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傅山的行草書法世界

傅山行草書法筆勢雄奇, 連綿飛動, 起伏迭宕, 字間連帶自然, 表現出生氣鬱勃的宏大氣勢。 結字不求工穩, 單個字顯得欹側不穩, 然通幅觀之, 氣韻生動, 結構自然, 字形大小的變化更增加了作品的生動性和躍動感, 給人以樸拙遒美之感。 草書書法作品流宕不羈, 洶湧澎湃, 氣勢逼人、巍巍浩蕩。

傅山草書《草書五言古詩立軸》

綾本縱201.5cm, 寬50.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軸書錄五言古詩一首, 用膜乾渴, 飛白之筆居多, 字型欹正自然, 章法不落俗套, 佈局平穩, 行筆奔放自如。

釋文:娟娟青柳外, 春山與爭姿。 組之以青雲, 句嫩不勝思。 心目亦何極, 收視而置之。 三韻十二章之一書為惠介文兄粲。 僑老傅真山。

傅山書法作品《草書立軸》

傅山這幅草書, 天馬行空, 如此的絢麗燦爛。 他的詩句, 風雲飛動, 姿態翩翩, 線條纏綿縈回, 無起無止, 如古藤盤繞, 時而筆斷意聯, 顧盼生姿。 他的每一個字亂頭粗服, 不可羈勒, 卻又天真爛漫, 有著如此令人心神不安的美。 從“城郭休還”、“哀猿啼處”的黍離之悲, 到“滄江白日漁樵語, 日暮歸來雨滿衣”的明淨的心靈, 傅山的整幅草書充滿了精神上的自由, 沉靜的美。

傅山(1607-1684), 字青主, 別署公之它、石道人等, 明亡後出家。

山西陽曲縣西村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書畫家、名醫。 著有《傅青主女科》, 為我國中醫婦科典籍, 至今有重要臨床價值。 傅山研究《公孫龍子》 , 還是個邏輯學家, 他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草書。 傅山著名的書法美學觀“四甯四毋”, 即“甯拙毋巧, 甯醜毋媚, 甯支離毋輕滑, 甯真率毋安排。 ”

山西太原, 傅山的“紅葉西村”美景不再。 只有傅山祖父主持修建的永祚寺雙塔, 鶴立於玻璃幕牆、馬賽克龐大的建築群中, 它的溫情、美、古老建築的人文關懷感動著我們。 明代牡丹花樹在塔前開放, 妖嬈無比。 暮色將臨的天空, 蝙蝠一群群飛來。 而一百隻銅風鈴響起來了, 風鈴上系著的紅布, 暗紅的碎片在風中飄舞。 這來自明代萬曆年的聲音, 古老的、銷魂的聲音,

傅山聽過的聲音。 幾百年來, 不停的聲音。

傅山《草書七絕立軸》

綾本 縱175釐米、橫46釐米。

釋文:絳雪花開靈鎖寒, 仙風吹響碧。 款書:書為振翁先生政。 傅真山。 鈐印:「傅山之印」(白文方印)

賞析:傅山此幅書法, 再起首的數筆, 自然地運用漲墨, 而毛筆的含墨量較少後,

線條變細, 墨色變淡, 自然和起首數筆形成, 濃淡粗細的對比。 在字形上, 布採取減省筆劃的穿插, 而是以左歪右斜的不平衡的搭配, 維持了單字的平衡感。 在筆劃線條上, 呈現出運筆的鬆活, 以及線條的圓通。 這樣的總體書風呈現, 是傅山的「天倪」觀與篆隸書法學習的結果。 「天倪」出於《莊子》一書, 表達天然之均衡, 反映到書法上, 即是強調書寫時的自然性, 無法以人巧的刻意安排來達成。 而傅山在篆、隸、八分的上古書法中, 看到了運筆圓轉的活潑性。 對傅山而言,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神至而筆至, 即使筆不至而神至, 這也是傅山所欣賞的藝術表現。 因此傅山的立軸大字書跡, 強調書寫時自然流露出的整體氣勢, 而非點畫的刻意安排。

