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學勵課堂 II 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這是勵課堂的第85篇文章……

孫韓做事、孔孟做人, 老佛養心、詩詞吟性。 勵課堂特約專欄作家洪範先生本系金融高管, 性喜國學, 苦研經年, 古為今用, 示範職場。 感三顧茅廬之意, 洪先生受邀于每週五為勵課堂讀者朋友們解讀四書五經, 以國學之妙義為職場助力。

——堂主推薦

作者:洪範/勵課堂特約專欄作家

【原文】

臨財毋苟得, 臨難毋苟免。 (《禮記·曲禮》)

【意解】

面對財物不隨便獲取, 面對危難不隨便逃避。

【微言】

這段話的關鍵在於提醒人們行動時要慎重的審視所處的情境。 趨利避害雖說是人之常情, 但所做所為的出發點必須是出於道義。

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面臨財物的取捨必須要審視是不是道義上來說應當得的, 如果不應當得而得, 那就是苟得了。

面臨危途險難, 人們都會有所畏懼, 但也須審視從道義上來說應選擇避免還是擔當, 如果是不應當避而避, 那就是苟免了。

得與免, 若因一念之間勉強而為, 就可能會導致功敗垂成。

人的欲望是一把雙刃劍, 它可以推動實現目標, 也可以推向毀滅。

有些人為了欲望, 不擇手段地攫取錢財, 甚至不惜犯罪, 反而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這都是因為不能自我把握, 為追求苟得的結果。

困難有時象刻刀, 生命中的一些雕琢, 似乎使我們非常痛苦, 但這些雕琢卻對我們未來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幫助。

生活所給予的困難, 是要讓人成就更大的事業, 一個人臨難不苟免, 正是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然後才能“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這是生命成長的一個過程, 因此就以一顆喜悅的心來接受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