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數學老師靠一部單車創業,年僅25歲,公司估值20億美金

去年至今, 互聯網與投資市場最火爆的項目無疑是共用單車, 從UBER開始, 各種共用的理念流入中國。 幾乎只要跟共用搭上邊的項目都大火特火,

而共用單車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3年, 一個北大的畢業生來到了中國的大西北, 他要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這片還非常貧瘠的土地, 青海大通縣東霞鎮。 跟大多數青年一樣, 他也懷揣夢想與激情, 這個年輕人叫戴威。 沒有人可以想到, 僅僅過了4年, 他就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90後之一。

那一年戴威跟隨著團中央支教團去了青海, 當了一年的數學老師。

對於戴威來說, 那一年過得異常艱苦。 那裡非常偏僻, 冬天最低零下25度, 沒有暖氣, 一天的伙食費只有3塊錢, 所以每天基本上就是拿著土豆蘸鹽吃。 此外, 由於水資源緊缺, 洗澡都是問題。

為了改善伙食和洗澡, 戴威和其他幾個支教的同學就買了自行車,

每到週末就騎車去城裡。 鄉鎮距西寧市區約57公里, 他們要騎3個小時。 在這樣的境遇下, 戴威深刻感受到“自行車真是個偉大的交通工具”。

2014年, 完成了支教的戴威回到了北大繼續讀碩士。 在戴威的生命中, 自行車是不可或缺的東西, 跟700bike的創始人張近東一樣, 他們都非常癡迷于這項運動。

2014年共用經濟大潮已經席捲了國內, 資本市場風起雲湧, 戴威也在琢磨著自己可以幹點什麼?

在一次吃飯時, 他得知師弟正在北大校友肖常興的唯獵資本實習, 而這位師弟告訴他唯獵資本剛募資到1.5億美金, 想找一些年輕人做早期投資。

戴威閒不住, 就拉攏了室友薛鼎等人, 想把在青海騎自行車旅行的經歷做成一個旅遊產品, 組織年輕人去青海、臺灣這樣的地方去騎行旅遊。

在師弟的引薦下他們去見了肖常興師兄, 然而, 他們見面聊了很多支教的經歷, 並沒有太多講到專案實施的內容, 肖常興就憑“支教”這一點就打算投資他們100萬元。

戴威是處女座, 做事細緻, 考慮周全, 這樣草率的決策令他十分詫異。

回來的路上, 他和他的夥伴一起討論該不會是碰到騙子了吧, 心裡一直存疑。 後來他們又去見了幾次肖常興師兄, 打消疑慮後, 決定接受這100萬元開始創業, 創辦ofo騎遊。

2014年2月15日, 愛好騎行的戴威在宿舍裡完成了ofo功能變數名稱的註冊, 他說, ofo看著很像一輛自行車, “我們想讓全世界都知道, ofo是跟自行車有關的”。

創業的初衷很簡單, 用戴威自己的話來說, “我們做的是騎行旅遊, 因為我們自己特別愛騎車, 騎了很多長途線路, 希望能夠讓更多的朋友感受到騎行的樂趣。 ”

這個騎行愛好者進一步補充道:“或許你覺得每天騎100公里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只要你不斷堅持, 有節奏的去做, 是可以實現的。 ”

許多人都不還清楚,

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OFO, 最開始並不是一個共用單車項目, 而是一個騎行旅遊的項目。 與許多年輕人創業一樣, 戴威的創業也不順利。

“我們用了八個月的時間, 一直在努力摸索, 但其實發展得非常困難”, 2015年春天, 資本市場仍一片紅火, ofo共融到了一千萬元, 這對於一個初創團隊來說, 已經不是一筆小數目, 然而, 他們低估了市場對於資金的吞噬速度。

當手裡還只有一百萬元時, 他們就火速投入了燒錢的狀態——雖然僅僅只是給每個用戶送一瓶脈動, 但資金壓力已然不小。 索性, 資金上的投入換回了用戶量的增長, “三四月份時, 我們每天都有幾千個用戶的增長, 但是資金的消耗也非常快。 ”

一邊燒錢, 戴威團隊一邊馬不停蹄地尋求下一輪融資。 然而,在跑了將近四十個投資機構後,沒有一家機構願意投資他們。“到4月底的時候,帳上徹底沒錢了,大概還剩四百塊吧,確實是發展不下去了。”

資金壓力導致業務難以為繼的情況下,ofo的初創團隊也從最初的狂熱變得冷靜下來。不是沒有動搖過,還在讀研究生的戴威團隊想到了放棄,打算畢業後規規矩矩的找一份工作,或者換一個創業方向試試,“但我們覺得,還是要堅持自己熱愛的東西。”

薛鼎是戴威的大學室友,也是ofo最早的發起人之一,在戴威有了創業的想法以後,他就成為了戴威的第一個創業夥伴。2015年春天,租了一輛越野車後,薛鼎三人一路向西開到了青海湖。時節剛好到了旅遊旺季,幾個人在環湖大大小小的青旅和景點鋪滿了自行車。在那裡,ofo終於小小的「火」了一把。沒多久,薛鼎的皮膚被曬得黝黑,他和遠在北京的戴威常通電話,但兩人都對一件事小心翼翼地避而不談:青海湖一役之後,ofo騎遊該怎麼辦?