傅山書法欣賞《草書軸》

行書詩軸 縱158.5釐米、橫48.5釐米。絹本 江蘇常熟博物館藏

釋文:竹涼侵臥內,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具無。暗飛螢自炤,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裡,空悲清夜狙。

傅山書法作品《行草詩軸》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園林十首之一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

釋文: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穀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老來幽興足,未惜馬蹄遙。

傅山《行草詩》

絹本 縱203釐米 橫45釐米 日本藏

釋文:月黑一線白,林底林端縈。木新信石路,只覺芒鞵[鞋]平。雲霧遮不斷,禽獸蹂不奔。侶伴任前後,不讓亦不爭。樵徑一章。傅山。

傅山書法《七言詩》

規格:200.5X50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釋文:龍王社鼓鬧村雩,拋卻殘書也扶杖。愁無角抵酬花眼,誰好鏖糟俯灶觚。傅山。

傅山書法作品《早起非真健詩》

綾本 256.7X56.7cm 上海博物館藏

傅山的草書正是在王鐸草書的基礎上,加以發揮,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在書法上有一段著名的論斷:“甯拙毋巧,甯醜毋媚,甯支離毋輕滑,甯真率毋安排。”此件草書軸為其代表風格,

釋文:早起非真健,研頭枕似杈。空心微乞酒,不寐總仇茶。脆妒經霜棗,涼憐帶月瓜。掀窗試眼鏡,破句入楞枷。傅山。

傅山書法欣賞《東海倒座崖詩軸》

縱180釐米 橫62釐米 晉祠博物館藏

釋文:關窗出海雲,著被裹秋皓。半夜潮聲來。

傅山書法欣賞《草書五言詩》 軸 絹本 縱200.8 橫46.5釐米

草書五言詩一首。凡三行42字。“精廬不住子,…時時聞異香。傅山”。

氣勢連貫而錯落變化,用筆以圓為主,點畫牽連甚多。二、三字綴結不斷,顯得茂密雄強且富於節奏。

傅山行書書法《行書五言詩》

綾本 縱227釐米,橫60.8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軸為一五言詩軸,未署年月,據其書法風格而言,應為中年所書。

傅山書法欣賞《自作五言律詩》

恣意揮灑和氣勢澎湃的草書詩軸是傅山自作的五言律詩,在這軸書作中,我們感受到整體恣意揮灑、氣勢澎湃,從點畫形態到章法佈局,都不受任何成法制約,在迅疾飛舞的線條中,處處表現出隨機應變的創造欲望和顛狂不羈的人格力量。

儘管傅山對傳統技法和審美規範的理解、把握乃至發揮,遠不及王鐸那樣純粹和細緻,但他以強烈的人格感染力和橫掃千軍、唯我獨尊的洶湧氣勢,掩蓋了自己在技法上的單調和不足。

傅山書法作品《草書七言詩》

鈐印:傅山印

釋文: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澗棋。何人書破蒲葵扇,卻著南塘移樹時。

按語:傅山是明清易代時慷慨節義之士,曾為抗清而入獄。康熙開博學鴻儒科,強傅山進京,他抵死不下轎。其倔強傲岸,大義凜然的氣概,在他筆底每每得以流露得以發洩。當然,要心手兩暢,光有激越的情緒而沒有對筆法的熟練掌握便只可能走向流滑霸燥。傅山的傲然正氣,他的滿腹經綸,他超越時風的審美情操,與他貫穿一生的書法實踐恰到好處地融和一氣,於是意到筆隨,心手兩暢,使後之讀者不只可欣賞到他點劃構成之美,更可越數百年而仰視其亮節高風,感觸其一腔豪氣,親炙其書卷情味。讀這幅書法,你一定能領悟到風掃落葉般的生命快感,以及直面世艱,執著向上的大家風骨。面對它,你不會消沉。

