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鄭爽:如何在“成長逆境”中正確的“放飛自己”?

就喜歡這樣在轉角安靜的遇見你!

文|若初

直到昨天在電梯裡, 聽到一個姑娘對她朋友說:“你說鄭爽是不是瘋了呀?”那朋友答:“應該是的,

我感覺她精神有點不正常。 ”

對話聽到這裡, 我心裡咯噔一下, 感覺事情嚴重了。 回家立刻打開電腦詳細的查看相關資訊。

雖然我從來不熱衷於追星這些事情, 對明星只是保留一個“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態度, 但是看過鄭爽演的很多影視劇, 也斷斷續續知道她的一些成長經歷, 對她還是多了一份愛憐的感覺。 如今看見她處在這樣的境遇裡, 心中難免還是有些悲涼。

打開網頁, 她小號裡的長詩就跳出來, 如下:

小詩中畫風清奇, “放飛自我”的情懷躍然紙上。 讀著她寫的小詩, 你會心疼, 鎂光燈下閃閃發光的大明星, 其實和我們每一個普通的姑娘都一樣。 她也只是一個91年的小姑娘, 而已, 卻要在娛樂圈的名利場裡安身立命。

曾經在綜藝節目裡, 她就痛苦地告訴過她爸爸:“我根本就不適合娛樂圈。 ”

長久的壓制自己, 就會產生這樣的極端的“放飛自我”的方式。 這種成長障礙不單單發生在明星身上, 我們常人也會遇到這些問題。

琳琅從小就被家人寄予厚望, 在學業上父母有著很高的標準,

她也一直嚴格的要求自己, 的確得到了眾人的認可。 然而, 一個人並不是能夠一路順風順水的。 初高中可以, 但大學不見得就可以, 因為強中自有強中手。

當一個人一直處在順風順水的環境裡, 她是很難應對突然而來的逆境和變故的。 因為產生了落差, 自己又無法通過正確的方式去平衡這個落差, 久而久之, 就會對於這種努力平衡落差的心理產生抵抗, 就會逃避這個現實, 像鴕鳥將腦袋埋在沙堆裡, 安慰自己:為什麼我非要為別人的喜怒哀樂活著?為什麼我就不能真實在做自己?這種心理就很容易將人引向極端。

所以當琳琅在大學裡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時, 失去了長久以來的存在感時,

就會很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很難接受這樣的現實, 最終放棄了這種昂揚的鬥志, 而選擇庸庸碌碌、吃喝玩樂的方式來隨便度日。

每個人的成長, 都是在逆境中不斷地蛻變, 遇到全新的自己。 只是有些人的逆境來的早, 有些人來得晚, 有些人來的多, 有些人來的少。

每個人都想放飛自我, 展示最真實的自己, 以最真實的狀態來與這個世界相處。 因為用這樣坦誠的方式來生活於自身而言, 最為舒適。

但是, 我們卻處在一個受限制的環境裡, 我們處處受轄制, 受家人親戚的限制、受同學朋友的限制、受工作的限制、受身體健康的限制、受名利的限制等等。

這些都使我們不能照著自己的意願簡單的生活, 而必須顧忌很多的東西, 如果不能及時的排解這種桎梏的感覺, 很多人就只能淪為為別人而活, 為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活。

在周沖的文章裡, 她提到過和一個有名的導演之間的對話。

她問導演,為什麼那個明星曾經明明有很好的資源, 演技顏值都很線上, 如今卻只是一個浪跡在二三線的配角。

導演的回答我至今難忘。他說,因為人名氣大了,外界給的壓力就大了,而她自身又不會排解這種壓力,就只能通過消極的爆脾氣之類的方式去釋放,這樣自然就只能走下坡路了。

是啊,外界不會時時關注一個人內在的玻璃心,大眾想要的永遠都是呈現出來的結果,而不會顧到一個人是如何經歷這個過程的。

“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突破不了生活給自己的逆境,就只能在世界這放蕩的洪流中迷失墮落,喪去自己。學習在“成長逆境”中正確的“放飛自我”,是每一個成年人都必修的功課。

