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滬市今年以來走穩特徵明顯

煒言大義

本報記者 張煒

截至3月23日, 上證指數連續67個交易日跌幅未超過1%。 其間, 上證指數日跌幅大於0.9%小於1%僅有過兩次, 分別是去年12月23日下跌0.94%以及今年3月17日下跌0.96%。

滬市今年以來走穩特徵明顯, 還表現在被稱為中國版“恐慌指數”的上證50ETF波動率指數(中國波指)上。 中國波指今年以來持續回落, 3月23日最低觸及9.19, 刷新該指數發佈以來新低, 明顯低於去年12月公佈之初的17左右。 該指數反映投資者對未來30天上證50ETF波動率的預期, 指數越低則代表投資者對於未來市場預期越為穩定。

A股處於新興加轉軌階段, 市場運行的穩定性欠佳,

暴漲暴跌, 投資者情緒容易過度波動。 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異常波動期間, A股出現過多次千股跌停。 2016年1月上旬, 兩次因滬深300指數跌幅達7%而觸發熔斷機制。

境外成熟市場近年則處於慢牛軌道, 波動性遠小於A股。 標普500指數去年10月12日至今年3月20日間跌幅均未超過1%, 持續時間超過100個交易日。 歷史上, 標普500指數曾多次持續100個交易日以上跌幅未超過1%。

A股卻很難保持較長的日跌幅未超1%的紀錄。 上證指數去年12月12日下跌2.47%, 至今未出現日跌幅大於1%, 已保持67個交易日。 而在該紀錄開創之前, 上證指數未有過連續60個交易日以上跌幅小於1%。 相比之下, 深證成指最近一次連續日跌幅未超過1%是1月17日至3月16日, 維持了38個交易日。

A股走勢今年以來逐漸趨穩,

有兩個市場背景值得關注。 其一, 儘管上證指數目前處於2016年初2638點觸底反彈以來的高位, 但市場情緒總體較為樂觀。 投保基金公司本月中旬公佈的《2017年2月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信心調查分析報告》顯示, 投資者信心指數為55.6, 連續9個月位於樂觀區間, 且呈現穩中有升態勢。 投資者對大盤抗跌性的信心繼續高位上升。 2月大盤抗跌指數達到62.5, 較上月上升2.3%。 其中, 認為上證綜指在未來一個月內下跌10%的“可能性較小”的投資者占38.6%;認為“可能”的占41.2%, 認為“可能性較大”的投資者僅占12.9%。

其二, 理性投資行為有所增加。 儘管深市波動性大於滬市, 但深交所近日公佈的《2016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表明, 從投資行為來看, 2016年投資者交易頻率、持股集中度普遍較高,

但比2015年有所下降。 調查顯示, 2016年受訪投資者的交易頻率均值為5.6次/月, 51.4%的受訪者至少每週交易一次, 交易頻率普遍較高。 相比2015年的平均交易頻率5.9次/月, 交易頻率有所下降, 投資者交易行為趨向穩健。 可見, 散戶炒短陋習難改, 但理性投資和防範風險的意識有所增強。 去年以來A股橫盤震盪, 市場風險偏好下降, 促使散戶的交易頻率有所降低。

藍籌股被視為股市的“穩定器”。 雖然A股市場上的“穩定器”還沒有完全發揮作用, 但滬市波動性小於深市的可能性較大。 去年四季度以來, 市場風格更多偏向穩健投資, 白酒、醫藥等多個藍籌板塊跑贏大盤, 也為滬市避免暴跌創造了條件。 隨著養老金入市, 市場投資行為更趨理性,

未來A股穩定性有望進一步提高。

當然, 投資者需要看到, 上證指數目前出現的日跌幅持續小於1%, 並不意味著A股穩定性已接近境外成熟市場。 由於投資者結構以散戶為主, 市場仍屬於以事件驅動行情為主, 一旦估值分歧加大或受突發性消息影響, 上證指數仍可能波動幅度放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