直到2015年5月的一天中午,開拓青海湖的薛鼎三人買了餃子準備吃午飯時,又接到了來自戴威的一通電話,這一次,戴威告訴他們:回北京,然後重新開始。

在此之前,關於共用自行車的想法也一度在團隊的討論中出現過幾次。戴威也期望做一件「更大的事情」:「我們創業肯定不只為了賺青海湖的錢。」但他一直沒有下定決心。不難理解的是,僅憑興趣不可能讓自行車共用這個更宏大的項目順利運轉。而剛剛「搞砸了」一個項目的戴威對這個原始的想法沒有把握,但顯然,這個表面風輕雲淡的年輕人更受不了讓ofo就此「算了」的結局。

直到這通電話撥通的那一刻,他還有點猶豫。但是遠在青海的三人沒有給戴威反悔的機會,他們像是一直在等著這個電話似的,只用了兩三個小時就打點好一切上了路。兩天后,戴威就在北京見到了日夜兼程趕回來的薛鼎。

像是溺水了的幾個人感覺再多掙扎一分鐘都要窒息,他們當然不願意放棄任何「渺茫」的機會。薛鼎認為,這幾個ofo聯合創始人和戴威都是同窗好友,他們的性格很像。一頓為薛鼎舉行的接風宴後,幾乎沒人說什麼豪言壯語,也沒人打算退出。這幾個年輕人都覺得,校園共用單車的方向「起碼是個希望」。

這當然是為了煽動情緒,文章發佈前戴威又在擔憂這是否穩妥。他習慣了讓自己在正軌上,現在卻感覺這「有點要鬧革命的意思」。但他沒想到,這篇文章帶來的效果極好,更沒想到一年之後,觸底反彈的他能帶著ofo站上舞臺中央,真正有機會成為那個推動「改變」發生的人。

2015年9月,ofo共用單車上線第一天,平臺上就接到200多單,這讓戴威激動不已。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受大家喜歡的、被需要的。2015年10月底,ofo在北大單日的訂單突破3000單,戴威意識到這次是真的抓到了用戶的need,於是也有了複製擴張的想法。但還有一個問題——資金不夠。

事實證明,市場上從來是不缺乏資金的,只要你有好的專案,資金會瘋狂的追著你。2016年的1月30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發生了。一個電話打到了OFO的客服,說有一個基金要投資OFO,半信半疑的戴威最後還是去見了。

當時已臨近春節,大家都準備放假回家了,戴威覺得不可能有投資人還在上班談項目。可是沒想到一分鐘以內,對方秒回一條短信:“明早十點,國貿三期56層見。”而這個投資人就是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

朱嘯虎堪稱了OFO發展路上的關鍵人物,最近朱嘯虎與馬化騰的爭論,也證明了他對於OFO一路的看好。後面的故事大家都基本知道了,OFO在資本的推動下,快速複製,一輪又一輪的巨額融資,如今這一部小小的單車已經估值超過20億。戴威福布斯評為3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未來50年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人。

OFO與摩拜的競爭現在正在白熱化階段,兩家企業各有優勢,OFO憑著廉價車,快速佔領市場,摩拜的模式卻相對較重,但是卻走得更加穩健。

前不久一張戴威與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的合照引發了媒體的大猜想,當然兩個人最後都迅速闢謠了。不論未來到底哪個企業可以最終佔領市場,但是對於這兩個90後來說,他們無疑都是人生贏家,25歲今年才剛剛碩士畢業的戴威已經成為了中國互聯網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OFO的出現推動了共用單車的發展,而共用單車的快速發展則推動了整個共用經濟的蓬勃發展,讓資本源源不斷注入整個行業。

7月20日,福布斯中國公佈2017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榜單涵蓋了10個不同領域各30位30歲以下精英,共有300多位青年才俊入選。戴威再一次入選,戴威與他的OFO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然而,在跑了將近四十個投資機構後,沒有一家機構願意投資他們。“到4月底的時候,帳上徹底沒錢了,大概還剩四百塊吧,確實是發展不下去了。”

