跡之後十分高興, 將其視為神品, 令當時的書法名家趙模、馮承素等人臨摹數本, 分賜給他的親貴近臣。 唐太宗生前對《蘭亭集序》愛不釋手, 曾多次題跋, 死後又將其隨葬。 因此, 這“天下第一行書”長埋地下,

後世所傳都是歷代書法家的摹仿之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