題識:傅山書。

鑒藏印:收藏印二方

傅山草書書法《草書乾坤惟此事五言詩》

規格:122.4×51.7cm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乾坤惟此事,不論古於今。一盞酡雙白,三春草寸心。中山兔筆在,大醉渾淪尋。儉食中丞舊,家聲漢代蔭。杯深雲月戀,綵舞雀翎浸。世界茲難壞,和同涉入吟。慶壽詩為旭翁老年丈勸觴。僑黃老人、舊年家弟傅山。

傅山草書《讀南宋渡後諸史傳》

綾本 149×50cm 山西博物館藏

釋文:讀南宋渡後諸史傳,真所謂箭頭不快,努折箭杆。細澤李伯紀,何其不似南人用心也。鞠躬盡瘁,武侯後謹見。山。

傅山《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詩》

綾本 186.5×52cm 重慶三峽博物館藏

釋文: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清老詞宗,傅山。

傅山書法欣賞《摘得紅梨葉詩》

絹本 168×47cm 山西省博物館藏

釋文:摘得紅梨葉,薰作甜梨香。山齋一清供,聞性帶霜嘗。真山。

草書三行以上者,最忌中間空曠,稍有不慎,便是鼓症。因而一般作品中間多為繁密,所謂中氣十足。傅山此作打破常態,中行上一“齋”字右豎較長,“聞”“性”二字之間字距較大,似有中空之感。但由於傅山將“齋”字右豎作波形處理,“聞”“性”二字長絲映帶,使中空感漸失。

傅山書法欣賞《王公昨夜詩》

絹本 159×46cm 山西省博物館藏

釋文:王公昨夜得霜裘,又與靈妃賭帶鉤。戲得紫壺三醖酒,一時飛上九重樓。山書。

此軸為傅山晚年所作。用筆以中鋒為主,兼施側鋒,提按自如,跌宕有致,結體行草相間,滿篇或斷或連,一氣呵成。

傅山書法欣賞《草書軸》

行書詩軸 縱158.5釐米、橫48.5釐米。絹本 江蘇常熟博物館藏

釋文:竹涼侵臥內,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具無。暗飛螢自炤,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裡,空悲清夜狙。

傅山書法作品《行草詩軸》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園林十首之一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

釋文: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穀口舊相得,濠梁同見招。老來幽興足,未惜馬蹄遙。

傅山《行草詩》

絹本 縱203釐米 橫45釐米 日本藏

釋文:月黑一線白,林底林端縈。木新信石路,只覺芒鞵[鞋]平。雲霧遮不斷,禽獸蹂不奔。侶伴任前後,不讓亦不爭。樵徑一章。傅山。

傅山書法《七言詩》

規格:200.5X50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釋文:龍王社鼓鬧村雩,拋卻殘書也扶杖。愁無角抵酬花眼,誰好鏖糟俯灶觚。傅山。

傅山書法作品《早起非真健詩》

綾本 256.7X56.7cm 上海博物館藏

傅山的草書正是在王鐸草書的基礎上,加以發揮,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在書法上有一段著名的論斷:“甯拙毋巧,甯醜毋媚,甯支離毋輕滑,甯真率毋安排。”此件草書軸為其代表風格,

釋文:早起非真健,研頭枕似杈。空心微乞酒,不寐總仇茶。脆妒經霜棗,涼憐帶月瓜。掀窗試眼鏡,破句入楞枷。傅山。

傅山書法欣賞《東海倒座崖詩軸》

縱180釐米 橫62釐米 晉祠博物館藏

釋文:關窗出海雲,著被裹秋皓。半夜潮聲來。

傅山書法欣賞《草書五言詩》 軸 絹本 縱200.8 橫46.5釐米

草書五言詩一首。凡三行42字。“精廬不住子,…時時聞異香。傅山”。

氣勢連貫而錯落變化,用筆以圓為主,點畫牽連甚多。二、三字綴結不斷,顯得茂密雄強且富於節奏。

傅山行書書法《行書五言詩》

綾本 縱227釐米,橫60.8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軸為一五言詩軸,未署年月,據其書法風格而言,應為中年所書。

