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原著看西遊記,真假美猴王就是一場鬧劇

【西遊記】是我國文化小說史上的一部瑰寶, 它本是明朝吳承恩所寫的一部批判現實的神魔小說, 經1986年中央改編成電視劇後立即造成很大轟動, 以致于出現了萬人空巷的場景, 電視劇中六小齡童章金萊飾演的孫悟空形象更是成為螢屏經典。 要說【西遊記】中最有趣的章節恐怕得數真假美猴王了, 兩個模樣一般本事相同的猴王你爭我鬥, 想著都精彩!那麼原著小說中的真假美猴王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真悟空真的被假悟空打死, 取經的真是六耳獼猴嗎?事情絕非想像中那麼簡單!

真假美猴王

關於真假美猴王, 裡面有太多的疑點, 首先假猴王的作案手段堪稱新穎, 其他妖怪若是本領小的, 他們不敢假冒孫悟空, 本領大的如大鵬和青牛精, 他們不屑假冒孫悟空, 作為本領和孫悟空一樣的六耳獼猴本可占山為王或下海創業, 可他偏偏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

不得不說很蹊蹺。 下面小編就理順一下邏輯關係和其中的疑點, 來解析真假美猴王的終極秘密。

青牛精

疑點一:小說中唐僧師徒四人路經荒郊野嶺, 孫悟空打死一夥三十多個打家劫舍的盜賊, 唐僧因此責怪孫悟空殺生罪念深重將其趕走,

假猴王趁機打昏唐僧, 奪走取經的行李。 那麼假猴王的領地在哪呢?假如就在這荒郊野嶺, 他早把盜賊吃了又怎麼會允許他們在自己的底盤上為非作歹呢?小說中清楚的寫明假猴王的領地也在花果山水簾洞, 那是孫悟空生活的地方, 既然如此孫悟空又怎麼不知道有這樣一號人物呢?

疑點二:兩個猴王為辨真假, 他們先是找到觀音, 觀音分辨不出真假為何不讓他們去如來那裡而是讓他們去天庭找玉皇大帝?在地府地藏王菩薩得知真相為何卻不敢說?他到底在怕什麼?

啼聽辨認真假美猴王

疑點三:真假猴王打到如來佛祖那裡, 如來佛祖卻對眾神靈說”人不可有二心, 否則必將招災引禍“, 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為何經過真假美猴王事件後, 唐僧孫悟空師徒兩人為何再也沒爭執過直到成功取經功德圓滿?

在此小編做一個大膽的假設, 如果兩個美猴王都是真的, 或者說假猴王就是孫悟空自己變的呢?這樣是不是一切都變得很好解釋一切就那麼順理成章了呢?孫悟空在被唐僧趕走後,

心生怨恨, 他曾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本以為出來以後跟著唐僧就可以找到一條出路, 事成之後就可以功德圓滿, 哪知竟然不受唐僧待見, 三番兩次與自己過不去, 悟空心中委屈覺得看不到未來, 於是他只得通過此招想引起上級領導即如來佛祖的重視。

觀音菩薩

觀音之所以看不出真假猴王,是因為孫悟空被趕走後來找自己,觀音給悟空出主意讓他找一個托誤傷唐僧,這樣孫悟空就可以有個臺階回到唐僧身邊,哪知孫悟空居然這麼大膽自己親自動手打傷唐僧。自己出的主意,含著淚也要演完,就這樣觀音只能配合孫悟空而不是揭穿他。在到了天庭後,玉帝一聽有了兩個猴王起初也很驚訝,但在慢慢知道了事情的真因後,知道這就是孫悟空自編自演的一場鬧劇,然而他卻不知背後的指使者是誰,觀音還是如來?自己不清楚不能輕易點破,不如作為旁觀者好一點,於是他便將兩個猴王趕出了天庭,記住原著上是用的”趕“這個字,意思是俺啥都明白,你就是到這裡矯情來了,可是現在我不陪你玩了!

玉皇大帝

既然觀音和玉帝不為自己辯真假,孫悟空就來到地府找閻王。可是地藏王菩薩的反應卻和前兩位如出一轍,看透卻不說破,因為如果戳穿,那麼西天取經看似神聖的任務就會變質,取經隊伍就很可能因為人員內心不和而分崩離析,這種局面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不得已最終真假猴王只能來到如來面前。

