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汽車類投訴全國排第二,這些企業被投訴最多

開頭引用一個通俗的開場白吧——一年一度的3·15馬上就要到了, 車企們開始忙碌起來了。

那麼, 關於汽車產品和服務的消費糾紛同樣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有的甚至造成生命威脅。

最近,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北京開了一個會, 會議的主題是關於2016年汽車投訴情況的。 在這個會議裡, 車厘子大叔看到了一則好消息, 還有一則壞消息。

商品細分領域投訴前十(單位:件)

好消息是, 2016年全國消協共錄入受理汽車產品(含零部件)投訴總量比2015年下降了近兩成, 少了3600多個投訴, 只有15247件投訴, 下降了19%。

這個結果很不錯, 它說明我大汽車圈還是很認真對待日常的汽車投訴的。

壞消息是, 汽車類投訴在所有被投訴的商品品類裡排在第二位(排在榜首的是通訊類產品, 誰讓現在手機已經人手一份了汽車還沒普及到每人一輛呢)?這個排名和2015年一樣。

歷年投訴總量對比(單位:件)

這說明有關汽車問題的投訴量在得到控制的同時, 汽車消費維權問題依然需要重視。

那麼, 有關汽車的投訴都有哪些呢?消費者最痛恨的都是哪些汽車消費問題呢?我們看看中國消協怎麼說。

第一個最痛恨的:一些經銷商賣車搞欺詐, 比如明明是開了好多年的二手車, 偏偏欺騙消費者說是新車。

比如, 昨天剛剛發生的新聞——今年1月濟南市民武先生花17萬買了一輛白色賓士轎車, 結果發現該車輛機動車登記證書有13次過戶記錄。

這真是撞大運了, 買輛車, 結果卻是13手。 悲催!氣憤!無語!

第二個最痛恨的:說好的“三包”規定卻執行不到位。

三包是國家明文規定的, 但一些汽車銷售後出現問題, 有的經銷商不是積極想辦法解決, 而是找各種理由搪塞推諉。 尤其是在退換方面, 基本沒戲。

第三個最痛恨的:一堆品質問題, 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消費者投訴最多的就是發動機異響、變速箱卡滯、水箱洩漏、車輛行駛中自燃等。

不過, 每年的多次汽車召回, 說明汽車廠商和消費者對待召回的態度都有了積極的改善。

第四個最痛恨的:強制消費、強制商業保險屢禁不止。

嗯, 一款車上市了, 據說很火, 根本買不到。 想儘快提車, 4S店說必須加裝導航、必須在這買保險、必須買一些雜七雜八的配置, 否則, 沒貨!

第五個最痛恨的:售後服務良莠不齊。

比如, 汽車維修亂收費、配件價格不透明、服務不規範、配件只換不修及過度保養等。

第六個最痛恨的:合同無緣無故違約。

特別在緊俏車型和預付款購車上, 加價提得快, 不加價往後推。 有些經銷商讓消費者增加配置和裝飾或購買配套汽車產品, 形成事實上的亂加價、亂收費。

根據《2016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提到的資訊顯示, 售後服務問題、合同爭議和產品品質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 超過投訴總量的70%。 其中, 售後服務投訴主要集中在同一品質問題多次維修、不履行三包義務;品質投訴主要集中在產品性能、不合格商品和失效、損毀或滅失三方面。

那麼, 現在問題來了, 在去年一萬五千多起汽車投訴中, 哪些品牌投訴最多呢?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2016年自主品牌汽車的投訴量為2332件,占全年投訴總量的14.89%,超過德系、美系、日系和韓系成為投訴比例最高的車系。

所以,雖然自主品牌汽車的品質和口碑這些年穩步提升,但的確存在一些售後服務跟不上的情況,車厘子大叔也希望這些汽車企業能夠妥善處理日常糾紛與投訴。

據南京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部統計,去年南京各級消協組織共受理汽車類消費投訴2897件,其中德系車投訴占27%,成為當之無愧的投訴王,而國產車占23%,排名第二,美系車投訴占20%,歐系占8%、日系占17%、韓系占7%。按車系劃分,德系品牌、國產自主品牌、美系品牌分列投訴量前3名。

說到這裡,雖然我們平時經常罵消協不作為,或者反應太遲鈍,或者解決問題不徹底,但在去年3月,中消協約談國內29家主要汽車廠家,強調車企必須保障消費者購車時獲得合權證的權利,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雖然這些動作不一定能夠徹底解決生活中的消費糾紛,但沒有消協,或許一些司空見慣的汽車投訴根本無法解決。不管怎樣,3·15一直被吐槽,我們也希望汽車廠商們能夠把消費者權益放在首位。

哪些品牌投訴最多呢?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2016年自主品牌汽車的投訴量為2332件,占全年投訴總量的14.89%,超過德系、美系、日系和韓系成為投訴比例最高的車系。

所以,雖然自主品牌汽車的品質和口碑這些年穩步提升,但的確存在一些售後服務跟不上的情況,車厘子大叔也希望這些汽車企業能夠妥善處理日常糾紛與投訴。

據南京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部統計,去年南京各級消協組織共受理汽車類消費投訴2897件,其中德系車投訴占27%,成為當之無愧的投訴王,而國產車占23%,排名第二,美系車投訴占20%,歐系占8%、日系占17%、韓系占7%。按車系劃分,德系品牌、國產自主品牌、美系品牌分列投訴量前3名。

說到這裡,雖然我們平時經常罵消協不作為,或者反應太遲鈍,或者解決問題不徹底,但在去年3月,中消協約談國內29家主要汽車廠家,強調車企必須保障消費者購車時獲得合權證的權利,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雖然這些動作不一定能夠徹底解決生活中的消費糾紛,但沒有消協,或許一些司空見慣的汽車投訴根本無法解決。不管怎樣,3·15一直被吐槽,我們也希望汽車廠商們能夠把消費者權益放在首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