傅山書法欣賞《自作五言律詩》

恣意揮灑和氣勢澎湃的草書詩軸是傅山自作的五言律詩,在這軸書作中,我們感受到整體恣意揮灑、氣勢澎湃,從點畫形態到章法佈局,都不受任何成法制約,在迅疾飛舞的線條中,處處表現出隨機應變的創造欲望和顛狂不羈的人格力量。

儘管傅山對傳統技法和審美規範的理解、把握乃至發揮,遠不及王鐸那樣純粹和細緻,但他以強烈的人格感染力和橫掃千軍、唯我獨尊的洶湧氣勢,掩蓋了自己在技法上的單調和不足。

傅山書法作品《草書七言詩》

鈐印:傅山印

釋文: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澗棋。何人書破蒲葵扇,卻著南塘移樹時。

按語:傅山是明清易代時慷慨節義之士,曾為抗清而入獄。康熙開博學鴻儒科,強傅山進京,他抵死不下轎。其倔強傲岸,大義凜然的氣概,在他筆底每每得以流露得以發洩。當然,要心手兩暢,光有激越的情緒而沒有對筆法的熟練掌握便只可能走向流滑霸燥。傅山的傲然正氣,他的滿腹經綸,他超越時風的審美情操,與他貫穿一生的書法實踐恰到好處地融和一氣,於是意到筆隨,心手兩暢,使後之讀者不只可欣賞到他點劃構成之美,更可越數百年而仰視其亮節高風,感觸其一腔豪氣,親炙其書卷情味。讀這幅書法,你一定能領悟到風掃落葉般的生命快感,以及直面世艱,執著向上的大家風骨。面對它,你不會消沉。

題識:傅山書。

鑒藏印:收藏印二方

傅山草書書法《草書乾坤惟此事五言詩》

規格:122.4×51.7cm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乾坤惟此事,不論古於今。一盞酡雙白,三春草寸心。中山兔筆在,大醉渾淪尋。儉食中丞舊,家聲漢代蔭。杯深雲月戀,綵舞雀翎浸。世界茲難壞,和同涉入吟。慶壽詩為旭翁老年丈勸觴。僑黃老人、舊年家弟傅山。

傅山草書《讀南宋渡後諸史傳》

綾本 149×50cm 山西博物館藏

釋文:讀南宋渡後諸史傳,真所謂箭頭不快,努折箭杆。細澤李伯紀,何其不似南人用心也。鞠躬盡瘁,武侯後謹見。山。

傅山《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詩》

綾本 186.5×52cm 重慶三峽博物館藏

釋文: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清老詞宗,傅山。

傅山書法欣賞《摘得紅梨葉詩》

絹本 168×47cm 山西省博物館藏

釋文:摘得紅梨葉,薰作甜梨香。山齋一清供,聞性帶霜嘗。真山。

草書三行以上者,最忌中間空曠,稍有不慎,便是鼓症。因而一般作品中間多為繁密,所謂中氣十足。傅山此作打破常態,中行上一“齋”字右豎較長,“聞”“性”二字之間字距較大,似有中空之感。但由於傅山將“齋”字右豎作波形處理,“聞”“性”二字長絲映帶,使中空感漸失。

傅山書法欣賞《王公昨夜詩》

絹本 159×46cm 山西省博物館藏

釋文:王公昨夜得霜裘,又與靈妃賭帶鉤。戲得紫壺三醖酒,一時飛上九重樓。山書。

此軸為傅山晚年所作。用筆以中鋒為主,兼施側鋒,提按自如,跌宕有致,結體行草相間,滿篇或斷或連,一氣呵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