有多少人還對當年畢業找工作、找住處的日子刻骨銘心?從象牙塔里,帶著各種的不確定,就被時光推進了光怪陸離的社會裡。從此,風吹、日曬、雨淋、河沖,你心中的那幢房子倒塌了嗎?然後又是如何經歷種種的過程,重新塑造自己,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光線傳媒的劉同寫過兩本書【誰的青春不迷茫】和【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這兩本書在當年是暢銷書。可見,依然有很多人,希望能在“成長逆境”中找到“放飛自我”的正確打開方式。

那麼,如何在“成長逆境”中正確的“放飛自我”呢?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裡面寫道: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完全整理好。不要浪費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的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兒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包裝外殼,你會享受到它的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打造的禮物。

所以,要突破這種“成長逆境”而“放飛自我”,就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接受事實。

已經發生的事情就是發生了,不要批判、不要抗拒,而安靜下來去接納這個事實,讓這種能量自然地流露出來,不要壓抑。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消化。

楊冪曾經在一個採訪中提到,每一次她在遇到困境的時候,就會給自己兩天時間。

主持人問她,是給自己時間想辦法來解決嗎?她說,不是,是接受它。我會給自己兩天時間和自己對話:

這件事情還能改變嗎?

不能!

你心裡難受嗎?

難受!

給你兩天時間你可以接受嗎?

可以!

···

她就是用這種與自我對話的方式來突破這種困境的轄制,而為自己重新開路往下走。

我們是成年人,不是巨嬰,應該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與自己和平相處。

因為事實最大,已經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你不接受,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牆壁,而希望能把它打開。無濟於事,徒勞無功呀。

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你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

而且,正因為你能把能量充分關注於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景。

第二,認識一個現象:所有的困境都是化了妝的祝福

自己雖然置身於困境,但是在這樣的認知裡,人就能將這個困境看作對自己的一次歷練。經過了這個過程,再回頭看,你就會發現命運所之於你的是何等的饋贈。

第三,放下潛意識裡的身份認同,發現真實的自己

什麼是身份認同?就是外界會對你這個人下一個定義,你會以為自己應該是怎樣怎樣的,然後就會照著這樣的設定去生活。比如,你覺得父母是讓你讀書上很好的大學,你就會在這種身份下放下自己的一切愛好,以及對外界的感知,好像活著只是為了讀好書,上好的大學。

所以,我們要放下這種身份認同,反而要看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哪些東西是自己根本不需要而是外界強加給自己的。當我們放下外界給自己的那些重擔以後,反而能夠輕鬆地上路。當我們的精力從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裡抽出來時,我們便能集中精力做自己想要做的。

當我們20幾歲的時候,我們的人生因為擁有太多的選擇,而充滿了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一方面是機遇,另一方面也會成為我們的壓力,因為不知道自己的路往哪裡走,害怕自己的青春在迷茫中消耗殆盡。

所以我們潛意識裡會對人生中的很多突發變故有種恐懼感,因為我們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這種變故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衝擊。

但是害怕和恐懼是沒有用的,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這樣的思維方式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死局。所以,整裝待發,收拾好心情,重新上路唄。

我們生而為人,絕不是在這世間白白的來一趟。生命本身就有它神聖的意義在裡面,只等我們去發現。

放飛自己的心理是可以有的,但需要有正確的方式來讓自己釋懷。

想要放飛自己,也要放飛出正能量的自己。

能與自己和諧相處的人,才能與世界和諧相處。

ps:

在【七月與安生】中,

林七月:你們想我過上的那種生活,現在都沒有了。對不起。

林七月媽:過得折騰點,也不一定不幸福,就是太辛苦。但其實,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是會辛苦的。

當時看著電影中的對白,我只是當作了臺詞,如今聽來,好像有些明白了,儘管心中萬分悲涼。

“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是會辛苦的”,這話聽著這麼刺耳,怎麼那麼像一句詛咒。

願我們都能突破人生的桎梏,遇見前方未知的自己。

導演的回答我至今難忘。他說,因為人名氣大了,外界給的壓力就大了,而她自身又不會排解這種壓力,就只能通過消極的爆脾氣之類的方式去釋放,這樣自然就只能走下坡路了。

是啊,外界不會時時關注一個人內在的玻璃心,大眾想要的永遠都是呈現出來的結果,而不會顧到一個人是如何經歷這個過程的。

“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突破不了生活給自己的逆境,就只能在世界這放蕩的洪流中迷失墮落,喪去自己。學習在“成長逆境”中正確的“放飛自我”,是每一個成年人都必修的功課。

