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一周書單”又跟大家見面啦!

本期的推薦書目中, 有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叫做《月亮》。 自古至今, 人們對月亮寄予著各種各樣的感情。 在詩歌裡, 月亮承載著人們的相思;在神話裡, 月亮是神仙的家園;在科學中, 月亮又是人們探索宇宙的動力。 但是關於人與月亮的關係, 人們仍然沒有系統思考、探索、研究過。 這本書裡, 關於自然與文化意義上的月亮, 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 如果你想瞭解關於月亮的一切, 這是本值得閱讀的書。

此外, 本周書單從文化、新知、詩歌、藝術、歷史等類別選擇了7本好書為大家推薦。

來看看書評君都選了哪些新書, 或許值得你關注和借鑒。

本期主持|新京報記者 宋晨希

文化

《中國文化傳統的六個面向》

作者:李歐梵

版本:活字文化·中華書局 2017年4月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李歐梵憑藉此書斬獲了今年的香港書獎。

本書是作者在香港中文大學的課程實錄, 讀起來淺顯易懂, 口語化的句子也趣味盎然。 作者選擇了他心目中能代表中國文化傳統的六個面向——英雄本色、政教道統、江河歲月、飲食男女、魑魅魍魎、魂兮歸來, 並在每一面向中選取一兩篇代表性的古今經典文本,

從文學、音樂、電影、藝術等角度暢談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李歐梵打破學科壁壘和中西分界, 將項羽與希臘英雄相比較, 從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說到愛倫·坡的恐怖故事, 從老電影的譯名再到他所熟悉的魯迅作品, 一切看似不相干的文化傳統都被他彙集一處, 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感受, 也啟發人們如何從不同文化源流中尋找到人類共同關注的核心議題。

歷史

《君主與大臣》

作者:白彬菊

版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年4月

作為美國“新清史”思潮裡的經典性著作, 美國學者白彬菊利用珍藏在臺北和北京的漢文與滿文檔案, 採用內外朝的制度史分析框架, 系統梳理了軍機處在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從發源到鼎盛、再到變革的全過程, 並將君主與軍機大臣、內廷與外朝之間的權力博弈展現無遺。

作者發現, 軍機處自建立伊始, 就具有法外的活力, 加之保密性、滿漢混合、人員兼職、頻繁戰事、皇帝熱衷巡幸、大臣們的野心等因素, 使它能在行政、通信等諸多領域迅速擴張。

據此, 作者得出了有別於前人認知的驚人結論:軍機處的出現, 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清代皇帝的“獨裁”。

雖然本書曾引起眾多討論, 甚至反駁, 但它無疑為清代制度史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開闢了注重清代滿族因素的新領域。

小說

《撒馬爾罕》

作者:阿敏·馬盧夫

版本:紅點文化·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7年8月

撒馬爾罕是連接波斯、印度和中國三大文明古國的樞紐要地,也是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被稱為絲綢之路文明的“心臟”。眾所周知的波斯哲學家歐瑪爾·海亞姆所寫的《魯拜集》就與此地有莫大關係。

黎巴嫩裔法國小說家、法蘭西學院院士馬盧夫以這本偉大著作為線索,貫穿了小說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通過展示海亞姆生平及其與知己好友的交往,從中窺見11、12世紀紛亂而又輝煌的中亞文明;第二部分則以20世紀初美國年輕人尋找《魯拜集》手稿的故事為主線,敘述了伊朗現代化革命的興衰成敗。作者以高超的敘事能力將歷史與現實合二為一,總結出中亞國家幾百年來紛亂局面形成的根源。

藝術

《道在瓦甓》

作者:梅松

版本:三聯書店 2017年4月

道在瓦甓,語出《莊子·知北遊》,意為大道無處不在,即便是身邊最不起眼的平常之物也有道存焉,一片瓦甓,一塊殘磚,都是素樸本真的存在。從秦漢、魏晉流傳下來的磚瓦遺跡,雖不比鼎彝等重器罕見昂貴,卻別有一番盎然古意,更因存有古代吉語圖案,備受晚近金石收藏家青睞。

吳昌碩是近代聲名卓著的藝術家,在金石、書畫、詩文等各領域都有相當成就和影響。他以古磚為媒,形成了一個廣泛的收藏交遊圈,結識了吳雲、潘祖蔭、吳大等良師益友,從古磚中汲取養料,以之入印、入書、入詩,進行一系列吸收轉化的藝術創作,形成獨特的風格面貌。作者在書中專論吳昌碩的古磚收藏與藝術實踐,是以往研究較少涉獵的一個角度。