資金壓力導致業務難以為繼的情況下,ofo的初創團隊也從最初的狂熱變得冷靜下來。不是沒有動搖過,還在讀研究生的戴威團隊想到了放棄,打算畢業後規規矩矩的找一份工作,或者換一個創業方向試試,“但我們覺得,還是要堅持自己熱愛的東西。”

薛鼎是戴威的大學室友,也是ofo最早的發起人之一,在戴威有了創業的想法以後,他就成為了戴威的第一個創業夥伴。2015年春天,租了一輛越野車後,薛鼎三人一路向西開到了青海湖。時節剛好到了旅遊旺季,幾個人在環湖大大小小的青旅和景點鋪滿了自行車。在那裡,ofo終於小小的「火」了一把。沒多久,薛鼎的皮膚被曬得黝黑,他和遠在北京的戴威常通電話,但兩人都對一件事小心翼翼地避而不談:青海湖一役之後,ofo騎遊該怎麼辦?

直到2015年5月的一天中午,開拓青海湖的薛鼎三人買了餃子準備吃午飯時,又接到了來自戴威的一通電話,這一次,戴威告訴他們:回北京,然後重新開始。

在此之前,關於共用自行車的想法也一度在團隊的討論中出現過幾次。戴威也期望做一件「更大的事情」:「我們創業肯定不只為了賺青海湖的錢。」但他一直沒有下定決心。不難理解的是,僅憑興趣不可能讓自行車共用這個更宏大的項目順利運轉。而剛剛「搞砸了」一個項目的戴威對這個原始的想法沒有把握,但顯然,這個表面風輕雲淡的年輕人更受不了讓ofo就此「算了」的結局。

直到這通電話撥通的那一刻,他還有點猶豫。但是遠在青海的三人沒有給戴威反悔的機會,他們像是一直在等著這個電話似的,只用了兩三個小時就打點好一切上了路。兩天后,戴威就在北京見到了日夜兼程趕回來的薛鼎。

像是溺水了的幾個人感覺再多掙扎一分鐘都要窒息,他們當然不願意放棄任何「渺茫」的機會。薛鼎認為,這幾個ofo聯合創始人和戴威都是同窗好友,他們的性格很像。一頓為薛鼎舉行的接風宴後,幾乎沒人說什麼豪言壯語,也沒人打算退出。這幾個年輕人都覺得,校園共用單車的方向「起碼是個希望」。

這當然是為了煽動情緒,文章發佈前戴威又在擔憂這是否穩妥。他習慣了讓自己在正軌上,現在卻感覺這「有點要鬧革命的意思」。但他沒想到,這篇文章帶來的效果極好,更沒想到一年之後,觸底反彈的他能帶著ofo站上舞臺中央,真正有機會成為那個推動「改變」發生的人。

2015年9月,ofo共用單車上線第一天,平臺上就接到200多單,這讓戴威激動不已。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受大家喜歡的、被需要的。2015年10月底,ofo在北大單日的訂單突破3000單,戴威意識到這次是真的抓到了用戶的need,於是也有了複製擴張的想法。但還有一個問題——資金不夠。

事實證明,市場上從來是不缺乏資金的,只要你有好的專案,資金會瘋狂的追著你。2016年的1月30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發生了。一個電話打到了OFO的客服,說有一個基金要投資OFO,半信半疑的戴威最後還是去見了。

當時已臨近春節,大家都準備放假回家了,戴威覺得不可能有投資人還在上班談項目。可是沒想到一分鐘以內,對方秒回一條短信:“明早十點,國貿三期56層見。”而這個投資人就是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

朱嘯虎堪稱了OFO發展路上的關鍵人物,最近朱嘯虎與馬化騰的爭論,也證明了他對於OFO一路的看好。後面的故事大家都基本知道了,OFO在資本的推動下,快速複製,一輪又一輪的巨額融資,如今這一部小小的單車已經估值超過20億。戴威福布斯評為3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未來50年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人。

OFO與摩拜的競爭現在正在白熱化階段,兩家企業各有優勢,OFO憑著廉價車,快速佔領市場,摩拜的模式卻相對較重,但是卻走得更加穩健。

前不久一張戴威與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的合照引發了媒體的大猜想,當然兩個人最後都迅速闢謠了。不論未來到底哪個企業可以最終佔領市場,但是對於這兩個90後來說,他們無疑都是人生贏家,25歲今年才剛剛碩士畢業的戴威已經成為了中國互聯網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OFO的出現推動了共用單車的發展,而共用單車的快速發展則推動了整個共用經濟的蓬勃發展,讓資本源源不斷注入整個行業。

7月20日,福布斯中國公佈2017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榜單涵蓋了10個不同領域各30位30歲以下精英,共有300多位青年才俊入選。戴威再一次入選,戴威與他的OFO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