孫悟空一上來就讓如來給自己辨邪正而不是真假(意為要還自己一個公道),如來畢竟是身經百戰的老油條,他一下子就看出了孫悟空的意圖,緊接著就說出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人不可有二心,否則必將招災引禍“,很明顯是說孫悟空現在有了二心。可是作為西天取經和企圖佛法東渡的始作俑者,如來一樣不能揭穿孫悟空,孫悟空是他為眾妖靈樹立的一個榜樣(只要你能為我所用今後必將功德圓滿),如果他這樣揭穿孫悟空,孫悟空心生怨言恐怕會離開取經團隊,那麼自己的想法就會付之東流。於是才有了他在眾神靈面前那段關於六耳獼猴的說辭,並且說話間就用紫金缽盂將所謂的六耳獼猴罩住,孫悟空聽到六耳獼猴一開始也是懵逼的,但他很快就明白了如來幫自己的意圖,於是他積極配合舉棒就把假悟空打死了!事後如來安慰孫悟空,要他放心保唐僧取經,自己不可能不讓他修成正果,自此以後取經團隊再也沒有了內部矛盾而是齊心協力,眾志成城。

如來佛祖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之前流行很廣的,真悟空被打死,取經的是六耳獼猴的說法。仔細分析之下,這種說法也有道理,能夠自圓其說。上述兩種推斷都表明一個問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不能恃才而驕,不論你再怎麼有才,當你不聽領導的話,哪怕你做出一些業績恐怕也得不到領導的歡心,沒有位置是不可以被取代的,哪天領導不高興了,恐怕離你下崗就不遠了!

關於兩種真假美猴王的說法,小編更傾向於第一種,畢竟一部影視劇的男一號死了總是那麼令人難以接受,如果中途中主角就被替換掉,即使後面的故事再精彩那麼恐怕也沒有什麼意思和意義了!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呢?

觀音菩薩

觀音之所以看不出真假猴王,是因為孫悟空被趕走後來找自己,觀音給悟空出主意讓他找一個托誤傷唐僧,這樣孫悟空就可以有個臺階回到唐僧身邊,哪知孫悟空居然這麼大膽自己親自動手打傷唐僧。自己出的主意,含著淚也要演完,就這樣觀音只能配合孫悟空而不是揭穿他。在到了天庭後,玉帝一聽有了兩個猴王起初也很驚訝,但在慢慢知道了事情的真因後,知道這就是孫悟空自編自演的一場鬧劇,然而他卻不知背後的指使者是誰,觀音還是如來?自己不清楚不能輕易點破,不如作為旁觀者好一點,於是他便將兩個猴王趕出了天庭,記住原著上是用的”趕“這個字,意思是俺啥都明白,你就是到這裡矯情來了,可是現在我不陪你玩了!

玉皇大帝

既然觀音和玉帝不為自己辯真假,孫悟空就來到地府找閻王。可是地藏王菩薩的反應卻和前兩位如出一轍,看透卻不說破,因為如果戳穿,那麼西天取經看似神聖的任務就會變質,取經隊伍就很可能因為人員內心不和而分崩離析,這種局面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不得已最終真假猴王只能來到如來面前。

孫悟空一上來就讓如來給自己辨邪正而不是真假(意為要還自己一個公道),如來畢竟是身經百戰的老油條,他一下子就看出了孫悟空的意圖,緊接著就說出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人不可有二心,否則必將招災引禍“,很明顯是說孫悟空現在有了二心。可是作為西天取經和企圖佛法東渡的始作俑者,如來一樣不能揭穿孫悟空,孫悟空是他為眾妖靈樹立的一個榜樣(只要你能為我所用今後必將功德圓滿),如果他這樣揭穿孫悟空,孫悟空心生怨言恐怕會離開取經團隊,那麼自己的想法就會付之東流。於是才有了他在眾神靈面前那段關於六耳獼猴的說辭,並且說話間就用紫金缽盂將所謂的六耳獼猴罩住,孫悟空聽到六耳獼猴一開始也是懵逼的,但他很快就明白了如來幫自己的意圖,於是他積極配合舉棒就把假悟空打死了!事後如來安慰孫悟空,要他放心保唐僧取經,自己不可能不讓他修成正果,自此以後取經團隊再也沒有了內部矛盾而是齊心協力,眾志成城。

如來佛祖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之前流行很廣的,真悟空被打死,取經的是六耳獼猴的說法。仔細分析之下,這種說法也有道理,能夠自圓其說。上述兩種推斷都表明一個問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不能恃才而驕,不論你再怎麼有才,當你不聽領導的話,哪怕你做出一些業績恐怕也得不到領導的歡心,沒有位置是不可以被取代的,哪天領導不高興了,恐怕離你下崗就不遠了!

關於兩種真假美猴王的說法,小編更傾向於第一種,畢竟一部影視劇的男一號死了總是那麼令人難以接受,如果中途中主角就被替換掉,即使後面的故事再精彩那麼恐怕也沒有什麼意思和意義了!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