繪本

《不可思議的朋友》

作者:田島征彥

版本:後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年8月

相比國外的繪本,國內繪本的視角和題材多少顯得單一。

《不可思議的朋友》是以自閉症為題材的繪本,講述了一個平實、動人的故事。故事取材于日本淡路島發生的真實故事,主人公小安是一名自閉症兒童,在上幼稚園時期,他結識了好朋友太田佑介,兩個人從一開始見面時的緊張、不知所措到最後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甚至在小安被人欺負時佑介為他打抱不平,二人的友情從幼稚園一直延續到29歲時的今天。

自閉症患者是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的語言表達有困難,情緒控制上也常常出現問題,這可能會給身邊的人帶來一些麻煩。但作者呼籲我們要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他們:他們身上有著單純和可愛的一面。作者希望通過這本書,讓大家關注自閉症患者,瞭解他們,進而關愛他們。

新知

《月亮》

作者:貝恩德·布倫納

版本:新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年8月

自古至今,人們對月亮寄予著各種各樣的感情。在詩歌裡,月亮承載著人們的相思;在神話裡,月亮是神仙的家園;在科學中,月亮又是人們探索宇宙的動力。

本書探討了人與月亮的關係,講述了幾千年來人類是如何在月亮的啟發下生活、思考、探索、創造的。從古人觀月的想像和詮釋,到現代科學的探索與驗證,科學、詩歌、神話等量齊觀,自然與文化兩大主線並肩而行。除了文字,本書還輔以多張取自古老典籍乃至科幻小說的配圖,充分展現了這顆星球是如何不斷啟發人類的想像力,終至成功登月的全過程。

此外,書中還有近百張來自珍稀典籍、博物館藏的插圖,詳盡展現了月亮在神話、詩歌、巫術、科學、科幻等諸領域中的豐富意涵。作者用文字構建了一個令人驚奇的舞臺,上演著月亮與療愈、儀式有關的神秘故事,舉行著幾個世紀的科學家談論月球的思想盛宴,敘述著冷戰時期關於月球的影片歷史……

思想

《四種分叉》

作者:趙汀陽

版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5月

知名哲學家趙汀陽在提出“天下體系”這一概念後,根據人工智慧等新科技崛起帶給人們倫理和生存的困境,再次提出貼合時代的哲學概念——分叉,並試圖以此貫通中西哲學在現代科技下的理論思考。

從博爾赫斯的交叉小徑花園到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從人類意識的起源到有軌電車悖論帶來的道德疑難,跳躍而分叉的話題背後,是對人類生存意義的追問。

“萬物為什麼存在而不是不存在?”這個問題自古代以來就縈繞在中西思想家心頭。作者渴望重新拾起哲學根本的命題,以當下熱銷的著作和話題,如《三體》、《人類簡史》、電車難題等討論的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和現代倫理悖論入手,從時間、語言、道德、意識這四個維度,對這一古老問題進行了新穎而深刻的見解,從而揭示了存在與非存在、可能性與必然性問題——這並不僅僅是學院派技術性的討論,而更關乎人類生存的獨特性、歷史性與倫理尊嚴。

建築

《埃菲爾風格》

作者: [法] 瑪律蒂娜·樊尚 / [法] 布麗吉特·迪裡厄

版本: 商務印書館 2017年6月

一提起巴黎,人們首先會想到埃菲爾鐵塔,它已成為了法國的一個文化符號。可在19世紀末,埃菲爾鐵塔自建立伊始就飽受著諸多的非議,很多作家和藝術家都批評它醜陋而毫無實用價值,更有人將其看成是工業化社會毀壞人類審美視覺的代表。

然而,隨著現代化和工業化的持續發展,人們的審美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埃菲爾風格體現了建築藝術造型之美,更彰顯了穿越時代的人類自由的想像力。從鐵塔的設計建造,到藝術家們的爭相追逐,到全方位的時尚設計風格,本書作者向我們詳細介紹了作為設計流派的埃菲爾風格的形成與發展,並從中看到人類的審美觀念是如何跟隨時代而變化的。

版本:紅點文化·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7年8月

撒馬爾罕是連接波斯、印度和中國三大文明古國的樞紐要地,也是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被稱為絲綢之路文明的“心臟”。眾所周知的波斯哲學家歐瑪爾·海亞姆所寫的《魯拜集》就與此地有莫大關係。

黎巴嫩裔法國小說家、法蘭西學院院士馬盧夫以這本偉大著作為線索,貫穿了小說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通過展示海亞姆生平及其與知己好友的交往,從中窺見11、12世紀紛亂而又輝煌的中亞文明;第二部分則以20世紀初美國年輕人尋找《魯拜集》手稿的故事為主線,敘述了伊朗現代化革命的興衰成敗。作者以高超的敘事能力將歷史與現實合二為一,總結出中亞國家幾百年來紛亂局面形成的根源。