有多少人還對當年畢業找工作、找住處的日子刻骨銘心?從象牙塔里,帶著各種的不確定,就被時光推進了光怪陸離的社會裡。從此,風吹、日曬、雨淋、河沖,你心中的那幢房子倒塌了嗎?然後又是如何經歷種種的過程,重新塑造自己,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光線傳媒的劉同寫過兩本書【誰的青春不迷茫】和【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這兩本書在當年是暢銷書。可見,依然有很多人,希望能在“成長逆境”中找到“放飛自我”的正確打開方式。

那麼,如何在“成長逆境”中正確的“放飛自我”呢?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裡面寫道: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完全整理好。不要浪費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的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兒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包裝外殼,你會享受到它的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打造的禮物。

所以,要突破這種“成長逆境”而“放飛自我”,就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接受事實。

已經發生的事情就是發生了,不要批判、不要抗拒,而安靜下來去接納這個事實,讓這種能量自然地流露出來,不要壓抑。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消化。

楊冪曾經在一個採訪中提到,每一次她在遇到困境的時候,就會給自己兩天時間。

主持人問她,是給自己時間想辦法來解決嗎?她說,不是,是接受它。我會給自己兩天時間和自己對話:

這件事情還能改變嗎?

不能!

你心裡難受嗎?

難受!

給你兩天時間你可以接受嗎?

可以!

···

她就是用這種與自我對話的方式來突破這種困境的轄制,而為自己重新開路往下走。

我們是成年人,不是巨嬰,應該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與自己和平相處。

因為事實最大,已經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你不接受,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牆壁,而希望能把它打開。無濟於事,徒勞無功呀。

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你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

而且,正因為你能把能量充分關注於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景。

第二,認識一個現象:所有的困境都是化了妝的祝福

自己雖然置身於困境,但是在這樣的認知裡,人就能將這個困境看作對自己的一次歷練。經過了這個過程,再回頭看,你就會發現命運所之於你的是何等的饋贈。

第三,放下潛意識裡的身份認同,發現真實的自己

什麼是身份認同?就是外界會對你這個人下一個定義,你會以為自己應該是怎樣怎樣的,然後就會照著這樣的設定去生活。比如,你覺得父母是讓你讀書上很好的大學,你就會在這種身份下放下自己的一切愛好,以及對外界的感知,好像活著只是為了讀好書,上好的大學。

所以,我們要放下這種身份認同,反而要看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哪些東西是自己根本不需要而是外界強加給自己的。當我們放下外界給自己的那些重擔以後,反而能夠輕鬆地上路。當我們的精力從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裡抽出來時,我們便能集中精力做自己想要做的。

當我們20幾歲的時候,我們的人生因為擁有太多的選擇,而充滿了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一方面是機遇,另一方面也會成為我們的壓力,因為不知道自己的路往哪裡走,害怕自己的青春在迷茫中消耗殆盡。

所以我們潛意識裡會對人生中的很多突發變故有種恐懼感,因為我們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這種變故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衝擊。

但是害怕和恐懼是沒有用的,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這樣的思維方式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死局。所以,整裝待發,收拾好心情,重新上路唄。

我們生而為人,絕不是在這世間白白的來一趟。生命本身就有它神聖的意義在裡面,只等我們去發現。

放飛自己的心理是可以有的,但需要有正確的方式來讓自己釋懷。

想要放飛自己,也要放飛出正能量的自己。

能與自己和諧相處的人,才能與世界和諧相處。

ps:

在【七月與安生】中,

林七月:你們想我過上的那種生活,現在都沒有了。對不起。

林七月媽:過得折騰點,也不一定不幸福,就是太辛苦。但其實,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是會辛苦的。

當時看著電影中的對白,我只是當作了臺詞,如今聽來,好像有些明白了,儘管心中萬分悲涼。

“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是會辛苦的”,這話聽著這麼刺耳,怎麼那麼像一句詛咒。

願我們都能突破人生的桎梏,遇見前方未知的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