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家連賠十五年的店,如今成了文化地標

誠品書店創始人、誠品集團董事長吳清友昨天突發心臟病去世, 享年67歲。 誠品被看做是商業、文化結合體的典範, 是臺北的文化地標之一。

吳清友曾說“沒有商業誠品不能活;可是沒有文化, 誠品也不想活了”。 作家龍應台說吳清友“把書店做成生活的美學、文化的指標, 和對心靈境界的堅持”。

1950年10月, 吳清友出生在台南的一個貧窮漁村。 長大後, 他當過老師、賣過廚具、投資過房地產和證券。 1989年3月, 他創辦誠品書店, 初期專賣藝術與建築類書籍。 後來, 依靠吳清友選書的眼光, 在讀者中口碑急劇上升, 被看做那個年代新思潮的引入者。

但是, 誠品書店頭15年都沒法賺錢, 是靠吳清友死扛扛過來的。 扭虧為盈之後, 吳清友把自己的經營方法總結為“五敢成功學”。

敢賭, 選最貴、最精華地段開店, 打破既有書店講坪效的經營法則;

敢貴, 優質服務不打價格戰, 訂價從來不是同業最低, 靠著良好的服務脫穎而出;

敢賠 , 堅持理想連賠十五年, 為消費者提供24小時閱讀空間, 增加用戶黏性;

敢低頭, 在面臨經營困境下開始關店計畫, 通過關閉、整合經營較差的書店, 開始轉虧為盈;

敢混血, 以書店為核心, 但同時發展商場的多元化經營。

大部分的人對於誠品的瞭解來自誠品書店, 其實誠品有書店和誠品生活兩部分。 書店部分有實體書店、網上書店、畫廊、電影院等。 誠品生活於2005年設立品牌, 2010年正式成立公司, 把商場、餐旅、不動產等項目的經營劃歸到誠品生活部分, 2012年3月上市。

和書店同步起家的是餐旅設備業務。 因為書店毛利較低, 因此多由餐旅設備用品獲利去補足書店虧損, 讓誠品書店在連續虧損25年仍可存續。 餐旅設備用品既有供應飯店、旅館及餐廳設備及相關用品, 提供規劃設計、銷售安裝、售後服務一系列規劃。 也開發自營餐飲品牌, 包括誠品酒窖、茶室等隱身在誠品幾間主題旗艦店中, 還在誠品書店中開了自營咖啡品牌eslite caf’e。

2014年, 吳清友的女兒吳旻潔接班誠品的公司事務。 誠品集團目前分為誠品與誠品生活兩大主體, 其中誠品以書店、畫廊等藝文產業為主, 誠品生活則以商場、餐旅為主體, 也是掛牌上市的公司, 吳清友雖然是兩個專案的董事長, 不過早已將經營權交棒給吳旻潔, 對外也由吳旻潔發言, 接班早已完成。

吳清友的商業觀

生命在事業之上, 心念在能力之上, 事業、工作, 都是你生命的道場。

要淬煉的不是事業的經營, 要淬煉的是心性, 因為KPI很容易比較, 但DNA很難追尋。

誠品是服務業。 但服務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服務的終極目標是精進自己、分享他人。

書店行業,大家都在講網路化、電商,但誠品講的是人和人之間、人和空間之間、人和書本之間、人和講座、表演等之間的互動。

一個企業真正的創新是在價值和理念部分。先求生存,再求領先,領先之後,有的人要成為產業的第一,而誠品希望讓顧客滿意。

書店行業,大家都在講網路化、電商,但誠品講的是人和人之間、人和空間之間、人和書本之間、人和講座、表演等之間的互動。

一個企業真正的創新是在價值和理念部分。先求生存,再求領先,領先之後,有的人要成為產業的第一,而誠品希望讓顧客滿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