藝術

《道在瓦甓》

作者:梅松

版本:三聯書店 2017年4月

道在瓦甓,語出《莊子·知北遊》,意為大道無處不在,即便是身邊最不起眼的平常之物也有道存焉,一片瓦甓,一塊殘磚,都是素樸本真的存在。從秦漢、魏晉流傳下來的磚瓦遺跡,雖不比鼎彝等重器罕見昂貴,卻別有一番盎然古意,更因存有古代吉語圖案,備受晚近金石收藏家青睞。

吳昌碩是近代聲名卓著的藝術家,在金石、書畫、詩文等各領域都有相當成就和影響。他以古磚為媒,形成了一個廣泛的收藏交遊圈,結識了吳雲、潘祖蔭、吳大等良師益友,從古磚中汲取養料,以之入印、入書、入詩,進行一系列吸收轉化的藝術創作,形成獨特的風格面貌。作者在書中專論吳昌碩的古磚收藏與藝術實踐,是以往研究較少涉獵的一個角度。

繪本

《不可思議的朋友》

作者:田島征彥

版本:後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年8月

相比國外的繪本,國內繪本的視角和題材多少顯得單一。

《不可思議的朋友》是以自閉症為題材的繪本,講述了一個平實、動人的故事。故事取材于日本淡路島發生的真實故事,主人公小安是一名自閉症兒童,在上幼稚園時期,他結識了好朋友太田佑介,兩個人從一開始見面時的緊張、不知所措到最後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甚至在小安被人欺負時佑介為他打抱不平,二人的友情從幼稚園一直延續到29歲時的今天。

自閉症患者是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的語言表達有困難,情緒控制上也常常出現問題,這可能會給身邊的人帶來一些麻煩。但作者呼籲我們要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他們:他們身上有著單純和可愛的一面。作者希望通過這本書,讓大家關注自閉症患者,瞭解他們,進而關愛他們。

新知

《月亮》

作者:貝恩德·布倫納

版本:新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年8月

自古至今,人們對月亮寄予著各種各樣的感情。在詩歌裡,月亮承載著人們的相思;在神話裡,月亮是神仙的家園;在科學中,月亮又是人們探索宇宙的動力。

本書探討了人與月亮的關係,講述了幾千年來人類是如何在月亮的啟發下生活、思考、探索、創造的。從古人觀月的想像和詮釋,到現代科學的探索與驗證,科學、詩歌、神話等量齊觀,自然與文化兩大主線並肩而行。除了文字,本書還輔以多張取自古老典籍乃至科幻小說的配圖,充分展現了這顆星球是如何不斷啟發人類的想像力,終至成功登月的全過程。

此外,書中還有近百張來自珍稀典籍、博物館藏的插圖,詳盡展現了月亮在神話、詩歌、巫術、科學、科幻等諸領域中的豐富意涵。作者用文字構建了一個令人驚奇的舞臺,上演著月亮與療愈、儀式有關的神秘故事,舉行著幾個世紀的科學家談論月球的思想盛宴,敘述著冷戰時期關於月球的影片歷史……

思想

《四種分叉》

作者:趙汀陽

版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5月

知名哲學家趙汀陽在提出“天下體系”這一概念後,根據人工智慧等新科技崛起帶給人們倫理和生存的困境,再次提出貼合時代的哲學概念——分叉,並試圖以此貫通中西哲學在現代科技下的理論思考。

從博爾赫斯的交叉小徑花園到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從人類意識的起源到有軌電車悖論帶來的道德疑難,跳躍而分叉的話題背後,是對人類生存意義的追問。

“萬物為什麼存在而不是不存在?”這個問題自古代以來就縈繞在中西思想家心頭。作者渴望重新拾起哲學根本的命題,以當下熱銷的著作和話題,如《三體》、《人類簡史》、電車難題等討論的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和現代倫理悖論入手,從時間、語言、道德、意識這四個維度,對這一古老問題進行了新穎而深刻的見解,從而揭示了存在與非存在、可能性與必然性問題——這並不僅僅是學院派技術性的討論,而更關乎人類生存的獨特性、歷史性與倫理尊嚴。

建築

《埃菲爾風格》

作者: [法] 瑪律蒂娜·樊尚 / [法] 布麗吉特·迪裡厄

版本: 商務印書館 2017年6月

一提起巴黎,人們首先會想到埃菲爾鐵塔,它已成為了法國的一個文化符號。可在19世紀末,埃菲爾鐵塔自建立伊始就飽受著諸多的非議,很多作家和藝術家都批評它醜陋而毫無實用價值,更有人將其看成是工業化社會毀壞人類審美視覺的代表。

然而,隨著現代化和工業化的持續發展,人們的審美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埃菲爾風格體現了建築藝術造型之美,更彰顯了穿越時代的人類自由的想像力。從鐵塔的設計建造,到藝術家們的爭相追逐,到全方位的時尚設計風格,本書作者向我們詳細介紹了作為設計流派的埃菲爾風格的形成與發展,並從中看到人類的審美觀念是如何跟隨時代而變化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