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那些年蘇軾與王安石的詞與仇

說起來王安石和蘇軾兩個人, 大家都很熟悉, 他倆都是唐宋八大家裡的人物, 而且都以詞賦聞名於世, 都獲得過歐陽修的讚賞(當時歐陽修是作為大家是倆人的前輩), 按理來說倆人應該是惺惺相惜才對, 但是面對帝王政權, 文學詞賦已不能成為較為知己的元素。

王安石

不只是在政權上, 其實在詞賦文學上邊倆人也是不同的學派, 蘇軾代表的是古文運動, 而王安石代表的是臨川文學, 所以說倆人不能說是死對頭, 但是也不會成為好友。

蘇軾

說到蘇軾和王安石的“仇”還得從北宋政權上說起, 當時的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持新政, 熙寧三年(1070年), 王安石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位同宰相, 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新法, 開始大規模的改革運動。 所行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 歐陽修對青苗法有所批評, 且未執行。

歐陽修

而當時的蘇軾回家守孝三年回朝正趕到變法, 而當時的蘇軾的許多師友, 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 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 被迫離京。 朝野舊雨凋零, 蘇軾眼中所見, 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歐陽修和蘇軾

從此過上了顛沛流離的仕途生涯, 直至“烏台詩案”又遭變故, 出獄以後, 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 這個職位相當低微, 並無實權, 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

蘇軾到任後, 心情鬱悶, 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 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 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 于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 種田幫補生計。 “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所以說蘇軾和王安石兩位大家從詞友變為了政敵, 也算是一種“仇”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