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黃土夯實的圍牆 來自歷史的饋贈 絳縣坡底古村落

絳縣坡底古村落 亟待修復保護

文字|西灌底崔禮山

歷史上, 坡底古村和城市一樣, 四周有圍牆。 區別在於, 這裡的圍牆全部由夯實的黃土建成。


圍牆繞古村一周, 最吸引我的是供人進出的門洞。 門洞以磚石為主, 配以木柱。

門洞上方鑲嵌一匾額:“條涑永朝”, 條即中條山, 涑即涑水, 運城境內的一條河流, 司馬光先生即“涑水先生”, 落款是乾隆十五年, 亦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明末清初, 官府腐敗、土匪橫行, 村人遂建之以保太平。 乾隆年間人口劇增, 曾向北面進行擴建, 故從穀歌地圖上看, 堡子是南北長的一個長方形形狀。

門洞分為裡外三部分, 也就是設置三道大門, 防禦功能完善。 門洞雄偉高大, 磚與磚之間嚴絲合縫, 堅固耐用。 人們推測, 整個工程耗時至少半年之久。

說實話, 受傳統文化道德薰陶, 古人遵循原則, 恪守底線, 不會偷工減料, 不會弄虛作假。 他們做事不急不躁, 崇尚品質第一, 為子孫後代造福。 前人栽樹, 後人乘涼啊。

坡底村位於絳縣橫水鎮一公里處。 由於堡壘太高, 極度缺水的緣故, 村人陸續搬到了坡下, 形成了新村, 而城堡內只剩下幾戶人家了, 房屋亦多有拆棄, 顯示出一片破敗荒蕪的景象,

很適合在這裡拍攝電視劇。

堡門前的大土坡, 剛剛經過修葺, 砌上了磚石, 似乎是要搞開發;在堡子內偶遇一夥夏縣來的客人, 亦和我們一樣, 在堡子內新奇地探訪著。 村內有幾座文革期間建造的蓄水池, 再次驗證了此地缺水的事實。

作為農耕社會最基礎的生活單元和文化元素, 古村落是我國數千年農耕文化的結晶。 中國古村落數量多、分佈廣、個性鮮明, 被稱之為“傳統文化的明珠”、“民間收藏的國寶”, 近年來逐步受到世人的矚目。

傳統古村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資源, 是人類長期適應自然、利用自然條件的見證, 承載著人們生產生活的點點滴滴歷史軌跡。

當下, 中國大地上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城市化進程正在加速, 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 然而當人們享受到越來越便捷舒適的生活時, 有多少人還記得回頭向我們的祖宗前輩生存其中卻被我們遺忘的古村落投去一瞥?

農耕時代, 中華民族豐富燦爛的民間文化正是從一個個村落中孕育而出的, 但在工業時代的今天,

這些文明的搖籃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

於是, 一群有識之士向人們發出了搶救保護古村落的呼聲, 其中最不遺餘力的先驅者, 正是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國務院參事、文化學者馮驥才。

“如果人不在裡邊住, 所有的村莊都是沒有生命的。 ”說到古村落保護,馮驥才認為,最大的問題還是留住人的問題,如果沒有人,村規、民俗、村裡的歷史記憶都將消失,只有留住原住民才能留住古村落的“魂”。

據說,絳縣一房地產商曾準備改造坡底古村落。並為此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甚至請來了歌舞明星前來助陣。可惜,此事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歷史不能忘記,更不能篡改。留住歷史,才能接納現在,奔向未來。中國歷史是一部苦難史,奮鬥史。苦難是財富,奮鬥是希望。

保護古村落風貌,敬重歷史的饋贈,是每一位華夏兒女的責任。

”說到古村落保護,馮驥才認為,最大的問題還是留住人的問題,如果沒有人,村規、民俗、村裡的歷史記憶都將消失,只有留住原住民才能留住古村落的“魂”。

據說,絳縣一房地產商曾準備改造坡底古村落。並為此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甚至請來了歌舞明星前來助陣。可惜,此事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歷史不能忘記,更不能篡改。留住歷史,才能接納現在,奔向未來。中國歷史是一部苦難史,奮鬥史。苦難是財富,奮鬥是希望。

保護古村落風貌,敬重歷史的饋贈,是每一位華夏兒女的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