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朝邑剪紙”傳承人李自樣:一把小剪刀,剪出萬千世界

渭南青年網(文:宋琳)7月20日, 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學院蒲公英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團調研組一行人來到大荔縣馮村鎮楊家莊,

走訪一位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朝邑剪紙”的傳承人——李自樣。

李自樣, 馮村鎮楊家莊3組一位66歲的村民, 自幼跟隨奶奶學習剪紙, 如今已有近50年的剪紙經驗。 行行出狀元, 剪紙也有大作為。 近年來, 由於她技術高超、德藝雙馨, 深受大家愛戴, 在大荔縣名氣漸盛。

自2014年起, 連續參加三屆由大荔縣文化館所承辦剪紙培訓班, 並於2015和2016年大荔縣所舉辦的剪紙比賽中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一名。 其作品在大荔縣風景區招商引資時作為禮品展示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 還曾經登上中央七套紀錄片《大荔說》;此外本人曾作為朝邑剪紙的傳承人參與《文化渭南》節目的錄製, 受大荔旅遊局的邀請參與設計大荔宣傳名片剪紙——《美麗大荔》。

花甲之年的李自樣老人已經兒女雙全、子孫滿堂, 不再為生活的經濟來源而發愁, 但出於對剪紙這門手藝的熱愛, 老人仍創新性地通過網路售賣自製的虎頭鞋, 同時在家製作花圈紮紙為周圍村落有需求的人提供便利。 李自樣在數十年的剪紙經歷中已經深刻地掌握“朝邑剪紙”的精髓。 據老人講, 在參加培訓的三年裡, 剪紙培訓過程強調最多的就是特色, 換言之就是“地域風格”——即保留朝邑剪紙源於同朝皮影戲中戲曲人物粗獷的神似而形不似、人物只保留側臉的特色, 傳承只屬於大荔的風格。

採訪中, 老人將自己裝裱好的作品拿出來向我們展示, 包括《明清上河圖》、《昭君出塞》、《三娘教子》、《壽》、《抓雞娃娃》、《五典坡》等, 並現場為隊員們演示剪紙過程。 李自樣老人的剪紙簡單樸素, 剪紙的剪刀刀片短小而鋒利、手把大而精緻, 真真是一雙巧手剪出千姿百態。

最後, 老人說:“現在的孩子們都不喜歡這些老東西了, 沒人學習, 剪紙就傳不下來, 現在商業價值也不高”。 她表示自己很希望能夠把老祖宗的東西留下來, 但是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果有機會她一定會培養自己的徒弟, 讓“朝邑剪紙”能夠傳承下去。

別致的裁剪,精巧的剪紙,對於這門手藝的熱愛,以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之路的探索,都是李自樣老人畢生的追求和心願。在她身上,保留著弘揚民族文化的傳統精神,同時也與時俱進,盡自己所能開拓發展的新理念。她通過手中的一把精緻的小剪刀,剪出萬千世界,踐行著自己的信仰和使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朝邑剪紙”的未來發力。(作者為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學院蒲公英志願者隊隊員)

別致的裁剪,精巧的剪紙,對於這門手藝的熱愛,以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之路的探索,都是李自樣老人畢生的追求和心願。在她身上,保留著弘揚民族文化的傳統精神,同時也與時俱進,盡自己所能開拓發展的新理念。她通過手中的一把精緻的小剪刀,剪出萬千世界,踐行著自己的信仰和使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朝邑剪紙”的未來發力。(作者為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學院蒲公英志願者隊隊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